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兄弟

第6章


但我仔仔细细想过了,倘若申新有一线希望,那么担得起这责任的只 有德先生。试问:我王禹卿拿得出 1100 万证券作抵押吗?我有权动用申三 
的财产吗?既无力挽狂澜,就受不起临危受命的虚名。他人如何评说,我是 顾不得了,能维持住福新,也算对得起宗先生啦!”
于是,这“调度责任”就义不容辞地由德生承担起来了。经过荣氏兄 弟的苦苦奋斗,在全国工商界和社会舆论的支援下,终于粉碎了国民党政府 
企图接管申新的阴谋,使企业顶过了逆境。
荣德生初会薛明剑
1918 年春天,无锡已成为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当地实业界 人士组织了—个“实业研究会”,荣德生是发起人。在第一次会议上,荣德 
生初会薛明剑,看到这年轻人前额宽广,下巴瘦削,双目秀美而有神气,而 特别惹人注意的是那漆黑的胡须,配上老成的举止言谈,荣德生被他的神采 吸引住了。
当时薛明剑算不得实业界人士,他是以江苏省立育蚕试验所事务部主 任的身份出席的,在会上发言的题目是《中国蚕丝之改良》,会后还邀请大 
家参观了育蚕试验所,发言和参观都给荣德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分手时,荣 德生笑问:“薛先生,方才才晓得你才 20 出头,怎么已经留须了呢?”
薛明剑说:“寻找一种感觉。鄙人 16 岁开始教职,身体又瘦弱,站在 讲台上总觉得不像个导师。22 岁留须,这就好多了,前些天,试验所开演 
讲会,推我讲《世界蚕业大势》,听讲者还有人称我薛老先生呢!准备在五 十岁生辰再把胡须剃掉,那时我就需要另一种感觉了。”
两人一笑分手。从此,荣德生就开始注意这位年轻人了。 薛明剑是无锡北乡玉祁镇人,历代以教书为主。他自幼聪颖,心灵手
巧,多才多艺,在东林学堂和无锡师范求学时多年成绩第一。他兴趣广泛, 向导师侯伯文学诗词,向父友吴观岱学绘画,此外还涉猎摄影、治印、手工、 
体育以至修理钟表等等,古老的文化与时髦的工艺什么都喜爱,虽“博而不 专”,却每学必有心得。
薛明剑是天生的社会改革家,他原名萼培,辛亥革命时参加了学生军, 改名明剑——以朱明之剑推翻满清之意。他身体瘦弱、精力的旺盛却是惊人 
的,先后已在德馨小学、经正小学、青城小学、泰伯小学和县立第六高小等 学校担任过教员或校长;各种社会兼职更是多得惊人:无锡教育会治事部主 
任,上海《妇女时报》特聘编辑,《无锡报》特约撰述员,红十字会无锡分 会救护队长;在与李毓珍女士结婚后,由于妻子是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毕业生, 
妇唱夫随,薛明剑对蚕桑改良事业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学得很快,不 久就成了省立女蚕校教员,省立育蚕试验所事务部主任。所有这些职务,没 
有一个是挂名职务,薛明剑都以满腔热忱投入活动,受到各方面的注意和好 评。
荣德生虽然早已注意到薛明剑的才干,而产生招聘薛明剑的动机,却 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涉及了一件与薛明剑有关的诉讼。1918 年,无锡筹 
建县立公共体育场,县知事杨梦龄委薛明剑为筹备主任,他虽喜爱体育,却 不想当体育场场长,后经教育科长钱孙卿恳邀,才同意兼任。他选定了西门 
外大仓建场,认认真真地干起来了,不料却遭到了周边绅商的激烈反对,其 中最主要的一位就是荣德生的妹夫项某。双方争执不下,事情闹僵后,项某 
知德生与薛明剑有交,就请他出来调解,荣德生曾为此多次与薛明剑接触, 劝他以和为贵,息事宁人,薛明剑却一点情面也不给,坚持公众利益,不畏 
权势,据理力争,使阻挠其事者以完全失败告终。
荣德生也间接丢了面子。却进一步认识了一位干才。他想起 25 年前与 瞎子族兄荣秉之的借款纠纷,荣秉之输了理却看到他是个人才,表示愿意在 
今后与他共办事业,而且后来果然这么做了。瞎子尚明白如斯,眼目清亮的 荣德生是何等气度之人,当然要想方设法把薛明剑罗致在门下罗!
30 块钱请了个总管
薛明剑结婚后,住在通运路岳父的新宅中。九月初,他正在主持无锡 县学生运动会,回家时天已擦黑了。岳父正陪着荣德生在客堂说话。
“明剑,荣先生专程来看你,已经等了好久了。” 薛明剑拱手道歉:“德先生,你亲自登门,实在不敢当!我在体育场有
点事,耽搁了。” 荣德生说:“不必客气。我与你岳父是故交,今天顺道经过,进来随便
坐坐。” 话是这么说,几句寒暄过后,荣德生就切入正题了。
“薛先生,我正在梁溪河边建一座新厂,你听说了吧?”
