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天下

五 自由市场看变迁


    第二天,吃过早饭,马叔问我,今天你怎么安排?想看看什么?
    他一下把我问住了,我主要是想了解他这个人,并且通过他这个人,了解他所住的村子,和他所在的这个县城,以及全县所有的情况。特别是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的情况。但这是一个大题目,一下很难完成。
    我想了想说,咱就先从表面了解起吧,以后再逐渐地深入,不是说客随主便吗?由您安排吧,反正我是要好好了解你和你们这里的一切的。我一切都听你的。
    他打开手机,看了看手机上的日历说,这几天正好是农历的三月古会,你可能没有见过我们的大集,我们把逛古会,叫做赶会,咱爷俩就去赶赶古会吧。顺便去打一壶醋,有一家私人做的醋,是纯粮食生产的,酸齼齼的,质量很好。醋壶太脏了,我先磢一磢,清洗一下。
    我说好吧。
    他从厨房里拿出一把醋壶,在大门口捡了一把小石子,灌进醋壶里,又往里边加了一些水,把盖子拧住,使劲地摇着,不一会儿,醋壶便干净如新。我这才意识到,他所说的磢可能是一句方言,就是用这种方法把脏醋壶洗净的。我真是佩服他们的智慧,而且还有专用词语。
    他家的醋就是好,他说,就是用罢的醋壶子,闻起来还是弸酸。
    他锁好门,拉开汽车门坐在副驾驶上对我说,你会开车吗?
    当然会,我说,不过没有开过这种电动汽车。
    那你就试试吧,他说,会开汽车,电动汽车就更会开了,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我说,好吧。
    我便坐在驾驶室里,关上车门,启动了汽车。
    这种车确实是好开,操作简便,速度也不快。出了村口,上了主路,车越开越快,道路两旁的树木和田野,像一个个醉汉,摇摇晃晃地从车窗旁边一掠而过;蔚蓝的天空上,点缀着一朵朵淡淡的白云,像不小心被风刮起的一块块松软的棉花糖,悠悠地在漂浮着。偶尔有一些鸟儿,在天空中飘逸地飞过,身姿矫健,快如闪电。车窗外边浓郁的春的气息,透过一条条缝隙,时不时飘进车里来,清新而温馨,如沐春风,如饮醇酒,不一会儿汽车便很快驶进了城里。
    路该怎么走啊?我问马叔。
    广场北边,离你住的那个旅店不远,跟着国道走,过了广场就看见了。
    我点点头,因为那块地方我已经来过了。便继续开车,远远地看见广场那个巨大的雕塑,过了雕塑,便看见了集会市场,我们把车远远地停在前边的停车位上,步行着朝集市走去。
    这是一个对开八车道的新建路,集市占了右侧的四车道,旁边的岔道上,直通外边的滨河大道。所以这里的车流少,离市中心也近,主办者便把这里建成了农历古会。
    远远地就听见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大大小小喇叭里的叫卖声;临时搭建的棚子,帐篷,五彩缤纷,鳞次栉比,占据着道路两旁。穿戴时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南来北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小吃的香气弥漫在空中,时不时飘进人的鼻孔,引诱着我的味蕾。只想展开大嘴,吃遍一切。大大小小的棚子里,分门别类地摆着各种小商品,五颜六色的布匹,琳琅满目的日用品,形形色色的鞋类,款式各异的衣服,1-10元不等的各类小商品,摆得满满的。还有现做现吃的各类食品,面包,膨化食品,现榨的香油,现做的花椒大料和调味品,比比皆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冲击着我的耳膜。
    这在都市里是极少能见到的,令我目不暇接,耳目一新。我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跟着马叔,步履蹒跚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不愿意放过一切场景,一个人物,一切可能被我疏忽掉的东西。
    我们来到一元店铺跟前。只见小商品,分门别类地放在一个个塑料栏筐里。我看见一个框子里,一个小镜子和一把小梳子,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着,两样商品只有一块钱,显然是为出门旅游的人准备的,好让大家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没想到竟这么便宜,我花了一块钱买下来,装在随身带的挎包里。
    现在都到网购的时代了,怎么这种古老的古会,这样的红火热闹?我费解地问马大叔。
    他笑了笑说,你不也看到了,也买到了,这样一块钱的两样商品,你怎么网购啊?快递费至少也都10块钱了,就算一次快递10件,连邮费也得20块钱,这样一件也算下两块钱,还要等待,还看不到真面目,还要去取,多么麻烦。你现在这样,面对面的交易,不愿意要了还能当面退换,价廉物美。网购是永远代替不了的,当然了,这不光是为了买东西,还有更深刻的理由。
