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

第129章


赵良栋、哈占奉旨搜拿。都统希福、提督桑额率兵追捕。《清圣祖实录》,卷96,25页;卷97,6页。
  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及其部众,被清军打散,他带少数随从奔入广南(广西境内),躲避清军的追剿。《清圣祖实录》,卷98,16页。大将军章泰、赖塔檄令土官侬朋与防守临安总兵官李国梁率兵追击。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初,直抵西板桥,将夏国相及其随从将官包围,堵住逃路。夏国相见无路可逃,决定放下武器投降。他带领将军王永清、黄福、李攀龙、杨松魁,率属下官兵至清营,各缴帅印、官印投诚。章泰、赖塔接受投降,经议定,将李攀龙等斩于军前。夏国相“为三桂婿,乃贼渠著名者,宜送京师正法”《清圣祖实录》,卷98,16~17页。。
  胡国柱一行逃到云龙州(云南云龙南)青里屋,都统希福紧紧追赶。国柱自料无法逃脱,征求幕客王愈扩的意见。王说:“君侯不见落花吗?或缤纷于裀席之上,或狼藉于泥土之中……”他还没说完,国柱已明白他话中的意思,连说:“说得是,说得是!先生爱我,敢不受命。”
  次日,他准备死,对他的家人说:“我位至大臣,死是应当的,我只担心清军搜索不到 我,怕是连累了你们。”他命从人将他的决定告诉部从。待家人都出去后,他在屋里自缢。至气绝身死,吴军统帅之一王绪与李匡为他发丧,祭奠尽哀。他们两人把自己的家私散发给余部,让他们各谋生活去。命人堆积木柴,底下放进火药,然后,两人坐到柴堆上,纵情饮酒。至酒酣,王绪对仆人说:“你们去告诉我的两个妾,她们可以不死,赶快逃生去吧!”不一会儿,仆人急忙跑回来,说:“二妾已悬梁自尽了。”王绪慨然而叹:“她们也能死吗?”他转而命仆人:“可以点火了。”仆人慢慢地点着了火,一接触火药,顿时烈焰飞腾,发出劈里啪啦的巨响,王绪与李匡迅即消失在烈焰之中。
  王绪与李匡自焚死,转瞬间化为灰烬。一切都过去了,将军王公良等率余众赴清营投降。以上见《庭闻录》,卷5、《平定三逆方略》,卷59,30页,《清圣祖实录》,卷98,17页。
  吴世璠及郭壮图期待马宝、夏国相等人的外援都化为泡影,但他们不愿投降,仍在死守昆明。清军围城已达半年多了,还没有破城的希望。由于清军不服水土,生病的与日俱增,病死的也日益增多。粮饷不继,已发生饥荒,清军的日子很不好过。城内的粮食接济不上,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困难。双方继续僵持着。
  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十六日,圣祖向围城的将士又下了一道命令,催促他们速取昆明:“云南省城围困已久,若不速为克取;未免劳敝兵民,靡费粮饷。今逆贼外援已绝,株守孤城,穷迫已极。”如果继续“迁延时日,待贼食尽,恐粮饷渐至于虚糜,兵丁亦苦于疾病”。他要求章泰、赖塔等“速行攻取云南省城”《清圣祖实录》,卷97,16~17页。。他特别提到,军中有不少是投诚的吴军将吏士卒,应该叫他们攻城建功,以赎前罪。《平定三逆方略》,卷59,6页。圣祖这种策略,可谓以毒攻毒,即以吴军攻吴军,一则可以减少八旗兵的牺牲,一则以“赎罪”,可得这些人的死力而收攻城之效。
   
