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话水浒

第55章


 
  如果依据团练使为团长的假定,并将其作为基准,则根据水浒本身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大致滤出一个基本上符合施大爷心目中军职高低的序列。 
  安抚使、承宣使、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少将正军领兵指挥使、兵马指挥使、都统制 –少将正军大名府都监 - 少将副军  
  防御使 - 少将副军  
  州兵马总管、统制官 - 大校正师  
  州府都监、指挥使 - 上校副师  
  皇城使 - 上校正团  
  团练使 - 上校正团  
  蒲东巡检司 - 上校正团  
  正制使、统领使 - 中校副团  
  牙将、校尉 - 少校正营  
  正牌军 - 上尉正连  
  副牌军 - 中尉副连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水浒人物的具体官职,先从中枢说起。 
  一、中枢 
  1、皇帝宋徽宗—国家领导核心 
  皇帝是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相当于现在的领导核心。 
  2、太师蔡京--总书记兼军委副主席 
  太师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的宰相,最初只是个加官、表示地位尊崇,但到了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间,就变成了个实权位子。宋代的宰相名称繁多,按时期不同,有“中书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右仆射”,还有“中书侍郎”、“太宰”等。比如蔡京在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就当过“司空行尚书左仆射”这个宰相的职位。哲宗时,又设立了“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在宰相之上。而后蔡京升为“太师总三省事”,等同于“平章军国重事”,显然水浒中蔡京的太师职位要高于宰相(宋史上,政和末、宣和初宰相叫做“太宰”,先是余深,后为王黼)。如果将宰相对应于国务院总理的话,蔡京的位子就应该在总理和领导核心之间。所以无斋主人就将太师对应于总书记,这个高于总理、但在不兼任军委主席时又低于国家最高领导核心的位子。同样,从蔡京能够通过枢密院破格提拔关胜来看,枢密院实际上受蔡京节制,所以应该还兼一个军委副主席的位子。        
第104节:水浒人物官职戏说(3)    
  3、枢密使童贯--军委委员,上将总参谋长 
  枢密院同中书省分立并称二府,枢密使主军而宰相则主政。宋史上说“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的级别,从一品。枢密院下设宣徵院和殿前、马军、步军三衙,三衙掌管国家的正规军禁军,似乎集总参和国防部的职能于一身。但是枢密院有个缺点就是有军令权,但无统兵权。简单说,枢密院如有军事需要可调集部队安排将领,但不具体统帅军队。所以职能上更像总参谋部,何况枢密使的地位应该是副总理级,要高于国防部长这个内阁部长职位。所以无斋主人将枢密院对应于总参谋部,枢密使对应于军委委员,总参谋长,上将军衔。 
  4、殿帅府太尉高俅--上将国防部长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高于节度使的从二品。元丰改制后,太尉为武散官第一级,所以应该对应为上将。查宋史并无殿帅府这一建制,当然也不存在殿帅府太尉一职了。但是看水浒上高俅的职能,似乎又掌控国家正规军禁军,80万禁军教头林冲、王进都是他的下属,身为制使的杨志也是他的部下。而且高俅能节制10个节度使(相当于大军区上将司令员)征讨梁山。水浒上也说,高俅帐下牙将极多。可见不同于枢密院,高俅的殿帅府是实际掌控统兵权的,但没有调兵的权利(枢密院的权限),类似传统兵部的职能,所以就将高俅的职位对应为国防部长。虽然北宋有兵部这个设置,但从水浒上看,好像这个兵部形同虚设,所有跟军事相关的事宜,不是通过枢密院就是殿帅府。所以无斋主人将殿帅府对应为国防部。 
  5、殿前太尉宿元景--部长级高官,上将 
  宿太尉是后来梁山在朝中的奥援,身为太尉至少是个上将。水浒上说他是宋徽宗的近侍,寸步不离的人,也是作为蔡京、童贯、高俅的政敌出现的。殿前二字不知道如何解,若指枢密院下的殿前司的话,最高长官应该是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的大官,相当于东京卫戍部队司令。但看水浒上的描写,宿元景不像是童贯的属下,职能上更像个文官,具体什么职位不详,但至少应该是个部长级的人物。 
  宋代太尉,又是对高级武官的尊称,但看高俅和宿元景的太尉,应该是实职。后来李逵大闹东京李师师家时,那个杨太尉的“太尉”,可能就只是个尊称了。        
