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镇年饷四十万,仅天启五年收到的额外款项就有近二十万,可见袁崇焕属下年饷410万的四镇,一年额外收到70万也是在常理之中的。
另外,还应当注意到一个细节,崇祯元年八月仅山海关和辽东两镇,就有士兵13万3千多;次年六月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整编东江军队是2万8千。如果单单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15万3千的总数了,难道天津和登莱驻扎的士兵是负数?其实,这是因为袁崇焕上任后,遵照崇祯旨意,在所辖地区执行了精兵汰将的兵制调整。考虑到这个因素,袁崇焕刚上任的前几个月,需要发饷的士兵总数就不止15.3万,因此,这一年来,四镇额定发放的粮饷总数也应当要大于410万,即额外收到是不到70万的,这个数字还要更小。而在这个更小的数字里,姑且算它是50万吧,就包括了买马、筑城、督造装备、赏功、官员将领薪酬等各项开支。对比一下王在晋在天启二年提出的山海关筑重城计划需要的100万预算,很明显,袁崇焕一年的开销一点都不过分,因此《明史》如此记载“减旧一百二十余万。帝嘉奖之。”
顺便用另一项记载略作比较,天启七年十一月,总督仓场户部尚书苏茂相言:『京军岁放三百馀万石,今京、通二仓米止百二十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三石,目前犹以旧积支吾,後将何继!锦衣卫官於万历间仅一万七千七百六十馀人,逆璫增积,见在三万六千三百六十馀人,多支米二十七万有奇。文思院匠官册七百五十三人,今增补,见在三千二百八十八人,多支米三万馀石:乞查覈』!上从之。(《崇祯实录》)
这段记载写明,京营每年发放300余万石军饷。这里既然用了“石”这个单位,显然只是粮食,即本色。也许由于户部银根短缺,京营是用粮食代银子发的军饷,毛文龙在塘报中也说过旅顺的军饷他就是这样发放的。但是不管怎样,京营的年饷至少是300万以上,似乎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旁证了。
关于袁崇焕的军饷,还有一个很出名的数字就是120万内帑。在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宁远兵变后,袁崇焕虽然凭一己之力将之平定,但十月初一锦州也发生哗变。袁崇焕向朝廷请响--积欠74万+马价银、抚赏银四万再加上8、9月分的共120万,袁崇焕的确请了而且是在一般官员来看非常唐突的请“内帑”,但关键是袁崇焕到手的是30万!--出在《崇祯长编》卷14和《国榷》卷89关于崇祯元年十月己丑的记述,且在《烈皇小识》卷1里崇祯还是撂了狠话的!
但是很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请饷”混淆成“得饷”,称袁崇焕在480万军饷外还得了120万内帑——而真实的30万内帑应当是一并计算在480万这个总数内的。
2、松锦之战是如何败的,洪承畴十三万大军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围点打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不是地理的要求,而是战力的优势!至少是对围住的“点”和要打的“援”都具有局部战力的优势。否则,既围不住“点”,也吃不了“援”。当然,在总体战力上,也允许比“点”和“援”加起来的实力稍差一些,虽然这样就有些冒险,但是是有可能通过战术的灵活变动打时间差,以达到局部短期内的优势。可是,如果想要围点打援的一方,如果自身实力弱于“点”和“援”的任何一方,这个战术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只除了唯一的一个特例:奇兵的运用。
松锦大战第一阶段,祖大寿在锦州内的守军约有三万人,多尔衮屯田义州逐渐增兵,最后总兵力增加到四万,祖大寿逐渐被困守锦州。第二阶段,洪承畴带十三万大军赶到松山,与祖大寿内外夹击对付多尔衮,明军占据绝对优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洪承畴没有彻底击溃多尔衮,打通到锦州的道路,实在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第三阶段,皇太极带领8万大军赶到救援,此时明军总数稍多于清军。但是由于明军被分割成了两块,因此对于洪承畴驻守杏山的13万大军来说,与皇太极的总体实力只是相当。考虑到明军野战不利,因此洪承畴更加小心谨慎的防守,以至于被清军施施然的挖了三道从锦州直到海边的大沟,隔断了锦州杏山所有明军和后方的联系。这时,皇太极出奇兵了:用阿济格带一支偏师夺取了明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终于,明军军心大乱,洪承畴决定全军撤回宁远。但是撤退行动开始后,明军各部自行其事,丢弃了统一指挥的明军只能被清兵肆意屠杀。