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
什么鬼意思。
土不保泽,说的是,应该是说,春天土地不容易保熵,前世,李孟羲家乡的农民说熵,指的就是土地的干湿程度。
因此,土不保泽这句话,就是说,春季地容易旱。
这让李孟羲非常不解。
在李孟羲想来,夏季地容易旱才对,为何是春季容易汗呢。
可能是因为,春天雨水少的原因吧。
夏天虽然热,但是,雨也多啊。
【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
耕田的时节,说有雨可以耕。
李孟羲理解的意思是,是因为方便。
为什么说下雨的时候方便呢。
因为,下雨的时候,土地被水浸透,很软,耕起来比较省力。
农书中所写的,草秽烂,李孟羲对此很熟悉。
地理旱的时候,土地必然板结。
但是,当下雨以后,田里的泥土变得松软,此时,再去拔草,一下就能把草拔掉。
【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
这一段,就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了。
与下雨时相对的,天旱时耕田的坏处。
天旱时,泥土板结成一块。
再用锄头锄草,一锄头把板结成块的泥巴锄起来,麦苗也被连根拔起了。
【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腊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二岁休之。】
此一段,李孟羲看的不明所以。
为何,秋冬两两季耕田,影响收成呢。
是减少了土地肥力?不应该啊。
土地肥力跟耕地没有什么关系。
猜测,可能是,秋天和冬天耕种,对作物来说,已经太晚了。错过了最佳种植时间。
所以,才说秋冬耕种,耽误两年时间。所以有此说法。
而并不是,所谓的泄了地气。
古人毕竟不太懂科学,误了时节,归结于耕地方法不对,这并不成因果关系。
所以,李孟羲想了又想,认为汜胜之书中这一段可以删去。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
麦田,终于说到了中原的主要作物了。
汜胜说到,麦田五月要耕一次,六月要再耕一次,七月不需耕。
李孟羲疑惑极了。
好像,自春天之后,麦苗就长得老高了,麦田里麦苗相挤,已经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此时,如何耕地。
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写错了。
但是,一想也不对。
看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起,好像古代土地肥力不够,会有轮种法。
就是地种一年之后,第二年就不种了,修养一年后再种。
所以,汜胜所写,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不耕。
如此频繁的耕作,应该就是指的是在轮种的空闲土地上的作业。
“轮耕可以种黄豆,固氮来着,不用把地荒着。”李孟羲心想。
可能,汉代的劳动人民好像还没摸索出用豆科植物固氮的方法吧。
李孟羲于是把丝绸拿出来,把这一个相关点记了下来。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天越冷越好,越冷,就越能把田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
而且,雪化了,来年春天干旱,雪化了之后,正好在春旱时,给田地补充第一波水分。
李孟羲还想起,在后世,似乎还有冬灌的方法。
即,在冬天往地里浇水,然后冬日,水虽然结冰了,但是,太阳有时出来之后,冰会化一些,能在漫长的冬日,不停的给田地补水。
汉代有无冬灌技术呢。
想来是没有的。
纵然有,以汉代的技术条件,在灌溉几乎全凭人力的时候,冬天哪里有闲工夫去砸破河上的冰面去挑水浇田呢。
故,结合实际来看,纵然冬灌可能会很有用。
但是,没有推广的条件。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一亩地,可收粮十石,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但是西汉的1斤相当于现在国际标准250克,也正好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市斤”的一半。西所以转换过来。西汉“一石”如果按照重量来计算的话,就等于我们现在所说的30斤。
十石,也就是三百斤。
这个产量,明显有夸大的成分,太低了。
一亩地,能收小麦两百多斤就不错了。
十石是得精耕细作,水肥不缺,而且还是得年景好的时候,才行。
十石在汉代,是有可能到达的最高亩产,但是,这个最高产量,无法代表汉代的平均产量。
汉代一亩地能收成个两百五十斤就不错了。
按一个人一天得吃粮食一斤来算。
一斤顶多也只能六成饱。
那么,一家能干活的,除了青壮,就剩妇孺,和老人,以及没长大的孩子。
假设,一家七八口人,男丁只一个。
一人一天需口粮一斤粮食。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需要粮食三百六十五斤。
八口人,所需的粮食就是两千两千九百斤左右。
一亩地,年收入粮食两百五十斤,也就是说,十亩地,才勉强够一家口粮。
再加上还得交税。
能十税一,这个税率算是仁义了。
有时税率甚至能高到三分之一那么多。
所以,一口七八个人,若只有一个干活的男丁,得一人种十几亩地才勉强可活。
在没有机械化手段之前,甚至好多家,连牛都没有,一个人,照料十几亩地,一整年连松懈下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古代的劳动力是如此重要。
