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第35章


由于驱逐舰受到巨大的影响,意舰队只能以不超过22节的速度驶进,因而使接触的时间越发推迟了。意驱逐舰“格勒卡勒”号有一部机器发生故障,只好驶回塔兰托港,使“利托里奥”号只剩下3 艘驱逐舰为之护卫。
  以侦察队形在“利托里奥”号以南60海里驶进的意巡洋舰第三分队,于14时24分望见英巡洋舰,后者以为自已的对手是意方的3 艘战列舰,便立即放出烟幕掩护。此时意巡洋舰第三分队便向北西撤退旨在吸引英舰和“利托里奥”号遭遇。英国人弄清对手只不过是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之后,便向北西追来,这就恰恰正中帕龙纳司令的下怀了。
  14时35分,当魏安司令的舰船刚刚离开其烟幕的掩护之际,意巡洋舰第三分队便开起火来。英舰撤退又放出烟幕。当敌人撤退时,帕龙纳司令便跟踪追进,当敌人向前迫近时,他又向北撤退。如此屡进屡退连续了大约一个小时。在此期间,只有当英舰从烟幕中露出来时,双方才射击一阵,谁也没有受伤损。与此同时,英船队在6 艘驱逐舰和“卡尔利塞耳”号护航之下在烟幕中向南航进。
  16时18分,“利托里奥”号和巡洋舰第三分队会合起来,但风浪十分狂怒,风力几乎达到50节,又有浓雾,视界极劣。英舰利用烟幕掩蔽甚好。有三个可能的机动态势摆在伊亚金诺上将面前:第一,向右方驶进,把我舰摆在马耳他岛和敌舰群之间,并寻找机会从西面包围敌人,第二,向左方驶进以便从东向压迫敌人:最后,以“利托里奥”号舰群和第三分队作为两臂向敌作钳形运动。为了一些为这里所不能详叙的战术理由,伊亚金诺上将采取了第一个方案。
  就这样开始了战斗的第二阶段,时间延续了两个小时以上。英舰无例外地继续不断地放出烟雾直至19时30分为止(从他们自己的报告中可以证实这一点。);即直到完全黑暗时为止。其结果在敌对双方的阵线之间有了一大片烟幕。英舰在烟幕中只偶然露出一点影子。由于淹没在浓烟之中,英舰自己则或多或少地无目的地运动着,对于正面的敌兵力情况也是糊里糊涂的。甚至在他们自己的报告中也不免有时承认“乱七八糟”。
  至于意军方面,由于目标之时显时隐使射击非常困难,而风浪之猖狂使困难更其加甚。从敌人的方向上,海浪像瀑布一般泼到意舰的大炮上,使瞄准器几乎失去作用。尽管有了这些困难,意舰仍然不断射击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英国人盼望伊亚金诺会冒险突进烟幕里来,而在这些环境下这样的行动简直是荒谬的。(英克宁汉上将在斯提洛角的战役里,也是处于同样的情形和以类似的理由而不肯冒险进入意军所布下的烟幕里来。)但意方司令官为了抵销烟幕以及倾泻于大炮上的海浪这些不利的因素,便把距离缩短到10,000米。
  为了减轻意方所施的压力,英驱逐舰不止一次地发动攻击。它们挨次遭到意驱逐舰的反击。可是,总的说来,英方的烟幕战术在风浪的帮助下,实现了他们的直接的目的——即阻止意舰把英舰置于射程之内并尽可能地使意方失去时间。英国人用这些战术来尽量避免遭到损害。他们相信日落以后意舰必然为了老一套的理由被迫撤离战场,何况这一次还加上天气条件和驱逐舰掩护幕的不足呢。
  看穿了英方的意图,意舰于18时30分进一步缩短了距离并加强射击,这就对英方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敌方有些驱逐舰对“利托里奥”号发动了拚命的突击,但后者的381 毫米大炮的火力打退了它们并予以重大的损害。可是“利托里奥”号也不得不机动以回避驱逐舰的鱼雷。由炮塔喷射出的火焰,把后甲板的一架飞机烧着了。由于这架飞机的发火,英方便错误地宣称有一枚鱼雷击中“利托里奥”号。(在斯提洛角的战斗中,英战列舰“瓦斯派特”号发生过恰恰一样的情况。)
  日落时,黑暗已在迅速笼罩下来,伊亚金诺上将知道这一场战斗必须看做结束了,因此他于18时51分便向北西撤退。过了一会儿,有一颗敌方的中型炮弹在“利托里奥”号后部上面爆炸,没有造成什么损害。
  18时58分射击完全停止,19时06分夜幕已笼罩下来,意舰群向北航进。与此同时,风暴继续恶化,因而驱逐舰便不免受到更多的损害。要想终夜航行等待第二天清早重行接敌的打算,是绝不可能的。因此,海军总部下令叫意舰队返回基地。英舰继续放烟幕直至黑夜到来为止,然后魏安司令的分队回航亚历山大港而船队则在“贞妇”号和“卡尔利塞耳”号护航之下向马耳他岛前进。
