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结同心

第二百一十三章 屠苏酒(七)


    话说起来,就连“钱德隆”都得受这样的窝囊气儿,遑论他们。
    阿芒听着,半晌,点了点头,又把“福寿堂”伙计安慰他的话儿告诉他们听:“人心难测,好在的是咱们这是在‘楼外楼’做买卖,价格上头有楼里把控,走不了大褶儿,至于恶意摸黑那样的下作事儿,谅他们也没这个胆儿。咱们做好自己就是,旁的,也无需多想了。”
    自然庆幸,得亏崇塘有座“楼外楼”,否则哪怕他们晓得开门做买卖不容易,怕也想不到这些个下作事儿上去。
    可要知道,旁人先不说,只说明显有着扎实后台的“福寿堂”当年都曾吃过同行的暗亏,既能在崇塘立足,谁家没有后台的,都不用下狠劲儿,只要多来两个人红口白牙地说吃坏了肚子,就够叫人掰扯不清的了。
    可最后能怎的了,除了请了中人出面向对家赔不是,倒下的名声,还不是得全靠他们自个儿下本钱一点一点的立起来。
    颖娘听着不禁心中一凛。
    虽然阿芒没有明说,可能被称得上恶意的下作事儿,她虽没见过,却曾听祖父不只一次的提起过,而且每回都是咬牙切齿的。
    那可是真真的人言可畏,官府断案还要证据,那伙子人都不用证据,几句没由头的闲言碎语,就能毁了一间字号。
    不得不防。
    神思不属的丫头也被阿芒唬的回过神来,自然不甘:“那就由着他们去,就没法子整治他们?”
    整治?
    阿芒同颖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出一丝苦涩。
    谈何容易。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民不举,官不究”。
    也就是说即便有些不当的言行,可一旦老百姓不追究,不上告官府,那官府也不应追究。
    可有些事体,实则就算老百姓告上官府,官府也没法儿追究。
    就譬如这类实说真是一地鸡毛、狗屁倒灶的糟心事儿。
    这叫官府怎的管!
    是偷你家秘方了,还是偷你家秘方了?
    就算偷你家秘方了,证据呢?
    更何况话说回来,买卖这回事儿,亦是不进则退的,真没哪家能有这样的闲工夫,买卖还做不做了!
    那些个小本经营的小商家自是不必说,就譬如“钱德隆”那样的大字号好了,但凡有这闲工夫,要么把精力放在推陈出新上,叫你一辈子都只能跟在屁股后头吃灰,要么想法子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灭了你,以绝后患。
    谁又肯花工夫花精力同这些讲不起规矩的玩意儿来回掰扯这些个掰扯不清楚的道理。
    可话也不能这样说,丫头觉得不对。
    这世上甚的都是知易行难,推陈出新又岂是这样容易的事体,他是亲眼看着颖娘一步步走过来的,出新可是需要试验的,所谓试验,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不成功,来来回回的,这可不都是成本。不仅仅是银钱上的成本,还需要辰光上的成本,更需要自身的成本,体力、精力,这些都是。
    就这么被人偷了去,难道就只能憋着吗?
    这世上怎的能有这样的道理!
    杀人放火没人管,连着小偷小摸的也没人能管吗?
    夜里往“楼外楼”去的辰光,丫头不由在心里暗忖:他记得之前义十八似乎提过崇塘是有个甚的“夜市局”的,据说专门执掌崇塘夜市,也不知道他们管不管?
