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630

第15章


拿八旗来说,打下沈阳和锦州后,大量明军士兵及家属和平民被抓作为包衣奴才,有的就会随军出征,比如曹雪琴的祖上就是多尔衮家的正白旗包衣,充当旗鼓亲兵。
    2、根据记载,除了满蒙八旗外,皇太极这次进关还联络了联姻和结盟的蒙古部落,特别是科尔沁人,由于人数最多,与后金关系最密切,这也是后金军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喀喇沁人则似乎在这次入侵中最为卖力,下面是清史稿的一些记载:
    “六月乙丑,议伐明,令科尔沁、喀尔喀、札鲁特、敖汉、奈曼诸部会兵,并令预采木造船以备转饷。丁卯,喀喇沁布尔噶都戴青、台吉卓尔毕,土默特台吉阿玉石等遣使朝贡。辛巳,土默特台吉卓尔毕泰等来朝贡。”
    “冬十月癸丑,上亲征明,徵蒙古诸部兵以次来会。庚申,次纳里特河,察哈尔五千人来归。壬戌,次辽河。丙寅,科尔沁奥巴以二十三贝勒来会。上集诸贝勒大臣议征明与征察哈尔孰利,皆言察哈尔远,于是征明。”
    “刘兴祚自我国逃归,匿崇焕所。至是,率所扌巂满洲兵十五人、蒙古兵五百欲往守沙河。闻大兵至,改趣永平之太平寨,袭杀喀喇沁兵于途。”
    “辛丑,喀喇沁布尔噶都为明兵所围,遣军往救,未至,布尔噶都自击败之。其帅明兵部尚书刘之纶领兵至,树栅。我军砲毁其栅。之纶屯山中。大贝勒代善围之,劝之纶降,不从。破其营,之纶被箭死。壬寅,移师马兰峪,毁其近城屯堡。丙午,喀喇沁苏布地上书明帝,论和好之利,且劝以爱养边民、优恤属国之道。”
作品相关 蓟州防卫战:by usstedu
    目前我个人对蓟州防卫战的史料解读和真相推测
    作者:usstedu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6&Page=1&TopicID=2268045
    一、先列出目前掌握的有关史料,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满文老档》:十三日,大军至蓟州。获一生员,令持书往谕驻城道员、军官及庶民降。又获明兵之一人,遂令持书往谕爱塔,桑阿尔寨来降。将行,谕之曰:“将书与彼,事若成,则授以职。”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十四日,大军至三河县…
    程本直《白冤疏》:……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计图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十二日即发前拨堵截于马升桥,十三日敌乃尽撤遵营,横扎于蓟之东南角,林木茂密,山谷崎岖,两兵对垒,相持半日。不意宵遁而西……
    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十二日,辽卒哨至马伸桥,与奴遇,大败之,斩敌酋,军声大震。余极启曰:“奴既来马伸桥,离蓟城二十里耳。此必系前哨。大队定在后,我当速为之计。”公遂同诸镇将宿城东楼以待。
    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件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
    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镇将议从间道绕出贼前,余请必分兵为二,以一出其前,以蹑其后。镇将咸以兵寡不可分。
    《李朝实录》仁祖八年四月:军门入蓟门,贼到城外不攻,径赴西路。军门由间路驰进北京……
    《国槯》:癸巳,建虏晨陷石门驿,杀驿丞。袁崇焕移营城外。建虏以二百骑尝我,闻炮而退,竟日不见一骑。
    甲午,袁崇焕侦敌将潜越蓟州而西,即西追之。犯蓟州,经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县皆陷。
    《石匮书后集》:北骑至蓟镇,与崇焕兵遇,不战,离城数里扎营。次蚤直趋京师。崇焕尾其后,亦至京师城下……
    《崇祯实录》:癸巳,清兵破石门驿。袁崇焕移营城外。初以二百骑甞崇焕,崇焕军闻炮遽退,竟日不见一骑。
    甲午,清兵将西越蓟州,崇焕引兵西拒之,攻蓟州,取玉田三河香河顺义诸县。
    徐石麒弘光年间奏疏: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
