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第41章


 
  于是,专案组就拿他作为配合组织,从宽处理的例子发动新一轮攻势。 
  一天清晨,侯尚升又习惯地拿起报纸,当他在《沈阳日报》上看到沈阳市政府把五里河体育场争办世界杯十强赛列为给沈阳人民办的几件大事之一。当时中国有好几个城市都在争办世界杯赛场,如果沈阳争取来了这无疑是提升沈阳城市知名度,也是沈阳走向世界的最佳时机。可现状是沈阳体委的某负责人也由于慕绥新案件牵连进来交代问题了,这会不会影响沈阳争办这项活动呢?侯尚升陷入了深思。 
  侯尚升立即向专案组负责人韩勇汇报。韩勇指示: 十强赛是沈阳市的大事,也是中国体育的大事,尽快与沈阳市有关的领导沟通,确保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当侯尚升找到沈阳市有关领导沟通时,那位领导也非常着急,但涉及“慕马大案”又不便主动提出。侯尚升一讲这件事,他马上高兴地说:“我也正为这件事发愁呢?正想给你们打电话,你们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好?” 
  侯尚升说,“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一切从大局出发,从沈阳市实际经济利益出发。” 
  专案组经过讨论将体委某负责人放出来参加申报工作,由市里保证他的安全。最后沈阳获得了十强赛的举办权。五里河的疯狂之夜,也使中国足球第一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使沈阳,乃至全国都感受到中国队冲出亚洲、冲进世界激动人心的时刻。 
  那一刻。守在电视机前的侯尚升与专案组人员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当然,类似这样的事很多很多。全国房地产交易大会当年也在沈阳召开。作为大会的实际主持人沈阳房地产局某局长,也因为送礼问题被请到这里来了。但他一进来明确提出要出去办这件事,希望组织上考虑。按正常情况来说,全国房地产交易大会无疑也是一件大事。侯尚升又向韩勇如实地做了汇报,专案组又与市里积极沟通。在市里保证他走不掉的情况下,让他按时参加了房地产大会,两天后再“请”回来。 
  还有沈阳汽车国际博览会等等涉及的人和事,都在专案组的精心组织下胜利完成任务了,真正做到了办案、抓经济两不误,并促进了经济发展。 
  当然,专案组不仅关注被“两规”的官员和找来谈话的大款,还关注那些跑出去的大款们。沈阳某集团老总,因为慕绥新给他批了一块地,他给慕绥新送过一万美元。听说慕绥新被“两规”后,他正好在美国的制药厂视察,干脆就躲着不回来了。   
  反腐败是“衰败”,还是“兴旺”(7)   
  专案组通过各种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在美国的电话,并打电话动员他回国。他却坚决不肯,但表态说组织如果需要他配合的,他会积极配合,你们有什么需要可以发传真来。我把知道的情况再用传真发回去。 
  侯主任一听他没有堵死门路,知道他惦记着国内的企业。便亲自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你一定回来,传真不是什么事都能说清楚的。同时告诉他我们是调查慕绥新,不是调查你,只要你把与慕绥新的经济来往交代清楚了,我保证你可以回家。如果你不回来,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对你的企业进行调查,并对你进行通缉。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 
  那位老板权衡利弊,不愿意做被通缉对象,不愿意企业被调查,他回国了。专案组也言而有信,在专案组谈了一上午,说清楚问题后下午就让他回家了。 
  沈阳某房地产集团的老板在美国有绿卡。他曾经和慕绥新一起出国访问,为了保证一个项目获得慕绥新支持,有位市政府领导曾叫他在美国赌博时给慕绥新一点钱。他心领神会,给了慕绥新一万美元做零花钱。慕绥新出事后他害怕了,就带着夫人、老人都走了。再也不想回来了。 
  专案组通过他的家人,给他打电话向他讲清了沈阳反腐败的形势,也和他约了回来的时间。他答应了。可时间到了他却没有回来。 
  专案组不得不再次找到公司给他打电话。侯主任说你不回来,就不讲信誉,我们现在就对你公司进行全面调查。查的不是你,是慕绥新。你不回来,我们不仅要通缉你,检察院还要给你立案。他说我明天一定回去。结果他第二天10点回来交代完与慕绥新的问题后晚上就回家了。 
  慕绥新的问题牵扯的外逃民营企业家50多人,回来45人。他们继续成为建设新沈阳的主力军。而进专案组被“两规”、“两指”,或者“集中谈话”的款爷和干部,没有一个死亡,没有一个出意外。足见专案组为此费了多少心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实胜于雄辩,许多人们的担心并没有出现。反腐败并没有衰败,而恰恰相反,反腐败促进了经济发展。短短的半年,沈阳人就收获这样两个辉煌: 其一,把这样一个影响中外、涉及面这么宽的腐败大案,干净、利落地办成铁案,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纪检人员叫好!