    一路思量着到了“楼外楼”,饶是站在楼外大口大口的吸了气,可进去之后还是忍不住地黑了脸。
    一枚乌漆墨黑的栗子,一个干巴巴的扁平柿子,再加上一个凹凸不平红到发紫的花红,就敢叫做“大发栗柿”,不但能够卖出十个铜子儿的价格来,偏偏还有供不应求的架势。
    而且不但有“大发栗柿”,还有“四德五福”,就是梅花,朵朵盛开,红艳艳的那叫一个喜庆。
    “福寿堂”的伙计看着七情上面的丫头,更比昨儿来劲儿,凑上来小小声地同他嘀咕:“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才有佳趣,‘钱德来’可真是作孽,糟蹋了你们家这样好的逸趣。”
    可不是这话,偷窃自家的创意已经够不要脸,也够叫人着恼的了,结果还这样糟蹋,可不叫人火冒三丈。
    好在丫头并不傻,知道这楼里人多口杂的,不能落人口实了,甚的都没说,只回家后自然忍不住,一股脑地告诉给颖娘听。
    颖娘眉梢微挑,又详详细细地向丫头打听“钱德来”茶食的品相。
    丫头倒是没夸张,毕竟见惯了颖娘的手艺,他也想象不出更糟糕的了,把他亲眼所见的品相一一告诉颖娘听:“那栗子,就像炭堆里扒出来的死的,柿子不像柿子,像极了柿饼,还是没有经过日晒夜露没出糖霜的柿饼,那花红红的滴血,十九叔可说了,他们小辰光吃的花红都是红绿相间的,怎的可能这样红,而且凹凸不平,看上去一点都不圆润饱满,若是花红长成这样,指定就是个坏果,还有那梅花,就更别提了,红梅,朵朵开得都快谢了且不说,花瓣都能有烧饼那样厚……”
    颖娘听着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安慰他:“没事儿没事儿,他愿意跟,那就随他跟着吧!”
    可到底自家的买卖并未受到冲击,那这么说来,购买“大发栗柿”同“四德五福”的食客大约摸至都是“楼外楼”主楼中的……
    花了钱,却没能享用到等价的茶食,手艺人失了对食客的尊重,同样年长月久的,食客也会失了对手艺人的信任,颖娘想到这些,心里难免有些遗憾。
    阿芒看着颖娘眉头微蹙,就安慰她:“你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狠了,依‘钱德来’那成色,就算送他一副风火轮,他也赶不上,你且慢慢来就是了。”
    算是受到颖娘的影响,他大概其也明白了这世上想要超脱剽窃,唯一的法子或许就是创新了,而且还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让那些个小人急三火四地跟在后头撵,却怎的都撵不上。
    不过他也不希望颖娘冲得太辛苦了,该停的辰光,还是得停下来歇歇脚,再往前奔。
    颖娘倒是没有多想,只是点头:“我理会的。”
    她有她的路要走,不会被旁的人旁的事儿牵着鼻子走的。
    还是定定心心地制作二十四味“花信风”中的第二味,同梅花、水仙共居八气之首的“使君风”之一——山茶。
    五朵花未全开的重瓣山茶,花色不一,风姿各异,雅致的、瑰丽的、潇洒的、孤高的、从容的,叫人挪不开视线。
    不但文俶见了眼睛亮晶晶的,拽了颖娘的衣袖:“师傅,这是甚的手法,我想学这个!”
    钱诚如一拍大腿,亦没能坐住,带着“相期一笑同”过来找颖娘,亦是向颖娘求教:“这是甚的手法,我竟从未见过。”
    颖娘对着文俶没有藏私,掩饰给她瞧,这会子面对钱诚如,想了想,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只是我的一点儿尝试,暂且也说不好是甚的手法,其实就跟做泥人似的,用竹针挑剪罢了,并不是甚的了不得的手艺。”
    挑剪出来的?
    颖娘的话儿钱诚如自然相信,却有些不敢置信能用竹针挑剪出如此轻如蝉翼的花瓣来,而且片片如此,层层叠叠地挨在一起。
    七律有云:丹霞皱月雕红玉,香雾凝春剪绛绡。
    原是这么个意思。
    似乎含香透亮的花瓣确实像极了用霞光镶嵌在皱着的明月状的玉石上,也像极了香雾凝结着春光沾在新剪出的绡纱上,颤悠悠、飘飘然,却意气风发、神形不散。
    这还罢了,钱诚如更看重的还是颖娘的手法,到底是怎样的手法,加上怎样的空间的想象力,才能让每一划所勾勒出的线条都流畅、洗练、生动、精致。
    看似信手拈来,可又无处不是精心巧饰,每朵花给人总的感觉是浑然一体的,却又不失姿态变化。
    还有甚的可说的,一直不知道该怎样同颖娘提及的事儿就这么顺嘴秃噜了出来:“大姑娘,你想过收徒吗?”
