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

第16章


  第二项工程,则是鼎鼎大名的“阿房宫”。为什么要建筑阿房宫?因为始皇嫌秦国现有的宫廷太小。
  等等!前面不是已经说始皇把各国宫廷都搬到咸阳了吗?还把各国的美人钟鼓都填进去了,当年各国国王的享受全部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怎么还会觉得咸阳的宫廷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那四个字“欲壑难填”啊!人的欲望是永远永远不能满足的。
  《韩非子》里面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商纣王得到一双象牙筷子,纣王身边的贤臣箕子听到这件事就开始害怕恐惧。有人就问箕子,一双象牙筷子就能让你恐惧,你也太夸张了吧?
  为什么箕子的反应会这么激烈呢?他说:
  有了象牙筷子以后,就一定要犀角玉杯才能够配得上这双筷子。
  有了犀角玉杯以后,就一定要山珍海味才能够配得上犀角玉杯。
  有了山珍海味以后,就一定要锦衣华厦才能够配得上山珍海味。
  清·袁耀《阿房宫图》
  要得到犀角玉杯、山珍海味、锦衣华厦,就势必要横征暴敛。
  就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箕子就可以知道结局是什么,所以才感到害怕。君子见一叶落而知秋,俗人不到满天风雪不知冬天来临,这就是有智慧的人跟一般人的不同。
  人的欲望无穷啊!这座宫殿,光是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你看有多么的壮阔!但秦始皇的欲望不是只有这座大宫殿就完毕了,关中他还盖了三百座宫殿,关外他还盖了四百多座宫殿,全国有这么多的宫殿,就为了他一个人的享受。
  读到这里就可以明白,这个人统一天下以后,想的不是生民的休养生息,不是老百姓的苦难痛苦;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夸耀自己的功业,如何长生不死,如何铲除潜在的敌人,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秦始皇啊!
  成功之前,他能够不断地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情感。等到成功之后,他就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了。我们不妨再复习一次尉缭对他的评语: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不过先别急,我还没有讲出他失败的真正原因。请继续跟着往下看,自然会告诉各位。
  人为什么会被骗?
  始皇求不死药多年,却始终没有得到,方士们必须向始皇解释原因何在。是预算不够吗?还是人力不足呢?都不是。方士的理由,远超乎各位所能想象。
  方士卢生是这么解释的,他说求仙药不得是因为有鬼物妨害,因此必须不让鬼物知道人主的所在。这样鬼物找不到人主,长生不死的真人才会来赐仙药。所以要得到仙药,最好的方法是不让任何人知道始皇人在哪里。
  各位看懂了吗?看不懂没关系,因为这根本就是鬼话!这样的话,连小孩子都未必会相信。试想如果不让人知道你在哪里,长生不死的药就会来,那到山里隐居的人,不是人人都得长生不死药了。
  可是你猜秦始皇的反应是什么,他完全相信卢生的话。从此他到每一个地方去,决不让外人知道他在哪里,如果身边有人说出他在哪里,立刻处以死罪。
  我这一段要跟各位说什么呢?不是告诉你们求长生不死药的方法,历史学并没有教我们这个办法。重点是要问各位:一个连小孩子也不相信的谎话,为什么秦始皇会相信呢?
  秦始皇是笨人吗?当然不是,如我前面所说,他的聪明才智绝对胜过我们十倍。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会上当呢?这就是我要跟各位说的,一个从历史里面总结出来的道理:一个人会被骗,绝对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贪”。
  越是聪明的人,他的欲望越强烈,也就是越贪,他就越会自欺,就越容易被骗。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必然有一样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不为财死,不为食亡,那不过是因为“财”和“食”你已经有了。别人引诱你,而你不为所动,那是因为那不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可是你是人,有一天当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有几个人能够忍住,能够抵抗这样的诱惑?
