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No.1成长历程-解读顺驰

第42章


一个人能转回头看多少次,假装他什么也没有看到?我的朋友啊,这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他们的孤独与悲愤一样不为世人所懂。   
  学习标杆:赶超万科还是联想(1)   
  标杆企业学习法是当下企业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管理手段,标杆不是对手,而是年轻企业从先进企业身上不断寻找差距。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在顺驰的成长历史上,也时隐时现地闪动着标杆企业的身影,所以不得不提到对顺驰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个企业以及他们的领袖。孙宏斌在企业内部曾经不断鼓励对联想和万科的学习,但是自从博鳌论坛上孙宏斌和王石针锋相对之后,外界都以为万科是孙宏斌眼里最大的对手。而眼力过人的王石一句话就曝光了孙宏斌内心的秘密,他说:孙宏斌才不是想超过我们呢,他真正的目标是超过联想! 
  与联想的前世今生 
  业界都知道联想和顺驰渊源已久,柳传志孙宏斌相交颇深。孙宏斌曾是联想的一员虎将,孙宏斌只身在天津创业顺驰置业,得到过柳传志的鼎力相助。但是孙宏斌却提起来一段痛苦的经历,“谁也不愿意经历这种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这件事,也就没有我和顺驰的现在与未来。” 
  1988年,24岁的清华硕士孙宏斌从某科研单位辞职来到联想,很快开始主持企业发展部工作,分管北京以外的全国所有业务,管理着当时联想在各地的分公司。一年多时间,孙宏斌的部门在各地建立了12家分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这样一来就与其他部门尤其是联想的老同志发生了摩擦,引起种种担忧和拉帮结派的猜疑。1990年,长期坐镇香港的柳传志突然从香港联想飞回,跟孙宏斌进行了多次会谈,他问:“小孙,你是要我还是要这几个青瓜蛋子”。孙宏斌回答说:“柳总,开除他们理由不充分,这么做,我在这个部门还有什么威信?不是他们不能开除,是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开除。”最后,柳传志下了最后通牒,“咱们好和好散,联想分公司你随便挑一个,自己去干”,不料再次遭到拒绝——“不用了,柳总,我才26岁,可以自己从头再干”。 
  然而,第二天,孙宏斌就被“保护起来”了。据他回忆,“有一堆人”在西山宾馆看着他,他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床边坐两个人,怕他自杀。但是孙宏斌每天都呼呼大睡,后来其中一个人说,看他出这事还能吃能睡,看来还真是个人物。两年后,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有期徒刑5年。柳传志后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谈及此事,“当时他们成了一个集体,外人看来就是‘帮’,人由他选取,财务上一度失控,下面人还说了一些更过分的话。如果在我的控制之下,还可以,控制不住,当然不行。我对他的了解,大部分是在从香港回来后,当时,局面已经很紧张,他越上进心强,我们越感威胁。”联想在就孙宏斌事件的说明中称:“孙宏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联想集团职员,负责联想集团除北京以外全国各地的业务发展,他领导的团队管理着当时联想在各地的分公司。在此期间,孙宏斌和他领导的团队在管理理念上与集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乃至发生了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试图独立掌控资金,使其所管理的业务独立于公司的监控体系之外,也确实造成了资金在公司财务体系之外的运行缺乏监督监控的事实。而且,当时在孙宏斌的团队中有一些人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他们放言要将公司的款卷走,这样的行为已处于法律边缘,由于难以判明孙宏斌的主观动机,为了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损失,公司采取了果断措施,请求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孙宏斌与联想的故事并非到此结束。 
  在监狱中,孙宏斌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要面对现实,一定要面对现实,我坚信还有机会,还能从头儿再来”。出来之后,他只读了一本中文小说,就是海岩的《深牢大狱》,“那里面写的挺真实的”,10平方的屋子住了30多人。孙宏斌决定不较劲了,“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别人较劲了。” 
  1994年3月,孙宏斌减刑1年零2个月,提前释放。3月9日,即孙宏斌出狱前18天,他和一位狱警到北京出差,托人请柳传志吃了一顿饭。席上,孙告诉柳他出狱后准备做房地产销售代理,并诚恳地向柳传志表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他太年轻,太浮躁,太急功近利。柳传志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的朋友”。后来柳传志评价孙宏斌,“坐了4年牢,还没有沉沦,态度还很积极,年轻人能这样不容易”。 
