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下的对峙

第7章


我收到一名苏联公民的来信,他说如果斯大林早死十年会更好,这是人民的声音。”
  他放下了手里的讲稿:“现在有人反对核裁军,反对德国的统一,反对和平共处,他们要战争,这就是中国人。对他们我该怎么说呢?”
  赫鲁晓夫做出了一副可怜巴巴地样子,用双手抱着头,手指搔着额角,表情十分痛苦。他对着台下:“告诉我该说什么,我该说什么?”好像他受到了极大的委屈。这个办法很灵,每次都会博得观众的同情,特别是那些中老年妇女,她们会说:尼基塔,你是对的,我们和你在一起。而这一次台下几乎毫无反应。
  赫鲁晓夫显得有些失望,他气急败坏地结束了讲话。
  他的这次讲话,使中苏分裂彻底公开化了。
  7月19日晚,苏共中央在列宁山举行宴会,给中国代表团送行。在宴会开始的前几分钟;赫鲁晓夫走了进来,他举着酒杯和邓小平互致祝酒词。邓小平说:“我们打了九年交道,往后机会不多了,我再到这个地方来,怕是也见不到你了。”
  “我是不会走的。”
  “许多事情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赫鲁晓夫已经听出了邓小平的话外之音,他心中闷闷不乐,这正是他最担心的,自己在台上还能呆多久?他突然感到自己真的有点老了,他的情绪常常反复无常,说话喋喋不休,令人不得要领,而且经常头痛。
  这天晚上他感到很庆幸,因为邓小平没有给他出难题,特别是那些让人根本没法回答的问题。
  只是后来酒喝得多了,他醉得快要站不住了。
  第三章
  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核裁军会谈,妄图将中国的原子弹扼杀在摇篮里。周
  恩来紧急召见中国核物理专家
  一
  1963年7月14日,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佐林,匆匆走出机场候机大厅,他的身后跟了大群西方记者,一些苏联记者被挤到了一边。
  “我是美联社记者哈克,请问苏联政府是否允许对会谈做公开报道?”
  “这是绝对公开的。”
  “是否也包括对中国的限制?”
  佐林停了一下,“当然包括中国。”
  合众周际社记者特勒挤了过来:“中苏已经分裂,请问苏联靠什么来限制中国发展核武器?”
  “最大限度的技术封锁。”
  一架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降落到跑道上,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走下飞机。佐林快步迎了上去:“你好,哈里曼先生,赫鲁晓夫总理明天将和你见面!”
  “是吗,这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由此可见苏联对会谈的诚意。”哈里曼心中暗暗高兴,几小时之前,他在伦敦与英国代表团团长黑尔什姆刚刚结束了两天的秘密会谈,旨在迫使苏联接受美英的条件。
  大约两小时之后,黑尔什姆也到了莫斯科。
  列宁山迎宾馆的主楼大厅里分外热闹。赫鲁晓夫和黑尔什姆并排走了过来,赫鲁晓夫很感兴趣地问:“你看莫斯科的天气怎么样,比伦敦?”
  黑尔什姆笑了笑:“我要遗憾地说,这里的天气比伦敦的好。”
  “你是否打算搬到这里来?”
  “如果你能为我找到一个吃饭和睡觉的地方!”
  赫鲁晓夫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那不可能,我们这里都住满了。”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又故作神秘地说;“你来的时候看到了没有,在那边离这不远的一座房子里,中国人正和我们争吵呢,他们要的是战争,黄祸可怕啊!”
  美国代表哈里曼已经来了,赫鲁晓夫坐到他的对面,开玩笑地:“我们要不要马上就开始签定协议?”
