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

第6章


“我当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我被苹果开掉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当成功的沉重被凤凰涅槃的轻盈所代替,我们就能以自由之躯进入了生命当中最有创意的时期。”
事实上,在工作与生活中,乔布斯这样的遭遇,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有可能遇到的。它带给我们内心的,是痛苦、是屈辱,是心碎!
但是,心碎并不可怕。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灵地图》和《与心灵对话》的作者派克明确指出:
“心灵碎裂的时候,有可能恰恰是重生的开始。”
这个观点太好了,纵观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重生都是建立在心灵“碎裂”的基础上的。
但是值得格外指出的是:光心灵碎裂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能够成功,是从心灵‘碎裂”的那一刻开始,就对生命进行“空杯”——
坦然经受“当头棒喝”给自己带来的震荡,懂得在内心彻底放弃自己的虚荣、告别所有心灵的脆弱和摇摆,在不断奋进和超越中获得重生!
面对生活的不公平,面对不同方式的“当头棒喝”“,人往往有两种态度:一是生气而拒绝成长,一是“生气不如争气”,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生命更大的辉煌!
乔布斯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将最大决心落实到最大行动
彻底的“空杯”,并不只是一个理论认知,也意味着一个最大的决心。不仅如此,还要将最大的决心,落实到最大的行动!
如果不能体现在行动上的改变,所谓的“空杯”就是虚假的,就毫无疑问的“口头禅”。
在日本有“推销之神”之称的原一平,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来自年轻时一次失败的经历。
在遭遇那次经历前,他的业绩一直在同事中名列前茅。再刁难的客户,只要他出马,几个回合就能解决。
同事们都崇拜他,领导也都看好他。在成绩和赞扬面前,他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有一天,他经过一间寺庙,于是突发奇想:向和尚推销保险!
他认为,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多年积累起来的推销经验,一定能做到。
进到庙里,他看到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和尚在扫地,便拉住他,施展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推销起保险来。
老和尚始终笑眯眯地听着他推销,还不时点点头,原一平心想,看样子推销肯定能成功。
可正当他高兴时,老和尚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啦,最好是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让人记得住的东西,否则,一生不会有什么成就。”
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将原一平良好的自我感觉打了个粉碎!要知道,之前,他可是一直以自己很有吸引力而感到自豪的,谁知道在老和尚眼里,他最大的缺点竟是不能吸引人!
但这句话也像一盆冷水,让他那颗骄傲自大的心冷静了下来。他终于开始意识到,成功的飘飘然,已经让自己看不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下决心彻底改变自己。
但光有决心是不够的,他还要把这份决心转变为彻底的行为。
为此,他决定从两方面开始“空杯”:一是跟随老和尚打坐以“洗心”,一方面是自己花钱请客户来给自己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大家对他的缺点加以指正。
这样的批评会,一直坚持了很多年。有时他手头不宽裕,但即使借钱,他也要保证“原一平批评会”准时进行。
正是这些宝贵意见,指出了他成长中的盲点,让他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最终成为了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推销之神”。
原一平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他能够将“当头棒喝”转化为“空杯”的动力。
彻底的“空杯”,总要先有脱胎换骨的想法,之后则要有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决心,最后还要一定落实到行动中。这样,真正的“空杯”才会产生!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非常重视“空”的智慧。在谈到什么是“空”的智慧时,禅宗六祖惠能的证悟,能给我们很大启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种真正彻底“空”的境界。而它启示的对象,绝不只是修禅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红尘中的人,包括职场中想成功的人。 
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台湾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他也成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在记者采访李安时,李安称《断背山》是一部因为“没有野心”而成功的作品。
李安有着20年从影经历,凭借《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奠定了他影坛的地位,后来,一部《卧虎藏龙》让他初登奥斯卡奖台,成为好莱坞最风光的华人导演。
拍完《卧虎藏龙》之后,他又拍了一部转型之作《绿巨人》,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挫败。影片的失败加上身心俱惫,李安萌生了退意,准备再拍一部电影就告别影坛。
到底拍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就在这时,以前一直反对李安从影的父亲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把过去的荣辱成败全部“放下”,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真正喜欢、真正想拍、不考虑市场和票房、不在乎奖牌与掌声的电影。
李安觉得父亲的意见非常好,就听从他的劝告,根本不考虑什么市场反映、时尚走向等,只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呼唤,轻松而专注地投入到《断背山》的拍摄中。
这是一部小成本、没有明星、没有噱头的性情之作。没想到,它一推出来就一下赢得了观众的心,征服了奥斯卡评委,让李安抱回所有电影人都梦想的小金人。
李安得到奥斯卡奖,要感谢他当初“没有野心。如果只盯着奥斯卡,就可能不会选择《断背山》这个题材。即使选择了《断背山》,也可能不会拍成现在这种风格,很可能是另一部《绿巨人》的翻版,那么结局就实在难以预料。
李安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则禅宗公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以求幸福解脱之道。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
“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此时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让他放下的真正含义。 
婆罗门在佛陀的指示下,将手中的花瓶一一放下,殊不知佛陀让他放下的是心中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他不知道这些犹如重担一样压在自己心上,扰乱了自己,致使自己产生了修行的障碍,因此生活得非常痛苦。
当我们听到佛陀说“放下,放下”时,又会想到自己该放下什么呢?
失去的感情,我放下了吗?心中积累的怨恨,我放下了吗?对某些目标过于世俗的执着追求,我放下了吗?
如果不能将它们彻底放下,就可能依然是它们的奴隶。
如果能够像佛祖说的那样放下,我们就能够赢得最大的超脱和心灵解放!
第四章 “空杯”必经的3大步骤
 “空杯心态”的获得,往往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方面:
第一,开放: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就有新的思路和机会产生。
第二,放下:惟有丢弃妨碍你发展的东西,才有可能向未来迈开大步。
第三,重生:告别过去,是为了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开放:窗帘拉开,阳光进来
   在正式开始这个主题的探讨前,我们先做一项测试:如果让你从以下三个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
    甲:
            信巫医和占卜家
            有两个情妇
            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乙: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
            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
            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
    丙: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
            保持着素食习惯
            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
            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
        
 不知道你会做怎样的选择。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丙,而不会选择甲和乙。
那么这三个人到底都是谁呢?答案是:
    甲:富兰克林?D?罗斯福;乙:温斯顿?丘吉尔;丙:阿道夫?希特勒!
如果仅仅依照上述信息去选择,那么很可能会选择一个魔王!
这个小测验所测验出的,往往是我们心灵与思维的狭隘性。
记得我第一次做这个测验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丙。但当答案摆在我面前时,我感到十分震惊。我的震惊并非来自这个小小测验的失败,而是它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警告:
由于所获得的信息不够充足,更由于我们有一种简单的思维定势,我们得出的很多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