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向肃宗表示哀悼吧……
如果比较一下的话,他当太子的艰苦大概只有被流放十四年的中宗可以超过。而当皇帝后面对的形势,除了唐末的几位皇帝,其他人和肃宗相比都不能叫苦,要知道肃宗即位是连个像样的宫殿都没有的。虽然没有顺宗当年即位就因中风瘫痪退位做太上皇可怜(退位是在当年,得病是前一年),也比不上其他几位皇帝死于宦官之手来得窝囊和凄惨,但综合来讲,如果把唐朝皇帝按悲惨指数排一下的话,肃宗准是名列前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在同情肃宗的同时,也不免嗟叹他对玄宗的态度。
玄宗是在四月初五去世的,比肃宗之死稍早。这个可疑的时间,再加上后人推测出来的一系列疑点,使得玄宗之死蒙上了一层扑朔的迷雾。后人怀疑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两人死亡时间接近带来的问题。就如同清朝光绪皇帝的死一样,由于他的死离慈禧之死很近,所以人们也都猜测是不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年轻的光绪。同样,人们也怀疑,玄宗是否为肃宗害死。由于自己病重而担心玄宗会危及自身的地位,肃宗的确有理由这么干,所以单看动机的话,后人的怀疑可以成立。既然如此,有没有支持这个假设成立的根据呢?“甲寅,上皇崩于神龙殿,年七十八。”——这是史书上的记载,从两唐书到通鉴都是如此,再多一句都没有了。离此最近的关于太上皇的消息,也就是高力士等人被贬之后,玄宗“浸不自怿”。还有一次肃宗来看望,此外,太极宫中十分安静,连个骚扰的人都没有。既然史书可以记载李辅国强行把太上皇迁到西内,如果李辅国再来虐待一下太上皇的话,也并非不可以记,因为李辅国后来被定的性质并不好,如果再多几件虐待太上皇的罪过,更可以以此为理由给他抹黑。可是没有。再考虑到玄宗这一年已经七十八岁了,而且自上元二年起又病着,并不是一直都很健康,所以元年四月玄宗并非暴卒,的确是病故,顶多再加上一条,即“晚年心情郁闷,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再以此来推测的话,甚至连唐高祖的死也都可以怀疑一下,因为当时太宗病得也十分严重,相信当时太宗要是不幸死了的话,那么现在就会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高祖之死有问题了。另外,不是还有人怀疑太宗是武则天谋害而死的吗?其实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许我们对史书存在太多的怀疑了,而事实上历史也许真如史书上记载的那样简单,只不过我们在“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指导思想下,已经习惯了把古人想像得更加复杂。
此后,高力士回到了长安,听到玄宗去世的消息之后,非常难过,“号恸,呕血而卒”。盖棺论定的话,高力士事实上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坏。不错,在玄宗时期,他的确参与政治,而且势力相当大,算是为后来唐朝的宦官之祸开了个头。可如果不是玄宗给了他这样的权势与地位,还会有后面的事吗?那么高力士本人倚着这些势力,有没有做什么大的坏事了呢?“力士善揣时事势候相上下,虽亲昵,至当覆败,不肯为救力,故生平无显显大过”,也就是说,高力士不会替自己亲昵的人向玄宗求情,固然他是为了自保,但这样已经很难得了,而后面又直接道出力士生平无大过。据史料记载,在玄宗晚年怠于政事的时候,高力士还有几次劝谏。
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帝不悦……天宝中,边将争立功,帝尝曰:“朕春秋高,朝廷细务付宰相,蕃夷不龚付诸将,宁不暇耶?”对曰:“臣间至阁门,见奏事者言云南数丧师,又北兵悍且强,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其指盖谓禄山。帝曰:“卿勿言,朕将图之。”十三年秋,大雨,帝顾左右无人,即曰:“天方灾,卿宜言之。”力士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法令不行,阴阳失度,天下事庸可复安?臣之钳口,其时也。”帝不答。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18)
高力士没有一味奉承,这几次说实话还惹得玄宗很不高兴。可惜的是,范祖禹在《唐鉴》中却说“高力士帷幄之臣,非有深谋远虑,心知其事而不忍嚓默,此非其忠义过人,盖朝廷无贤,百官失职而至于宦者言天下之事”,感觉范老先生对高力士多少还是有点偏见的,为什么宦官进谏就不能说是“忠义”了呢?当时没有人敢再对玄宗说这些实话,因此高力士的劝谏显得弥足珍贵。还有肃宗太子之位的确定,高力士功不可没。这么说也许会有抬高高力士的嫌疑,但和唐朝日后的宦官们相比,就拿李辅国来讲,高力士确实算是很不错的了。其实肃宗朝的张皇后和李辅国的地位,分别对应着玄宗朝的杨贵妃和高力士。但是杨贵妃没有参政的愿望,高力士对玄宗之忠诚也远远胜过李辅国之于肃宗,因此张李二人为祸比杨高二人为祸要深得多。天宝政事的懈怠玄宗要负主要责任,而肃宗最后两三年却是他有些控制不住局面了,唐朝宦官之祸此时真正露出端倪。
肃宗死的当日,李辅国奉太子在九仙门与宰相相见,把宫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两天后,李豫即位,便是唐代宗。其实“代”宗就是“世”宗,只是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所以取个近义词的“代”代替了“世”。
代宗即位了,但是他面对的形势也并不美妙——虽然相对于肃宗,算是好了很多。
那么代宗朝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十四
郭子仪像
如果说肃宗皇帝的主要任务是平叛,那么代宗的后半辈子则主要用来铲除朝中的四个绊脚石。但当务之急还有一个,就是平定一直纠缠着的安史之乱。
第一次洛阳之败,副元帅由郭子仪换成了李光弼。史思明第二次攻取洛阳之后,到了上元二年,有人和鱼朝恩说,洛阳敌军中基本上都是燕人,他们在洛阳戍守的时间也很久了,现在必定想念家乡,如果趁此时机赶快攻打的话,一定会取胜。没有军事头脑的鱼朝恩听后非常高兴,所以又屡次向当时仍健在的肃宗提议攻打洛阳,于是肃宗下令要李光弼照办。李光弼回奏说:“贼锋尚锐,未可轻进。”此时仆固怀恩的话起了决定作用,他支持鱼朝恩,也说洛阳可取。之所以仆固怀恩这样说,是有原因的,排除嫉妒李光弼功劳这条因素,他对李光弼执法严格也有些不满。仆固怀恩手下的将士多是蕃、汉劲卒,“恃功,多不法”,大概都被李光弼管教得有些不高兴。而在郭子仪时期,由于郭子仪管得比较松,对此能够包容,因而摩擦较少。正是有了仆固怀恩的这句话,肃宗便接连派使者催促李光弼攻打洛阳。
