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

第93章


美国政府不但收留逃亡科学家避难,而且充分信任他们,注意发挥他
们的作用,又不把他们作为敌对国特务看待。所以这些著名科学家为美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经济、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在大量吸引国外
科技人才到美国工作,定居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建立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大学,为发展美国经济科
技提供了大量著名科技人才。1990年11月29日,批准公布的《美国新移民法》更突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成分,从名额的数量、待遇、签证的难易程度都反
映出对高级科技、管理人才的优惠,是美国政府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的集中表现。美国重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发现人才、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使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在短短几年里一跃超过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前苏联重视科学教育,重视知识分子,使其在核能技术、宇航技术等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敢和美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抗衡的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的另一极。如果没有这些高科技人才和重视人才的政策,就不会有前苏联在世界军事、科技的地位和国际影响。相比之下,无线电报发明者波波夫和宇航之父齐奥尔连柯夫斯基在沙皇俄国的悲惨遭遇已证明沙皇俄国的落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科技人才,从而延耽了科技发展进程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日本对科技人才的重视更有其特点。英国、前苏联重视基础教育和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基础理论人才的培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而日本由于战后经济崩溃,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而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又需大量资金和一段较大的时间,使日本选择了重视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日本善于学习和研究利用其它先进国家的基础研究成果,并加以改进、开发完善。然后及时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用于产品生产。由于日本适应了本国国情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把培养产业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战略重点,使日本在短短的20年中赶超了西欧多个先进国家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也都得益于重视科技教育,重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吸引、
培养、使用。以上事实都证明,人才在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和世界经济竞争中至高无上的作用。最近几年,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在制定吸引高层次人才,发展科学教育,
培养自己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战略,都把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使用作为自己国家生存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战略措施。可以肯定,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
争,主要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竞争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它并不是我们国家所
特有的战略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世界发展的需要。以世界各国的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找出适合国情的参照系统和人才战略,是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战略措施。
三、以知识经济为中心的国际管理
知识经济,已成为国际格局得以构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杠杆。在当代,军事威胁的地位已急剧下降,高技术战争成为全球较量的主要内容。以高
技术为后盾的经济竞争――半导体战、汽车战、卫星发射战、军火买卖战等是知识经济时代已表现出来的国际竞争的种种形式。知识经济同时使世界经济全
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推动全球化的因素,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是全球化迅速加强的基础。知识经济促使国际关系竞争。
(一)知识经济区域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存在,区域经济集团化(地区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进入20世纪
80年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9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进一步得到发展。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因素很多,除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增长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知识经济的发展。由于科技革命,在越来越多的生产领
域,有利可图的最低产量往往不是一国市场所能容纳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品种越来越繁杂,需要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多,建厂投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往往超过一般中小国家和中小企业所能承担的范围。在宇航、喷气式运输机等新兴工业部门,情况更是如此。例如,美国DC-3型飞机的研制和设计费用不
过30万美元,而波音747的同类费用则达到7.5亿美元,增长了2500倍。正因如此,近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可以说,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区域内经济联系的发
展,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它是知识经济来临之际,亚太地区多种合作意图和努力的一种综合结果。
早在1965年,日本学者小岛清等人就提出成立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其设想是由亚太发达国家组成核心,发展中国家作为联系国,组成一个大范围
的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由于条件不成熟,这个提议没有付之实施。1967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5国企业家发起成立了太平洋盆地经济
委员会,其目的是就地区的贸易和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推动私人企业市场的联系和合作。
70年代末,美、日两国官方开始对亚太经济合作表现出兴趣。1978年,美、日政府分别提出建立以太平洋地区正式的多边贸易组织的建议。1980年,
日本与澳大利业两国领导人就以太平洋地区多边合作的原则达成协议。之后,在堪培拉召开了“第一次太平经济合作会议”,决定成立美、日、澳、新、加、
韩、东盟及南太岛国参加的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这是亚太地区第一个有影响的半官方多边经济组织,由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人士组成。它的成立是亚太
地区组织合作深入发展的标志,为APEC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93年西雅图会议,在APEC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一,美国作为东道主,首次召开了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使APEC
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高官会――部长级会――首脑会三个层次决策机构,APEC的重要决定最终要首脑会议来拍板,并以首脑会议作出的承诺
作为实施决议的保证。其二,参加会议的领导人认同了由“名人小组”提出的关于把亚太地区建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地区的蓝图。
1994年,印度尼西亚作为主席国为推动APEC的深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把西雅图会议提出的蓝图具体化。会议通过的《茂物宣言》提出了APEC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的时间表。《茂物宣言》被看成亚太地区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起点。
1995年大阪会议是雅加达会议的逻辑继续,为落实《茂物宣言》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大阪会议后,每一个成员都制订了落实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单边
行动计划,提交给1996年11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的第8届部长级会议。经过反复讨论,会议最后就成员的单边行动计划达成了一致。《马尼拉行动计
划》的通过和付诸实施,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进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实施阶段。马尼拉会议的另一重大成果是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
架宣言》。在APEC史上,这是首次单独通过一项有关组织技术合作的文件,从而使经济技术合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APEC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7年11月2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APEC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的题为《联系大家庭》的宣言,决心寻求亚太地区持续增长和平等发展,并表示相信本地区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
起主导作用。
宣言说,领导人讨论了最近以来地区出现的金融形势变化,对恢复和维持亚太地区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深表关心,认为本地区长期发展的基础
十分牢固,同时相信开放市场和继续寻求贸易投资自由化将给本地区带来巨大利益。
宣言对亚太地区高级财政官员会议在马尼拉达成的框架协议表示欢迎和支持,认为这是为加强合作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而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框架协
议内容包括:建立防止金融危机的地区预警机制;加强地区经济和科技合作;采取措施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金融危机的反应能力。
宣言指出,科技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并同贸易投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领导人指示部长们制定走向21世纪的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宣言还要求对电子商务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被战争搞得满目疮痍,人民缺吃少穿、饥寒交迫,呈现出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经济濒临崩溃,英国
的经济一蹶不振,人民怨声载道、十分不满。50年代以来,西欧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力也相对增强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