松锦大战的败局就此底定。从皇太极援军赶到,至洪承畴大败,总共不过十二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松锦大战前半阶段,洪承畴是完全有绝对实力可以击溃多尔衮的。从《满文老档》记载的多尔衮当时的军报就可以看到,以四万敌十六万的多尔衮是抵挡的多么狼狈。但是过于保守的明军将战事拖延到了皇太极整军来援。皇太极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突出奇兵,彻底摧毁了明军的军心,完成了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这场惨败,和地形因素没有任何的关系。相反,对于明军的车营和满清的骑兵来说,锦州附近多山的地形其实正是极不利骑兵发挥、有利于车营火器防守的,这也正是孙承宗和袁崇焕选择在锦州筑城的原因所在。
———————————分割线—————————
他不策应朝鲜和东江,不仅让东江受损,朝鲜和后金结盟,更让蒙古部落寒心转而投靠后金,这样明朝在辽东的封锁圈就没有,毛帅一死后金则毫无顾及的绕道蒙古入塞。
===================
1、丁卯之役时,袁崇焕有能力策应朝鲜和东江吗,如果策应的话,有可能改变战争结果吗?
天启七年皇太极派遣阿敏率军三万征朝,顺便侵剿毛文龙。(三万这个数字可查看《朝鲜李朝实录》。明朝由于前线的毛文龙虚报敌情,所以有五六万、八万、十万三种说法,但是毛文龙虚报敌情、谎报军功是家常便饭,将其所写的《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和满清、朝鲜历次记录相对照,几乎从来没有未夸大的时候,这次当然也是如此。朝鲜作为亲身参战方,且被阿敏打的凄惨无比,当然没有必要缩小遇敌人数。因此阿敏征朝兵力只可能比三万少,绝不可能更多。由于满清方面没有丁卯出兵数的记录,因此目前史学界都是以三万这个数字为准。)此时后金总兵力约有七八万,前一年宁远大战努尔哈赤的发兵数就有五六万,因此皇太极留守沈阳的兵力至少还有四五万之多。当然比起全族兵力驻防,此时沈阳的防务当然是略为薄弱了一些。可是袁崇焕此时身为辽东巡抚,所辖仅有宁锦七万兵,即使倾巢而出取沈阳,也无胜算。更何况朝鲜的战事在正月二十六日阿敏攻克平壤后就已经基本结束,之后阿敏部队留驻朝鲜只是为了威吓朝鲜以便在定盟时多捞些好处罢了。袁崇焕接到朝鲜命令出兵的时候就已经是三月,此时出兵对朝鲜战事已经无济于事,而且随时存在被阿敏部队回师前后夹击的危险。事实上,如果朝廷真的下定决心,从蓟镇和山海关调集大军集结到锦州,并协同蒙古察哈尔部一起兵发沈阳的话,对于近半数军队在外的后金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威胁的。但是毛文龙的谎报却让朝廷误判敌情,以为仅宁锦的兵力就足够犁庭捣穴——毛文龙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谎报征朝军有八万之众;又为了尽快减除自己的危机,谎报沈阳留守兵力不到一万(到四月更谎报皇太极将留守兵力还派出部分增援朝鲜)。因此,真正使得这次可能的机会被浪费的,正是“英勇无敌”的毛大将军。
因此,第一,由于毛文龙的谎报,使得明朝根本没有给袁崇焕配备能够威胁后金的军力。第二,即使三月份袁崇焕在接到朝廷旨意后立即全军出击沈阳,朝鲜和东江也早就在一个月前被打垮了,根本于事无补,唯一可能的结果是,袁崇焕的军队由于毛文龙的谎报久攻沈阳不下,以致于被回师的阿敏前后夹击,全军覆没。
2、丁卯之役朝鲜的惨败导致了蒙古部落寒心转而投靠后金吗?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没有切身的利益,怎么可能发生立场大翻盘?喀喇沁部逐步转头后金,是从天启七年秋冬与察哈尔部大战却惨败开始的,如前“卖粮”事件中所述。
3、从《满文老档》中收录的“毛文龙来书”中也可以知道,丁卯之役后,毛文龙私自大打议和牌,在明清之间首鼠两端,根本就没有了对后金作战的勇气和计划。即使在毛文龙间或还有胆一战时,广宁大战、宁远大战、宁锦大战这些所有的辽东战事中都未见东江的身影,难道毛文龙不死的话就能在己巳之战中建奇功?袁崇焕杀毛文龙也未及东江其余将官士兵,东江实力丝毫无损。如果要说毛文龙生前对后金有所威胁的话,即使他死后这支力量依旧存在。难道东江这支力量掌握在袁崇焕手中,还不如掌握在首鼠两端的毛文龙手中威胁大?己巳之变的事实是,皇太极并未敢于倾巢而出。后金精英尽出的孤军深入行动,还要留下三分之二的兵力看家,当然是为了防卫辽东的明军。
小说推荐
- 大宋天朝1630
- 如果几百年前的宋朝并没有灭亡,如果宋朝能捱到大航海时代,而我们的主角降临到这样一个大宋朝,降临到我大宋的一个海外殖民地做一个小小男爵的继承人 看主角如何利用来自现代的见识改造大宋,枪炮、钢铁,蒸汽机,开拓属于大宋朝的大航海时代,拳打北虏,脚踏欧罗巴,横扫全球,打造一个属于大宋的日不落帝国时代 作者:
- 穿越架空gfan001连载中
- 最新章:二百九十四章
- 大明1630
