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第87章



月 28 日清廷妥协,电谕奕劻、李鸿章:“各国偿款四百五十兆,
②  《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第 425 页。
四厘息,应准照办。”①赔款抵押问题,清廷主张将各海关半税一项作抵,不 要牵涉钱潜、盐课、常税、厘金,“致侵我自有权利。”张之洞支持清廷意 
见,断言“若遽允以盐课盐厘漕折常税作抵”,势必造成“财用枯竭,兵譁 盗起,中国将自乱矣”②。奕劻、李鸿章认为海关洋税早已历经借抵各项外债 
无余,如果盐潜常税“一概不准牵涉,此外更无款可筹”。刘坤一赞成以海 关药厘、漕折、漕项、常税作抵,但认为“盐课厘则断不可抵”。当时清朝 
统治层还提出了另筹新款的种种设想,清廷主张按时值核实镑价抽税,如此 洋税收入当可加倍。奕劻、李鸿章要求“将洋商货税酌加三分之一”。·张 
之洞始则主张将关税、厘金、盐课三项,无论洋货土货,一律加倍征收;继 而支持袁世凯提出的加抽人丁税的办法。清廷赞成加抽人丁税,电令奕励、 
李鸿章商办。奕励,李鸿章电复军机处,反对加抽人丁税,认为“如果举行, 必致海内骚然,民不聊生,必召变乱”,希望军机诸公“万勿惑于浮言,巨 
款未集,转生巨患也。”其他另筹新款办法,也因遭到内外反对而化成泡影。 李鸿章在与列强议和的同时,还与俄国就东北问题进行了单独会谈。
俄军侵占东北后,俄国本想一举兼并而使之变为“黄俄罗斯”。但是, 由于受到东北人民的坚决抵抗和害怕引起英、日等国的强烈反对,迫使俄国 
决定在形式上暂时保留清朝地方政权,实际上则由俄国实行军事占领,作为 公开兼并的第一步。1900 年 11 月 8 日旅大地区俄国军事长官阿历克谢耶夫 
胁迫盛京将军增祺的代表、已革道员周冕草签《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九条, 其主要内容是:俄兵驻扎盛京及其他各地:华兵“一律撤散,收缴军械”, 
俄国派员驻盛京,预闻要公;中国驻扎巡捕马、步各队,人数多寡另行酌定。 这个章程“明显破坏了中华帝国的‘独立’和中国中央政府的主权”①。11 月 30 
日阿历克谢耶夫以此系“暂且章程”,以后尚可“再行商议酌定”为由, 诱骗增祺签字。《奉天交地暂且章程》签订后,俄国外交、财政、陆军三大 
臣炮制了《俄国政府监理满洲之原则》,它除了包括《暂且章程》的主要内 容外,还规定东三省铁路的经营和铁路设置的护路队,由财政大臣监督统辖 
等等。这个“监理原则”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后,俄国政府就积极诱骗清 政府进行所谓撤军交地谈判,企图弄到一张正式文据,以便使其非法侵占东 
北的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俄国政府担心在北京会商难以保密,极易受到其 他列强的干预,因而要求清政府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 在彼得堡举 
行谈判。俄国驻华公使格尔思唆使李鸿章上书,劝诱清廷就范。1901 年 1 月
2 日清廷在不知道《奉天交地暂且章程》的情况下,接受俄国的要求,任命 杨儒为全权代表,并令杨儒在谈判中随时同奕劻、李鸿章商议。
2 月 16 日俄国正式提出书面约稿 12 条,这个约稿不仅要攫取中国东北 的“兵权、利权、派官之权”,而且阴谋将蒙古、新疆以及整个中国北方划 
为其势力范围。俄国把胁迫清廷迅速订约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身上,一面通 过驻华公使格尔思恐吓李鸿章,声称“中国如听各国谗言,不愿立约,则东 
三省必永为俄育”:一面由华俄道胜银行经理璞科第向李鸿章行贿,声称如 果李鸿章促成签:约,事后“给他或他受命的某人 50 万卢布,以示感激”。 
李鸿章倾向妥协,建议清廷“熟筹利害,相机因应”。清廷一面哀求俄国减
①  《军机处致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电信》,《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第 1159 页。
②  《湖广总督张之洞电报》,《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第 1095 页。
①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第 233 页。