    更深刻的理由?我非常纳闷,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三月古会,很快就要耕种了,一方面是要买耕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散聚在四面八方,平时难得一见。只有在这种时候,大家才可以会见亲朋好友,共叙友情,顺便买点东西,看看老人亲情。既是一种购物行为,又是一种友情、亲情交流的活动,精神物质双丰收。重要的是没有店面,成本极低,商品自然也价廉物美。所以普通的人,一般不会在门店买东西的。同样质量的东西,古会上要比门店里边便宜一半还要多。这就是到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了,这种古老的集会,还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后来如此。怪不得男男女女,一个个打扮得非常新潮,就像过盛大节日似的。
    不过,马大叔说,我们这儿的人是非常讲究面子的,吃的好不好根本不重要,衣着打扮,完全不亚于大都市。你看看那些女人们,年龄那么大了,还染个红头发,打扮得像妖怪似的,但这恰恰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没有人会对她们说三道四的。
    记得我们县里,第一个穿裙子的人,几乎被全城人闂得狗血喷头,不光背后舙派,甚至还敢当面闂,完全把她当成是小姐一样看待的。可现在你看看,冬天不穿袜子,夏天戴着口罩,穿着满是破洞的烂裤子,打扮得像乞丐一样,就是最时髦最有钱的嬬子。说明我们的钱多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打扮自己了,朝前走到头了,知道得往后退,就退到讨吃要饭的时候了。人家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丐装。这让我们这种年龄的人完全不可思议,但也不会反对的。我的孙女就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也不会拿一块补丁给她补上破洞的。
    他说着,摇摇头笑一笑,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和事,只有在这样的时代才会发生,改革开放以前,根本是不可想像的。
    你也许想像不出,过去,我亲眼看见,一个一瘸一拐的老人,拿着一副钉鞋工具,刚在人行横道上放下,就被管理人员没收了。那可是他吃饭的工具呀,没有了,让他怎么活?没人管他,不让个人干任何经营活动,而政府集体企业,也没有这样的服务项目,所有人的鞋坏了,只能自己来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钉鞋工具。那时报纸上宣传,一个财政局长如何勤俭节约,孩子们的鞋坏了,都是他自己买钉鞋工具来修的,还被当做美好的品质去宣传炒作。其实那根本就是无奈。因为就没有一个钉鞋的人来给人们服务。只要有一个人就马上打击,工具没收,人被赶走。除了供销社服务站,再没有任何地方,你能买到任何需要的东西。这样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景像,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有;而以前别说买东西了,你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连一个钉鞋的瘸子都要被赶走,这样大这么多的商品买卖,那简直就是罪行,谁敢冒这个险?
    他感慨地说。
    我们边说边走,只听前面的喇叭里传来了一声声的吆喝声,臭豆腐,臭豆腐,湖南正宗的臭豆腐,毛主席亲笔题词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心中怀念毛主席,嘴里品尝臭豆腐,快来品一品尝一尝。
    我们听着,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一笑。马叔说,这些人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让伟大的领袖成了臭豆腐的代言人?毛主席要是听见了,会把他们抓起来的。因为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做生意的人,那时候叫割资本主义尾巴。
    他低低地说着,眼睛瞟着左右,似乎害怕让人听见。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看看马叔说,你是不是害怕别人听见?
