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大地棋局

第17章


  如月听了这蜜糖一般奉承的话,不禁幽幽叹了口气,说道:“我有啥好羡慕的!我即便穿上用天下最美的绸绢剪裁的华服,也不知能否让陛下喜欢啊!”说话间,眼睛里已经泛起了盈盈泪光。她的心里,想起了赵匡胤对她的冷漠,想起了那个夭折的孩子。
  “嘿,姐姐这可说错了。天底下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女人穿得光彩照人的。陛下他——”说到这里,小符见如月眼里泛起泪花,心中不禁暗生怜悯,于是一把将如月拽近自己,将嘴凑到她的耳边,用轻得不能再轻的声音说道:“姐姐,陛下说是不喜华服,那定然都是嘴上说说的,姐姐若是穿得漂亮,陛下定然心里暗暗欣喜,恨不得天天晚上往姐姐房里去呢!瞧姐姐这件背子,早该换新的了。”
  小符的话让如月顿时羞红了脸。她挣脱小符的手,嗔道:“妹妹休要取笑我了。”她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是欢喜得不得了,眼光便往那楠木箱子看了一眼。
  精明的小符看在眼里,在这恰到好处之时,从箱子中捧出一匹绫子拿到如月面前。
  “我也知道宫里有各地进贡的绸子、绢子、绫子,可这些是我亲自从东京市面上买的。姐姐可不知道,这宫里的东西,不一定就比市面上的好哦。商人做生意都可精明了。最新的花样,都是先拿到市面上去尝试叫卖的。各地进贡给宫里的绸绢绫子,东西往往都是好东西,可是花样倒不一定是最新的。姐姐你想,那些当官的,为了讨好陛下,可不是要挑品质好的送。既然是要选出好的,那定然是经过一阵子筛选的。再加上有些地方到京城路途遥远,好东西送到宫里,也不算最新的了。再说了,如今陛下不喜华服,各地进贡的官员说不定正暗中高兴,将好东西都自个儿留着呢。我挑的这些,那都是商人们根据京城富人的喜好,从各地进的最新花色的上等绸绢。姐姐,你瞧,这是来自江南的方纹绫,如今在江南,女人们可是喜欢得不得了啊。”小符一边观察如月的脸色,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如月听小符说得高兴,也不禁莞尔。
  “果然是好绫子,看着便喜欢。那江南人杰地灵,姑娘们手巧,能织出这般好东西来,真叫人羡慕。”如月赞叹道。她的心地是如此单纯,这样的赞扬,是发自内心的。
  “其实,咱河南也有好绫子。”
  小符说话间,将那匹江南方纹绫放回箱子,又从箱子中取出一匹云花繁复的绫子。
  “瞧,这是咱河南的四窠云花绫。这淡淡的粉色底,最配姐姐的肤色了。姐姐,你看这上面一双双,这织工,可不是巧夺天工啊!”
  “‘一双对沉浮’。唐代杜甫的诗,说的就是这吧。看着它们在云水间双栖双飞,真是叫人羡慕。”如月伸手轻轻抚摸那匹绫子上的一对,不禁睹物伤神,方才因欢喜而于脸上焕发出的光华一下子黯淡下去。
  “姐姐这是怎么了,怎得突然不开心了?”
  “哎,我是羡慕这些水鸟啊!”
  “姐姐不久当册封为皇后,如今又怀上了陛下的骨肉,何必羡慕这些水鸟呢。”
  “陛下自登基以来,常常悱恻不安,即便是夜深人静之时,也常常悚然不寐。我倒觉得,还不如这些水鸟悠然快活呢。”
  “哦?陛下一定是为国事担忧呢。最近恐怕是事情多了些吧?”
  “最近,陛下的头痛病又犯了一次,还真是把我给吓着了。”
  “哦!头痛病?找没找太医看看?”小符露出震惊的神色,哎了一声,道:“光义最近老是为陛下担心啊!”
  “他们是兄弟嘛。”
  “姐姐也该劝劝陛下,莫要因国事忙,累了龙体。有啥事,可以多招呼光义帮忙啊。”
  “妹妹说得是啊!”
  “只是,陛下最近好像不怎么待见光义啊!”
  “怎么会呢?陛下常常夸奖光义好学,而且说光义行事果决,是他少不了的臂膀啊!”
  “那姐姐可要多帮我家光义说说好话啊!陛下为国事操劳,劳苦劳心,头痛的事情不可轻慢了。他们男人,整日里钩心斗角,不头痛才怪呢!只是苦了姐姐,让姐姐担惊受怕咯!要尝天下至尊的滋味,可不是要受些罪吗。你想,这里一出戏,那边一件事,可不都得照应着。对了,听说最近南唐使者来了,姐姐可听说过南唐的那个少主李煜,据说风流文采,天下第一,若有机会,我还真想一睹他的风采呢!”小符说着,岔开了话题,两眼放光,仿佛那南唐少主李煜已经站在她眼前一般。
  如月正不知如何品评李煜之时,小符忽然叹了口气,道:“哎,也不知南唐使者究竟为何而来,莫不是又要发生什么大事?”
