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红学”之疑

第17章


当然官运亨通。福彭最后当的官就比尚书还高,等于内廷一个总理事务的职位,核心政治集团里面的成员,得到非同小可的重用。
  但是再好的关系,因为它是一个权利关系,利益关系,也会出现裂痕。到了乾隆三年的时候,福彭跟乾隆之间就失和了,福彭就被人参了,乾隆就拉下脸,不论什么发小不发小了,就要有关机构去查他的问题,福彭就危了。”
  3“像第七十五回开头所写的,就应该非常重视。……小说里面写到,江南甄家被查抄了,被查抄以后,这些人就到贾家来寄顿财物。知道吧?这是违法的,这是皇帝不允许的。但是甄家、贾家,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实在是择不开,所以贾家就帮甄家藏匿这些东西,就出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情节。”
  请注意,这次提出的理据又不同于前面,而是历史本事。一个是曹雪芹的姑爷爷傅鼐,即曹寅妹妹的丈夫,历仕三朝。一个是曹雪芹的表哥福彭。是平郡王纳尔苏的儿子,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赏识。那么《红楼梦》文本第七十四回到八十四回与历史本事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认定这十回是乾隆三年呢?他说“曹雪芹什么用意?他就是要把真实生活当中,曹家在乾隆三年所遇到的,跟自己家关系很密切的这些亲戚,傅鼐家、福彭家,遭到皇上打击的情况,会含蓄地投射到小说里面去。”
  三、对刘心武先生的说法也要辩证分析和看待
  刘心武先生说“《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到第八十四回是乾隆三年的事情”,这种坐实的认定,显然与《红楼梦》文本是不相符的,是不正确的;而他又说:“跟自己家关系很密切的这些亲戚,傅鼐家、福彭家,遭到皇帝打击的情况,含蓄地投射到小说里面去。”这种分析还是有道理的。因此,不能统而论之,一概否定。下面具体分析:
  (一)傅鼐、福彭家世的本事
  关于傅鼐:
  黄进德先生在《曹雪芹江南家世考》说:
  傅鼐,字阁峰,富察氏,镶白旗满洲,曹雪芹的祖姑丈。十六岁,入雍邸侍卫胤禛,从此骖乘持盖顷刻未离。胤禛对他眷宠无比,尝谓:
  朕藩邸属下人中,可用者惟年羹尧、傅鼐二人。论才情,年羹尧胜于傅鼐;论忠厚,年羹尧不及傅鼐。
  因而得以不次超擢。雍正元年,授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补兵部右侍郎。三年,调盛京户部侍郎。傅鼐与年羹尧不和,早就为胤禛所知。及年羹尧以大逆赐死,胤禛穷治其党。其时,傅鼐凭借雍正对他的绝对信任,力主元凶已诛,胁从罔治。敢于仗义执言,为蒙冤者辩白,诸王大臣赖以平反无算。明年,隆科多案又发。傅鼐为隆科多子岳兴阿关说,失实,以诳奏论罪,被由盛京锁拏解京,发刑部勘问。
  朱淡文先生在《红楼梦论源》说:
  富察傅鼐原系清世宗为雍亲王时之“藩邸旧人”即亲信侍从,雍正初一度谪戍黑龙江,雍正后期起用,乾隆初元官至内务府总管、满洲正蓝旗都统、兵刑二部尚书,后因误举参领明山和失察家人革职落狱,病卒于家;……小说中所写王子腾系京营节度使、九省都统制,或即取材于傅鼐。
第七十回至八十回是“乾隆三年”吗?(2)
  从历史材料中可以了解傅鼐一生的几个基本点:
  1少年时代即是雍亲王的亲信侍从,深受雍正信赖;
  2雍正元年至三年任都统、兵部右侍郎;
  3雍正四年罹罪,谪戍黑龙江;
  4乾隆元年官至内务府总管;
  5乾隆初年革职入狱、病死。
  关于福彭:
  努尔哈赤的八世孙,平郡王纳尔苏之子,其母为曹寅之女,曹雪芹的亲姑姑。曹雪芹是平郡王福彭的表弟。
  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说:
  有关曹雪芹的资料极少,故他与平郡王福彭的往来无文献可征。但福彭是曹雪芹的亲姑表兄却是无疑。康熙四十五年(1706),康熙帝传旨令曹寅之妻送女北上与王子完婚,此王子即讷尔苏,袭封平郡王。曹氏所生子即福彭,为雍乾之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曹氏活得较长,亲姑妈在世的时候,曹家无论如何败落,至亲骨肉,来往必甚频繁。……《红楼梦》中描写几个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曹家的阔亲戚、老关系还不少。因此乾隆初年,曹家家道尚不至败落,福彭和曹雪芹也谊属至戚。过去对福彭的了解不多,但在《清实录》和乾隆帝的诗文中却保留着相当丰富的资料。福彭和一般庸碌王公、八旗子弟不同。他英年早慧,才华出众,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赏识。曹雪芹和他年龄相差不大,福彭长于曹雪芹六七岁或十余岁(因曹雪芹生年尚无定说),两人必有往来。除至亲关系外,亦当有惺惺相惜之情。由此推想:曹雪芹思想和性格的某些方面也许受到表哥的影响,在文献不足征的情况下,这一推想有相当的合理性。