  1994年5月,孙宏斌以柳传志借的50万元起家,成立销售代理公司。1年后,联想加盟顺驰与中科集团合组的“中科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更名为“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联想和中信把股份卖给了顺驰,自此,顺驰开始新的起步。孙宏斌认为,这是柳传志对他最大的支持,也是顺驰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后来,孙宏斌和这位老领导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2001年的顺驰在天津搞开发已经卓有建树,10月底的一天,柳传志来到天津,逛了逛顺驰开发的几个楼盘,他参观的日华里、久华里、世纪城、蓝水假期,应该都是孙宏斌的得意之作。1年之后,联想即与顺驰达成合作意向,签下天津瑞景居住区66公顷土地。2003年1月,顺驰集团与联想控股公司下属北京融科智地公司成立“顺驰融科置地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瑞景大盘翡翠城,顺驰控股70%。后来很快就到了顺驰进行全国化扩张的冲刺期,柳传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转告孙宏斌,“应该告诉他不要把长跑当作短跑”。   
  学习标杆:赶超万科还是联想(2)   
  2003年10月22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改判孙宏斌无罪,撤销1992年8月22日的判决。这天下午,孙宏斌拿到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恰在此时,手里的手机铃声大作,传来的是顺驰在苏州成功竞拍两幅地块的喜讯。站在海淀区法院的门口,孙宏斌泪水夺眶而出。 
  后来孙宏斌也承认自己当年的做法有不妥和错误,给联想造成了不良影响,但他自始至终没有认为自己有罪。他一再强调,他做事的动机是为了联想的发展,其中没有任何个人私 
  利。“后来变成那种结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当时市场经济还刚刚开始,对很多问题大家还在争论之中,包括联想当时那种文化、那种体制,也不可能允许一个地方发展太快,一个人权力太大,这是一种必然。因为老柳要保证联想这个公司发展,不让这个公司出问题,他也不是个所有者,他是个代表人,所以他在那种环境下,这么选择是必然的。 从后面的处理上,其实还能看出老柳这人的肚量和胸怀,包括我们一开始跟联想的合作,包括联想后来的退股,他不是为投资而合作的,他是在支持我们。很多人不太了解,老柳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那种使命感、责任心是特别强的。老柳其实也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他把企业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这一点给我很多启发,这是我从老柳身上学的几点东西之一。” 
  直到今天,孙宏斌还对柳传志念念不忘,对于这个把自己送进监狱的人,孙宏斌评价说:“柳总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长者、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柳传志造就了我。在联想工作的这段历史对我的成长特别重要。老柳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身上有三点是我钦佩的: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遇事坚决,果断;三、宽阔的胸怀和度量。”可能是渊源的缘故,联想和顺驰这两个企业在很多地方风格类似,比如相对于战术,他们都更重视战略;相对于理念,他们更重视操作。 
  ——在以上的记叙里,相当一部分素材来自《中国企业家》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两组相关报道,很遗憾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就此事一再向孙宏斌提出了解更多的详情,而他三缄其口,不愿深谈。14年前的那个年代已经流水无痕,在平素记忆力惊人的孙宏斌这里,也许早将那些无法遗忘的是是非非一并封进了所罗门魔瓶,无声无息地沉到岁月和记忆的海底。孙宏斌依然喜欢看向远方,看向未来,他说:“有人有过去可以炫耀,有人有过去不愿回忆,不必强求吧。我不能确定过去什么事情最得意,但我知道我一直盯着明天。至于昨天,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删除,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存储,该删除的早已删除,该储存的都已储存在心里,我知道我该珍惜什么,我也知道我该感谢谁。” 
  万科情结 
  从对比的角度看万科和顺驰,是一个有趣的事情。万科的企业龄正好20年,近10年来在全国业界雄踞无人争议的领头地位,虽然从开发规模、资金实力来说,可能要排在广东合生创展、上海世茂之后。顺驰也刚好度过10岁生日,却瞄向万科,大有取而代之的雄心和势头。 
  王石年逾50,行为潇洒,有登山、滑翔等具挑战性的运动爱好,不时地还周游各国,摄影撰文,作品散见于万科网站、企业内刊、财经报纸专栏,最近更是结集出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