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亲历记

第47章


但这个努力的效果微乎其微。此时,要想使经过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才
达成的有利战线稳固住,保持对我有利的态势,唯有依靠军中现有的适当人员。根
据这样的客观情况,我们一方面加紧各训练所对征集到的新兵训练进度和难度,同
时,抽调尚在国内进行成建制训练的新组建师中9 万人,补充到海外各战场正在担
负作战任务的师中。
    这些师因为战斗非常激烈,加上疾病流行蔓延,战亡及送往各医院的伤、病、
残人员日益增多,减员非常严重。我们决心咬牙挺住目前的困难时期,把医院中的
轻伤员和虽然患病、但尚能担负一定勤务的病员,派往特种部队,担负一般勤务,
以暂缓特种部队人员短缺的急需,而地面作战部队的人员缺额,由国内各训练师抽
调来的人员,须经过短期补训后补入。
    但即使采取上述办法,作战部队青壮兵力缺乏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好转。
    因而,我决定把国内在各地训练机构中担负普通勤务的身体素质好的青壮年士
兵,统统调往前线,替代受伤、患病的人员,长期在前线服役的人员以及那些久在
海外、依照轮流制度理应返回的人员。对那些应征服劳役的一般平民,在服劳役一
段时间之后,也予以替换。
    为了尽量掌握国内各训练机构占用的兵员数目,特别是防止它们再占用青壮年
兵员,而把他们派往前线,我们成立了人事核查组,在战时人力局局长加塞尔少将
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经常派人到各训练机构、勤务机构进行检查,较彻底地纠正了
上述问题的发生,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人事核查组和陆军部人事处严格执行节约兵力的政策,我们能够从地面部
队训练机构和正在训练的部队中,抽调出14.3  万人,重新训练,使他们能够补充
到步兵中去。所抽的部队主要是高射炮兵部队。由于我国的空军已经占有较大的优
势,因而高射炮兵已经没有发展的需要,所以可以抽调。
    此外,在空军中抽出了6.5 万人,在勤务部队中抽出了2.5 万人,在各防区的
部队中抽出1.2 万人,各个战区也从运输线、兵站等保障机构中,抽出了10  万人。
对这些人,我们重新组织他们进行训练,派往前线,担负作战任务。
    我为了帮助艾森豪威尔元帅,从他辖区内的各兵站、补给线中抽调出体格强健
的士兵,代之以因战受伤和患一般疾病的士兵,特意派当时在欧洲前线指挥地面部
队作战的李尔中将,担任欧洲战区副统帅。李尔中将接受任命后,随即集中精力,
专门从事人力调整的工作,使得以前被兵站、补给机构占用的大批健壮上兵、很快
被清查,抽调出来。
    我国陆军全部战斗兵力既然已经国会确定,只许在770 万人的最高定额之内,
而且其中还有数10  万人为缓役人员。鉴于前线人手吃紧,只好逐渐减少缓役的人
员。1944  年春,把缓役的人员减少到16  万人。到1944  年秋,我们又从缓役的
16  万人员,征调了6 万人。但是根据预测,该年冬季需要进行补充的兵员数字,
远非6 万之数可补,而除了征调缓役人员之外,又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获得兵力补充,
只好再多征调缓役的人员。对缓役人员的征调,今年2 月间已经达到8 万人,至6 
月底,已增加到10  万人。
    同时,我们还在可以使用女军人的工作中,大量使用女军人,以代替男军人。
这种做法,并非仅在国内的有关机构中,在国外的机构也是这样。战争期间,我国
总共使用女军人已达10  万左右,其中,军官有6000  人,在各个战区服务的有17000 
人。女兵部队主要是补充医护人员,为此,曾经招募并训练了100 个普通医务连,
协助军医护理伤病员。女兵训练机构有两个。
    今年7 月,乔治亚州奥格里索普堡训练所最后一批女兵训练结束以后,就集中
于德莫宛堡进行训练。
    1944  年春,陆军部曾下令,禁止把19  岁以下的兵员运往海外,直接参加战
斗。这是我国推行的一种人道主义政策,强调只要有其他人员可以征用,绝对不宜
派遣这些年轻人上前线。数月之后,这个政策的实施更加强化,明文规定年龄在19 
岁以下的人员,无论在什么紧急情况下,都不允许派往步兵和坦克兵部队。这年秋
天,国内所能征调的兵源,几乎已经枯竭,而艾森豪威尔元帅所辖的各军,对兵员
补充的要求却又有增无减。而各军、军团新兵补充所的兵员,大部分又都是经过严
格训练的18  岁左右的青年。这时假若还不允许派遣这些青年士兵到前线去担负作
战任务,那么,我军在欧洲经艰苦奋战造成的有利战争态势,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
