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花谣

第四十二章 细细秋风吹广陌(下)


顺太后当年也是历尽艰辛才登上后位,只生了顺帝一个儿子,偏又早死,她与皇后儿媳又说不上几句话,年纪渐老,却是极少享受天伦之乐,听阿谣这样说,自是高兴:“这是盼都盼不来的大福,老妇高攀了。呵呵……”她慈爱地端详阿谣,“老妇给娘娘说个故事吧。”
    太阳虽已落山,天色却还延续着亮白,只是有一种夏日黄昏沉闷的气息蔓延,桌布上翠绿金线绣的团花纹发着暗光,顺太后的声音也低沉缓慢,仿佛是从古旧的回忆中穿来。
    “那还是在兴隆老皇爷的手里,朝中曾出过一个著名的美人,姓纪,幼年家贫,卖到当时一个大臣家里做丫鬟,兴隆爷偶然有一次到这个大臣家里去,这个丫鬟上来奉茶,被兴隆爷看中,带回宫中,封为良人,极为受宠。”她悠然叹了口气。
    阿谣轻叹一声,“这纪良人的经历倒与阿谣有几分相似。”
    “当时兴隆爷的后宫除了那些低等宫嫔宫人外,有名号的妃子也有十数个,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个个有才有貌,雍容华贵。众人初时也不把这纪良人放在心上,只道兴隆爷一时图个新鲜,日久自然冷落了她。谁知看看过了一两月,这纪良人不但宠爱日盛,还连迁数级,成为婕妤,婕妤已是五职之首,一时后宫人人侧目。原来兴隆爷见惯了宫中后妃把他当皇帝来敬畏尊崇,反更喜欢这纪良人天真质朴,只把他当作夫君相爱,日久竟然对她动了真情,更冷落了后宫诸妃。”
    阿谣听到这里,不知怎地突然有些隐隐的害怕,情不自禁拉住了顺太后的手。顺太后拍拍她的手背,又说道:“不久这纪婕妤便身怀六甲,兴隆爷膝下,当时有三位公主,还有一位大皇子,是钟妃所出,兴隆爷大喜之下,立即擢纪婕妤为昭仪,并亲口说若是生下皇子,便封为太子。这一下不但钟妃,连皇后也坐不住了,皇后虽然无子,大皇子却已三岁,虽素来为兴隆爷不喜,毕竟是长子,本有继位之望。皇后与钟妃生怕这纪昭仪生下太子母以子贵,威胁了自己的地位,二人便暗地联手,几次要加害昭仪,幸得这纪昭仪命大,几次有惊无险,后来兴隆爷对皇后与钟妃的合谋有所觉察,便时刻把纪昭仪带在身边,同寝同食,上朝时也令她坐在御座屏风之后,一步不离,这般小心翼翼,终于等得十月期满,生下一位太子。”
    阿谣轻轻“啊”了一声,她一早便无来由的替这纪婕妤担忧,此时听得她终于诞下太子,倒松了一口气。
    顺太后微微摇头,接着说:“兴隆爷自然大喜,要按例晋封婕妤,当时三夫人之位并无空缺,兴隆爷竟然破除祖制,封她为俪妃,俪者,俪天襄圣,那是只有伉俪元后才能用的字眼,却是将皇后与诸妃一笔抹倒了。她的皇子出生只有三天,就被兴隆爷立为太子,兴隆爷大喜之下,放松了警惕,结果皇后与钟妃便寻隙毒杀了太子,兴隆爷虽知是皇后与钟妃所为,却查来查去查不出什么,这二人又是世族出生,在朝中根基深厚,轻易动她们不得,俪妃尚未满月,就痛失爱子,悲痛之下,一病而亡。兴隆爷骤然间经历大喜大悲,性情大变,从此郁郁寡欢,再不亲近后宫嫔妃,临终时,他痛恨钟妃,竟不肯将帝位传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却传位于他的弟弟,就是明德皇,遗诏命后宫嫔妃,才人以上,全部殉葬。刘朝有史以来,皇后与有子的嫔妃殉葬,这是唯一一次……”顺太后眼中射出阴郁的光芒,语气越发低沉,阿谣被这故事背后的惊心动魄激得情不自禁打了个冷战。顺太后平淡的叙述间,却是经历了多少的明争暗斗呵!
    “当年殉葬的嫔妃,连皇后在内,多数不肯就死,均被明德皇派武士弓弦绞杀。内里有一位贵人,按辈分还是老妇的祖姑姑……”顺太后长长叹了口气,“这段宫闱秘史,因事关皇家脸面,明德帝登基后就将所有知道内情的宫人处死,那段时间宫中常闻鬼哭,天下人了解内情的少之又少,史书只记载兴隆皇后与诸妃对兴隆爷情深意重,殉身以从,又怎知有这样一段过节。”
    风从帘子后吹来,阿谣默然无声,顺太后也不再说话,二人静坐良久,似乎都未从这惨烈的故事中走出来,天色渐暗,宫人几次悄悄张望,因顺太后不曾呼唤,皆是不敢进来,只鱼贯站在殿门前等候。
    月亮渐上东山,将宫女们的身影投在隔门上,仿佛一个个古老的影子,屏息敛气,一动不动。
    阿谣蓦地心中一阵紧缩,顺太后的脸在渐渐昏暗下来的殿中似乎老了十岁,灰暗无光,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良久才长长叹了一声,“从来都是只见这宫里的女人如何的尊富安荣,如何的金枝玉叶,却不知这深宫,真正是见不得人的去处,一批批花骨朵似的嫩苞苞进来,没几年落了颜色,就有更年轻的来取代你,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大家就不拿正眼瞧你,太得了皇帝的宠幸大家又都乌鸡眼似的恨不得吃了你,难哪!”
    她见阿谣不做声,只怔怔瞧着自己,才猛然醒悟过来。“老妇吓到娘娘了吧?天都这样暗了。”忙命宫女掌灯。韵儿进来,宫灯一盏盏亮起,她恭声说道:“太后,宴席已摆好了。”
    顺太后点了点头,挥手先命她退下,微笑对阿谣说:“娘娘休怪老妇唠叨,把这些陈年往事都翻了出来,搅乱了娘娘过节的心情。今儿原不该说这些。”
    阿谣默默沉思,青色衣带已被她揉得发皱,半晌幽幽说道:“太后跟肯跟我说这些,阿谣感激得紧,阿谣正是需要这样的故事来警醒一下才好……”她抬眼对顺太后一笑,“我也是该好好思虑一翻了,就不为自己,也得为了自己的孩子……”
    顺太后笑开来,烛火下她眼角的皱纹分外清晰,看去比平日苍老许多,“娘娘真正是聪明人,有一句话,老妇越发与娘娘说开了罢,当今皇上比起当年的兴隆皇,老妇瞧着也是更明睿,只是再明睿的男人,一旦遇到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些瞧不破,咱们女人,凡事也总是先考虑丈夫与孩子,何况丈夫是皇帝呢。旁的话老妇也不多说了,娘娘只细想想就明白了。”
    说完微笑携了阿谣的手,走出殿来,门外却已是月朗风清,一轮冰盘高挂,洒下漫天清辉,一阵一阵桂花菊花的香在风中穿梭吹来,熏得人心怀为之一开,与方才殿内恍若两个世界,然而阿谣的心却再也平静不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