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

第20章


  秦始皇相信,古往今来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五帝三代都是过去已经腐朽的时代,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值得参考,何足为法?只有我才明白新时代是什么,只有我才不落伍,没有人比我更高更强,一个骄傲狂妄到这样地步的人,怎么能不走向灭亡呢?
  各位听了这一段或许会说:“嗯,我懂了,所以现在要说的是,始皇不应该骄傲吗?”
  并不只是如此,我还有更重要的话要对年轻学生们说。
  这二三十年来,许多国家因为经济进步,教育不断地普及。有很多修这门课的学生,往往都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甚至考上的是名牌大学。当你们考上大学、研究生的那一刻,环顾四周,在你的家庭里面再也没有一个人学历比你更高了。新时代的变化如此剧烈,网络、多媒体等新事物不断出现,你所谈的新信息、新观念,你的爸爸、妈妈不懂,你的祖父、祖母不懂,你的长辈们统统都不懂,再也没有人比你更懂,你觉得他们说的话都落伍,都不值得你听。
  试问,你和秦始皇有何差别呢?
  秦始皇那样有非凡聪明才智的人,有这样的心态都要走向灭亡,那阁下又如何呢?
  当然,年轻朋友们不要误会。我并非告诉你们一定要听父母、长辈的话,这是你的人生,决定权终究在你。我只是希望你们明白,按常理说父母对孩子是天下最不自私的,父母跟你说的道理必然是他们人生通过无数血汗检验后,他们真心认可的道理。你可以不接受那个道理,可是你要尊重他们,千万不能有“天下之人自古莫及己”的想法。
  只有自己最新、只有自己最强、只有自己最聪明,正是因为这样的骄傲和狂妄,最后让秦始皇走向了灭亡。
  故事还没结束,秦始皇死了,他留下的烂摊子要如何收拾呢?我将在下一章,为各位说明。
  
  第八章 谁才真正对你好?
  