  “当然可以。”哈里曼立刻将一张白纸和铅笔递给他。
  葛罗米柯也跟着说:“先签了字,内容以后再填。”
  周围的人全笑了。
  苏联方面参加谈判的有赫鲁晓夫,葛罗米柯,查拉普金和特鲁索夫。
  美英方面参加谈判的有哈里曼,黑尔什姆,美国大使科勒,英国大使杜维联等九名代表。
  会议开始之前,代表们排列照相,蛤里曼和黑尔什姆一定要让赫鲁晓夫站在中央,赫鲁晓夫两手一抬笑了起来,无可奈何地自嘲说:“我给帝国主义分子包围了。”
  这是1962年10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原子弹,导至加勒比海危机以来,东西方首次核裁军会谈。双方对禁止在空中,空间,水下进行核试验的禁令,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一致认为,对中国和法国的核试验要进行严格地限制。
  会谈进行到了第三天,苏联方面由葛罗米柯接替了赫鲁晓夫首席代表的位置。另外还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在特鲁索夫的身边多了一个人,哈里曼和黑尔什姆只知道他叫奥加尔科夫,别的便一无所知了。
  许多年之后,西方世界才知道,奥加尔科夫是苏联核裁军谈判的首席代表,他的职务是苏军战略欺骗总局局长,他是苏军总参谋部内权力最大的人。这个机构对西方国家所了解的有关苏联的全部情况进行仔细地研究,并且炮制大量的材料以歪曲事实真相;战略欺骗总局对所有的阅兵式,以及任何有外国人参加的军事演习均要实施监督;它还负责同所有外国,包括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的各军种武官打交道;它是一个外人无法想像的巨大章鱼,它还管理指导着《红星报》、《苏联》、《旗手》、《装备与武器》等上百种军事报刊。
  战略欺骗总局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经它的许可,任何部队不得调动,非经它的允许不得修建任何火箭基地和军队营房,克格勃部队也不例外。
  加勒比海危机时美国一直认为,苏联运到古巴去的是中程核导弹。其实,苏联运去的只不过是一些短程导弹,当时苏联的中程核导弹自动控制系统,根本就不过关,几乎不能使用。苏联情报部门千方百计企图从西方搞到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均没有成功。后来只好让战略欺骗总局出马,奥加尔科夫只是略施小计,便大功告成。他命令所有的克格勃情报人员,一律停止收集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情报,无论过去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也再所不惜。
  一时间,几乎苏联所有的刊物都发出了苏联正在研究一种最新式的远程导弹的信息。
  他又精心安排赫鲁晓夫参观乌克兰肉类加工厂,让他走到香肠生产线跟前,若无其事地说:“你们看,苏联现在生产中程导弹,就像生产香肠一样,从流水线上一个接着一个地滚了下来!”
  他的话差一点把西方首脑吓得半死。其实当时苏联的导弹生产,还是手工安装,比西方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美国通过认真的研究,认为中程导弹的自动控制系统对苏联来说,已无秘密可言,于是便自动解除了封锁。苏联马上从美国进口了150台军用高级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问题便立刻迎刃而解了。
  这一次又是奥加尔科夫出马了。
  谈判中哈里曼提出要对苏联的核设施进行七次全面视察,葛罗米柯说:“只需要三次就足够了!”
  奥加尔科夫心中暗暗发笑,苏联根本没有那么多核武器,他们正是上了欺骗总局的当。
  “你们准备从什么地方开始视察?”奥加尔科夫好像是无意之间问了一句。
  “莫斯科,从莫斯科……”哈里曼和黑尔什姆几乎是异口同声。
  “不,不,这绝对不行……”奥加尔科夫显得十分紧张。
  就在谈判的前一个月,莫斯科周围出现了一大批神秘的白房子,拱形的巨大房顶,没有窗子,也看不到门,军队严格把守着各个路口,严禁任何人靠近。美国通过卫星侦察发现,这些白房子,发出非常强烈的无线电波,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苏联最新式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其实这不过是欺骗总局的又一个杰作。
  双方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拉方战,最后自然是苏联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让步。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各国在条约上签字,并保证遵守条约的有关规定。其焦点是对中法两国核试验的限制,苏联对限制法国显然不感兴趣,而美国对限制中国和苏联一样,恨不得一下子卡死中国。
  在谈判之前,美国已对法国保证,法国如果按条约规定停止核试验,美国将向法国提供核情报,尽管法国表示不能接受;但心里还是有底的。
  可以说条约所有的规定都是百分之百限制中国的。
  7月25日是美苏英三国最后签约的日子。赫鲁晓夫出席了这一天的会谈,会谈的气氛是十分热烈的。正如西方报刊所评价的,赫鲁晓夫在这一天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与西方和解,与中国彻底决裂。
  “对中国的核能力应该怎样评价呢?美国对这一点是非常感兴趣的。”哈里曼说。
  “我们对以前交换的关于中国的核情报,总有美中不足之感。”黑尔什姆对赫鲁晓夫说。在此之前苏联曾与西方多次交换有关中国的核情报,因为苏联曾帮助过中国,所以这方面应该说是很摸底的。
  “我想中国要达到核爆炸的水平至少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中国目前因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已经没有能力进行核试验了。”赫鲁晓夫很有把握地说。
  哈里曼摇了摇头,他明显地不同意赫鲁晓夫的看法:“据美国大鸟卫星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在西部地区,已经完成了原子弹试验的基础设施,而且进度很快,这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爆炸原子弹的能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