    二、对各史料的信度比较分析
    第一类信度:《满文老档》、程本直《白冤疏》、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李朝实录》。
    理由:记述人都是蓟州之战的直接当事人。
    第二类信度:《国槯》。
    理由:成书时间为明末,作者是专业著史者,著书态度公认较严谨,当时并未开始明人史料被人为大量销毁的现象,故记载的信度相对较高。使得其信度略有降低的因素包括,其人非当事人,以及个人著史的能力局限。
    第三类信度:《崇祯实录》、《石匮书后集》、徐石麒弘光年间奏疏。
    理由:前两者成书时间相对较晚,可参考资料比之《国槯》作者已经颇有减少。徐石麒奏疏的产生时间与《国槯》大致相近,但是其人并非专业著史者,且崇祯八年以前都在南京任职,故综合考虑,其人的论述信度大致可等同于前两者。
    capo1234指出,《国槯》此段记载基本借鉴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而《崇祯实录》此段记载基本借鉴《国槯》,且《崇祯实录》借鉴时转抄错误较为严重,对比三者,这个推断大致属实。故此,在此处讨论中,《崇祯实录》此段记载的参考价值暂时不予考虑。但是由于前面的原因(《国槯》信度分析),《国槯》的参考价值不宜草率无视。因为作者谈迁身处各种明方史料基本皆可获得的氛围,如《辽西入卫纪事》所述与当时公认事实违背,以谈迁严谨的著史态度,不至于草率的将其选入书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辽西入卫纪事》说述,应当是可能最接近明末公认。周文郁成书之时袁崇焕已经论罪身死,且此书得到孙承宗作序,capo1234提出的周文郁为尊者讳因此说谎的解释,略有牵强。且如果蓟州之战的事实是capo1234所猜测的后金军队直接从城下而过、辽军畏战不出的话,即算周文郁以及辽军上下为袁崇焕集体说谎,可是当时城内还有麻登云的蓟镇兵和曹鸣雷的保定兵,如此的惊天大案,温体仁等人一心致袁崇焕于死地时不太可能发掘不出来。而谈迁的《国槯》最终选择了《辽西入卫纪事》所述情形,大致可代表明末对这段战事较公认的看法。由此,我的观点是,当第一类信度的4篇记述未发生根本性冲突时,尽量不要草率否定其中任何一方的记述,切忌武断判定其中一方说谎并就此选择性忽视。
    三、对第一类信度的4篇史料的比较分析以及由此推测的大致真相
    1、capo1234的推测分析过程
    后金没绕路,就是从蓟州鼻子底下走的。
    《满文老档》:
    十三日,大军至蓟州。//袁是十号到的。
    获一生员,令持书往谕驻城道员、军官及庶民降。//还大张旗鼓地通知城里人快点投降。
    又获明兵之一人,遂令持书往谕爱塔,桑阿尔寨来降。将行,谕之曰:“将书与彼,事若成,则授以职。”//后金不但公开派人劝降,还派出私人信使策反袁军中的两人,说明皇太极清楚城中驻扎的乃袁崇焕部队。不过他不知道刘兴祚并没有随袁入援,而是留在了山海关。至于桑阿尔寨乃一常见的蒙古人名,可能是降袁的某个蒙古人。
    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当天后金部队就在蓟州五里之外扎营过夜。
    十四日,大军至三河县……//十四日后金西进,到达三河。
    再看看袁手下的程本直之记载(《白冤疏》):
    ……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计图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十二日即发前拨堵截于马升桥,十三日敌乃尽撤遵营,横扎于蓟之东南角。林木茂密,山谷崎岖,两兵对垒,相持半日。不意宵遁而西……
    至少十三号袁部知道皇太极驻扎蓟州于东南。“林木茂密”云云是解释为何不战的原因。然后就是一个“不意宵遁”……顺便说一句,程本直在《漩声里》对这个袁的这个责任还是承认的,只不过以抒情辩解之。
    再有就是周文郁《辽师入卫纪事》,说是有二百人远远观望,半天后跑了,“使我欲战而无可战”。这个似乎有讳饰之嫌。
    从这些资料看来,后金应该就是正大光明地从蓟州旁边跑过去的,不但通知了城内劝降,还在城外不远处驻扎了一夜。
    2、我认为的capo1234推测过程中的疏忽所在
    《白冤疏》:……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计图背捍神京,面拒敌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