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水浒-水浒别传

第49章


 
  而另一方面,朝廷也在无时不刻关心梁山的动向。大宋政府一贯重文轻武,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擅动刀兵。所以在御史大夫崔靖的建议下,第一次招安开始了!这一次招安,朝廷对自己的定位很不准确,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一条菜场铁律:漫天要价,着地还钱。 
  梁山作为卖家,自忖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大宋政府作为买家,暗思自己家财万贯,身份、地位尊崇,对于弱势群体的梁山小贩,象征性地给两个就可以了。 
  所以陈宗善作为此次招安的首席委员长,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尾——朝廷给的资本实在太少了! 
  政府给的代价是御酒十瓶,诏书一份。怎么看都是相当低廉的资本——阮小七一个人就能喝四瓶,区区十瓶对于百八英雄来说,当得甚事?一人难道喝一口?再说这诏书,完全就是一份训斥警告书: 
  萧让展开诏书,高声读道: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精妙绝伦的梁山招安艺术(3)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 日诏示 
  这份诏书,完全就是当面骂人!买家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肆意侮辱卖家尊严。可以说,除了宋江,梁山没有一个人是满意的!所以哪怕是文盲黑旋风李逵,也第一时间听明白了,按捺不住一把扯碎了诏书,要不是宋江百般维护,陈宗善凶多吉少。 
  风波表面上看,好像暂时平息了,然而由于带来的御酒被阮小七掉了包,皇家御酒变成了村酿白酒,这是一种多么大的侮辱!就好像做生意,卖家本来就不太高兴,买家再故意给假币,谁能忍下心头的腾腾怒火? 
  由此而来第一次招安以双方价钱谈不拢而告吹。买家吝啬,毫无诚意,陈宗善下属的两名谈判代表蔡太师府张干办、高殿帅府李虞候人品又相当低下,飞扬跋扈,骄横无礼,梁山没有杀了他们三个,已经相当客气。 
  生意没有谈成,却没有“生意不成仁义在”,大宋政府脸上挂不住,开始“强买强卖”——童贯童枢密,大宋最高国防部长,亲自率领十万天兵前来镇压!妄图以雷霆万钧之势一口吃掉这个胆敢藐视天威的水泊团体。 
  童贯率领的十万正规军,其中东京管辖的八路军州,各起兵一万,由各州兵马都监分管;另选点两万御林军守护中军账,大将酆美、毕胜统领。这支军队,汇集了当时禁军的精华,这八万兵马全部是保卫京师汴梁的外围精锐部队,加上皇帝的两万近卫队和无限量供应的武器辎重粮草,童贯有理由相信这支“虎狼之师”能够给他带来胜利。 
  童贯只看见了表面,但是深层的隐患他没有发觉。《林冲篇》已述,北宋军队分禁军、厢军、蕃兵和乡兵四种,其中禁军实行招募制,士兵入伍要付予安家费和生活费,而且宋代文强武弱,要保证和北方的敌人开仗效果,只有招募大量的士兵,往往数目都能达到百万之巨。但即便如此,以步兵为主要兵种、弓孥枪棒作为主要武器的北宋军队,人数虽多,攻击力却远远不是以马军为主的辽、金、西夏等国军队的对手。所以我们看见,宋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屡战屡败后,只有继续招募士兵,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招募士兵,要钱,打仗输了,赔钱,继续招兵,要钱,继续战败,继续赔钱……不停地赔钱下去。 
  都说有宋一代,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其中冗官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规矩:誓不杀大臣,宋代历朝皇帝奉为祖训,不敢违背。一旦为官,终生免死,最大惩罚也不过是流放谪居,譬如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曾被贬儋州、谪居惠州。有了这样的优待条件,宋代官员不仅高薪,而且人数高达数万,至于下属的办事小吏,如宋江之流,更是多达数十万之众!而冗兵正是由于四方敌国虎视眈眈造成,虽然也知道不妥,却也不得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这内忧外患造成支付冗官冗兵的费用年年增长,形成摆不脱的怪圈,最终形成第三冗:冗费。宋代的积贫积弱,相当大的原因正是这三冗造成。 
  宋代军队,如果实行退役制度,倒还好说,可叹禁军部队,一直养着那些士兵终老,以至于军队中老弱羸兵大量充斥其间,其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北宋的最高统治者,实行“皇帝集权、地方分权”政策,而对于军制,枢密院和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相互制约,互不统属,枢密院以文官为最高领导,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长,有兵权但无军队;三衙则恰恰相反,以武将为首席高层,有军队却无兵权,他们全部听命于最高领导——皇帝。一般来说,枢密院权力稍大,因为宋代一直以文制武,枢密院是真正的军事核心。 
  但正是这种人浮于事的制度,导致了打仗时,往往出现调兵遣将乱成一锅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现象,管理混乱,战斗力十分低下。以至于西夏军队得知自己的对手是宋代禁军而不是其他地方军,竟然高兴地以手加额,奔走相告。算是个黑色幽默。 
  童贯率领十万“精锐”,和宋江的十万草寇见面了,矛盾不可调和地产生,双方在梁山脚下,展开了大决战! 
