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侦探

第21章


精细的化验表明,那烟头中的唾液含有B型血型质,属男性。这不仅说明作案者是男的,而且说明,烟头确实是作案留下的――与那几根头发的血型相符。
公安人员还进一步分析了烟头的特征:烟头是作案者用纸卷上烟丝的卷姻;作案者在作案前接连抽了两根烟,说明他的烟瘾颇重;最为重要的是,烟头很短,浸透了唾液,说明作案者习惯于长时间把烟头衔在嘴里,直到烟头快烧到嘴唇,这才扔掉。一般来说,木匠、泥水匠常常有这样的抽烟习惯,因为他们的双手要不停地干活,无暇用手指夹着香烟,于是就把香烟长时间地衔在嘴里。
就这样,从小小的烟头中,勾画出作案者的形象。
公安人员着重从木匠、泥水匠中侦查;果然,很快就查到一个可疑的木匠。这个木匠一边叨着烟头,一边干活。在木匠离开之后,公安人员取到他扔在地下的烟头。经鉴定,与作案现场遗留的两个烟头的特征完全一致。
经过进一步查核,终于侦破此案,逮捕了这个木匠,并从他家中搜出了赃款。
其实,不光是烟头上会沾有唾液,遗留在现场的瓜子壳、手帕、果核、口罩,也往往沾有唾液。有一次,作案者舌头舔破糊窗纸偷看,在糊窗纸上留下了唾液,同样成为破案时的物证。
借助于紫外灯,可以帮助查找唾液斑。唾液斑平常呈淡黄色,在紫外线下射出淡青色的荧光。
唾液,如今也引起医生的注意。化验唾液,如同化验血液,可以提供许多关于人体的信息,便于医生诊断参考。比如,唾液中钠离子含量升高,钾离子含量降低,说明病人可能患涎腺炎;钾含量升高,钠含量降低,则可能患单纯性涎腺肥大;如果唾液中汞、铅、砷的含量很高,说明患者误食重金属毒物;唾液中尿酸、尿素含量升高,表明患者得了尿毒症;患有腮腺炎、胆囊纤维化以及处于休克的病人,唾液中淀粉酶的浓度都升高。
从一滴唾液里,便可断定是不是乙型肝炎抗原的携带者,难确率可达95%。
现在,除了从唾液中可以查出血型之外,从汗液、尿液、粪便、指甲、奶汁、痰、鼻涕、脓汁中也可查出血型。在现代科学的帮助下,现场的种种细微的痕迹,都能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
花粉提供了线索
在奥地利多瑙河一带,发生了一桩失踪案。警察们只知道那人一去不复返,不知道死在哪里,怎么死的。由于那人是政界重要人物,有人估计可能是被谋杀。
于是,警察局开始分析与那人有关的政敌,抓住了一个嫌疑犯。审讯一开始,嫌疑犯就说自己最近一直在首都维也纳,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一位精明的警察注意到嫌疑犯的鞋子上粘着泥土。他想,如果嫌疑犯真的在最近没离开过维也纳,鞋上怎会上粘着泥土呢?这些泥土紧紧粘在鞋上,可见本来是一种稀泥。
警察取下嫌疑犯鞋上的泥土,进行仔细分析。他们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泥土中夹杂着一些形状奇特的小点。幸亏那位警察十分博学,估计可能是花粉。于是,就请花粉专家来鉴定。
果真,那些小点是花粉。花粉学家出,这是桤木和松树的花粉,另外还有一些是3000万年前的植物花粉。
什么地方会有这些花粉呢?花粉学家告诉警察,唯独维也纳南部的一个人迹罕至的水涝地区,才会有这些花粉。就这样,现代科学解开了花粉之谜。
在铁的事实面前,罪犯只好如实招供了谋杀罪行。警察根据罪犯的口供,在那水涝地区果然找到了被害者的尸首。
如今,公安人员在破案时,已开始重视花粉的作用。他们从鞋泥、发垢、手提包里的空气中寻找花粉,为破案提供线索。
花粉为什么能够帮助破案呢?
原来,花粉有以下特点:
花粉多――一朵枫树花,有8千粒左右花粉。一朵棉花,有2万粒花粉。一朵豌豆花,有3万粒花粉,一朵苹果花,有5.7粒花粉。松树的一个花序有16万粒花粉。一朵蒲公英花,有24万粒花粉。一棵玉米,有5亿粒花粉。一棵松树,在一年内能产生60亿粒花粉!
