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终究是大唐五十年太平天子,其余威还是镇住了这群将士。事后玄宗拉着高力士的手说:“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死了。”可是迁居还是得照办,玄宗很聪明很听话也很无奈地没有反抗。想想也是,命都差点没了,迁居又算得了什么?说得乐观一点,就是搬个家而已,而且对外还得声称“今日之徙,亦吾志也。”肃宗对此当时多半并不知晓,但对李辅国几次行动不加干预,说明他实际上是默认了的,至少可说是纵容。如上所说,将玄宗迁到太极宫中管起来,对肃宗来讲安全了很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就算当时知道,又何必阻挠?只怕这也是他的本心。
在大唐开国十二年后的一天,同样是一位太上皇,却是从太极宫中迁出,而且对外也是宣称“此吾志也”。不用说,这位是高祖李渊。李渊从太极宫迁到大安宫(大明宫建造是在几年之后,虽然说是给高祖养老之用,但高祖却在宫殿建成之前就死了),虽然没有记载有人来逼宫,但相信也并非全出于自愿。当时太宗把高祖朝最重要的朝臣裴寂罢免了,然后又为李渊杀掉的刘文静平反(后一任皇帝一般不会推翻前任皇帝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也许正是这几件事使高祖感觉有些不妙,于是主动提出迁居。也许这并非太宗本意,但无疑这种温柔的手段实施起来效果更好。如果肃宗哪怕是示个意,相信以玄宗比之高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小心,是绝对可以主动提出来迁居的。那么说句开玩笑的话,肃宗根本没法和太宗相比,就连“逼宫”的手段都这么拙劣。
迁居之后,李辅国带着那些将士去找肃宗请罪,肃宗仍然没有怪罪,一方面如前面所讲是他没有反对的理由,另外,他也怕这些将士,所以非但没怪罪,还慰劳了几句话,真真是岂有此理。
玄宗身边的人就是此时开始被大规模清洗,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高力士。对于高力士的流放,玄宗很难过。他们两人虽然是皇帝与臣仆的关系,但玄宗一直呼高力士为“将军”,可见不是当成一般仆奴来看待的,而是拿他当成心腹,当成朋友,几十年下来,积累了相当深厚的感情。可是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的玄宗,此时又能如何呢?除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远离自己而去,他这回连“此吾志也”的心情也没了。“日以不怿,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我敢说,玄宗是最可怜的太上皇了。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16)
不过群臣的眼睛是雪亮的——由于当时百姓就算知道这些情况也于事无补,起作用的毕竟还是那些朝臣,颜真卿率领着很多人到太极宫参拜太上皇,随后自己也被李辅国找个借口贬谪了;而山人李唐(肃宗见过的山人还真不少,对这些山人这般平易,似乎还得夸赞肃宗两句),则借肃宗抱着幼女的机会说“太上皇想念陛下和陛下想念幼女的道理是一致的”。这些都没起什么作用,肃宗有时想去看看太上皇,却又怕着张皇后。此外,肃宗也确实在病着,这点上,还是原谅他吧。
但渐渐的,肃宗对李辅国似乎也心生厌倦了,甚至想杀了他,但却畏惧李辅国手中握有兵权。
真是可悲啊,这边怕着张皇后,那边怕着李辅国,肃宗这个皇帝做得真有些郁闷。肃宗此时多半想不到,在他临死之际,就是这两个人令他死也不得安生。
十三
公元七六一年(上元二年)九月,肃宗去掉了前两年太上皇和群臣加给自己的尊号,仍称为皇帝。去掉了年号,只称元年,以建子月即十一月为岁首。这一系列怪异举动,不知肃宗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掉尊号还好说,可是为什么要去掉年号呢?难道他也要学嬴政那样元年二年三年、始皇二世三世的这么纪年吗?好在转年肃宗便病故了,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习惯。
唐朝的皇帝有的寿终正寝,有的被人杀害,有的是服丹药死的,而肃宗的死却别具一格,居然是在乱哄哄的场面下去世的,死的时候都无法安心,和被杀的皇帝相比,是另一种可怜。
张皇后,即原先的张良娣,和李辅国一起害死了建宁王,又一起算计把太上皇迁到了西内,可以说他们本来是一伙人,但两人后来也反目了。其原因不得而知,可是这些人闹矛盾还能是为了什么呢,相信生隙的原因超不过权力的范围。从张后自己向太子的陈述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擅逼迁圣皇(这句话是把责任都推给了李辅国,事实上张后也是参与了此事的,《通鉴》与《新唐书》均有记载),其罪甚大,所忌者吾与太子。”