第105节:水浒人物官职戏说(4)    
  二、地方官职 
  宋代吸取唐朝和五代节度使尾大不掉、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上分路、州、县三级,但是路一级诸司并立、各有统属,虽然路转运使地位最高,但并不存在一个最高行政长官。这就好比,虽然有河北省的行政区,但不设立一个省政府机构,而由中央直接管辖河北省财政厅、公安厅等下属机构。所以地方上最高的行政机构实际上是州。与州同级的行政区域,还有府、军、监。府的地位略高于州,宋代在比较重要的州设府,军是军事重地,监设在有重要资源的地点。中央直接委派州、县的长官。一般来说,中央派往的地方官在中枢都另有(寄禄)官名,到地方上称“知某州军事”、“知某府事”或“知某县事”,宋史上说:“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二品以上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职事,称判某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 
  1、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世杰—大名(直辖市)市委书记兼大名军区上将政委大名府为北宋的4京之一,地位特殊,又是北疆重镇,对金、辽的前线。所以本身行政级别就高于一般的州府。北宋置留守司的四京为东京开封、西京河南(今河南洛阳市)、南京应天(今河南商丘市)、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县)。留守司高于大名府尹,亦可兼府尹,比方说,宋室南渡之初,原天下兵马副元帅宗泽(大元帅是康王赵构,即南宋高宗)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全权掌管北方抗金事宜。 
  留守司地位极高,宋史上记载:“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枢密使、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等都是宰相级的官员。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称梁世杰为梁中书,“中书”,就是指中书省(相当于国务院)的中书,留守又与枢密使等同、称“使相”。因此留守是个相当于副总理级的高官,高于一般省部级的官员。 
  留守司是集民政和军事大权为一体的,水浒上也说“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现今体制,省(直辖市)委书记已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我国曾经有过大局书记(比如东北局、华东局) 的设置,对应于留守司文官职能可能更妥切。但这个设置现今已经撤销,所以文职上只能委屈梁中书为省级市的市委书记了。大名府是相当于省级的行政单位,大名军区则相应为省级军区,而大名军区的军事主官(大名府兵马总管)亦要受留守司节制。为了体现梁中书副总理级的地位,所以就在省级大名军区上面虚设一个正大军区级大名军区的上将政委一职来体现这一点。 每年送蔡京10万贯(3000万人民币)的生辰纲,也符合梁中书位高权大的身份,否则要仅仅是个知府级别的,就算再能刮地皮,也难以负担吧! 
  2、东京开封府藤府尹--首都市长 (正省级) 东京开封府是北宋首都,开封府尹是从三品的高官。相当于今天直辖市北京的市长。宋代开封府尹位置极为重要,一般储君继位前都要担任这个位子历练一下。 
  3、大名府尹王太守--省级市(直辖市)市长 (正省级) 北宋四京地位相当,三京府尹等同于首都开封府尹,也是从三品的高官。如果将州按其职能对应为现在地市一级的话,大名府就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省级直辖市(如上海,天津等),所以王太守的级别高于一般知府、知州。宋史上也有:“政和三年,资政殿大学士邓洵武言:河南、应天、大名府号陪京,乞依开封制,正尹、少之名。从之”,可见大名府的地位等同于东京开封府。宋代,大名府尹可以兼北京留守司公事,但水浒上,大名府尹王太守没有这个兼职,梁中书的留守司应该是中央特派的、地位要高于大名府尹。        
第106节:水浒人物官职戏说(5)    
  4、知府,东平府知府陈文昭等--副省级市市长还有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州知府高廉、江州知府蔡德章、济州府知府张叔夜等(查宋史地理志,青州、江洲、济州是州而不是府,高唐州宋代实际上叫做博州,也是个州不是府)。宋代在重要的地区设府,府的地位高于一般的州,所以以州为地市一级,府应该算副省级行政级别。府的最高长官知府应相当于副省级市的市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