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模式-职业经理人

第94章


西欧主要国家,为了适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度发展的生产、资本日益国际化的需要,也为了增强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以谋求在美苏争霸中能安全生存和独立发展,1957年3月25日,法国、西德、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六国在首都罗马的丘比特宫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
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73年,欧共体吸收英国、爱
尔兰和丹麦加入,1981年1月1日,希腊正式参加,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这样,成员国由6个扩大为12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贸易集团。
欧共体成立以来,实现了关税同盟,逐步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品进口限额和关税壁垒,废除公路、铁路、水运运费率的歧视待遇,实行统一的对外
税率。
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统一价格和出口补贴制度,取消了农产品内部关税,对非成员国农产品进口征收“差价税”,到1977年底基本实
现了农产品自由流通。
西欧在世界科技发展中曾有过卓越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欧在原子能原理、雷达、航空、合成燃料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的科技地位迅速上升。60年代后,由于科技政策保守,科技体制上存在种种弊病,科技力量分散,技术标准不统一,项目重复,应用研究落后等原因,西欧在高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的研究应用上普遍落后于美国和日本。据欧共体统计,1971年――1986年,
美国高技术产值增长46倍,日本增长107倍,而西欧只增长4倍,此时,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新产品由于过多依赖国家保护而缺乏竞争力,不仅难以打入国际
市场,而且对区内市场也失去控制力。
为了发展尖端工业,欧共体除了向高技术产业扩大投资、调整科研政策外,1983年还制定了一项10年的“欧洲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计划”,目标
是将西欧在世界信息技术市场上的份额从当时的10%提高到90年代的30%。1985年4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又提出尤里卡计划,主要在电子光学、人工智能、
大型电子计算机、大功率激光与粒子束、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由于这些领域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投资重点,也是当前科技革命的兴奋点,因而得到各
成员国的赞同和支持,一致同意在尤里卡计划的基础上讨论建立“技术共同体”。
进入90年代,欧共体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991年12月9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了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经过两天的讨论,签署了政治联盟
条约。政治条约规定,在共同防务政策上,西欧联盟属于欧洲政治联盟组成部分,并负责拟订和执行欧洲政治联盟在防务方面的决定和方针。条约还包括扩
大欧共体在移民、内部政策、司法、工业政策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并增加共同决策和多数决策制约范围。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的外长和财长代表各国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该条约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联盟确
立了目标和步骤,最迟于1999年1月1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安全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扩大多数表决的范围等。1993年11月,德
国司法机构最后一个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从那时起,人们习惯上把欧共体改称为欧盟。
1994年1月1日,欧洲货币研究所在法兰克福成立。1995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并允许奥地利、瑞典、芬兰3国入会,欧盟成员增加到15
国。1995年12月15日,欧盟领导人确认1999年1月1日为单一货币开始实行的日期。1998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在评估1997年经济业绩后,推荐奥
地利、法国、比利时、芬兰、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11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使用欧元。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合作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技术产业较之以前钢铁、机械和纺织等产业不同,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如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
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
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在世界大市场中吸取对自己有积极作用的高新技术,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80年代
和9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代表的无数新科技成果,使跨国性的经营活动更加便利,大大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使世界经济更加全球化。
  自90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跨国公司大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等因素的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80年代。根据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在1979―1988年期间为4.5%,而在1990―1996年期间则提高到6.2%。最近7年,国际商
品和服务贸易额接连突破4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和6万亿美元大关,由1989年的3.73万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6.535万亿美元。
  从贸易结构看,进入90年代,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在制成品贸易中,新技术产品贸易最为活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据统计,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高科
技产品出口占整个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比重由1974年的15%上升到1993年的25%,其中美国上升到37.3%,日本和英国分别上升到36.7%和32.6%。1996
年,美国和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已占到他们制造业产品出口的约40%。在国际贸易中,有关信息和电信产品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在1983―1993年期间达到
两位数,成为增长最快的出口制成品。
知识经济之所以能够使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因为科技革命能够推动贸易变革。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发明了蒸汽和内燃驱动的机车和机器,使生产力得
到第一次的大解放。社会经济由单一走向社会化大生产,交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无论是交易规模和交易产品都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经济进入第一个飞
跃时期,这时的交换,是资本主义贸易方式的开始。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电带动了社会化大生产向更大规模自动化方向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社会经济进入第二
个飞跃期。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的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交换的国际化,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规范,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使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这就需要寻求市场和资本输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市场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
知识经济时代,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现代生物技术、纳米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等的
革命性进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今的国际贸易,不仅是信息传递加快,电脑控制既安全又准确,并出现了无纸贸易、电脑报关等新的
贸易方式和手段,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世界贸易进一步全球化自由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运行,标志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1994年,关贸总
协定主持“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协议,在完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规范国际贸易竞争规则和加快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①5
年内,缔结国应在1986年基础税率基础上把关税平均削减40%。②实施减少或限制包括数量限制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要求对非关税措施实现关税化。例如,原来30%以上的农产品受制于配额或进口限制,现在基本上改为关税调节。③拓宽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领域与范围,将纺织品贸易和农产品贸易纳
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轨道,把国际贸易规则首次延伸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及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广泛的经济领域。④赋予世界贸易组织广泛权力,
使其具有更大的法律约束力,拥有严格的审议机制、监督机制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运作,对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维护
国际贸易秩序、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开始产生。50年末和60年代,是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跨国公司的地位不断加强,在国际投资、生产、
贸易等经营活动中正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在日益先进的运输、通讯手段及日益开放的金融市场的帮助下,这些公司形成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及销售,共同构成一个全球市场的力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