    颖娘一怔,避去东套房起居室的文俶此时正握着果娘的手临摹颖娘制作的山茶花,真不是有意旁听钱诚如同颖娘议事儿的,可钱诚如的声音还是这么传进了耳朵,亦是一怔。
    果娘就歪着脑袋仰起了小脸,一脸诧异地望着文俶,眨巴着眼睛。
    似是感觉到了果娘的视线,文俶回过神来,笑着捏了捏果娘肉嘟嘟的脸颊,握着她的手继续落笔,可耳朵却不由自主地张大,听着外头的动静。
    心里头更是百转千回的,可说到底,竟是有些担心颖娘会应承下来。
    不免有些膈应,哪怕钱诚如还是他们家的姻亲,可她也得说,他这事儿办得真不大地道。
    他那意思,不过是同自己一样,想同颖娘学手艺罢了,可他同自己还真不一样,自己能保证颖娘这手艺不外传,可搁他那儿,这不明摆着教会了徒弟,就得饿死师傅么!
    文俶已经思前想后,阿芒同丫头也已经互相递了个眼色,颖娘却还未回过神来。
    收徒!
    钱诚如是这个意思吧!
    可自己才多大年纪多少资历,哪敢谈收徒。
    就是文俶那,她也不敢让她称呼一声“师傅”的。
    不过,颖娘抿了抿唇,也不是不可以。
    ……
    “姐,你真的打算收徒吗?”
    送走钱诚如,以及心知他们要说事儿,特地寻了由头提前离开的文俶,丫头“嗖”地凑到颖娘身边问着她。
    一个屋檐下相处了这许久,颖娘的性子他还是知道些许的。
    若是不答应,她当时就会拒绝钱诚如,绝不会说出再考虑考虑的话儿。
    既是能考虑,这事儿想来就有五分准了。
    就见颖娘一点头。
    不过在于颖娘而言,收徒之事儿不是五分准,而是十分准。
    所谓手艺,有守,也要有传。
    如此才能延绵不绝。
    所以细想想,她自是要收徒的,只不过不是现在就是了。
    “……不过暂且虽不准备收徒,可我这心里还有个想头,”颖娘有些迟疑:“我想叫那些人好好瞧瞧,甚的才是手艺人。”
    在颖娘看来,类似“钱德来”那般甚的事儿都敢做的人,归根究底,不过是对手艺缺乏基本的尊重罢了。
    “不把茶食当回事儿,也不把手艺当回事儿,没有敬畏之心,自然想怎的来就能怎的来。不但失了对食客的尊重,也失了对自己手艺的信赖,这就不能称之为手艺人了。”颖娘颇有些唏嘘,也不禁暗自警醒。
    学习、模仿,这在手艺人来说并不稀奇,谁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可重要的是紧随其后的两步,苦练、创新。
    丫头忍不住一抚掌:“姐这话儿说得对,是该叫他们都瞧瞧甚的才是手艺人,省得他们眼里没人心里没天的瞎蹦跶,也免得有些人分不清好赖。”
    阿芒看着这一本正经的姐弟俩,却打心里有些好笑。
    尤其颖娘,真是天真的可爱,譬如“钱德来”东家那伙子人,本来就是手艺人,他们只不过是买卖人罢了,哪能指望他们多少的。
    可既是颖娘有这份心,他自然要替她想法子。
    微一沉吟,告诉颖娘:“你要是不介意手艺外传的话,不知道你还记不得老二三秋他们当初入武馆的辰光递上的帖子?”
    “递帖弟子?”颖娘眼前一亮。
    “不错。”阿芒颔首:“就是挂个名儿的事儿,你有事儿没事儿的指点一两下。往后若是看着好,再入门再登堂入室,也是一样的。”
    颖娘被阿芒说得都有些心动了,可还是不免犹豫:“可我才多大,资历更是不用说。”
    若是家里不曾出事儿的话儿,她现在还在学徒呢!
    阿芒是知道颖娘总是习惯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多言,毕竟不是内行,索性给她出主意:“要不,咱们还把这事儿丢给钱大哥,听听他是怎的想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