    他尴尬地笑笑说,心有余悸。你没经过那个时代,不知道信口开河会带来什么样的代价。
    不远处传来了喷鼻的香油味儿。我们抬头看去,只见有一个摊位上,有人当场制作香油,一瓶瓶半斤3两装好的香油,摆了一桌子。桌子旁边有一架机器,不停地压榨着香油。一滴滴棕红色的香油,顺着出口,流进一只只的小瓶子里。机器旁边敞开口子的尼龙袋子里,放着一袋子一袋子的芝麻,桌子旁边的小喇叭里,不停地传出一声声的吆喝声。
    我们走到跟前,马大叔买了一瓶香油,大瓶10元,小瓶6元。他买了一大瓶,跟我说,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方生意好的原因,货真价实,原汁原味,原料是真的,加工过程你可以当场监督,一点掺假的可能都没有,而且价格低廉,要比那些所谓的大品牌,质量更好,价格更低。主要是吃着放心,所以,这就是这古老的古会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非常认可的点点头说,你们这小地方人,真是能享福啊。
    渐渐地,我们终于走出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了集会的尽头。那里停着一辆面包车,车顶上有一个小喇叭,不停地传来几声吆喝,免费照相,免费照相,中年以上的人免费照相。
    还有这样的好事?我们满腹狐狸地走到跟前。只见照相的中老年人特别多。原来并非是全部免费,只照相是免费的:贴一个膜10块钱,装一个相框35。我发现除了特别吝啬的人,大多数人至少还贴一个膜,很多人选择装相框,免费照相的只是极少数。这就是他的广告费用。为了减少免费人的数量,他极力宣传,如果不贴膜,照片很快就会坏掉,变得面目全非。还把不贴膜的几张相片放到车跟前,让人们看看免费的下场。这种恐吓是非常到位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不免费。令我惊奇的是,不管被照相的人穿着什么衣服,甚至有没有头发,但照出来的照片,男人一个个气宇轩昂,女人一个个靓丽多姿,端庄秀丽。衣服也是各式各样的,西装旗袍,颜色各异,款式新潮。一个邋遢老相的农村老太太,照片上出来的却是身着华丽旗袍的民国淑女,真是让人惊叹。
    我隔着车窗往里面看。
    原来车里边有一个女人,正操作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男人照好的相片,全部上传到她的电脑里边,她把下载好的各式各样的风景片,各种款式的男女衣服,通过ps软件,合成出来。电脑连着打印机,很快便打印好了。这样一张靓丽的照片便出现在人们面前。这真是现代高科技的威力。这样一对其貌不扬的夫妻,居然能制造出质量这样好的照片,真是令人惊叹。面包车东侧,在一个塑料支架上,悬挂着制作好的领袖照片,有毛主席像周总理的照片和习主席像,连相片框子跟他出售的别人的相片一样,也是一张35块钱,有不少人在买习主席的标准相片。
    这些领袖相都是哪来的?马大叔不解地问。
    网上有啊,我说,很简单,从网上下载到电脑里的,打印出来,比自己照的要标准的。
    那你发现了什么没有?他思索着说。
    主要还是买习主席的相片。我说,没有人推动,没有红头文件,没有社区街道干部的指导,不是影视明星,不是网络红人,也不是帅男靓女,完全是自发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他们愿意花钱,把自己心中的偶像悬挂在房子的正中间,看一看心里也踏实,这是对领袖人物最大的肯定。
    是啊,他说,市场经济是最公平的东西,它的公平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精神等各个方面。从敲锣打鼓请毛主席像,到静悄悄地购买习主席像,完全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一个人要从内心里被人尊重和爱戴,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不是被强迫和引导的。对两个领袖的不同态度,前者虽然不花钱,白送的,但未必全是大家自觉自愿的;后者虽然自己花了钱,但内心里是高兴的,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单从精神层面来说,这也许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吧?
    我对他细致地观察和深刻的分析,非常赞同,连连点头称是。
    这就是人民的选择呀,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你不觉得这里还缺少一个人的照片啊?
    是谁呀?我说。
    刘主席。他说,虽然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他执行的是刘邓路线。对我们农民来说,所有的政策概括起来,就是刘主席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四大自由啊。其实除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刘主席还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叫三和一少,是针对外交政策的。如果九四年刚解放的时候,就执行刘主席的三和一少,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我们不敢说超过美国,但GDP世界第二,至少可以提前20年!可惜啊,人都是势利眼,没人会想起这个同样伟大而悲惨的人。因为不管对与错,他是个失败的人,不光是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他个人而言也是同样的。另外也许就是命运吧。他那个人就是生得有些丑,不是说命由相生吗?也许命中就注定了他会有那样的结局的。也没有人把他的相制作出来,在市场上出售。也许商家是非常精明的,他知道这个人是没有卖点的,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
    什么是三和一少啊?我非常困惑。我这个见多识广的记者,文化水平要比他高得多,但面对这样一个文盲,这样一个老农民,我却幼稚得像个小学生。
    我好奇地问。
    就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要减少,对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要和好。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非常贫困,不能让人民饿着肚子去救助别人,也不要仅仅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跟西方发达国家搞得水火不容。当然了,他的官大嘛。这句话的专利是另一人,是他最早提出来的。刘主席是引用的他的话的。
    他像一个教授一样地说。
    而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内对外政策,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这十二个字,而他就因为这十二个字,悲惨地死去了,简直是死无葬身之地。这是我们党、国家和我们民族的悲哀啊!
