普京的铁拳

第52章


多年来一直反对普京的标杆式人物,无疑是俄罗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联合公民阵线”领袖卡斯帕罗夫。他对普京的抨击不遗余力。他认为,普京需要打造一个集团,对普京自己来说,管理俄罗斯就像经营一家公司,都是生意。普京倡导的所谓国家主义,最终让他自己在生意上获利。“石油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国家的名义开采,铺设输油管道,当石油从另一端流出来的时候,就成了私人公司的利润。”卡斯帕罗夫把这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干净的“寡头经济”,为普京首创。“你分不清经济实体和政府部门的界限。金钱控制了这个国家,而政府控制着金钱。”
  卡斯帕罗夫批评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经济发展其实全是假象:“普京善于营造繁荣的假象。光看莫斯科市区,任何人都会觉得俄罗斯的经济在蒸蒸日上。如果开车离开莫斯科市中心,哪怕就50英里,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就像坐在时光机器里一样。圣彼得堡就更不用说了,哪怕离城100米,你看到的景象就像回到了19世纪。”
  卡斯帕罗夫对普京的断言是:“他(普京)已经无法停止对权力的攫取。因为一旦放弃,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地位和财富,可能还有自由。”
  反对党领袖弗拉基米尔·雷日科夫则认为普京操纵传媒,搞个人崇拜。“每天晚上,电视里只有要普京的镜头,全是正面的新闻。他提高养老金,增加工资,与寡头们斗争,和大国元首谈笑风生。任何极权政治都会造就一个超级明星,以前是列宁、斯大林,现在是普京。”
  就连从前普京政府的总理卡西亚诺夫也加入反对普京的行列。他出版了《没有普京》一书,宣称:“俄罗斯正在经历自己生存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当局会对公民们说,一切都不取决于他们。”同样反对普京的还有普京的恩师和政坛引路人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女儿克塞尼亚·索布恰克。她组织反对普京的政治集会,公开宣布:“我不能用个人命运的尺度衡量历史的进程,我应当在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中,主观能动地经受一切。”“我尊重普京,他是一个好人,而且帮助过我父亲,但我不认同他的政治观点。”“我并非一个‘反普京’的人,我只是一个为更公平社会、为自由选举而奋争的人。如果普京能做到,那就不会再有抗议、再有革命了。”
  对于反对自己三度连任的呼声,普京并没有做出太多回应。事实上,忙碌的普京根本就没有时间出席竞选活动。在他眼中,连任原本顺理成章,何必在竞选造势活动中投入太多精力。普京唯一的回应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他在《消息报》上发表了《俄罗斯集中精力——我们要应对的各种挑战》、在《独立报》上发表了《俄罗斯:民主问题》、在《新闻报》上发表了《关于我们的经济问题》、在《生意人报》发表了《民主与国家的质量》、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构建公正——俄罗斯的社会政策》。普京通过这些文章,向民众全面深入地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和对国家未来的规划,这胜过仅仅追求民众情绪效果的竞选造势集会。其中,《民主与国家的质量》一文全面阐释了普京本人对未来四年俄罗斯政治发展和民主制度架构的理解,成为对反对派的有力回击:
  “真正的民主不是照葫芦画瓢,谁想建设就能建设起来的。它不但需普京归来要整个社会做好运用民主机制的准备,还需要人们认识到自己身为公民的价值,并阶段性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家管理的流程中去。换句话说,民主只存在于公民甘心为其有所付出的社会里。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的社会曾为在你我眼前崩塌的一党专制,以及苏共行政指挥系统的瓦解而欢欣鼓舞。那时候,我们似乎已经由独裁政府过渡到了人民政权。况且我们身边的西欧和美国——它们本身就是值得学习的样板,是成熟、文明的民主典范。然而,民主形式在俄罗斯的引入却带来了经济改革无法避免的停滞。再往后,地方和中央的寡头们无耻地利用了这种民主形式来侵吞社会公共财产,他们已然烂到根里,只顾自己去贪赃枉法,营私舞弊。
  “我知道,在那一时期,也有为数众多的睿智、廉洁的官员仍然坚持为公众谋利。有赖于他们的努力,在动荡的时局里,我们的国家才没有灭亡。那时候政府的运作虽说不尽如人意,改革的推进纵然迟缓,但我们仍然在前进,业已成形的体制也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上世纪90年代末期,誓要建设民主社会的我们却建立了一个四不像国家——一个涌动着家族权力斗争暗流的国家,一个能和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们繁荣共存的国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却没能换来有质量的新生活。没等来公正、自由的社会,却需要忍受那些自封为精英的阶层蛮横地公然无视老百姓的利益。正是这些东西毒害了俄罗斯,破坏了我们向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过渡。于是,绝大多数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国民开始深深质疑民主的概念,不愿再参与他们本应投身的社会生活。