如果肃宗一直都活蹦乱跳地活着的话,张皇后是当朝皇后,有皇帝的保护,没有人敢轻碰,可是肃宗在公元七六二年已经病危,她不得不考虑今后自己的出路。此时张后和李辅国拉拢的重点转移到了太子李豫身上,尽管他们以前可能彼此都以“乌鸡目”相瞪(张后及李辅国都曾在肃宗面前说过当时还是广平王的李豫的坏话,但有李泌打的预防针,再加上肃宗本身对李豫还算是很不错的,所以没有再发生惨剧),而在这个关头,毕竟谁得到了太子的支持,谁行事就能够名正言顺,所以两人纷纷拉拢起太子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先是张后找太子单独谈话,希望李豫能和她一起诛杀李辅国和他的党羽程元振。李豫则比较谨慎,没有同意这么做。拉拢不成,张后便想到要找人取而代之。张后自己有两个儿子,但兴王佋死得早,定王侗又年幼,显然张后必须得找另一个已成人的皇子作为自己的帮手。她找到了太子的二弟越王李系。李系很痛快地答应了张后的要求,派人在长生殿后埋伏了二百勇士,并于四月十六日召太子进宫。
张后对太子拉拢不成反而谋害,既有些无奈,也很愚蠢,另外,这样无疑是促成了李辅国和太子的联合。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一方面她不能坐以待毙,一旦对手占得先机,她的地位势必不保,何况太子并非她的孩子,所以如果肃宗去世的话,张后在朝中等于没有了根基,这些都促使她要先于李辅国下手;另一方面,张后固然地位是国母,可是手中没有实际的权力,尤其是兵权,禁军是掌握在李辅国手中,连肃宗都忌他三分,所以张后要想和李辅国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虽然历史上也有一些成功的击碎石头的“卵”,可是也要看到,他们都必须同时有着成功所需要的必然和偶然条件,而且要采取非常之手段,否则其下场都将是十分悲惨的。越王系轻易地做出决定,透露出来他政治上的不成熟。按说越王是肃宗的第二子,在玄宗带领着儿孙逃出长安的时候,应该是跟着一起逃出来的,但史书却没有明确记载,给人的印象肃宗身边好像就只有广平和建宁跟着一样。之所以这样也许是因为越王当时没有什么作为,连个随声附和的功劳都没有,更无法和建宁的屡献计策相比。后来副元帅李光弼“愿得亲王为之副(事实上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由于此时原先的主帅广平王升为太子,所以这个位置空了下来,不禁为建宁王感叹,如果他能等到这个时候……)”,肃宗此时“派去”的便是时为赵王的李系(后来改封为越王),但赵王却是连长安的大门都没出的,纯粹是挂个名罢了。据此推出这位皇子才能上是没有什么突出之处的,张后找到他,也纯粹是因为他年长的缘故。李豫不同意与张后联合,虽然不排除是为肃宗着想,但绝对有一部分原因是顾虑李辅国之势大。对照以前写到的他在太上皇未到之际辞为太子的事,更加印证了李豫无疑比他的弟弟们都要更适合政治。轻易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可见越王是比较武断的——自然,如果他们事成的话,这个词就要换成果断了,但他们一方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小于李辅国。
乱后的曙光·肃代两朝纪实(17)
张后及越王之谋被程元振知晓,于是李辅国一方伏兵在陵霄门,等太子一到的时候,就劝太子不要进宫。李豫也反抗了一下,但随后被程元振派兵送到了飞龙厩保护了起来——其实这是带有强迫性的,和监禁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其目的确实是为了李豫的安全,否则双方一旦交兵的话,太子难保不出事。
准备工作做完了,当夜李辅国便把越王及其党羽收捕入狱,并以太子的名义要将张皇后迁到别殿——这时争取到太子的优势便显露出来了。张皇后此时是在长生殿里陪着奄奄一息的肃宗,也是寄希望于借皇帝之威保护自己。但李辅国根本不吃这套,当时肃宗病重,也无力再管辖李辅国。面对着咄咄逼人的使者,宦官宫女都惊骇得逃散了,肃宗真成了孤家寡人,张后和她左右数十人就这样被强行带到了别殿。叹息啊,可怜的张皇后,更可怜的肃宗……
本来没事的话,肃宗还不见得能挺多长时间,遇到这件事,估计肃宗又气又恨又悲,于十八日悲凉地离开了人间。他死后,张后及越王系便被李辅国毫无顾及地杀掉了。
肃宗真的很可怜。战战兢兢地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好容易抓住机会提前做了皇帝,可是面对的又是一个混乱的局面;没当几年皇帝,自己就病得不轻;不想临死又眼看自己的妻子遭人迫害,自己却又无力救援,一向仁孝的太子李豫又一直不见踪影,气怒愤恨之下一命归天。