    他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
    我们离开集市以后,马叔开着车来到超市。超市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柜台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跟大城市的超市没有什么两样。在卫生纸摊位前,有个衣着时髦的女人,向服务员打听一种品牌的卫生纸,服务员摇摇头说没有这种品牌。那女人失望地摇摇头走了。马叔看着我笑,轻声说,看看现在的人活奢到什么地步,擦屁股的纸还要品牌。不是她理想的牌子不要。你知道改革开放以前,在我们农村是用什么东西擦屁股吗?
    那还不是用纸呀,除了纸再能用什么呢?
    我说,非常奇怪他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除了纸还能用什么来擦屁股吗?
    不不,他摇摇头说,纸对我们来说完全就是奢侈品,饭都吃不饱谁还能舍得用纸来擦屁股?连学生写作业都用不起纸,别说在以前了,就是我的那个侄子上学的六七十年代,小学生写作业都没有本本,用的都是石板,写字是用石笔。还有那更穷的连石笔也买不起,就到河沟里找来紫红色的软石,自己来磨笔。在石板上写好作业,要小心地用襻襻提着让老师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擦掉。你想,用纸来擦屁股,谁能用得起啊?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屁股上的屎留在裤子里吧?
    我困惑地问。
    用土疙瘩。他笑着说,在地里干完活回家的时候,每人提着一个蔂儿,捡一些大小适中的土疙瘩,回来放在茅坑的旁边,上完厕所后就用这土疙瘩来擦屁股。等下次去干活的时候,再把这些擦过屁股的土疙瘩装进蔂儿里,倒进地里,还是不错的肥料。
    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简直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但看着他真诚的眼睛,我不得怀疑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很难相信,当时的农民竟然能穷到这种程度,落后到这种地步!贫穷和落后是一对孪生兄弟,仓廪实则知礼节。现在,恐怕再落后的人虽然不至于选择有品牌的卫生纸,但也绝不会用土疙瘩去擦屁股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一定要建立在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你们大城市,在工厂和工人多的地方,恐怕这全是天方夜谭。但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农村,你根本想像不出贫穷落后到什么地步。如果我不对你说这些,你能想像到吗?甚至你的父辈祖辈们恐怕也是想像不到的,更别说经历过了。
    的确是,我说,尽管我的父母和我的祖父母们也时不时给我讲一些他们过去的事情,虽然也贫穷和痛苦,但绝对没有你说的这样的贫穷和痛苦。
    所以,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没有早早地死掉,还能活到今天,能赶上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梦里都会笑醒的。虽然我经历过那么多的贫穷和痛苦,但一切都过去了,我会像珍惜我的生命一样,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的。
    他割了两斤肉,打成肉馅,又买了一些调料,姜葱蒜,还到对面的饼子铺上,买了十几个烧饼,又开着车来到南面的自由市场,在一个馍馍摊位上,分别买了一些窝头和馍馍。
    这就是城乡差别,马叔说,尽管有了汽车,但还是不太方便,只能多买一些放到冰箱里,要不然还得天天开着车到城里买东西。多亏有了冰箱,虽然吃的都不是新鲜的,但总是方便一些,你也只能入乡随俗跟我这个懒人遭罪了。
    不,我说,我们天天吃外卖,天知道那些外卖是怎么做的。那些东西能说是新鲜的吗?是在什么地方做的?也许就是在猪圈里厕所里做,这个谁知道。人家把昨天的剩菜剩饭重新加热一下卖给你,谁能知道啊?看上去一样的口感好,色香味俱全,像你这样的,至少知道我是吃的什么,怎么做的。别把城市人的生活就看得那么高大上,其实不比你们好多少。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不然我心里会不安的,他笑着说。把买的东西一样样放在后备厢里面。
    你买了那么多饺子馅,是准备吃饺子了,我问他。
    当然,他说,我给你做的是三鲜饺子。
    三鲜饺子,哪三鲜?我问道。
    暂时保密,回去你就知道了,他诡秘地笑了笑说。
    第二天,我们早早吃了早饭,带上铲子和小镢头,每人拿了一只小塑料袋,把工具装在袋子里,锁上门,到地里去挖野菜。这大概就是他说的三鲜饺子,我们来到他自家的果园里。
    他把小镢头给了我说,你年轻力气大,到果树下边去刨小蒜,我去挖蒲公英,苦苦菜和马齿苋,你能认得小蒜吗?
