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No.1成长历程-解读顺驰

第15章


因此有人评价说,顺驰的运营模式是非常规的,顺驰以速度战略低利润等为王牌,而以万科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以稳健品牌建设单个项目利润等为目标。 
  付款方式比地价重要 
  宏观调控给地产行业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新时代来临了,必须以新方式去思考地产世界与自身的组织形式。如果把一个企业的资金流比喻成橡皮筋的话,能承受多大的张力,一在于它的质地,二在于它的松紧程度。好的企业可以承担很大张力,源于好的质地,这个质地就是一个企业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把握市场的商业模式,关乎这个企业的布局、架构、团队。 
  万通冯仑也有一套著名的开发模式论:第一种类型为沃尔玛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企业是万科,在不同城区的郊区大规模的拷贝,产品极其单一化,目标客户极其准确,体制上采取一个总部强势控制,有计划地在郊区连锁开店,经济增长非常快。第二种类型为百货公司模式。现在的华润置地是这个模式,即在同一个地域,各种产品同时做,产品多样化,像一个百货公司高中低档什么产品都有,商户、写字楼、住宅、酒店、公寓。第三种类型为精品店模式。这是万通地产致力追求的模式,只在少数高端市场进行精品店经营,营业额较高。 
  顺驰的模式,与上面提到的这些没法对号入座。顺驰是在尝试新的、更有效率房地产开发方式,孙宏斌称之为“戴尔模式”,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缩短开发周期来降低财务风险。首先,顺驰认为付款方式比价格还要重要,在买地的时候一是看价格,二是看付款方式。对于拿地很多的顺驰来说,只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财务计划,对每一块土地制定付款计划,有的先行给付20%,有的首先给付30%,土地款进行有计划地给付过程,办齐部分土地手续后,就马上进入操作阶段。通过获取土地前充分的市场、方案等工作,尽可能地缩短项目运作周期,经过几个月的开发周期后,很快实现销售回款。 
  很多人对于顺驰的资金使用状况都有着很大的误读。“高价”掠地是黑马顺驰的一大特征,最受争议,不到1年时间,顺驰在十几个大中城市频频举牌,需要交付的土地出让金大致近百亿元,对任何一个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但说到土地款,每一幅大宗土地的拍卖交易中,都会有一个“付款计划”,或者是中标者在事后与土地方商议指定,或者在投“暗标”之前,每位竞买者都会事先准备一个自己的付款计划,供评委审评。这种付款计划的时限,可以是1年,可以是3年,但对大额土地交易来说,大部分不会要求开发商在1个月或半年内缴齐。比如北京领海项目,首期付30%,第二个30%是在年底付的,其余的是在两年内付清。地价款的付款方式要依合同规定,而各地规定都不一样,短则可能一个月,长则也可能三年。至于有的“两年不开发收回土地”的规定,其概念是指在两年内“开始开发”而不是要在两年内“开发完毕”,因为大块地的开发周期需要4-5年。 
  顺驰的资金周转速度要远远快与其他同行。2004年上半年由于大部分新获取项目都没有正资金流,需要靠库存项目资金来支持。这得益于顺驰前几年的项目储备。像天津市内太阳城、北岸华庭、梅江区域半岛系列、蓝色板块,以及区县众多项目等,又赶上火暴的市场机会,再加上部分银行、合作伙伴的资金支持,足够按期支付这些新增土地付款。 
  对于顺驰的竞争对手来说,真正值得关心的不是顺驰买地贵不贵,而是顺驰的模式是否可行,是否有竞争力,是否能够持久发展。顺驰这样做,其实是在挑战房地产行业的既有规则。挑战规则的风险是很大的,其中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也有专业人士指出,靠缩短开发周期来保护资金链,理论上完全可行,但加快速度的同时,也会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例如与政府的沟通,能否如顺驰所预想的那么顺利?销售回款是否真的能够按计划实现?工程质量是否能够完全保证?这些问题,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不会完全在企业的掌控之内,每一环节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种种风险,令企业的算盘落空。 
  加快现金流,加快销售回款 
  房地产开发的秘笈是资金滚动运转,实现快速流动,但是在顺驰非常快的开发节奏里,怎样保证该卖的房子都卖出去,该买的地也都买来,而资金流不会断?这就说到了一个企业的现金流。   
  地产戴尔:高效现金流(2)   