而战争,招募兵员是,性价比最高的便是招募青壮,不然,招募老者,还没训练下呢,就累死了,更别说打仗了。
战场上,最多的就是青壮兵,战争也最先消耗的是青壮。
可是,青壮作为生产力,青壮被消耗殆尽,生产力必然大幅度下滑。
所以说,古代战争,对百姓是极可怕的灾难。
小说推荐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陈瓷,本名陈振永,山东新泰人,松青文学会馆成员,近年沉醉于三国历史研究,着力于对历史的人性解读,注重对历史记载空白的推导还原,被称为“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 作者:所写的《三国那些人那些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5章
- 那些牛人,那些糗事--8一8我BT而BH的同学
- 八卦的斑斑最近不dj8jp的帖子,我只好也结扎了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前一阵看JP帖看得我手痒难耐,作为一个闲的挠墙的板油,迫不及待的想8一下我那些同学。那些很BH,很BT,很MAN,勇于无私奉献出自己的青葱岁月,跟我一起奋斗在旷课、打架、喝酒、泡妞第一线,屡败屡战,轻伤不下火线还乐此不疲的战友们。每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5章
- 那些花儿 那些青春
- 那些花儿,那些青春作者:非言非语[内容简介 一 冯桥是我哥们,一长得白白净净的奶油小生,某些书里爱矫情地说他这样的男孩有着“像海水一样蓝的忧郁眼神 朝晖是我的男朋友,一长得凄凄惨惨戚戚的男生,他这样的人物书里也不乏描写,比如说某个粗话连篇的乐队鼓手,某个常常靠自慰来解决性生活满脸长着青春痘的家伙 当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非言非语:那些花儿,那些青春
- 2005年最残酷的青春小说,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爱情关于友情,最感人的描写青春爱情和友情的小说。小说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漂亮女孩(林朝)的残酷青春,在城市之间的流离与茫然,从大学女生到都市白领的一个追逐着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因此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风趣语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5章
- 我在茶楼酒肆说书的那些年
-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俩眼一睁,杨书已是四九城中说书人 庙堂高。党同伐异,门阀倾轧,神州动荡,民不聊生 江湖远。妖魔乱世,邪道横行,三宗五门,血流成河 杨书不管这些,醒木一拍,先给老少爷们说上一段 唐传奇,元杂剧,明清小说 只要讲故事,杨书便能从中抽取奖励,
- 武侠小说鸭不先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二十四章:别让灵吉菩萨久等
- 我当教主的那些年
- 这是一个主角穿越到异界意外当上魔教教主的故事 作者:今天多云所写的《我当教主的那些年》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今天多云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十章:太平要术
- 我被教会通缉的那些年
- 1653年十一月十一日,在那一天我变得不干净了,我开始被迫面对生活 我成为了被通缉的男人,被一群疯狂的卫道士追杀,非要把我挂在十字架上,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两袖一清风所写的《我被教会通缉的那些年》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两袖一清风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十八章“城镇”
- 我在国内驱鬼的那些年
- 一个老头,形同枯槁,却为何百年不死?一名孕妇,火化当日,却为何突降男婴 这个世界有鬼吗?僵尸真的存在吗?真龙出世、千年僵尸、半人半鬼、天魂合一、神之遗骸…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有些事你可以不信,但是,不可不敬 我叫丁守一,我是一名茅山道士,我的经历玄幻到足以编著成一本小说 在这里,我只想告诉你,对于茅
- 都市言情赵公明完本
- 最新章:重要通知
- 我在泰国当法科那些年
- 我在泰租美,她经常让我一处水库打鱼,丰收满载。有一次打鱼,我从水库对岸看到妻子从水里爬上来 回家问妻,夜半三更为何出现在水库?妻答“从未去过,是否看错人”直到深夜,我从水库把妻子从水里钓出来了…一位白衣阿赞说过“操降之人,不尽相同。用降之术,亦无相似。唯一不变的是因果循环 作者:灵栈所写的《我在泰国
- 侦探推理灵栈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零九章惨死收场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