    能认得,我说,中医上不是叫薤白吗?
    对,就是它,你捡大的刨,把它加在野菜馅儿里,馅儿的味道会更好。
    他指了指远处的树底下说。
    原来,小蒜喜欢背阴的地方,树底下最多。
    我来到最大的那棵果树下边。只见果树下边周围一片绿茵茵的全是小蒜。我一镢头一镢头地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挖了半袋子。回头看看,只见马叔的塑料袋子里野菜也挖得满满当当的了。我们坐在树下边,又把各自挖的东西全倒出来,一个一个地在挑选着,掐去根部,扯掉死叶子,然后再重新装进袋子里。
    这会儿是农历的三月,你要是早上一个月来,这小蒜是最好吃的时候,当然个头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丰满。
    他指着我挖回来的小蒜说。
    为什么呀?难道还有时间和季节性了?
    我费解地问。
    当然了,我们这里有一句谚语,叫做“二月里的小蒜,想死老汉”。你看看,连什么都看淡了的老汉,都要因为小蒜害上相思病了。
    他笑着说。
    别看这些都是野菜,其实他们都是中药材,苦菜叫败酱草,马齿苋和蒲公英,也是中药,他们都是清凉下火的药,清肝利火。春季的时候,人们的肝火普遍旺,这些野菜正好早早就长出来了。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也是我们的中医中药的伟大之处。
    他看着挑拣好的野菜说。
    你也懂中医?
    我想起他书柜里的那么多医书,便有些怀疑地问他。
    略知一二吧,他说,其实,中医中药才是我们最大的国粹。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越来越强大,人口越来越多,完全就是中医中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多少懂点中医中药,一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二来也不会被假冒的所谓保健品所欺骗,他说。
    有那么多人买保健品,那些保健品到底是真是假呀?我问道。
    保健品就是一个伪概念,他坚定地说,在改革开放以前,从来没有人提过什么保健品,连这样一个名词都没有。现在人们有钱了,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了,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打出了所谓保健品的旗号,到处骗钱。如果说还有所谓的保健品,那它一定是中药,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全是假的,就是别有用心的欺骗。
    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一个农民,一个号称是文盲的人,怎么敢下这样的断语呢?我表示不大相信。
    你不相信是吧?他说,那就说明你对中医中药还不太了解。中医学上把中药,就跟人一样,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没有任何副作用;中品药,偶尔有一些副作用;下品药副作用就太大了。所谓的保健品,我说是真的保健品,就是把中品和上品药,组合起来,做成制剂,起上一些神神叨叨的名字,加上一些高科技的名词,印上华丽的包装,就成了百病都治的神药,就能卖上天价。尤其是食药两用的中药,更是最安全的,服用上多少也没有副作用的。大多数中药里边的甜味药,都是此类药。因为中医学上说,凡甘皆补。滋补的中药当然有保健作用,所以也就可以成为保健品。这还是有良心的,而大多都是不知道用什么制作的,没有任何正作用,甚至是非常有害的。既然如此,用中上品药正儿八经开上方子,在药锅里煮着服用,尽管用,又价廉,完全可以达到保健的目的,为什么要用保健品?你见有几个中医师买过保健品?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得不相信,他书柜里的那些中医中药书,绝不是摆设,但理论上这样说,还不能让我信服。
    你能举个例子吗?我说。