  “俄国哲学家、法学家巴维尔·纳乌戈罗德采夫上世纪初就预告过我们,‘人们往往认为,所有涉及自由和普选的声明本身就拥有某种可以改变人生的神奇力量。但事实上,这种生命质变的本因并非缘自民主,而是来自我们参与或经历事件的变化与发展本身。寡头政治也好,无政府状态也罢,他们都能成为改变我们自身的催化剂。’
  “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经历过寡头政治和无政府状态了。这个时——期大家所经受的由国家思维的变化所带来的危机,不能完全归咎于敷衍塞责的官僚和贪赃舞弊的寡头。那个时候的我们才刚刚自共产主义中解放出来,我们习惯于接受国家赐予的恩典,沉湎于国家宣传的幻象,尚未学会抗拒国家的意识操控并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因此在那个时期,只有行事果断、冷酷严厉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社会总有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尽管饱经苦难,我们仍然同心协力挽救国家于泥沼并恢复了国民主权——这一真正的民主的基础。我要强调一下,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以民主的方式在宪法所规定的框架之内取得的。2000年的大选结果正是人民意志的真实体现。今日的俄罗斯和2000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更加富裕,更有修养,也对政府拥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十多年里,俄罗斯统一党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至于政治竞争,我认为它是民主进步的中枢和推动性力量。如果这种竞争可以反映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需求,那它不但可以增强国家的活力,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还能为国家建设产生增益,并为社会的公平和安定提供可靠保障。
  “今日俄罗斯,国家的发展已然落后于公民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公民社会变得更加成熟、积极和敢负责任。因此,国家的民主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使其可以容纳公民更为积极的参政热情。
  “今天的国家杜马将会讨论一系列有关政治和政党制度前途发展的提案。这涉及简化政党注册程序的问题,涉及取消参选人在国家杜马和地方立法机关参与选举时必须征集足够多有效签名的问题,以及减少候选人注册参选各共和国总统时,需要收集的选民签名的问题。
  “登记条款、政党开展活动的规则以及选举程序的规程固然重要。我们的‘政治气候’则像投资一样,需要不断完善。因此我们也必须适时地在政治体制的架构调整中考虑到各个社会团体的利益。
  “我们需要建设一种可以觉察并反映多数社会团体之自身利益需求的政治体制,并建立维护这些利益的保障性制度。我们的政治体制不仅应该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还应给予选民们坚定信任这一公平体制的信心。
  “我们需要切实可以影响各级负责人、各类专家任免且行之有效的人民提名机制。需要打造出直观、高效和公开的可以制定、采纳和实施战略战术决策的机制。建立一个人们能且只能说真话的政治体系,并完善国家建设性对话机制,让政府和社会互重互信。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所有的计划方案都是由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的,国家的具体职能也体现在为公共利益服务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俄国和俄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
“王车再度易位”——普京走上二十年总统之路
  这篇极具说服力的文章拉开了普京竞选造势的序幕。事实上普京的竞选造势活动只有一幕——2012年2月23日晚上的竞选造势集会。
  2月23日,这一天是俄罗斯的“祖国保卫者日”,莫斯科举行了三场分别支持俄罗斯总统候选人普京、久加诺夫、日里诺夫斯基的游行集会,为即将到来的3月4日总统大选造势。普京的竞选造势集会地点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普京的支持者列队游行,沿莫斯科河步行至这座莫斯科最大的体育场。他们手持俄罗斯国旗和标语,佩戴臂章,沿途高唱爱国歌曲。莫斯科当局批准的集会上限是10万人,但据警方估计,到卢日尼基体育场参加集会的人数达到了13万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