  此役双方尽遣主力,宋江以逸待劳摆出九宫八卦阵,而禁军立足未稳,双方先锋官阵前交手,郑州兵马都监陈翥被秦明一棍打翻,禁军失了锐气,一溃千里,折了万余人马。第三日童贯听信酆美、毕胜二人建议,战线拉长,形成“一字长蛇阵”,结果又被吴用十面埋伏,大败输亏,其余七大都监全部丧命,酆美被活捉,童贯仅仅依靠毕胜的奋力帮忙才避免出现被生擒的尴尬局面,所带大军,只剩下四万有余,吃了个大败仗。 
  童贯两战损兵折将,高俅不服气!高俅比童贯聪明多了,作为殿前司太尉,鬼点子极多,童贯出征前,高俅就忠告过他: 
  高太尉执盏擎杯,与童贯道:“枢密相公此行,与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凯歌。此寇潜伏水洼,只须先截四边粮草,坚固寨栅,诱此贼下山,然后进兵。那时一个个生擒活捉,庶不负朝廷委用。”童贯道:“重蒙教诲,不敢有忘。” 
  高俅的政策是对的,敌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自己劳师远征,只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是正理。童贯嘴上一套行动又是一套,和宋江展开硬碰硬的攻坚战,自然吃了大亏。 
  高俅生气啊,心想你童贯怎么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呢?!只有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去实现预期目标。   
  精妙绝伦的梁山招安艺术(4)   
  高俅远比童贯具有战略部署眼光:首先摈弃外强中干的正规军不用,改用招安过来的前草寇部队: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并金、辽等处,武艺精熟,请降钧帖,差拨为将。”蔡太师依允,便发十道札付文书,仰各各部领所属精兵一万,前赴济州取齐,听候调用。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领军一万,克期并进。 
  …… 
  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 
  高俅此时已经想到“以贼破贼”之计,知道他们习性相近,知己知彼。光这部分兵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宋江的全部兵力(战童贯,梁山不可能零伤亡)! 
  高俅同时召集金陵水军一万五千人,统制官刘梦龙率领;心腹牛邦喜专门调派大小船只;心腹党世英、党世雄兄弟率领最精锐的禁军——御林军一万五千。剿匪部队人数达到十三万之多! 
  高家军实力远远强于童家军,不仅数量多,而且涵盖水陆两军,看起来可以和宋家水陆大军展开一场精彩的大战役!以至于宋江一听朝廷大军再次前来,兵力如此鼎盛,吓得手脚酸软。 
  平心而论,这次的政府军,确实能力相当突出:王焕能和林冲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韩存保能和呼延灼交手近百合不分上下;项元镇箭伤董平;张开险胜张清,也难怪宋江内心恐慌。 
  但正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高俅虽然比童贯聪明,却也只是小聪明而已,此君治军混乱,军纪松弛,先是拖延时节出发,而后带领歌女三十余人随军出征,一路纵容士兵为非作歹,滥报军功。试问这样的最高军队长官,又怎么能取得胜利?! 
  两军初次相遇,王焕和林冲斗个平手,荆忠死于呼延灼双鞭下,但项元镇箭伤董平,战绩各自一胜一平一负。但是在随即的士兵对攻战中,高家军还是压过宋家军的风头,挽回了些脸面。宋江一看不好,只有鸣金收兵,将全部希望押在梁山水军身上。 
  梁山水军如我在《水军篇》所赞,是一支每战必胜的威武之师,面对高家水军的挑战,不慌不忙,先阻水路,再捉敌人,顺利实现了战前目标,而且活捉了高家军先锋党世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