小说推荐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 中国人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兵凶战危血雨腥风之中 先是头年底,帝国首都沦陷敌手;进入正月,金国骑兵将首都汴京城内的金银宝货、文玩古物、仪仗图籍搜罗一空;二月,金人立原来的帝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三、四月间,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过去往往过不去
- 作者所写的《过去往往过不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分节阅读 79
- 往而不往
- 秦往觉得她可以陪的起顾景逑一生,后来,她在最好的年华陪他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没有和这个她很喜欢很喜欢的男人走到最后 好像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大家好似宁愿守着过往过余生,从未想过找回过往共度余生 世界上很多误会都是一个不愿解释,一个不愿意听 作者:晴天阴天不下雨所写的《往而不往》无
- 都市言情晴天阴天不下雨连载中
- 最新章:第九章 想回到过往
- 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 《那时唐朝》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作,正说唐朝三百年大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忧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章
- 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
- 主人公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成为了南唐李昇第四子李景达,开始了他的王爷生涯,熟读历史的他,想改变历史,他通过广纳贤才和南争北战,最后成为了南唐的摄政王,他能不能统一中原,成就霸业都是未可知数 作者:作家mzZ9jc所写的《五代十国之南唐摄政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作家mzZ9jc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四章 火并福州(一)
- 三国往事
- 其实很想写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后来经过内心的纠结和激动终于开始写了这本新书 希望大家们给我新书点点赞,多刷刷阅读量。还有打赏。作者章韩谢谢大家了 作者:章韩所写的《三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章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章 太子曹丕
- 蜂王国往事
- 【硬科幻】论在被篡位后如何科技兴国走向星海 蜂王国教皇病重逝世,年幼的储君安琛继位,七天后即被篡位 安琛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谋求别路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航天集团的实际领袖 安琛:闷声发大财 1 本文设定为经过拟人化处理的外星文明(否则没法看啊,但生理与社会结构仍与人类文明有明显差异 2
- 恐怖灵异农杆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九章:选拔宇航员***
- 共和国往事
- 本书通过对孙成蕙及其一家人五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他们在五十年莫测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的沉重打击,以及为获取做人的真正权利而不屈斗争的生活画卷,描绘了现实的残酷、求生的艰难、人格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复苏、社会的进步等等 作者:周梅森所写的《共和国往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都市言情周梅森完本
- 最新章: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