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理由

第54章


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可爱的祖国,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土地,我还要上前线!” 
  1946年,张家福和一位云南姑娘结婚,姑娘当时20岁,他当时已经42岁。两人感情非常好,生有一子一女。女儿2岁时,他被逮捕,此后女儿从没见过父亲。直到 1963年上初一,她在介水县的劳改队看见有七八个人在劳动,在他们当中一眼就认出了父亲。她回家告诉母亲,母亲不信,十来年里音讯全无,她认为丈夫早被枪毙了。实际上是张家福本人在押期间从不给家里写信,他担心连累家人。 
  张老汉的后半生很简单:1976年释放,这年他已72岁。分去个旧冶炼厂当工人,年年是先进工作者,82岁退休。现在每月退休费420元。 
  方军问张老汉在劳改队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老人说是1958年去文山州修水库,从元月到8月,130人里只回来30个。那时的劳改队一顿饭只吃6两红薯片…… 
  方军和张老汉父子三人照了一张合影。方军说要在照片下面加上这样的说明文字: 
  “1937年参军的张老汉退休金420,1965年参加工作的张云蜀退休金500,我的退休金1360。我们三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不够贪官污吏们吃一顿饭。” 
  张老汉大笑,说“你不应该当作家,应该回北京说相声去。” 
  ……   
  历史,在精神家园里(3)   
  从“二战”结束迄今,犹太民族一刻都未曾停止过对纳粹德国罪行的揭露、控诉、索赔以及对纳粹罪犯的追缉。这一努力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力度之大、成效之高,令人叹为观止。犹太人决心让全世界都知道纳粹德国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知道得越详细、越具体越好,知道的人越多越好。为此,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所有文化载体上,从小说诗歌到电影戏剧,从报章杂志到教科书,对纳粹罪行的揭露与控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其效果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任何为纳粹翻案的企图都会激起公愤。加州伯克利是美国言论自由运动的发祥地,素以包容各种异端言论著称。几年前,一个否认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曾经发生的英国历史学家应邀前往伯克利加州大学演讲,终因学生团体的强烈抗议和示威警戒而未能进入校园。亲纳粹言论在言论自由圣地尚且成为禁忌,可见犹太人反纳粹宣传的声威之大。即使“二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犹太人还在不断推出《辛德勒名单》这样的鸿篇巨制,让全世界继续为犹太民族苦难的历程流泪。 
  60年里已经几代人过去,但各地的犹太墓园里总是碧拥红倚,粉追黄躲,一派生机。犹太人从未厌倦,也从不敢有半点懈怠,他们知道这事关自己民族在这个星球上的生死存亡。   
  绕不过的门槛(1)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谱系中,无庸质疑,“日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   
  绕不过的门槛(2)   
  美国必然要警惕日本。日本的和平宪法、民主制度是美国设计与推行的,60年过去,天地玄黄,很难不作修改,中国的宪法不也修改了多次?但倘若要做伤筋动骨的大动,美国肯定不会处之泰然。在经贸关系上,两国间一向存在大量的摩擦与纠纷。1985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5国财政部长会议达成促使美元贬值的“广场协议”,使日元对美元一下升值38%,这正成了历来坚挺的日本经济高墙上的第一道豁口,引发了阴霾至今尚未退尽的金融危机。 
  时下,美国显然有提升日本军力之居心,以根据其在亚洲的利益应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可能骤变的风云,但这并不意味美国要将日本这头东亚虎放出笼子。倘若真如此,日本可在一星期之内就会成为核大国,它的千万辆汽车产能的制造能力,不过几天就能将防守本土的自卫队变成耀武扬威于海外的冲锋队…… 
  在《中国不配做我们的对手》一文里,小林史郎实实在在讲出了埋藏在大和民族心底里的几句话—— 
  日本的唯一的对手是美国。我们目前的低调不是因为日本弱小,而是因为日本内敛,内敛是日本的优秀传统,只有内敛我们才能在哪些大国吵吵嚷嚷的时候发展自己的力量。有一天,当我们集聚了足够的力量,那么即便是美国也只能和日本平分世界的利益。这不是梦想,这正在变为现实。 
  美国深谙借力打力,在冷战时期的美、中、苏三角关系上,就已运用自如。基辛格当年游说那些不同意与北京联手制苏的参议员时讲了一句著名的话:“如果我们去不了北京,那么我们也去不了莫斯科。”当今在遏制日本上,一个正崛起的中国,无疑是美国的所借之力;而在遏制中国上,一个迫切要做“正常国家”的日本,在屡屡给中国添堵的同时,大概也让美国人一边偷着乐…… 
  换位想想,从美国,或许还从欧洲的立场来看,一个二虎相争的亚洲力量格局具有内在制衡性,双方力量互为冲抵,比一家独大对欧美有利。甚至连东南亚诸小国,从心理上也会希望看到中日两国互为制衡的现实,以为他们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亚洲发展前景中,避免中国超霸或日本超霸,保持一种和平状态下的动平衡是中日两国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其他非要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愿望或冲动,则必将引发丧失既得利益的沉重后果。 
  从日本的战略传统、民族性格及当今国际地缘政治来看,中日两国不可能友好,却必须和平相处,两国各自都有许多缠头的难题需要解决。对日本来说,如何彻底摆脱经济萧条的阴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日愈激烈的摩擦、冲突,并卸下亚洲国家对其普遍的不信任感;如何全面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不但在物质上强大,也在精神上强大,不但在制度上先进,也在文化上先进,而不像当今这样被许多外国人也被本国的有识之士视为一个跛脚的、孤独的二流大国。 
  199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在授奖仪式上,如是说—— 
  我觉得,日本现在依然在持续着开国一百二十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正从根本上被置于暧昧的两极之间……暧昧的进程使日本在亚洲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 