  意大利潜艇报告称有一支由四艘船编成的船队,在亚历山大港英舰护送下,向马耳他岛航进(1 )。在墨西拿港的意巡洋舰第三分队(2 )和在塔兰托港的战列舰“利托里奥”号(3 )出航截击英船队。3 月22日下午意巡洋舰与英舰船有了接触(4 )并机动把对方吸引到正在接近的意战列舰去(5 )。与此同时,英方在烟幕下改取向南航线(6 )。两军于1600时后不久在一条拦截英舰船驶向马耳他岛的航线上交战到日落为上。意方炮火受到英方烟幕和恶劣气候的影响,但尽管如此,敌人受创甚巨而不能回击命中。意方的机动迫使敌人改变航向继续向南,并使它按预定的时间表到达目的地,以便第二天早上遭到意德空军的攻击(7 )。这些攻击进一步造成损害,最后,当敌船队进入瓦莱塔港时,又触到意方所布的水雷(8 )。
  在这一天的遭遇战中,意—德空军曾冒着极其不利的天气和远离其基地的不利条件,发动了多次对敌的空袭,可是没有击中。这次无效果的空中干涉,对意方说来实在是运气不好,因为如果只要有某艘英舰被击中而减速的话,则魏安司令便无法遂行其防御性的机动。
  从双方射击的效果看来,意方没有一艘军舰有些微的伤损(“利托里奥”号甲板被炮弹破片刮伤不算在内)。另一方面,尽管意舰炮是在不利情况下发射,而敌方所遭的损害却大得多了。英方的正式报告中有以下这些纪载:
  16时44分“埃及女皇”号被“邦德尼尔”号的一发齐射所击中,后炮塔被破坏并招致许多伤亡。
  17时20分驱逐舰“哈伏克”号被交叉炮火所击中并“无目的地发射两枚鱼雷”以避免舰上载着所有的鱼雷而下沉。
  在最后一次对“利托里奥”号攻击之际,英驱逐舰“罗马军团”号、“捕鲸枪”号和“活泼”号均受重创,“金斯敦”号被击中发生火灾。
  从克宁汉上将的自传中,似乎巡洋舰“尤利阿里斯”号也受到相当的损害。人们又知道巡洋舰“贞妇”号一到达马耳他岛便立即进坞修理。
  “锡克”号和“活泼”号勉强驶回亚历山大港,而“哈伏克”号、“罗马军团”号、“金斯敦”号和“捕鲸枪”号则不得不避难到马耳他岛去并留在那里不能活动。这个情况毫无疑问是意舰炮火造成的,这又是它们几天之后遭到覆灭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克宁汉上将曾写道:“不要错误地设想在这一次战斗中意方是无能的。我们的驱逐舰……碰上了沉重而准确的炮火,仅仅是由于老天爷的帮助,许多军舰才没有沉没,而有更多的军舰受到严重的创伤。
  另一方面,意舰在返回基地之际,由于风暴之特别猖狂,军舰既有损失也有损害,当军舰向北航行时,风暴却发展到真正惊人的顶点。从塔兰托港出发去会合“利托里奥”号的驱逐舰“詹尼埃尔”号和“希罗科”号,于18时50分奉到命令回到基地去。但在将近21时,“希罗科”号与其僚舰失去了联络,并发出无线电说它只有一部机器能够推进了。次日早上06时它终于在和风浪搏斗中沉没了。
  在大约21时,第三分队的驱逐舰“郎契厄尔”号也被风浪打伤并与他舰失去联系。23时它以无线电报称它已经停航只好听天由命一任浪头压着它了。支队领袖舰“阿尔半诺”号奉命前往救难,但因风浪如山,不能完成任务。事实上,每艘军舰都弄得狼狈不堪,甚至连“利托里奥”号本身也只有在排除万难和承受相当损害中破浪前进。由此看来,驱逐舰们的挣扎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次日上午10时,从已经和他舰失去联络数小时之久的“郎契厄尔”号发来一电说:“我们正在沉没之中,意大利万岁!”巡洋舰“特兰托”号不顾自身的困难返身回去,怀抱着万一能救助“郎契厄尔”号的一线希望,在南航中经过和疯狂的风浪连续斗争五小时之久,该舰受到如此严重的损害以致冒着被飓风压倒或推翻的危险,使它终于放弃救生的尝试。
  风神不只帮助了英国人在遭遇中逃脱最大的危险,而且还对意舰队施以无情的惩罚。每一艘回到基地的军舰都或多或少受到风灾的损害。许多军舰都得经过长期的修理。此外则“希罗科”号和“郎契厄尔”号两舰沉没了。风息之后,只有“希罗科”号上的7 个人和“郎契厄尔”号的5 个人被捞救起来。
  说到战斗本身(历史上叫做“锡尔特湾的第二次战斗”,因为它发生在该湾以北约120 海里之处。)这里不是要争论假如伊亚金诺用别的方法进行机动是否就会获致决定性的结局的问题。由于风浪做了伊亚金诺的对头,事实上他的战术就无法和敌方的船队接触,而船队却是他作战的主要目标,至于敌方放出浓重的烟幕此处就姑且不论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