花粉小而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得见。它的大小是用微米(亦即一百万分之一米)为单位计算的。松树的花粉要算是比较大的了,直径也只有80微米。花粉小,也就很轻,一般只有0.000000001克重。这样,风一吹,花粉就漫天飞舞,到处都有它有踪迹,可以飞到1000多公里以外,可以飞到2000多米高。
花粉形状各异――油菜和百合的花粉是椭圆形的,水稻和菜豆的花粉是球形的,还有的是三角形、四方形、元宝形。
现在,研究花粉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花粉学。
也许你会问,那位嫌疑犯的鞋泥中,怎么会有3000万年前的花粉呢?
这是因为花粉有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即使埋在泥土中,里面的有机质已经烂掉,外壳依然存在,形成极为微小的花粉的化石,被称为“微体化石”。
在不同的年代,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于是,在不同的地层中,也就埋有不同的花粉化石。地质学家们很注意研究地层中的花粉化石,用来确定地质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瑞典地质学家借助于分析地层中的花粉,找到石油矿,引起各国的注意。后来,美国、英国、德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地质学家,也运用地层中花粉的分析,找到煤矿、石油矿。解放后,我国在寻找油田时,地质学家们也十分注意研究地层中花粉的分布,从“花粉信息”中得到线索和启示。
1975年,英国科学家平森特博士注意起新鲜的花粉来。他认办,分析这些花粉的成分,同样可以帮助找矿。
他的研究方法十分有趣。每到一地,便捕捉那儿的蜜蜂。蜜蜂是花粉的天然采集者。从蜜蜂腿上,可以取到成团的花粉球。平森特博士用光谱分析法分析花粉球的成分。
有一次,他发觉花粉中的含铅量比平常增加了4―9倍。他根据蜜蜂提供的这一“信息”,在当地找到了铅矿。
他的发现,为找矿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方法。有人照他的方法去做,查出某几个地方的花粉中的金、汞、锌、砷含量明显偏高,结果找到了金矿、汞矿、锌矿、砷矿。
小小花粉,已成了不可小觑的“信息库”!
《希特勒日记》和笔迹鉴定
1983年4月20日,突然从联邦德国的《明星》周刊上,爆出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希特勒的60本日记,被找到了!
于是,该刊开始长篇累牍地连载《希特勒日记》。
紧接着,颇有影响的英国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开始译载《希特勒日记》。
希特勒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突然发现了希特勒这么多、这么详细的日记,不仅立即引起各界人士的注目,尤其引起历史学家的关心,因为日记中所透露的许多秘事,与过去历史学家的考证不一致。
比如,1941年,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突然驾机单身逃往苏格兰。这件事一直被认为是赫斯叛逃。然而,《希特勒日记》中却说是赫斯奉希特勒的密令,派往英国谈判单独媾和。如果计划失败,赫斯将终生不吐露真情。
又如,1940年英军从欧洲大陆败退,数十万人集中在敦刻尔克海滩,危急万分,而接应的船来不及一下子把那么多人运回英伦三岛。可是,德军竟没有乘人之危聚歼英军。历史学家对此不解。然而,《希特勒日记》却说,希特勒曾亲自下令,不准德军在这时进击英军,以便日后与英国单独和谈。
《希特勒日记》轰动了世界。
《希特勒日记》究竟是真是假?
有人认为这是真货,因为日记所记述的事情,与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那么吻合。不可能伪造内容如此丰富的60本日记。
然而,许多专家表示怀疑。有人指出,希特勒总是忙到快天亮的时候才去睡觉,他从来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与他共事多年的人也从未看见过希特勒日记。
为了证明《希特勒日记》“货真价实”,《明星》周刊刊登了那一本本日记的封皮照片,而且公布了其中几页手迹。
这下子,马上引起美国笔迹专家克莱福德・欧文的注意。他经过与希特勒真正的手稿笔迹对比,明确指出“《希特勒日记》是道道地地的冒牌货!”
历史学家们经过核对,也指出“《希特勒日记》上的一些记载,牛头不对马嘴,明显违反了史实。”
于是,联邦德国档案馆、联邦德国刑事和联邦材料检验局对《希特勒日记》进行联合调查。
1983年5月6日,当时的联邦德国内政部根据联合调查的结果发表公报,指出《希特勒日记》并非出自希特勒之手,而是后人炮制的赝品。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宣布,不再刊登伪造的《希特勒日记》,两名责任编辑宣布辞职。
通过对《希特勒日记》真伪的判别,可以看出,笔迹鉴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形形色色的案件中,为了识别一些伪造的信件、遗书、借据、契约、协议等,常常需要作笔迹鉴定。在侦破书写反革命字句的案件中,笔迹鉴定成了破案的钥匙。
如今,笔迹的鉴定,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叫做“笔迹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