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后的浪漫

第21章


    有消息说,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也播放这首歌。”《姐姐》的确动人,让人知道摇滚还有哀怨的一路。
    词作上,姐弟那种亲情,那种相互依恋关系,当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演唱上一句“哦!
    姐姐!
    我想回家”
    ,其凄楚之力度是所有声嘶力竭的狂吼都无法达到的。
    窦唯,这位《黑豹》音带里的主唱和其中6首作品的创作者,尽管离开了“黑豹”
    乐队,却还是与魔岩签了约。
    因为与魔岩签约,他离开“黑豹”
    后组建的“做梦”
    乐队跟着解散。
    采访窦唯留下的印象是,年轻,才华出众但沉默、敏感。
    他回答问题很慢,常常要想一会儿才说话,说话速度也很慢。
    “你认为什么是摇滚?
    ”
    “……没想过,还在探索中。
    ”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搞摇滚的?
    ”
    “不能说就是摇滚。
    说不出什么时候……”
    “中学毕业以后就没工作单位?
    ”
    “是的。
    ”
    “除了演唱、创作,还有别的谋生方法吗?
    ”
    “没有。
    ”
    “能谈谈与魔岩签约的情况吗?
    ”
    “……”
    “你签了几年?
    ”
    “3年。
    ”
    “出几张专辑?
    ”
    “两张。
    ”
    “第一张什么时候出?
    ”
    “不知道。
    由上级决定。
    今年开始录音。
    ”
    “想对《钟山》的读者说点什么吗?
    ”
    “……让我想想……对不起,没想好。
    ”
    “随便说点什么。
    ”
    “那不行……等想好以后吧。
    ”
    “说说你目前的代表作和主要作品。
    ”
    “《开心电话》算代表作吧,主要作品有《乖》、《明天更漫长》。
    ”
    窦唯离开“黑豹”
    ,是为了更专注更深入地发展个人风格,因而组建了前卫色彩非常浓厚的“做梦”
    乐队,作品有明显的“朋克”
    味儿,《摇滚北京》收录了一首《希望之光》可略见一斑。
    但就是这样,也还是被海外文化商看中。
    看来窦唯逃来逃去逃不出“如来佛”
    的掌心,或许他不管搞什么都这样,他是为商业而生的。
    我不禁想起在张楚的《姐姐》里,一头一尾那段悠悠的笛声为作品增添的魅力──这笛,是窦唯吹奏的。
    据《北京青年报》载《北京摇滚人及乐队档案》,“做梦”
    乐队解散后,“主要成员陈劲、吴珂、陈小虎仍聚在一起创作,欲重振‘做梦’雄风。
    也许是因为要洗心革面的缘故,重组的乐队可能会易名,他们目前有一个尚不确定的名称‘西双版纳’。
    ”
    大陆实力派  摇滚儿童团(王晓京与“指南针”
    )王晓京是个传奇性人物。
    传说港台唱片商欲知大陆歌手乐队水平,王晓京的意见具有权威性。
    传说他与崔健摊牌谈经济权益,谈不拢就“拜拜”
    。
    传说他捧哪个歌手,哪个歌手就红,经营哪个乐队,哪个乐队就火。
    王晓京是北京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著名经纪人。
    与苏越、郭传林不同的是,王晓京从不参与作词作曲演奏演唱这些事,他是一个纯粹的经纪人,除了音乐,他还做些别的生意。
     王晓京在北京三元桥寓所接受了采访。
    “请谈谈你的经历。
    ”
    “当过汽车修理工,在木器厂干过一年,是厂长,认识崔健前做生意,如果现在不是忙摇滚还要做生意。
    ”
    “谈谈你与崔健的合作好吗?
    ”
    “崔健的第一次个人演唱会是我组织的。
    赵健伟书里说的情况很实在……”
    “你做经纪人一定挺不容易吧?
    ”
    “是的,做摇滚经纪人,要对付来自官方的压力。
    经纪人最难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国外经纪人不投资,但演员乐队红了,他就能挣钱。
    国内演员乐队都想找有钱人,经纪人其实是经理人。
    因为经纪人制度不健全,你把演员捧红了,他说你黑,你靠他挣钱。
    象郭四(郭传林),跟乐队关系最好,但也免不了有人说。
    ”
    “现在申办一场摇滚演出困难吗?