  我坦白跟各位说,越聪明的人越抵抗不了这样的诱惑,因为他觉得这样东西唾手可得。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贪,所以被骗上当。更重要的是,他从此不让人知道他在哪里,会有什么样可怕的后果。
  我们继续往下看,接下来《史记》插入一个故事,让各位明白始皇对这件事情实行得有多么彻底。
  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这个地方去,从山上看见丞相出行车骑甚众。古代有地位的人出巡,必然是前呼后拥、车骑开路,有许多前导与扈从的车子。丞相都如此,何况是秦始皇,秦始皇出去当然车骑更多,各位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张良当年刺杀的时候会“误中副车”吧?就是因为车子太多,不知道始皇在哪一辆。
  始皇看到丞相出行车骑甚众,他非常不高兴,觉得丞相实在是太过招摇,这不是件好事情。于是有人去告诉了丞相这件事,丞相知道秦始皇不高兴,立刻减少了自己的车骑。
  始皇发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气的不是丞相减少车骑,而是到底谁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他认为一定是当时在他身边的人泄露出去的,于是开始一个一个去审问,结果没有一个人承认。
  没有一个人承认该怎么办呢?不要急,请把你的书合上,设想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么做?
  不必担心,答案很简单。如同我前面所说,秦朝就那一百零一招,哪一招呢?就是“杀”!把书打开,我们来看秦始皇怎么做。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我不知道是谁泄密的,总之当时在我旁边的人都有嫌疑,把有嫌疑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绝对没有漏网的。各位现在明白,为什么我前面说,秦朝统治的方法是“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走一个”了吧!后面还有很多例子,不用急。
  从那一天起,再也没有人敢泄露始皇在哪里、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有他找人,没有人找得到他。问题来了,细心一点的朋友就会想,在后宫里头也就罢了,那群臣有政事要找秦始皇商议时,该怎么办呢?
  不用担心,秦始皇有更彻底的做法,他根本不跟群臣讨论任何事情,所有的大臣只能够接受他的决定。我们继续看下去,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
  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一年,又爆发了中国历史上与“焚书之祸”并列的一件大事。
  这件事起源于两个方士的一次谈话,这两个方士叫侯生、卢生,谈话的主题是“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记》并不是谁的谈话都记载,记载或不记载往往都有它的道理。章学诚说“古人之去取,古人之心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许多时候,《史记》中记载一段对话,是希望借他人之口,来表达史家对于那个人物的评价,这就是顾炎武所说的“寓论断于序事之中”,这是中国传统的史法。
  《史记》前面已经借过尉缭之口,来告诉你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再借侯生、卢生之口,再告诉你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这一段话,我们全文照载: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始皇为人,他的天性本就刚戾自用。他所有想要完成的事都得完成,所有的欲望都能够放纵去执行,因为他是皇帝,全天下所有的资源都要供应他一个人享受。至于老百姓要为他的欲望付出多大代价或死多少人,他一点也不在乎。
  统一天下、结束战乱,是始皇莫大的贡献,但试问各位,统一天下就是为了这样的结果吗?大家想要的是这样的世界吗?
  秦始皇并没有因为欲望的实现,就觉得满足了。欲望满足了之后,还有更多的欲望,欲望永无止境地扩张,他要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筑阿房宫、筑始皇陵、筑长城、筑直道、筑驰道……这样的人如果真的长生不死,会有什么结果?
  始皇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关键就在后面这七个字:“以为自古莫及己。”我说过这是秦始皇最强烈的特质,在他的心中,认为古往今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比他更伟大了。既然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他所有的决定必然是最高明的,没有人的决定比他更加正确,他是世间最英明最有智慧的人。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什么叫狱吏?狱吏是管监狱的官员,管监狱的官员哪有什么思想?上面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只有这类人最得到他的喜爱。有思想的人呢?“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博士是顾问,基本上就是顾而不问,反正把他们养在那里就是了。始皇从来不听从博士的意见,因为博士哪有他英明呢?见识哪有他高呢?这不过就是一群念古书的书呆子,记不记得李斯的评价:“固非愚儒所知”,一群书呆子哪里了解当今领袖的英明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始皇只喜欢听话的臣子,所以从丞相以下的每一个大臣统统听话,不去判断任何事的是非,不敢提出任何不同意见,因为始皇已经都帮他们决定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