  ……
  福彭死时,曹雪芹正在创作《红楼梦》。书中所写富家生活,既有破落前曹家生活的实录,也有采自其他的王公家庭。平郡王家是当时最显赫的贵族家庭,又是曹雪芹的至亲,曹目睹姑母家的奢华与排场,印象必极深刻,故能对18世纪满人贵族的豪富生活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从历史材料可以归纳福彭一生的几个基本点:
  1福彭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出身显赫,是努尔哈赤八世孙。他英年早慧,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赏识,早年就被康熙看中,养育宫中读书,“王幼而侍圣祖仁皇帝宫中,躬承恩眷”
  2雍正六年,18岁世袭平郡王爵。入宫陪皇子弘历、弘昼读书。20岁代雍正帝前往盛京。修理祖陵前的水道,临行前弘历写序赠送。
  3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在军机处行走,是当时最年轻的军机大臣。同年,任命他为定边大将军,指挥清军与准噶尔作战。临别弘历赠诗三首,其一:
  武略文韬藉指挥,书斋倍觉有光辉。
  六年此日清河畔,君作行人我独归。
  4乾隆继位,立即召福彭回京,协办总理事务处。这一机构在雍正帝丧期内是代替军机处的最高中枢机构。
  5乾隆二年(1737)十一月裁撤总理事务处,恢复军机处。才学优长、年富力强的福彭没有进入军机处。这是乾隆的用人路线,将所有亲王、郡王排斥于中枢机构之外,为了贯彻这一政治路线,福彭成了政治改革的牺牲品。他只得到了宗室王公的优厚待遇。
  6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福彭病逝,年仅40岁。乾隆深为痛惜,特遣大阿哥祭奠,并辍朝二日。这是特殊的礼遇。
  (二)历史真实不能坐实为艺术真实
  上面我们对傅鼐和福彭的生平作了简单的粗线条勾勒,有的事实与刘心武先生的说法有出入,比如福彭在乾隆二年以后未进中枢实权的核心,这并非是受“皇帝的打击”,而是受制于乾隆制定的政治路线。由于乾隆帝锐意改革,只给宗室王公优厚的待遇,不使他们掌权,因而福彭失去了一展政治才干的机遇。从乾隆帝以后,历经嘉庆、道光一百二十多年,无宗室王公进入军机处者,直到1860年北京政变后,慈禧太后与奕锄灭肃顺等军机大臣,又开启宗室王公执政柄之局面。再如弘历即帝位以前,将自己的诗文,辑为《乐善堂全集》,福彭为此作序。而不能说“乾隆的诗集”,福彭写序。使人误以为给皇上写序。
  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此,无论历史真实确凿与否,都不能坐实为艺术真实。因为任何史料,一旦进入小说家的艺术构思,便受到小说整体叙事结构的制约,已经孕含了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把握,与作者的审美创造融为一体,成为新的历史画面的结晶。
  历史素材只不过是小说家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一石一瓦,我们只能从小说家采用的一石一瓦中,探析“原型”家族成员的遗传基因,看其在家族生命链条中,有哪些基因被继承下来,依旧保持了“原型”个体生命的某些特征;有哪些基因变异了,是新的个体生命形成的新质。这才是所谓的文化传统,文学亦然。《红楼梦》问世以来,为什么索隐派不断出现?其原因就是《红楼梦》艺术生命之中,取自曹家及其姻亲的历史素材很多,使人们沿着本事考证的传统思维去探佚,去考证,去追索。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任何考证、探佚都不应将历史真实坐实到艺术的真实,都不能得出《红楼梦》的某人某事是历史上某人某事的结论。
第七十回至八十回是“乾隆三年”吗?(3)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了刘心武先生的某些说法:“跟自己家关系很密切的这些亲戚,傅鼐家、福彭家,遭到皇帝打击的情况,含蓄地投射到小说里面去。”这里“含蓄”应理解为历史素材融进了小说创作之中,而不是以此影射什么;也不是历史的真实坐实为艺术的真实。只能从艺术真实透视出历史真实的某些投影,否则离开了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便失去了历史的规定性,成了“戏说”。
  (三)刘心武先生探佚“历史本事”的目的
  刘心武先生探佚《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到第八十回是乾隆三年的事情,同我们对《红楼梦》的解读常常是两码事,因而这不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而是围绕他探佚“历史本事”的目的,紧紧地把《红楼梦》文本坐实到了乾隆初年,建构“秦可卿故事新编”的艺术框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