                  十九、吴氏灭族(4)
  昆明久攻不下,固然是世璠集团拼命死守,但主要原因是清军离城四十里安营远驻,一面临昆明湖,一面倚山,围困不严。特别是昆明所赖水运昆明湖南北百里,并未封锁,任其舟船往来,没有人查问。原来驻守昆明湖一带的安宁、晋宁、昆阳、呈贡四州县的清军大都是吴三桂的旧部,他们不能看着困在城内的亲属和部属同僚挨饿,所以没有严加封锁,随便让城内船只出入,转运粮食。城内有粮食供应,便加强了守御到底的决心。当统帅部发现后,断然采取措施,撤换驻守昆明湖一带的吴军旧部,改派八旗兵驻守,从而切断了城内的粮食来源。
  九月,赵良栋平定四川的叛乱后,率宁夏兵渡过金沙江,经武定、绵竹,抵昆明,与章泰、赖塔两路大军会师。赵良栋贯彻圣祖的作战方针,力主断昆明水道,从速攻取。在此之前,虽已加强了对昆明水道的封锁,仍然没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城内的船只仍不时出入。经赵良栋提议后,在昆明池内置“横筏施楼橹”大船,设置水军,往来巡逻,这才彻底切断昆明与外界的水运通道。至十月,城内粮绝,“人相食”。在这种情况下,良栋坚持速攻,说:“我等大军连营四布,不就近速战,等到日久,米粮不继,满兵无妨,绿旗兵何以存立?”满洲与绿旗兵待遇不平等,凡粮饷都先满足满洲兵的需要,而绿旗兵还经常受其凌虐,为他们做杂役,备尝苦累。所以围困越久,绿旗兵的生活就越困苦。但章泰却不顾绿旗兵的死活,只顾全满洲兵的利益,不同意速攻,说:“皇上豢养的满洲兵,岂可轻进,委之于敌人?你的军队远道而来,也应休养一段时间,怎能让他们再受伤损!”表面上,他倒是兼顾了满洲兵与绿旗兵的利益,实际上害怕进攻遭到损失。赵良栋见他按兵不动,就自率所部发动进攻,力战夺取土桥、新桥、至得胜桥,直抵昆明城下。他的部众远路跋涉,没有休息就投入战斗,疲惫到了极点!章泰又说:“你部已过度劳累,应先撤回,可叫总督蔡毓荣率兵据守。”良栋拒绝说:“我兵死战所得之地,怎能交给他人看守!”章泰无法,于十月八日,只得下令各军进兵,直至城下,围困数重。《清圣祖实录》,卷287,3页,参见《清史稿·赵良栋传》,卷254,9775页。
  清军直进至城下,吴世璠被迫遣兵,出城迎战,在归化寺附近激战多时,终被清军击败,赖塔部进至银锭山,蔡毓荣夺重重关与太平桥,赵良栋、穆占、巡抚王继文夺玉皇阁。三路军分拨后,开始连续数日夜猛攻,世璠与郭壮图惊慌失措,眼看城将被攻破,却计无所出,一筹莫展……
  清兵进抵昆明城下,与城上吴军相视,已近在眼前。章泰等统帅在加紧攻城的同时,又展开政治攻势,向城内射出一封封招降书,进一步动摇了吴军的军心。城内食已尽,一酒杯米价值高达白银一两!人都饿死了,又面临清军日夜攻击,无处可逃,城旦夕可下,都感到无生路。城内吴军包括将领也无心守城,打算早降,不失为死中求生。十月二十二日,吴将余从龙、吴成鳌悄悄出城投降,将城中虚实如数报告了清军统帅。章泰等人知城内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亲自督战,各路大军猛攻,四面逼城,又密派余从龙进城招抚……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原任都统何进忠、林天擎等密谋,准备发动兵变,欲逮捕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世璠得到这一消息,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装,登临大殿,举刀自刎,一刀未死,又照喉管猛刺一刀,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血泊之中。死时才十六岁。关于吴世璠死时年龄,各书多不载,今从《平吴录》。他的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死。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线等拥兵闯入郭壮图家,当即杀死壮图心腹郭得胜。壮图闻变,和他的儿子郭宗汾皆自刎死。城中顿时大乱。线等人又擒住三桂的大学土方光 琛及其子学潜、侄学范首要分子,接管了全城。
  次日,二十九日,线等将官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清军破城日期,官书如《清圣祖实录》,卷98、《平定三逆方略》,卷60及《平吴录》、《庭闻录》皆记十月二十九日。惟蒋氏《东华录》将此事记在十一月,不知有何根据。
  数十万军队集于昆明地区,围城、进战近一年,备尝劳苦。及至昆明城降,诸将以军士劳苦,请求准许他们进城抢掠,作为对他们的赏赐。三桂在昆明经营多年,财富充溢府库,美女藏后宫,这些都引起清将领和士兵的垂涎,都想乘机抢掠一番,以饱私囊。大将军章泰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如抢掠,老百姓逃散,兵粮将无所出。”他与赖塔、赵良栋、蔡毓荣等统帅议定,委派穆占、马齐二将军率部入城,办理受降事宜,查清府库数目,然后大兵进城,再按数确查。《八旗通志·章泰传》,卷138,3656页。
  十月三十日,穆占、马齐受章泰之命,率部入昆明城,其余各部人马分守各城门。《云南备征志》,卷21,26页;参见《庭闻录》,卷5。共收降吴世璠所属大小将吏5 600余人、兵33 600余名,缴获大金印14颗、小金印7颗、银印92颗、金策8件。见《八旗通志·章泰传》,卷138,3656页。又,《清圣祖实录》,卷98,16页及《清史稿·吴三桂传》等书载;破昆明城时,收降“伪官弁一千五百八十余员、兵五千一百三十余名。”
  统帅部原约定,清军进城不得抢掠。可是他们并未执行,特别是诸将领带头争抢子女玉帛,连统帅们也自食其言,如蔡毓荣抢占了吴三桂的爱妾“八面观音”,穆占抢占了三桂的另一爱妾“四面观音”。只有赵良栋严格约束本部属,他自己亦分毫不取。《清史稿·赵良栋传》,卷255,9776页,《庭闻录》,卷6。
  进城后,章泰、蔡毓荣、哈占、赵良栋等主要统帅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吴世璠以下的骨干分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