轻条件,一面请各国出面向俄国求情。俄国为了诱使清廷就范,改换手法, 将原来的约稿作了一些删削,于 3 月 13 日作为最后约稿抛出,勒限杨儒在
14 天内签字。俄国一面胁追杨儒签字,一面恫吓李鸿章,格尔思声称“外部 训条逾期不画押,东省永远不还,以后遇事俄亦不能助华。”李鸿章认为“刺 
目处均删除,照允无患”。他企图藉助俄国,抵制其他列强,因而主张曲询 其请,签字汀约。他的这种态度,甚至受到另一位全权大臣奕劻的非议。奕 劻致函荣禄说:
惟东三省事关系中外大局,前经两次详细缄达,计邀青览。合肥极盼东 约早成,以为他事可以迎刃而解。殊不知各国环伺,已有责言,若竟草草画 
押,必致纷纷效尤。合肥更事之久,谋国之忠,弟夙所钦佩,独中俄定约一 事,不免过有成见。即以近日电奏而论,大都于会衔发电后抄稿送来,弟亦 
无从置词,其前后电陈不无矛盾,谅在朝廷洞鉴。??惟此事画押与否,关 系中国安危,亦何敢随声附和,徇一国而触各国之怒。①
3 月 20 日清廷一面乞求英国联络美、德、日等国出面干预:一面恳请俄 国展限改约。但是,清廷的努力毫无成果,俄国断然拒绝展限改约。而英、 
美、德、日等国既力劝清廷拒画俄约,又没有效法三国干涉还辽之意。清廷 无计可施,便于 3 月 23 日电令奕劻、李鸿章“全权定计,朝廷实不能遥断”, 
奕劻、李鸿章据此电告杨儒:“内意已松”,“即酌量画押,勿误。”杨儒 则坚持“未奉画押之旨,不敢擅专”,拒绝签字。3 月 26 日清廷鉴于国内的 
强烈反对和列强的压力,认识到“不这画押,仅只激怒于俄,画则群起效尤 分据,其祸尤速”,因而指示杨儒转告俄国,“非展限改妥,无碍公约,不 
敢遽行画押”;饬令奕劻、李鸿章通知北京各国公使,“中国不敢遽允俄约 画押,请先议公约”。俄国逼勒清政府订约的阴谋失败后,维特致电李鸿章, 
声称“从此应绝交,任俄所为”,并令格尔思“以后再议公约,只可凶刚, 勿谓作梗”。面对清廷拒签俄约和俄国威胁恫吓,李鸿章“竟至举止改常”, 
既不满清廷的决策。又担心俄国报复,因而特于 3 月 31 日致电吴赫托姆斯基 乞求鉴谅:“各国多方恐吓,中外大臣多信其言,我虽屡奏催,孤掌难鸣, 
望密劝大皇帝宽宏大度,仍守不占中国土地原议,俟公约定后,再行画押。”
①4 月 6 日俄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交收东三省的谈判暂停,等清政府稳定后 再继续举行。由于拒签俄约并没有引起大祸,致使“举止改常”的李鸿章“心 
始释然”。
中俄关于交收东三省的谈判停顿三个多月,7 月初清廷接受刘坤一的建 议,饬令奕励、李鸿章照会北京领袖公使,以公议迫使俄国撤军。李鸿章在 
给清廷的复电中,乘机发拽对刘坤一、张之洞以前阻签俄约的不满情绪。刘 坤一、张之洞十分恼火,联衔会奏申辩,指责李鸿章“偏执已见”,“全权 
大臣为俄人所愚”,坚请以公议促俄撤军。清廷认为李鸿章与刘、张之间“彼 此积疑,负气争论”,有害“国事”,因而降谕调停:“平心而论,李鸿章 
身处其难,原多委曲,然时有不受商量之失;刘坤一、张之洞虑事固深。而 发言太易,亦未免责人无已。”希望他们”捐除意见”,和衷共济。请廷虽 
然力图调和李与刘、张的意气之争,但在政见上却支持刘,张的主张,指示 李鸿章与俄使商定前约,并请各国公议,允许各国在东三省通商,企图藉各
①  《奕劻札》,《荣禄存札》,第 12 页。
①  李鸿章,《复彼得堡吴克托》,《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 34·第 29 页。
国通商互相箝制莫敢先发的均势来维持清朝在东三省的统治。李鸿章坚持己 见,赞成与俄国重开谈判,但却拒绝各国公议之说。当时,正值英、日筹议 
建立反俄同盟,日本国内反俄情绪日益高涨,日本陆军积极备战。俄国由于 尚未作好反日作战准备,倾向对日妥协,从东北部分撤军。8 月 11 日格尔思 
派员会见李鸿章,提出商订交还东三省的三项先决条件,即俄国有议论东三 省之权,画押之先不使他国预知,不听他国指使。俄国的目的在于阻止英、 
日等国的干预,迫使清廷接受原约。李鸿章表示“此须请旨遵行”,并要求
“酌量删改”原约。清廷认为俄国的三项先决条件,“实有难行”,指示李 鸿章“与俄使婉切商办”改约。李鸿章不以为然,复奏声称“倘照来谕婉切 
商办,恐至百年亦不能妥定约章,东省将永远不还矣。”“事体关系重大”,
“实无法与商”①。
就在中俄谈判陷于停顿之际,公约谈判已近尾声。8 月 23 日奕劻、李鸿 章奏请“立准画押,以保大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