  二世想要做什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接着就来看看,秦始皇死了以后,到底留下来什么样的东西给他的子孙?他的子孙到底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为始皇发丧之后,二世皇帝胡亥终于继位了,我们来看看胡亥是个什么样的人。
  始皇葬入帝陵之后,他留下了庞大的后宫,这该怎么办呢?还有,建造始皇陵有无数的能工巧匠,这些人对于始皇陵里面所有的机关布置都清楚,又该怎么办?
  请你合上书,设想如果你是二世,你会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世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还是那一百零一招──“杀”!先帝后宫嫔妃只要没有儿子的,统统为先帝殉葬。把参与建造陵墓的能工巧匠全部关进陵墓,让他们统统饿死在里面。如此一来,简单利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愧是暴君秦始皇的儿子!
  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从头到尾,秦朝统治天下,用的都是这套办法。始皇如此,民不聊生,好不容易一个新皇帝即位了,大家都引领盼望,看看他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作为。结果还是杀,杀得比始皇时代更变本加厉,这就是二世皇帝。
  二世皇帝即位的时候,才二十一岁,就跟很多大学生是一样的岁数。但这个人自幼生于深宫,从小生活在顺境当中,缺乏历练,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在这种情况之下,胡亥需要有一个他真正信任、真正能干,能帮他处理政务的人来帮助他。而在他心目中,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师赵高。
  二世重用了赵高,因为赵高与他亲近,他也真心信任这个人,所以他对赵高说出了真心话: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你们看看二世心中,真正忧心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六国人心不附,天下民不聊生,他关心的不是如何把政治做好,也不是老百姓的生活如何,而是担心别人不服他,怕别人与他争位。
  为什么二世皇帝如此忧心?很简单,因为他得位不正。大凡常人如果得到本来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多半都心虚,后来种种倒行逆施多半都从这个心虚来。
  试问各位,如果你是皇帝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回答?
  把书合上好好想想,然后把书翻开,我们来看看赵高怎么回答。他的办法很简单: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
  这句话很清楚,我都不用太翻译,就是把所有不服你、可能威胁你、你不喜欢的人统统杀光光,而且要杀就要快,让“群臣不及谋”,就把这些人统统铲除掉。
  是不是还是那一百零一招,用“杀”解决一切事情?而且杀得比秦始皇更加激烈,秦始皇只是杀六国人,赵高索性要二世杀秦国的大臣、官吏、诸公子。
  如果你是二世皇帝,听到老师这么建议你,你会怎么回答?
  我们再看看二世的反应:
  二世曰:善。
  二世认为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于是两人想办法找出平日不喜欢的大臣和诸公子的各种罪名,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杀掉,这就是二世皇帝。
  二世的这个决定,有没有错呢?历史学不讲空话,我们可以从后面的实例来验证,看看这样一味实行杀戮到底会有什么结果?
  天乎!吾无罪。
  在这里,《史记》写了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当时诸公子的处境。
  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关在内宫里头,其他公子或自请殉葬、或自杀、或早就被议罪处死,就剩他们三个人还没有死。为什么呢?因为找不到他们三个的任何罪名。我们看看二世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二世派了使者去跟将闾说,你有“不臣”之罪,其罪当诛,现在派了官吏来执行。将闾听到“不臣”的罪名十分惊讶,于是反问:“我在朝廷举行大礼仪的时候,从来就不敢不服从司仪的命令。担任国家职位时,从来就不敢失去该有的节操。接受上位者的命令和应答,从来没有讲错过一句话。请问‘不臣’是什么意思?我哪里犯了‘不臣’之罪?”
  秦法严密,你让将闾死,你总得要让他死个明白。你要明明白白告诉他,他什么事情有罪。其实,各位从将闾敢回答这三句话就知道,他是很有自信的,自己绝对没有做过任何“不臣”的行为,绝对没有发过任何“不臣”的言论。
  使者怎么回答他呢?这个使者的回答,就是典型的“不作为”的回答:“我不知道罪名怎么来的,我只负责执行命令杀你而已。”所以意思就是,不关我的事,把皮球踢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罪名的部分要问我的上级。不过我今天奉令要把你杀了,死了以后你还能不能问上级,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那将闾怎么办呢?他没办法了,只好仰天大呼三次:天乎!吾无罪。天乎!吾无罪。天乎!吾无罪。
  将闾觉得他没有罪,他跟上天哀告,他没有罪怎么能死呢?但最后也只能兄弟相哭,拔剑自杀了。秦始皇的儿子们最后是这么个结局,各位去想想看那个情况之悲惨。
  但如果我讲这一段的目的,只是为了讲将闾结局之悲惨,讲二世无罪也要把人杀了,我这个老师讲的课就没有什么出奇了,这样的含义你们自己读也读得出来。
  这里真正想问你们,要各位去想的是:公子将闾三人,真的无罪吗?
  聪明如各位,相信心中自有决断。这里我只提供个人看法,作为参考。中国学问重层次,我们来分析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无罪?
  第一个层次,公子将闾确实没有罪。
  为什么呢?因为他确实没有犯过“不臣”之罪。按照这一点来看,将闾想得没有错。他没有罪,他是无罪被诛杀。用现在的话,他是被冤枉的。
  可是,将闾真的没有罪吗?
  第二个层次,公子将闾确实有罪,可是罪不当诛。
  看到这里,各位可能有所疑惑,将闾有什么罪呢?因为他没有尽到他应该尽的责任。身为秦国的公子,他安享百姓的税赋,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他的父亲和弟弟倒行逆施、残民以逞,他却什么该说的话也没说,什么该做的事也没做,什么该救的人都没救,坐视着国家一天天地崩坏,他真的没有罪吗?
  各位可能会回答我,将闾只是该做的事没有做,说是罪太过了。秦始皇那么凶暴,二世那么凶暴,谁敢讲真话?怕死是人之常情,想要贪图富贵也是人之常情,就算这是罪,起码他罪不至死吧?
  我们再往更深一层想,真的如此吗?
  第三个层次,公子将闾确实有罪,而且其罪当死。
  秦国为了统一六国,用尽了一切诈谋和卑鄙手段,楚怀王便是被骗入秦国而后屈死。秦军杀戮了多少六国人,长平便有四十万投降的冤魂,天下有多少人因为秦军的暴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都是历代秦王,也就是公子将闾的父祖们所为,难道这种种恶行,都不必付出代价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