  “妹妹说得也不错。最近听陛下说,南唐使者来了。南唐使者为何而来,我也不敢多问。”
  “南唐以前是咱们的敌人,估计今后也好不到哪里去。姐姐,你就别多想了,保重身子要紧。”小符这句话,倒是出自真心。这也许是因为女人母性的本能吧。
  如月听了小符的这句安慰之语,眼神有些恍惚,眼光越过小符的肩膀,仿佛望着远方。如月沉默良久,突然忧伤地问道:“你说,陛下心里还有我吗?”
  忧伤需要一个答案。
  然而,小符却无法给出一个答案。
  这个问题,完全出乎小符的意料。小符内心一颤,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在这一刻,她的内心忽然也在问自己:“他的心里,还有我吗?”在小符的眼前,浮现出赵光义的面容。那张脸,越来越多地浮现出她读不懂的淡淡的微笑。
  当天晚上,小符回到府中,将自己从如月那里听到的消息一一告诉了赵光义。她没有漏掉与如月对话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赵光义备了一壶酒,几碟小菜,一边听小符叙述,一边自斟自饮。他静静听着小符的叙述,面无表情。
  小符早已经习惯了他这副神色,也并不介意,只顾自己绘声绘色地描述与如月见面的情景。
  不过,心细如发的小符留意到,当她说到最近皇帝犯了一次头痛病时,赵光义正好举着手中青瓷酒盏张嘴欲饮,可是就在那一刻,他的手在嘴边停住了。
  他缓缓放下青瓷酒盏,放下的动作异常缓慢。他那双豹子眼微微地眯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盯着酒盏的中心。略有些浑浊的米酒在酒盏内微微晃动,在烛光的照耀下,泛着些许几难察觉的涟漪,反射出些许朦胧的光。在那青瓷酒盏的内底心,贴塑着一只小乌龟,它正静静地趴在一片张开的莲叶上。泛着微光的米酒的涟漪,稍稍模糊了青瓷酒盏底部的游于莲叶上的小龟。
  “瞧!它可真安静啊!”
  “什么?”小符微微一愣,不明白赵光义此话何意。
  “哦,我是说酒盏内底的小乌龟呢。”
  “啊?我方才说的,你到底听入耳了吗?”小符嗔道。
  “当然,当然,一点点头痛打不倒皇兄。他硬朗着呢,会长命百岁的!”赵光义把目光从青瓷酒盏上移开,慢慢移到了小符的眼眸上。
  淡淡的微笑。
  这微笑,小符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一
  南唐使者的到来,在赵匡胤心里激发的情绪,与其说是欣慰,不如说是焦虑。自从登基以来,他一直关心南唐的态度。正月初八,赵匡胤就派出了使者,前往金陵告谕自己受禅登基之事。他确实担心在新王朝的根基未稳时南唐趁机有所作为。所以,在告谕南唐国主李璟的同时,还令使者带去了珍稀的宝贝作为赏赐,以安其心。为了表示诚意,赵匡胤随后还大度地释放了周成等三十四名南唐的将校。这些人,是周显德年间南唐与周的淮南之役中,被周俘获的。他还特意赐给这些将校回故乡的盘缠与安家费,这令那些已经绝望的俘虏感激涕零。他们本以为余生就要在牢狱中度过了,直至老死他乡。
  如今南唐派出使者,带着礼物来祝贺赵匡胤,他怎能不高兴。但是,在高兴之余,他对南唐的担心并没有完全消除。根据情报,他已经获悉,南唐正在大力建设南昌城,要把南昌建设成新的国都。
  “为什么要建设南昌呢?这不是明摆着将我大宋依然视为潜在的敌人与威胁吗?如果南唐国力复苏,迟早也是我大宋的心腹之患。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南唐呢?”赵匡胤想到这一层,心里就难以平静。在南唐使者到来前几日的一个晚上,赵匡胤在御书房中点亮了羊脂蜡烛,令秘书省送来了周世宗当年征讨淮南时通告天下的诏书《征淮南敕》仔细阅读起来:
  朕自缵承基构,统御寰瀛,方当恭己临朝,诞修文德,岂欲兴兵动众,专耀武功?
  顾慈昏乱之邦,须举吊伐之义,蠢尔淮甸,敢拒大邦,因唐室之陵迟,接黄寇之丧乱,飞扬跋扈,垂六十年,盗据一方,僭称伪号。幸数朝之多事,与北境而交通,厚起戎心,诱为边患。晋汉之代,寰宇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慝。李金全之据安陆,李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应援。攻侵高密,杀掠吏民,迫夺闽越之封疆,涂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启运,东鲁不庭,发兵而应接慕容,观衅而凭陵徐部。沐阳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犹稽问罪。尔后维扬一境,连岁阻饥,我国家念彼灾荒,大许籴易,前后擒获将士,皆遣放还。自来禁戢边兵,不令侵挠,我无所负,彼实多奸。勾诱契丹,至今未已,结连并寇,与我世雠,罪恶难名,人神共愤。今则推轮命将,鸣鼓出师,征浙右之楼船,下朗陵之戈甲,东西合势,水陆齐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