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水浒-水浒别传

第50章


 
  第一次水战梁山军胜,高俅败退济州,终于见识到了梁山的厉害。下属徐京建议找个军师来抗衡吴用的鬼点子,十分巧合的是,这个军师也是一个小学教师,名叫闻焕章,在东京城外安仁村教学,当高俅去重金聘请闻军师的时候,梁山军趁热打铁,又捉走高俅手下大将韩存保。 
  高俅那个气啊,率领水军来复仇,但是吴用抄袭“火烧赤壁”片段,令刘唐放火烧战船,再次大败高家军,刘梦龙、牛邦喜、党世英三人尽皆丧命。 
  高俅这时候很尴尬,两战两负,进退两难。攻,未必奏效;和,心有不甘。恰好有个阴毒老吏王瑾,给高俅出了一道馊主意:在招安诏书上大玩文字游戏! 
  这份诏书,就是朝廷下的第二道诏书了: 
  制曰: 
  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 
  宣和 年 月 日 
  这份诏书,依旧浅显易懂,因为“之乎者也”满篇的骊四骈六文章,梁山好汉是看不明白的。这份诏书,言辞比第一次有很大改变,相当客气委婉,让人心中甚是受用。 
  高俅听了王瑾的话,将“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这一最关键的条件,故意篡改成“除了宋江以外,其余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可以说,这一招相当损,一般人根本察觉不到! 
  但还是有两人看出端倪了,一个就是高家军随同军师闻焕章,他极力反对这种不厚道的行为,但是进谏无效;另一个就是著名的狗头军师吴用,吴老师大才没有,歪才一把,专门从细微处看人性,他不仅听出弦外之音,而且摇唇鼓舌,唆使花荣杀了念诏的官员。 
  由此第二次招安又宣告流产,高宋两军再次兵戎相见,得到数次侮辱的宋家军一鼓作气,三败高俅。 
  此战双方全部撕下伪装的面皮,杀得天昏地暗,宋家军不仅活捉了徐京、王文德等节度使,而且高家军后续增援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丘岳、周昂两人,一死一逃,所带人马,折损大半,连高俅也被张顺活捉上山。最后逃脱的,也只有武功最强的周昂、王焕、项元镇、张开四人而已。 
  连主帅都被俘虏了,标志着高家军彻底全军覆没! 
  在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梁山军以自己的实力给自己标了个好价钱。高俅虽然出尔反尔,言行不一,但是人质闻焕章是个相当重要的棋子——他是宋江的昔日旧相识太尉宿元景的老同学! 
  此时梁山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套用现下一句流行的话叫“政冷经热”。高层互不来往,但是私下的关系网还是很庞大的!梁山见朝廷再也没有兴趣主动沟通,只能曲线救国,一方面委派燕青打通李师师的关系;二来利用闻焕章的关系,大量金银贿赂正气尚存的宿元景。   
  精妙绝伦的梁山招安艺术(5)   
  燕青虽然身份卑微,但是结拜李师师、贿赂宿元景、设计救萧让三件大事,全是他独立完成的。戴宗虽然也是秘密小分队队员之一,但没出半点力气,他的任务,就是监督燕青是否犯作风问题从而忘记招安大计——宋江还是要委派自己心腹去监督卢俊义的心腹。 
  梁山的“美男与金银齐飞,恩惠共威胁一色”得到全面开花,在李师师和宿元景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宋徽宗终于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万般感慨后,终于下了最后一道招安诏书: 
  制曰: 
  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宜悉知。 
  宣和四年春二月 日诏示 
  这份诏书,基本可以当作经典的表扬信来看,全文没有半句训斥,全是宽勉鼓励的话,而且通顺明了,不含歧义。 
  朝廷这次下的本钱,比第一次不可同日而语:敕赐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八瓶,表里二十四匹。比第一次的小气巴拉的十瓶御酒简直是霄壤之别。 
  此次下诏的首席执行主席,就是梁山的旧相识宿元景,老宿深谙绿林规矩,出手也很漂亮:第一口御酒由自己先行尝试,以表绝无二心。老宿绝对是个人才,知道“到什么山头说什么话”,我猜他大概也会两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的江湖黑话。 
  这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情况,符合了梁山大多数人士的虚荣心,虽然依旧有少部分人物不愿意招安,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前行。大宋政府和梁山公司各取所需,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达成协议。 
  梁山终于得到了合法的身份,《水浒》这本书其实已经真正结束了,当宋江委派梁山元老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三阮和弟弟宋清共同拆除梁山三关城垣、屋宇房舍的时候,梁山失去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实体,精神上也不复存在了。“替天行道”的大旗,真正实现了“替”天行道,昔日风光,终成过眼云烟。 
  房子拆散了,大伙也散伙了,梁山的宗旨也彻底散了。 
  宋江上梁山,属于造反,宋江受招安,属于归顺。造反,不仅可以带来黑道上的声誉,而且在史书上可以留下光彩照人的一笔;招安,能够改变臭名昭著的头衔,获得比押司小吏丰厚得多的回报。宋江一手策划的招安计划,可圈可点,精彩绝伦!只可惜,比宋江更厉害的人物多的是,宋江虽然活着的时候享尽风光,但是寿命,却委实少了点,所以说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 
  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诗词看人性(1)   
  梁山好汉,大多是草莽英雄,文化水准较低,多数人估计大字也不认识多少,像三阮、刘唐、李逵等不折不扣属于文盲一类,要他们冲锋陷阵自然专业对口,可若是要他们吟诗作对,恐怕勉为其难。 
  梁山百八好汉中文化水准最高的,大约是宋江。宋江虽然只是个押司小吏,但百回本的《水浒》中,经宋氏出的诗词“作品”,一共有九篇,其中不仅有诗,而且有词,算是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位。其次可能是燕青燕小乙,有三首诗词留世。再次大约才轮到卢俊义、林冲、吴用等人。而武松不能算是文化人,他自小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成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屈指可数。 
  都说“文如其人”,各人的诗词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心境,这里面,宋江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宋江最著名的作品,无非在江州浔阳楼题的反诗:一阙《西江月》,一首七言绝句。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虽然着了黄文炳的陷害,被安插了莫须有的造反罪名,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两首作品本身,明眼人都能看出其对大宋政府的极端不满情绪!也难怪权欲熏心的黄文炳会浮想联翩。宋江是故意杀人犯,按照大宋律历,就应该一命偿一命,但是宋江依靠其复杂的关系网大肆行贿,而最终也不过是从轻发落,刺配江州而已,可以说,在这场官司中,宋江已经占了大便宜。然而宋江又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完全是个人的复仇心态,而且这种心态已经扭曲:“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心胸狭窄,由此表露无余!相对比宋江,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也曾经在类似的心境下赋五言律诗一首: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林冲和宋江不一样,宋江是阴谋戳穿这才故意杀人;林冲则完全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被黑暗的旧势力百般陷害,最终活生生地被逼上梁山。按常理说,林冲应该比宋江更有理由痛恨大宋政府才对!但林冲又写了什么?“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同样是期翼将来,宋江想到的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百倍报复社会,诗词中充满戾气和阴狠。而这个目标他也顺利实现了,当李逵在浔阳江边大斧不管军民排头砍去的时候,确实“血染浔阳江口”,正是由于有宋江的“指导思想”,李逵才将无妄之灾变成事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