  所有的商业本质都是一样的。从年销售额几百亿美元的跨国巨人,到街头的水果小摊,在经营活动的本质上都会涉及到这个商业的本质因素——现金流。所谓现金流,指一定时期内流入企业的资金与流出企业的资金之间的那个差额,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一个正向的现金流。现金流与其他几个元素:利润率、周转速度、资产回报和业务增长等,是所有企业赚钱的基本因素,构成了一切商业活动的躯干。作为一个大型的、业务复杂的公司,更是要在这些核心问题上处理得当。 
  在顺驰,现金流是上上下下每个员工绷紧的一根神经,顺驰内部经常提到的说法是,——用现金流整合所有的行动,这个“所有”指的从买地开始到销售的全部环节。他们认为,现金流是一个反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一个结果值,要取得一个好的现金流,首先是需要准确的市场判断,优质的产品和快速的销售。而对于多区域、多项目的开发公司来说,还要考虑一个适当的城市布局,高效的管理体系和优秀的团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金流之于顺驰已经不是一个财务的概念。2003年顺驰的销售回款是40亿,2004年平均每月都会有10 亿左右的回款,顺驰将这些回款周转起来,来支撑未来的项目。为此,顺驰有一个完整的资金安排,这种安排每个月都在调,甚至每天在调,以保证不出问题。 
  用整个体系管理现金流,用现金流整合所有行动,顺驰这种对现金流的重视是业内鲜见的,产生了独树一帜的“缩短从现金到现金”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是顺驰对行业本质的深度思考而得来的,因为缩短现金到现金的模式有助于有效规避风险,实施更有效率的开发。 
  现金流的稳定和快速,决定了资金的利用率和最终的回报。它放大了资金的杠杆效应,资金流的快速运转,使公司可以比同等资金规模的公司做更大的业务。顺驰的商业模式,是始终关注公司全部业务的财务指标,而不是其他企业所重视的产品环节或者单个项目的赢利状况。 
  比如小商店店主的利润率很低,回报却很高,因为他能够把每天进的货品都卖掉。据说美国一家大型超市货架上的卫生纸年周转率为365次。在房地产行业,可以假设的是:如果一家公司,土地拿了两年才开工,如果拿地的钱是两个亿,那么就有这么多资金睡在账上暂时产生不了效益。同顺驰三个月的开工周期相比,资金利用效率自然大打折扣。在这点上,顺驰只要比竞争对手快半年,长期竞争下去,顺驰的优势就会相当明显。所以说,现金流体现了一家开发商的实战能力。 
  顺驰的业务中心是围绕现金流来展开的,包括在全公司统一调度资金、延缓支付买地的钱、3-6个月开工、提前收取业主购房款、利用合作伙伴的资金、上市等等。这一整套办法,都在保证现金流的稳健。顺驰模式依靠稳健而快速的资金流来运转。从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到苏州,几乎所有圈里人认为顺驰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开盘销售,可是从结果来看,顺驰一一做到了。2004年上半年,上海、苏州、南京、北京等多个项目都在6个月如期开盘销售。 
  缩短从现金到现金的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也可以叫做赢利模式,是回答企业靠什么样的运作方式去获利,说白了,就是解决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一系列工作流程中涉及的层面,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资本运作、研发、组织能力和市场界面等多个环节。而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一个项目的时候,面临着四个重要的节点,从获取土地、项目开工、到项开盘和入住,这四个节点实际上意味着企业在获取土地以后就面临了付款的问题,而到项目开盘以后又面临着回款。顺驰的商业模式就在于缩短这个付款和回款之间的周期,也就是“缩短现金与现金”的模式。 
  这种缩短现金到现金的模式,其核心在于加快资金周转,尽快实现销售回款,这就要求公司有极高的操作水平,有一个强大的体系保证。尽快回款就是说明老百姓必须认同你的产品,认为这个产品值得他掏钱来买,这就需要开发商整体的操盘水平,无论是从土地获取还是从产品研发,还是工程运营企划、销售等等全部的整合要求有一个极高的操作水平。为保证该卖的房子都能卖出去,该买的地也都能买来,资金流不会断,顺驰从商业模式、布局、架构、团队等各方面把事情做好。集团总部设有专门的组织架构,去研究全国各地不同的土地市场和政府推出的每一个地块,对每一个地块都需要做出准确坚决的判断,争取在买地环节上领先一步。这种快速地从公开市场上获取土地的能力,可以从原材料方面支持公司庞大的销售量,在对产品的把握上,有一个强大的产品能力,可以让顺驰快速地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扩大客户资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