  ……在亚洲,不仅在政治方面,就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日本也就越发处于孤立的境地。 
  ——(《我在暖昧的日本》许金龙译 载《世界文学》1995年2月号) 
  对中国来说,除了在前面已经提到的面临着比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要沉重、艰巨得多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中国要真正崛起为为一个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还必须成为比日本更为强大的国家,至少在东亚地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中国还须将与美国的或明或暗的对峙与角力,更多地转换为彼此的谅解与互信,这些都需要一个和平状态下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面对海龟一样趴在太平洋风涛里、似乎总令人琢磨不定的日本,中国当然得有高度的警惕。但最现实、又有着最深用心的图谋,却可能来自岛内,也可能来自岛外——即促使两国民族主义过激反应,在很多问题上纠缠不清,从而转移中国国家注意力,加重中国现代化的成本,大大迟缓或停顿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 
  中国能找到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我深深以为—— 
  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 
  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 
  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 
  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 
  2004年6月 初草 
  2004年12月5日——2005年3月31日 一稿 
  2005年4月3日—— 4月18日改定 
  于 南昌大学   
  主要参考书(篇)目   
  《日本管窥》 周作人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一版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韩国] 李御宁 著 张乃丽 译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中国人与日本人——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 尚会鹏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一版 
  《日本文化史》 叶开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内藤湖南研究》 钱婉约 著 中华书局 2004年7月第一版 
  《菊与刀》 [美国] 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商务印书馆 1990年6月第一版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美国] 孙隆基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月第一版 
  《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 [美国] 赫伯特·比克思 著 王丽萍 
  孙盛萍 译 新华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一版 
  《疯狂的岛国》 [美国] 时代生活丛书编辑 著 唐奇芳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肆虐的太阳旗》 [美国] 亚瑟·查齐 著 胡修雷 译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日本的崩溃》 [美国] 基斯·惠勒 时代生活丛书编辑 著 李海钢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 [德国] 威尔海姆·赖希 著 张峰 译 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三版) 
  《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 忻平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12月第一版 
  《李宗仁回忆录》 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0年编 
  《八年抗战与台湾光复》 何应钦 著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1年 
  《抗战胜利的代价——抗战胜利40周年学术论文》 台湾联经事业出版公司 1986年9月初版 
  《战争罪责》 [日本] 野田正彰 著 朱春立 刘燕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国共抗战肃奸记》 王晓华 孟国祥 张庆军 编著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年3月第二版 
  《铁与犁——百年中日关系沉思录》 余杰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东史郎日记》 [日本] 东史郎 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9年3月第一版 
  《第三帝国党卫队》 [美国] 时代生活丛书编辑 著 孙逊 译 海南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第三只眼睛看江西》 胡平 编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国家的事——2001年—2003年中国走读报告》 胡平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 
  许介鳞 《日本的现代化是中国资助的》《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学刊》转载 
  张国功 《国难期间的“李庄精神”》 《随笔》2005年第一期 
  2005年02月15日《万维读者网》 《蒋介石曾想逃亡日本》本书来自www.sjwx.info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sjwx.info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