    有呀,他说,我有一个表弟就是卖保健品的。他有一种保健茶,号称是能治百病的。一小袋泡一杯,一袋30块钱。我看了它的成分,那还真是一个中药方子,不是假的,叫甘麦大枣汤。你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了,它是由三味药组成的:甘草,大枣和浮小麦。甘草在这地里遍地都是,大枣最便宜的时候一块钱一斤,浮小麦在加工厂里边,当垃圾倒了,30块钱能买多少?那一袋连五毛钱也不值。这还是有良心的,他敢把成分标出来,让懂得医药知识的人,能知道他是用什么做的。而更多的,他用什么做的你都不知道,这样的东西敢吃吗?完全就是谋财害命。咱们现在把这两袋子野菜,稍微加工一下,给起上一个古怪的名字,完全可以当保健品出售的。发点大财是没问题的,但这不是缺德的事吗?正直的人是不会去做的。所以跟保健品打交道的人,卖的是骗子,买的是傻子。千万不要去和这个发生一点关系。不是害人就是被人害,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的。
    我听着他说的话,不得不相信,他对中医中药,可不只是略知一二那么简单。
    就按你说的,服用甜味的中药用来保健,那也不能随便服用吧,我反问道。
    那当然,他说,人体其实就像一棵大树,由树根树干和树梢组成。树根就是人的肾,树干就是人的脾胃,树梢就是人的头面四肢,树根和树干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医把肾叫先天之本,把脾胃叫后天之本。保健就是保本啊,就是补肾健脾。而人的身体又是由气血阴阳组成的,根据对自身的判断,缺什么补什么。这些都有专用的中成药制剂的:补中益气丸是补气的,养血归脾丸是补血的,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桂附地黄丸是壮阳的。很多人把阴阳分不清楚,其实,阳是功能性的,阴属物质性的。物质是主要的,功能是对物质的转化。无阴不生,无阳不长。阳气就像是水泵,阴血就像是井里的水。首先井里要有水: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块田野,有水才能通过水泵,抽到田野里进行浇灌。所以,水才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和先决的条件。因此,中医上说,人的身体是,阳虚一二三,阴虚七八九。所以补肾,首先是要补阴而不是补阳:水泵不能比水还多,不然抽的只是空气,不但把水泵烧坏了,可能把田野里边的一点水分也耗干了,得不偿失。但市面上所谓的补肾药,其实大多是壮阳药,不仅没用,还是有害的。因为它补充的不是物质,而是功能:没有物质,功能越强大,消耗得物质越多,人的身体就越虚弱。所以那些所谓补肾药,是万万不可服用的。除非你七老八十了,元气非常衰微,那也没有必要服用广告上吹嘘的那么厉害的药,桂附地黄丸就是最好的壮阳药。
    原来如此!我看着这个一脸沧桑的农民,他竟然懂得这么多。难怪他的身体这么好,却从来没有服用过任何保健品,他是如何懂得自己保健的。
    其实,他拍了拍沾在手上的土说,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是保健圣药?道理就在这里。而地黄在这个方子里边又是核心药品,以地黄为中心的养生药品,还有很多。比如,除了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外,杞菊地黄丸是用来补肝的,麦味地黄丸是补肺的,归芍地黄丸是补血的,石斛地黄丸是补脾胃的,明目地黄丸是护眼的,知柏地黄丸是去火的,天王补心丸是补心的,虽然没有地黄二字,但核心原料还是地黄。你说我们北方的天气,是干旱的时候多,还是雨涝的时候多?
    他转过头问我。
    当然是干旱的时候多,我说。
    所以,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大自然,我们的中医中药就叫自然疗法。我们的身体也是干旱多雨涝少——火多水少,所以如果你要保健,就要补水。当然是指中药里边的水,补水就是补阴血。只要水分充足,人的身体就一定会强壮。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未病就是还没有发生的病。这意思很明确,就是保健,保护你自身的身体健康,用你自己的身体健康抵抗疾病。掌握了这个要领,我们经常服用一些滋补阴血的中药制剂,就能够达到保健的目的,也就是最好的保健品,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那些注重美容的婆姨人,与其花上大价钱美容,还不如服用价廉物美补水的中药,三个月下来就会水灵灵的,既健康又漂亮,完全可以素颜示人,美容店也得关门大吉了。
    我回去的路上,思索着他的话,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回到家里,他剁馅,我和面,不一会儿就做出一锅用野菜制作的三鲜饺子。放在盘子里的,搁在茶几上,蘸着酱油醋和蒜做成的佐料,香喷喷地一口一个吃着。不,我吃的不是饺子,而是中药,他们叫蒲公英,败酱草,马齿苋和薤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