    ”
    “还很困难,只能是义演,目前对摇滚还有争议。
    我以后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唱片制作上。
    ”
    到这时为止,由王晓京策划、监制的录音带已经有崔健《解决》专辑,《牧阳・流浪》专辑,《卫华个人专辑》,《指南针现代音乐专辑》,《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摇滚北京》。
    采访中,王晓京几次提出要去看看他组建的摇滚乐队“指南针”
    。
    我觉得还没问出他多少情况,就又提了些问题,但他总是把问题引向别人,比如说“你可以去找找梁和平,他是光付出的一个好人,又了解情况”
    ,“赵健伟创办了杂志《中国百老汇》,是本很不错的刊物”
    ,“老哥(录音师)事业心强,认真,活儿细”
    等等。
    “指南针”
    由7人组成,都住在王晓京寓所楼外的3间平房里,隔壁是乐队包伙的小饭馆。
    房租每月900元。
    王晓京一间间打开门请我参观。
    屋子很小,摆着上下床,除了主唱的女孩罗琦的房间很整洁,其他房间都挺乱的,墙上挂的外国摇滚乐队广告画显得触目,罗琦的房间还有套很不错的沙发。
    平房外停着辆白色“夏利”
    ,车头一侧有“jeep”
    字样,这就是被北京音乐圈戏称为“摇滚吉普”
    的那辆车了。
    《新舞台》周报载黄燎原文《大陆流行乐坛前瞻》写道,“王晓京为他的签约乐队和歌手天天在忙,开着他著名的‘摇滚吉普’四处游说,仿佛没有停歇的时候。
    ”
    我提议与王晓京在这辆车前合影,他要求拍下“jeep”
    字样和车尾号“F6331”
    ,说,“当年这车一出现,圈内人就说崔健来了。
    ”
    接着王晓京带我去百步之外的三元里少年之家看乐队排练。
    一见果然是“摇滚儿童团”
    。
    主唱罗琦1975年生,键盘郭亮1973年生,其他几位看去也是一副孩子模样。
    都来自外地,罗琦是南昌姑娘。
    乐手们原在四川。
    1991年以前,成都有一支“黑马”
    乐队,在歌厅里唱,也到外地演出,但不成气候。
    为了唱摇滚,求发展,他们放弃了家乡优裕的生活条件,告别家人和女友,来到北京,在王晓京的带领下,吸收罗琦,请来词作者洛兵,不过一年时间,“指南针”
    名声在外,与北京的老牌乐队“黑豹”
    、“唐朝”
    、“眼镜蛇”
    同台演出。
    常常是第一场演出观众还感陌生,第二场就打出“指南针真棒!
    ”
    “指南针乐队伴我行”
    一类大幅标语。
    《摇滚北京》第一首就是“指南针”
    的《请走人行道》。
    开始是平板低沉的念诵,伴以单调的木鱼敲打──    请走人行道    按时去睡觉    不准到处跑    不准高声笑    行为要乖巧    成绩也要好    别长得太俏    …… 处理得极为巧妙,几乎是靠气氛的创造一下子概括了所有传统套套的实质。
    有人推测,“指南针”
    成气候时,她的歌迷就是那些被港台歌曲灌得找不到东南西北的少男少女。
    王晓京的用心在于跟港台歌曲争夺听众,为了这个目标,取摇滚的精神与形式。
    王晓京热爱音乐,但他对音乐采取的态度是经营。
    组建发展“指南针”
    乐队,他有一套方案。
    首先是成员素质。
    他看中原“黑马”
    班底的进取精神;对罗琦,他看到由于长期在外巡回演出而养成的“欠打”
    的弱点,但其气质天赋、声线出色而被他毅然吸收。
    他特别重视作品的文辞,因此请来北大毕业的才子洛兵专门为“指南针”
    作词并负责平面宣传。
    “套裁”
    是王晓京的一大经营特色。
    在《摇滚北京》这盒肯定看好的音带中推出“指南针”
    ,让“指南针”
    为陈琳专辑作词作曲伴奏。
    王晓京用他在摇滚圈的威望和流行音乐界的知名,让“指南针”
    频频曝光于乐坛和舆论。
    一切都在他的策划下一步步向前推进,而相形之下,“超载”
    、“面孔”
    、“新谛”
    等同样乐队就显得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举步维艰疲于支应。
    王晓京有一些个人积蓄,但不可能照顾所有他看中的乐队和歌手,他只能把钱用于一点,他强调他是“指南针”
    的经理人,但对“Again”
    乐队和陈琳,他只作为经纪人。
    1993年春天,是王晓京涉足音乐经纪人领域4年多全面展示他功力的季节。
    他同时经营着摇滚乐和流行歌,既能搞好一支乐队,又能聚拢摇滚精英。
    他的队伍,既有火烈的激情,又披着如虹的盛装。
    突出体现他在经营摇滚乐方面造诣的《摇滚北京》,敢与《中国火》争光。
    他在歌手、乐队、曲目的选择上更能代表大陆摇滚乐水准,虽后发而气势更盛。
    各路豪杰(高旗、“新谛”
    、“穴位”
    、“AGAIN”
    )因为“呼吸”
    乐队希望凑齐了才接受采访,便一直等着。
    在久等期间,我琢磨着一盒名为《呼吸》的专辑录音带。
    这盒带子1990年初录制完,到92年下半年才悄然上市,共收录10首歌,其中有8首为高旗作曲作词。
    这引发了我单独采访高旗的念头。
    高旗已离开“呼吸”
    组建了“超载”
    乐队,正好也可以了解“超载”
    的情况。
    高旗住在和平里,距“眼镜蛇”
    队长虞进家不远。
    他正发着烧,午后3点我到达时,他还没吃午饭。
    一见面的印象是年轻、白净、漂亮。
    这使我想起“唐朝”
    、“黑豹”
    里都有一位可与女性媲美的小伙子,想起迈克・杰克逊。
    或许搞摇滚的真的需要有点儿阴阳结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