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

第147章


雍闿在不毛之地放火,制造叛乱的声势,实际上没有采取什么大不了的行动。
老人周旋在孙权的命令与孔明的收买之间,计算着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诸葛孔明这位英杰所在的蜀汉实力在积累,说不定会一举南下,威胁到交州的安全。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士燮才煽动西南诸夷的叛乱,而不只是遵从了吴王的命令。不过,这到底只是权宜之计。假如孔明真想动手,西南诸夷的叛乱转眼就会被镇压。现在蜀汉致力于同东吴重修旧好,无法顾及其他,趁着这个时候……若等到蜀汉能腾出手来的时候,交州就危险了。单单煽动西南诸夷叛乱一事,便足以作为讨伐交州的口实了。“到该考虑的时候了……”正在这时,孔明派人来劝诱,双方一拍即合。
也恰在此时,不速之客——虞翻流放来了这里。老人从儿子那里听说了虞翻被流放的原委,顿时明白了个中原因。虞翻怕是接受了孙权的密令,前来监视交州的。监察的当然就是士家一族骚动西南诸夷的工作。
不管怎样虚与委蛇,武昌孙权的耳中一定也听到了南夷情势反常的消息。孙权虽然想调查此事,但若是派出正式的使者,恐怕会被老奸巨猾的士燮应付过去,因此便决定采取变通的形式——于是便有了惹怒主公的臣子被流放到交州的事。这样一来,当地人也不会心生戒备。譬如士燮的儿子士徽,便没有将虞翻的到来当一回事。
“五十多岁了还让我操心……”士燮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好好想想吧。之前虞翻一直都被流放,不久之前刚刚蒙赦。然而刚被赦免,又故意顶撞主公,这难道不可疑吗?”
“毕竟他是个怪人啊……”
“怪人确实是个怪人,可是他的古怪行径这几年特别多,感觉有故意做作之嫌。这也就罢了,他本来是因为直谏而受的惩罚。直谏乃是为国家着想,然而这一次却不同。欺辱归降的将军,无视主君的敬酒,直言神仙的荒诞,这些都与国事无关。他本来是个敢于直谏的人,现在却成了酒后乱言之人……好了,听到这样的事情,世人只会摇头叹息。普天之下,向主公卑躬屈膝的大有人在,对于虞翻这般自傲的人物,一抬手就可以将他打发走,而实际上他却没有被打发走。虞翻倘若真的处处顶撞主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了脑袋。可是为什么虞翻一直活到现在?恐怕是从一开始就与主公串通好了吧。他不把主公放在眼里,因此被流放到了遥远的交州。世人都以为这是顺理成章的。没掉脑袋,算是捡了个大便宜。怪人就是怪人,这倒也不足为怪。虞翻以这种形式来交州,看上去非常自然,其实是为了探听我们的虚实啊……”士燮侃侃而谈,思路十分清楚,一点也不像年近八旬的样子。五十岁的儿子钦佩不已。
“还是真花费了一番工夫啊。”儿子士徽摇头道。
“为了蒙蔽我们,吴王殿下用了一个复杂的手法……恐怕是张昭为他出谋划策的吧。嘿嘿,老夫虽然上了年纪,也不至于这么容易被骗吧……”
“父上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一听说浮屠女子和五斗米道的人一同前来,我便明白了。那些人可以在信徒中间自由往来,能够收集各种情报。虞翻带来的,全都是这种有用的人啊……”士燮紧盯着虞翻的住处。
“那该如何应对才好?”儿子问道。
“那边好像有了动静……”还没等老人的话说完,这边却先出了动静。楼梯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什么事,这么吵?”老人说道。
快步上楼的人大声喊道:“雍闿被杀了!”