“是申新三厂,内地最大的纱厂。”
“我想请薛先生到申三做事。”
“我是个教书匠,在工业界能做什么呢?”
“做申新三厂的总管。” 这种直截了当的作风,使薛明剑怔住了。当时工厂还没有总经理与厂
长这一类职务名称,申新三厂的最高权威是总办——将来必由荣德生出任,
总管一职实际上就是厂长。 薛明剑郑重地说:“德先生,我既没有经验,也不懂技术,这,不合适
吧?”
“薛先生比我当年办保兴粉厂那时候,知识丰富得多啦。” 薛明剑沉思片刻,说:“这件事关系重大。德先生,你我都好好想一想,
一星期后再碰头,如何?” 在这一个星期里,荣家和薛家都来了许多说客,他们的结论都是否定
的。在荣德生一方,老朋友们恳劝他“切勿轻试”;荣姓和非荣姓的亲眷心 情更复杂了,他们有的是从振新时期就随荣德生做事的老部下,如今申三总 
管一职要给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当然都感到愤愤不平,话也就说得难听了。 荣德生这个好好先生和颜悦色地作解释:“古来治国平天下者,讲‘千军易 
得,一将难求’。我们创办实业,也是人才难得呀!”在薛明剑一边,第一个 站出来反对的是父亲薛华阁。当时薛华阁在无锡第二家纱厂广勤做事,深知 
总管职务繁重,他教训儿子说:“你还很年轻,现在的社会地位不算低了, 如过份好高骛远,自不量力,是—定要失败的。”妻子李毓珍也不肯投赞成 
票,她在省育蚕试验所任技术部主任,希望丈夫能同她一道致力于蚕桑事业。 薛明剑一概虚心听取,只是说:“正在考虑,尚未决定。”
一星期后,荣德生果然二赴通运路李宅。 薛明剑问:“德先生仍续前言么?” 荣德生说:“当然。薛先生想好了?”
“我同意。但有一个要求。”
“请讲。”
“先到上海申一、申二实习一年。”
“甚好。”荣德生称赞道。随即又补充说:“你可以练习总管的名义去上 海,但申三厂房建筑、设备安装也将开展,两头兼顾如何?”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荣德生起身告辞时,似乎是不经意地又问了一句:
“薛先生,你还没有问过我申三新职的月薪呢。”“那就问一声吧。”薛明剑 笑说。
“每月津贴 30 元。”
“我同意。”
“薛先生,据我所知,你担任公共体育场场长和各种教职的薪水每月计
100 余元。我给你 30 元,不嫌菲薄吗?”荣德生心里想:此人不想多赚钱, 他能做生意吗?在一瞬间,他聘用薛明剑的决心几乎要动摇了。
“德先生,我投身实业界,是为了求得新学问。求学是要出学费的,德 先生不要我缴学费,还给一份津贴,已属非分,怎么还会有菲薄之念呢!” 
不久,荣宗敬听到此事后对弟弟说:“你 30 块钱请了个总管,薛明剑不是个 呆子,就是个大聪明人!”
申新三厂开工
1920 年 2 月,薛明剑正式辞去无锡公共体育场场长职,杨梦龄和钱孙 卿坚留不允,薛明剑也真不忍离去,体育场的各种运动设备已逐渐完备,这
是他一年多辛苦的成果呵。 但他还是决心走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干实业是必须集中全部心力
的。 这一年他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有时也返回无锡督造厂房,指
导装机。30 年后写《五五纪年》时,他把这一段生活概括为两句话:“虚心 当学徒,依样画葫芦。”他学得很勤奋也很刻苦,不仅深入申一、申二各部 
门作了调查,还一度掩盖了书生气质,穿起工人服装,冒充大隆铁工厂工人 进入两家日商纱厂作了仔细考察。不久,薛明剑写成了《申新第一、二厂学 
习笔记》、《申新一、二厂与日商丰田纱厂的比较研究》。文章脱稿,荣德生 读了大为赞赏,连一向蛮横自信从不服人的申一总管严裕坤也认为,薛明剑 
对许多事物的见解,比他们身历其境的人看得清楚,分析得在理。
但是,申三的筹建工作却并不顺利。集股 150 万元,在五洞桥购地 100 亩,规模宏大。
荣德生下了决心,所有设备都要世界上最先进的。通过英国的一位老 朋友工程师开福,定到好华特纺机 3 万锭,计 10.8 万英镑,马达每机一只, 
也由英国配备,均由怡和洋行承办。发电机 3200KW,原是向德国霭益奇厂 定造的,因战争影响无法照约交货,只得转向美国购买,耽误了一些时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