这个情形颇似当年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当时不得已大哭一场后带人出战,李光弼接到要他出兵的命令后也是硬着头皮上战场了。不是有句话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有时不受是不行的。我们现在一提起宋高宗强命岳飞在连胜之后撤军时,无不感慨,岳飞悲愤而下的泪水也弄得我们跟着一起心酸。强命撤军令人悲痛,而强命出战有时也让人难过。之所以不愿出战,自然是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出战,战场上刀枪无眼,谁知道会出什么事呢,也许就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还有众多士兵,更是为了君主不了解情况胡乱下达的命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李光弼强行出战,命人依险布阵,结果仆固怀恩非要在平原列阵。也许这次仆固怀恩并非有意不听号令,他有他的理由,“我用骑,今迫险,非便地,请阵诸原”,的确在险地上骑兵的优势是发挥不出来的。但李光弼所虑并不在此,而是万一败军的时候撤退的问题,他说,依险布阵可以进也可以退,而在平原列阵万一打不赢就全完了,史思明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啊。当初在邺城史思明五万人和官兵斗得不分胜负,而对抗史思明的将军当中,就包括李光弼。那是不是李光弼被打怕了有些输胆呢?应该不至于此,因为此前李光弼按照他对形势的判断,几次击败了史思明,否则这个副元帅怎么可能当到现在?论能力李光弼绝对不差。但依然要“批评”李光弼一下,还没打就先想着撤退,别的不说,首先就不是一个好的先兆。结果史思明的军队趁官兵还未完全布好阵的时机,一下子冲了过来,把官兵杀得大败。而《唐书》上的记载有些差异,当时叛军用计,“委物伪遁”,使得官兵一下子乱了阵脚,一拥而上全去捡东西了,然后史军伏兵突然出击,官兵自然会大败。无疑这样的描述更详细生动,而且也更准确,所以这件事应当还是取《唐书》的记载为佳。
无论如何此战是败了,李光弼也只好引咎辞职。接替他的果然就是仆固怀恩。总之唐军副元帅就是换来换去的,如果再多打几年,指不定又要换谁呢。卸任之后的郭子仪后来去了趟绛州,原因是绛州朔方军兵变,杀死了主帅李国贞,肃宗只得命郭子仪前去镇守。不久肃宗死,代宗即位,郭子仪又被解除兵权调回长安,但他的情况相对来说是很不错了,以后还有若干露脸的机会,其地位也是非常之高。李光弼此后虽然也一直高官厚禄,却也一直小心翼翼,至于仆固怀恩,后来干脆就谋反了。
小说推荐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先是头年底,帝国首都沦陷敌手;进入正月,金国骑兵将首都汴京城内的金银宝货、文玩古物、仪仗图籍搜罗一空;二月,金人立原来的帝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三、四月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过去往往过不去
- 作者所写的《过去往往过不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分节阅读 79
- 往而不往
- 秦往觉得她可以陪的起顾景逑一生,后来,她在最好的年华陪他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没有和这个她很喜欢很喜欢的男人走到最后 好像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大家好似宁愿守着过往过余生,从未想过找回过往共度余生 世界上很多误会都是一个不愿解释,一个不愿意听 作者:晴天阴天不下雨所写的《往而不往》无
- 都市言情晴天阴天不下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九章 想回到过往
- 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 《那时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
- 主人公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成为了南唐李昇第四子李景达,开始了他的王爷生涯,熟读历史的他,想改变历史,他通过广纳贤才和南争北战,最后成为了南唐的摄政王,他能不能统一中原,成就霸业都是未可知数 作者:作家mzZ9jc所写的《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作家mzZ9jc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四章 火并福州(一)
- 三国往事
- 其实很想写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后来经过内心的纠结和激动终于开始写了这本新书 希望大家们给我新书点点赞,多刷刷阅读量。还有打赏。作者章韩谢谢大家了 作者:章韩所写的《三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章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章 太子曹丕
- 蜂王国往事
- 【硬科幻】论在被篡位后如何科技兴国走向星海 蜂王国教皇病重逝世,年幼的储君安琛继位,七天后即被篡位 安琛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谋求别路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航天集团的实际领袖 安琛:闷声发大财 1 本文设定为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外星文明(否则没法看啊,但生理与社会结构仍与人类文明有明显差异 2
- 恐怖灵异农杆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选拔宇航员***
- 共和国往事
- 本书通过对孙成蕙及其一家人五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们在五十年莫测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以及为获取做人的真正权利而不屈斗争的生活画卷,描绘了现实的残酷、求生的艰难、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复苏、社会的进步等等 作者:周梅森所写的《共和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都市言情周梅森完本
- 最新章: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