“什么,雍闿……”老人霍地站了起来,脸上浮现出困苦的表情。站了半晌,他终于颤巍巍地坐下来,叹道:“难怪……虞翻的府上乃是喜庆的动静啊……”
士燮收买雍闿,让他为了蜀汉而放缓叛乱的行动。也许在雍闿的内部引起了不满。总之,雍闿一死,强硬派的孟获就会当上西南诸夷的领袖。据说孟获相当有人望,统率能力也出类拔萃。他一定会以蜀为对手,在南中掀起暴乱。
“这是曹魏弄的吧……”老人自语道。扰乱蜀地边境,相比同盟的吴国,更加受益的是诸葛孔明北伐要攻打的魏国。难道说曹魏的细作也渗透到了这里?“是张昭……把虞翻送到交州来的。”老人摇了摇头。东吴很早以前就有亲刘派和亲曹派两股暗流。前者的代表是已故的鲁肃,后者的代表则是如今依然健在的张昭。“罢了,顺其自然吧。”老人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带的少数民族有苗、彝、侗、壮、瑶族等民族。从容貌上看,他们与汉人的差异并不大,可以说几与汉人无异。有些人的文化教养甚至还在汉人之上。孟获就是这样的人。雍闿被暗杀之后,孟获毫无异议地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一年左右的时间,盟友之中对雍闿的评价并不太好。据说他有了许多来历不明的财宝,妻妾也多了。“耆帅身边不干净。”将领之中有这样的猜测。所以当他遭到暗杀的消息传来时,知情者点头道:“果不其然。”
对西南诸夷的叛军来说,眼下的事态万分紧急。以诸葛孔明为主帅的蜀国大军打开越嵩的灵关,陆续南下。孔明首战斩了夷王高定。叛军推举孟获为首领,拼死抵抗。蜀军的一路人马,由马忠率领进入牂柯,击破了贵州的叛军。牂柯郡也就是今天的遵义。由李恢率领的另一支蜀军,进入了云南昆明。这支部队起初被叛军包围,最终突围,成功地与本部取得了联络。孔明对部下反复强调的是“攻心”两个字。无论打胜了多少仗,如果失去人心,就与败仗无异。因此,有些仗也会打得艰苦。李恢的军队陷入苦战,也是因为怕失去人心。
“生擒孟获,不要杀他。生擒者重重有赏。”在四川南部、贵州和云南一带,传开了这一命令。终于抓住了孟获。孔明带着孟获,让他参观了蜀军的阵营。
“怎么样,蜀军的阵法如何?”孔明问道。
“没什么了不起。刚才一战是我没弄清状况,因此才被捉住。如今我知道了你们的阵法,已经想出许多办法对付你们了。倘若早些知道的话,我绝没有输的道理……真是遗憾啊……”孟获说着,咬了咬嘴唇。
“哦……那就再打一次试试?”
“嗯?这是什么意思?”
“放了你,然后再打一次,看看到底谁胜谁负,如何?”
“你这是认真的?”
“我诸葛孔明从不食言。”
“好,放了我吧。”
“好。”孔明放了孟获。此举也让敌我双方目瞪口呆。孟获再次率领叛军与蜀军大战,结果依然没有取胜,再次成为俘虏。
“哈哈哈!”孔明笑道,“我稍稍变了一下阵法,看出来了吗?”
“看出来了也没有办法,总之是败了。不过,若是能够再战一次,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再战一次吗?”
“嗯……那就……”孟获盯着孔明,孔明笑着点了点头。
孟获再次被释放。再战再败,直至七纵七擒。这成了千古流传的故事。“你回去吧。”到了第八次的时候,孔明又这样说,然而孟获已经不打算离开了。
“丞相自有天威,非我孟获能胜。”孟获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样一来,益州、永昌、牂柯、越雋四郡就平定了。三月从成都出发的蜀军于七月凯旋。这此远征为期仅为四个月。战后处理相当简单,蜀军全军凯旋返回成都,没有在南方留下一兵一卒。蜀的朝廷也没有向当地派遣任何官员。
“留兵则须运粮,一不易也;置官则扰百姓,二不易也。”孔明解释道。
“那又为何领兵远征南中?”对于这样的疑问,孔明答道:“我想让他们明白,造不造反,情况都一样。即便造反,也只是白白牺牲人命而已。”南方平定下来。蜀汉最大的事业北伐——与曹魏的战斗也临近了。从南中凯旋之后,诸葛孔明便忙于为北伐作准备。
这一日,孟获从南中来到成都,见到了孔明。“一切顺利吗?”孔明问道。孟获现在是西南诸夷的首领,治理着蜀汉的南方。
“托丞相大人的福。”孟获答道。诸葛孔明与孟获是肝胆相照的好友。不单是战后如此,从战前开始便是如此了。
“我们也不愿白白送掉性命。只要没有汉人官吏压榨,我们也没有别的奢望。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巧妙地把这场叛乱平定下去?”孟获悄悄地与孔明商量。孔明苦苦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出了“七擒孟获”的好戏。无论敌方还是己方,对此都会感动不已。因这一戏剧性的演出,骚乱被抑制下来了。
“今后也要请你多加努力啊。”孔明说道。
“彼此彼此。只是虞翻倒霉了……平定南中之乱也就意味着他没有完成使命。据说孙权大怒,将他贬谪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他也是个忠君的人物,拼死在南中制造骚乱。”
“话虽如此,对南中的百姓来说,南中已经开创了新的未来,不是外来者能策动的了。”二人一边对斟,一边交谈之时,急使来了。
“启禀丞相,据报曹魏的伪帝曹丕已死!”急使气喘吁吁地报告道。
“哦!曹丕……”孔明抬起了头。
作者曰
孔明对孟获七擒七纵是三国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然而在少数民族之间,却又传说,孟获七擒孔明,又放了七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