其二,特别令人兴奋的是: 沈阳的经济不仅没有因此而滑坡,反而经过规范政府行为、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使沈阳保持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数字是科学的,据沈阳官方统计: 2001年沈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8亿,同比增长10.1%,财政收入达80.8亿元,同比增长34.3%;土地出让金实现10亿,同比增长15倍;实现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也为沈阳成为振兴东北的带头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政坛丑闻,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颤的内幕。而每撕开一次内幕都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但每付出一次昂贵的代价都会促进历史的发展。不信,当你来到雨过天晴的沈阳,你会感到沈阳的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清,人民还是那么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充满活力。 
  请看,慕绥新当年炸掉的三个“新加坡”后开辟出的代表沈阳形象的景观路——青年大街,如今已经被赋予了一个极富有想象力的名字:“金廊”。它不仅更加现代、美丽、开阔、壮观,而且在风韵多姿的道路两旁,正在建设和镶嵌着价值几千亿元的上百幢摩天大厦;他梦想成为欧洲莱茵河一样的那条发臭的浑河,他无数次治理都没见成效,如今也被赋予了一个极富诱惑力的名字——“银带”,不仅抖去身上那种刺鼻的腥臭气味儿,而且成为中外投资者首选的目标,成了真正的寸土寸金的“宝地”;特别是那个他好大喜功的“最大败笔”,借高利贷投资23亿建设的浑南国际贸易大市场,如今,伴随着浑南日新月异的大开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也将被大大的提前。因为无论是“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还是沈阳城市已经达到40%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全国第二个省会森林城市;无论是沈阳被评为全国经济十大活力城市,还是被评为象征着环境彻底改变的全国十大环境城市;无论是贯穿沈阳东西的大动脉地铁即将开工,还是中国北方第一高楼的奠基剪彩;在素有中国第一路之称的沈大高速公路,由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而东西南北所有进入沈阳的各条公路,都达到和超过了当年他开辟的主干道青年大街,都超过了法国最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就连那些肮脏的胡同小巷的路面都精修了一遍,这都是他不敢想象的,或者说想了也就是想了,没有办法实现的。如今这些都实现了。换句话说沈阳真正的国际大都市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审判 第四部分   
  “大手笔”与“生活圈”掩盖着大腐败(1)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1998年年底,沈阳市政府破天荒地举行政府新闻发布会,又广播、又登报、还上电视,主动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最后沈阳人民对政府公布的满意率高达94.7%。尽管这个数字不是十分准确,但是慕绥新却非常在乎自己的政绩。他经常以政绩市长自居,他最欣赏那张他抱着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的大照片,它就挂在客厅的显著位置上。其实,除了灰蒙蒙的几条扩宽了的路,显得有些青春活力了;一些黑洞洞的楼道,都安装上了电灯,沈阳实际困难重重的状况,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沈阳的下岗工人大军,并没有得到妥善地安置。但是,毕竟沈阳有了一些变化,沈阳又太需要变了!“政绩市长”的封号,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于是,慕绥新在政绩市长的光环下,为他心中美好的沈阳城,画了一幅又一幅“精美”图画;也动用起自己的影响力,为亲朋好友发财致富甘当“马前卒”,记下了一笔又一笔丑恶罪状。 
  可以说慕绥新是以超常的手段打开了沈阳市局面的。当然,这超常的手段,包括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勇气魄力、也包括他建立起来的那个谁心里都有数谁也不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圈子”。这个圈子就像围城,圈子外边的老百姓看不出什么,而圈子里,已经形成一条铁的游戏规则。关于这个规则是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沈阳南北大院60多位熟悉的干部,上至声名赫赫的市级领导,下到初来乍到的普通科员;深到核心圈子里的秘书,浅的也是资深望重的调研人员。最后一个在仕途上沉浸多年不得志的老朋友,这位在市政府服务四届领导的副厅级的老处长,告诉我你别问了,那是官场上的大学问,沈阳至今许多干部概括不清楚也非常正常,那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深奥着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