险,而且就军事上来说,也实在没有理由不使用这些青年士兵。这些18  岁至20  
岁的青年士兵,血气方刚、锐气正盛,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兵。而且我军中最优
秀的海军陆战队,同样就是由这样的青年军人组成的。这些青年军人与那些年龄较
大的军官相比,不仅精力充沛,对疲劳、艰苦的耐力强,而且他们健壮的体魄,正
是在激烈、持久的战斗中,决定胜负、存亡的主要因素。最初不允许在战斗中使用
18  岁左右的青年士兵的意见,主要理由是这些青年士兵,年龄过小,要他们冒着
死亡的危险去参加战斗,未免惨无人道。而陆军部有些人迎合这些意见,竭力对这
种意见让步。然而到了这时,如果再不使用这些青年军人,我们就将面临战败的危
险,情况己紧急到不能再拖延的时候了,只好使用。但德国投降一宣布,我国对兵
员的需求不再像从前那样紧迫,我军又立即恢复了原政策,重新禁止对19  岁以下
人员的滥用,不允许派遣他们担负直接的战斗任务。1945  年5 月,国会为扩大其
缓役法,就正式向陆军部提出,要明令禁止18  岁左右的青年,如果未经6 个月以
上的长期训练,不得令其参加战斗。
    我们的动员政策、方针,很好地适应了我军在这次世界大战中,夺取全面胜利
的需要,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德国邓尼兹海军上将代表德国政府在无条件投降书
上签字时,美国军队所有的师,已全部派往战场,而且其中只有2 个师未曾参加实
际战斗。其中的一个师是在夏威夷担任警戒任务,另一个师是美国远征军总部所辖
的战略预备队空降师。其余的美军各师都已投入战斗。为了使艾森豪威尔元帅有更
大的把握,对德国西部防线上的强大防御兵团,作最后的歼灭战,赴太平洋地区作
战的2 个师,他们本来都已按命令到达美国西海岸,我们改变计划让他们重新从陆
地机动到美国东部各海港,乘快船赶赴欧洲战场,参加会战。这2 个师登船离开纽
约港、驶出美国海岸线之后,在美国本土上就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战斗师了,可谓唱
了一出现代的“空城计”。美国把编组的89  个战斗师全部派往海外战场,大部分
用于欧洲战场,经激烈交战夺取了欧战的胜利;另一部分用于东亚,牵制了日本,
使他们不能在东亚及太平洋占领区构筑要塞,作最后固守,逃脱失败的命运。
    我国在此次世界大战中的这些做法,不仅改写了这次世界大战的命运,甚至改
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意义之重大,耐人深思。想当初美国决定参战时,德国已经
侵入苏联全部国土的1/3 以上,而且还继续保持着攻击主动的势头,法国及西欧已
全部落入德国之手,英国已被德国的战争魔爪压得透不过气来。在这次世界大战的
命运似乎就要决定的情况下,美国义无反顾地进行战争动员,一方面在欧洲与德军
当面厮杀,一方面在太平洋控制日本,从而扭转了这次大战的胜负天平。不难想像,
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苏联红军将失败,英国也将灭亡,那么世界政治地图将会是
怎样的情形。这并非杞人忧天,就当时的战况而言,德军击败苏联并在英国本岛登
陆,灭亡美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国的空军力量与炮火的威力尽管都超过我们的敌人,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
在这次大战中,地面战斗仍然非常激烈,从而使得我国在这次战争中所受到的兵员
方面的损失,比过去的任何战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军仅在欧洲战场,为夺取
最后的胜利,就付出了772626  人的巨大伤亡,其中,已经阵亡的有160045  人。
在太平洋战场,我们为夺取今天的胜利,付出的伤亡代价为170600  人,其中阵亡
者41300 人。1941  年12  月7 日,我军直接参战以来的阵亡人数,比我国历史上
的南北战争,南部联邦与北部联邦双方阵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这里把我国历史上
所发生的所有战争,以及美国军队参加的所有战争的阵亡人数作一个比较,就可以
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对于这次世界大战,因事先毫无准备,从而付出了多么巨大
的代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