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315圆心飞船开建


    这头好不容易安抚了戴军鹏,至于他好奇于是什么惊喜,陈文浩最终也没告诉他。到时候是惊喜还是惊吓,还得两说呢。
    接下来,丝毫没有意外地又接到了老刘的电话,估摸着是刚得到了JD物流那边的报告,亲自来打探消息。
    老刘上来就特别热情,“陈兄弟,知道你是爽快人,我就直说了吧,货运飞船的事能不能想想办法?市场都送到嘴边了,就差你这边的东风啊。”
    老刘领头的JD管理团队这两年亚历山大,电商领域有座叫做阿里的大山,死活攀不过去,后头又有PDD为首的新秀来势凶猛,夹在中间的滋味可不好受。为了提高盈利降低成本,老刘可把一向倚为基石的“兄弟们”都裁掉了不少,还弄出了一个兄弟梗,也是不容易。
    倒是被独立出来的物流部门,却有意外的惊喜。JD和无限未来系合资开了家物流管理公司后,凭借那二十几架独家供应的货运飞船,在中西部地区新设了五个大型中心仓和上百个小型前进仓,四架飞船为一组,以一个中心仓为圆点,半径三百公里以内的地区实现全覆盖。
    一件货物在24小时内能从中心仓定点配送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前进仓。然后再根据情况,安排配送员送货上门或是干脆让周边顾客定点提货。
    这一招对小城市尤其是县镇村级的居民,特别有吸引力。
    特别是地面交通不便的多山高原地区,物流效率完胜其他友商。其他友商的运输车辆要在盘山公路上折腾大半天的路程,货运飞船一个小时就轻松搞定了。
    航线审批方面,有了无限未来系已经在上江市和江省省会设立固定航线的先例,加上中西部地区对知名大公司投资的渴求,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陈文浩看过合资物流公司的业绩报告,JD在中西部的几个省内,已占据电商物流市场的35%份额,并且间接提升了JD电商平台的销售。
    所以老刘急冲冲地打电话来,陈文浩一点都不奇怪,毕竟关系到这么大的利益。
    不过着急也没用,陈文浩不可能为此改变定好的计划。货运飞船不过是公司太空业务用来练手练手的第一步,星辰大海才是征途。
    最终,陈文浩还是用升级的套话打发了老刘。至于老刘心里怎么想,能不能理解,就不关他的事了。
    回顾当初,陈文浩选择和JD合作,主要还是为了方便收集货运飞船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商用表现。加上有企鹅小马哥牵线搭桥,也就顺水推舟了。双方合资的这家管理公司,能够优先获得货运飞船供货,再将飞船以长租形式交给物流公司使用。在商言商,对无限未来公司而言,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能赚双份钱,还不用投入过多精力,何乐不为。而对JD来说,分润出部分利益,就能获得领先同业的巨大优势,属于双赢。
    军方也会反馈飞船的使用表现和改进需求,但那和商用的应用场景完全两码事,何况两者的飞船组件和配置也有不少差别。过去一年里,派驻在合资公司的技术小组第一时间将飞船的实战信息汇总传递回总部,对飞船的后续改进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集团内部,货运飞船的最新版本号已经到了1.46,1是小卡当初提供的技术原始版,在此基础上,对飞船性能的每次明显优化会增加版本号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而在实用性和舒适性上的改进则体现在小数点后第二位上。
    相比首批成品,最新型号的货运飞船在续航能力和载重性能都有20%以上的提升。这让陈文浩欣喜万分,说明技术团队已经基本掌握了飞船的制造技术,等到哪天版本号变成2开头,才算真正吃透了其中的技术原理。
    陈文浩在努力地摆平来自各方反应的同时,智能车间的升级和新建工作丝毫没有落下。
    一个月后,对外宣布需要用时半年之久的两个智能车间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整个改造工程,没有任何人工参与,全部由各类可自由行走的工业机器人完成,由小卡负责整体指挥控制。改造期间如果有人能进入车间内部,必定会被无数高精机械臂、专业类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完美协调、忙而不乱的工作场景所震惊。
    让机器生产机器,让机器维护机器,让机器升级机器,义东园区的无人智慧车间运行一年多以来,不断地提升智能化水准,这些负责改造工程的工业机器人都是在日常生产中,根据需要研制出来的配套产品。敏感配件由车间(小卡出了不少力)自我生产,普通部件通过外包解决,最终形成了一支造型各异、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工匠队伍。
    5个新建智慧车间也同步开工,不过进度比起这2个升级的车间要慢上许多。小卡虽然运算能力大增,但也做不到无中生有。这几个新建车间的主体设备,价值近60亿元的大单分给了数家已确定入驻创新中心的机器人公司,目前多数定制的设备还在赶工中,义东园区这边能做的都是先期的基础工程。如果设备交货没有拖延的话,新车间完成设备安装至少也是两个月以后,要正式发挥产能的话还得再加一个月。
    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的饭,已经完成改造的车间也不能闲着,第一时间启动了空间站圆心飞船的建造工作。
    根据圆环形空间站的设计构造,最中央的圆心将由八架特制的太空飞船拼合而成,这块区域将是空间站的管理核心,空间站最核心的管理模块、运算模块、能源模块、通讯模块都会安装在这里。
    开建第一天,陈文浩和严国平都来到车间现场,在参观通道里观望着工作区。各种机械臂在忙而不乱的上下挥舞,处理着不同流水线上的飞船部件,成型的各种部件被传送到最中央的立架附近,被巨大的机械臂抓起装配。
    “这里是装配区,飞船机体被分为三部分组装,最后完成总装。隔壁车间是引擎生产区,引擎会是最后一批安装的船体部件。船体完工后,就到你们团队发挥能力的时间了。”
    陈文浩向严国平介绍道。
    小卡可以依托数据库里的资料,设计出适合太空飞行的飞船。但是飞船内部的设备构架和配置选择,特别是要满足太空站管理和人类工作使用,小卡并不擅长,它被制造出来的主用途是勘察异星环境。
    更多的外星科技资料还是在作为科考船智脑的小西那里。不过小西之前说是考察银河系环境,不知道浪哪去了,也没留下什么黑科技的联络设备。陈文浩估摸着它那种人工智能对人类时间没啥概念,搞不好浪一次就是几十年过去了。
    所以,内部装配设计的活还是交给严国平带的团队来完成。过去一年多的学习和吸收,也是到出成绩的时候了。
    “明白了。货运飞船和载人太空飞船的电配方案我们都做过几个版本了,上个月我们已经开始集中力量在做新方案,现在已经是微调阶段。”
    严国平用手指指车间,示意已经在为新型圆心飞船在做准备,然后问道,“第一架船体什么时候能完成?”
    “10天。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载人空间站这种事情,比较敏感,筹划阶段还是能快则快,以免生变。
    一架普通货运飞船的建造工时是7天,包括了所有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如今的圆心飞船虽然技术底子是一脉的,但毕竟是全新型号,总得多留一点时间。
    三个月,这是陈文浩为八架圆心飞船预留的建造时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