- 雪白的风帆像天空中的白云,高大的舰体如浮动的城堡,一排排的巨炮,喷吐着火焰和死亡,那高高飘扬的赤色旗帜啊,它象征着华夏的威严和荣耀,以及它给世界带去进步和恐惧 作者:奶瓶战斗机所写的《大明1630》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奶瓶战斗机连载中
- 最新章:发新书了
- 大明1630
- 豪杰起于草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万民于水火 作者:克里斯韦伯所写的《大明1630》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克里斯韦伯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章 结束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辽阔的潘帕斯草原、富饶的巴西、群雄角力的加勒比海 21世纪500人意外穿越南美,一切从生存开始 作者:孤独麦客所写的《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孤独麦客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七十章 苍茫大地
- 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 这是一个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王朝的覆灭的悲剧故事。之前的明朝就因为灾荒频繁、宦官专权和外敌频繁入侵而摇摇欲坠,待崇祯继位之后,他接受父兄们“女色亡国”的教训,勤于政务,戴星励治,立志中兴。可惜他不辨忠奸,胆小多疑,最终使本来就风雨中飘摇中的明王朝彻底崩塌。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以大明、大清、大顺的崇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
- 八百年风华,掌握空间钥匙,十五岁考中进士,做一桃源小县令,大肆搞基建,发展商业 权倾朝野不如富甲天下,公主芳心暗许,皇子溜须拍马,快意人生 作者:香水一冬所写的《大明:朱棣跪求我打造大明仙朝》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香水一冬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明仙朝
- 大明王朝
-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难民四起,战火纷飞,群雄逐鹿,天下大乱。满清狼子野心,征服蒙古,以窥大明 穿越古今,顺天承命,以超群之智勇,平大乱,剿满洲,安天下!华夏子孙,炎黄后裔,中华民族,大明天下 作者:欧阳南希所写的《大明王朝》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欧阳南希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五章 加紧训练
- 大明王朝1449
- 大明王朝1449作者:王彪赵锐勇 本书主要描写1449年前后,民族英雄于谦目睹朝中官僚腐败、宦官专权穷奢极欲、社会浮靡败坏、民间冤狱成灾,穷富高度两极分化,百姓人心思变。于谦,是一个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爱民惩恶的于青天,更是一位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独木撑天、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这部长篇就是试图将于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73章
- 大明王朝1566
- 《大明王朝1566》小说作者: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以“扳倒严嵩”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搏杀;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国与家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嘉靖、海瑞、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诸多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0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