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风花雪月

第28章


    她们自己知道这一点,所以眼睛和牙齿,在发红的灯光下像猫一样亮。
        因为事先把大床拆了,为大家空出地方来;所以房间一下子变得有点陌生。
        五斗柜上放着老式的唱机,和一大叠密纹唱片,用牛皮纸做的套封。
        常常有人带来刚刚时兴的日本立体声录音机,三洋牌的,一面一个大黑喇叭,像乡下女人涂在大宽脸上的胭脂粉。
    里面放着邓丽君的歌,那时候人的耳朵还没有适应这么柔软的声音,听得人会发愣。
    常常也有朋友带了自己可靠的朋友来参加,有人带来了设法转录来的英文歌,要是谁能为大家翻译歌词大意,就一定会有一个女孩子或者一个男孩子在那一刻爱上能听懂英文歌词的人,许多七十年代未的爱情就是这样发生的。
    许多后来学习英文的人,也就是从一次家庭舞会的一首英文歌开始的。
        回头一望,才发现黑灯瞎火的时代,也有着它自己的那一份默默的浪漫情怀。
        “画的是上海啊。”
    我对我朋友说。
        他说:“是啊,开家庭舞会的那时候。”
        一支曲子响起来的时候,舞伴在下面算好了,是三拍子还是四拍子,然后才起身,走到屋子中央,有一点害羞的,开始跳起来。
    没什么人真正是跳得好的,很容易看出那些新手,紧张地看着自己的脚,觉得它们那么大,像是鸭子的。
    畏首缩脑的,像是鸡吃米。
    一支曲子没有跳完,两个人相握的那只手里,汗已经融和在一起了。
        当然也有人是天生的傻大胆,在音乐里走大步子,像军训时候练过的正步走。
    ”
    隆重地抱着他的舞伴,像军乐队里的司鼓抱着他的鼓。
        还有女伴比男伴跳得好的,恨不得带着男伴走,不一会儿就乱了步子,于是他们一边跟着韵一边数:“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
        男伴常常也不会送女伴回自己的座位,一曲终了,两个人马上松了手,男伴就走了,女伴跟在他的身后,彼此像不认识了一样。
    而且大家就是学习了怎么跟着音乐跳舞,却常常没有学怎么跳渐渐慢下来的舞曲结束部分,到曲子变慢下来,就有人停下来,站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尴尬,除了没受到良好社交教养的粗鲁以外,还有一种罗密欧时代的害羞,不能无端在大庭广众之下拉着一个女子不放。
        那时的冬天常常穿家织的毛线裤过冬,到了室内,顶多把外衣脱了,就显得下身比上身要胖许多,腰身那里出奇的细。
        没有大裙子,没有黑色的礼服,没有邀舞的鞠躬。
        大概从一八四三年交谊舞传到上海以后,这是最不符合规矩的时代了,当年是在江边的礼查饭店,现在到了一间地板吱吱响的卧室里。
    可并不能让大家泄气。
    调低了的音乐是那么美好,随着音乐与一个异性在一起晃动身体是那么让人心醉,华尔兹让人想到了浪漫,狐步舞让人想到遥远的花花世界,老人们常常以一种拥有的自豪怜惜地望着我们,说:“你们是再也看不到那样繁华的上海了,你们现在成了乡下人。
    ”
    而老天有眼,我们还没有老,又能跳从前的舞了,虽然是穿着家织的毛裤在跳华尔兹。
        渐渐的,头顶上传来了一种焦味,那是灯泡把紧贴着它的报纸烤焦了,于是,主人爬上去,换一张新报纸,怕失火。
    那时我们喜欢不要在太亮的灯光下跳舞,一些是因为情调,另一些是因为不要让太多的人知道。
        我童年的时候,认识一个做过舞女的女子,她小小的个子,梳着长波浪,有巨大的屁股,走起路来摇摆有致。
    童年时我交过一些受到冲击的成年人,她就是里面的一个。
    从他们那里我学到许多东西并得到宠爱,让我懂得怎么和上一代人说话。
    我喜欢听她说她早先看过的好莱坞电影,她坐在底楼刷得发白的地板上,抽着劣质香烟,样子非常阿飞,那种带着些背景的妖娆真的迷着了一张白纸的小姑娘,只有当她为什么事破口大骂的时候,我才在她的脸上看到红尘。
        后来,我去找她学习跳舞。
    她教了我狐步舞。
    在音乐里。
    她的身体突然迷人地软了起来,她侧着脸,扬起下巴,说:“这样,看着你的舞伴靠你这一边的耳朵,不要脸对着脸看,只看他的耳朵。
    ”
    她只有一间屋,在小圆桌上铺着烫平的花布桌布,床上罩着条子泡泡纱的自制床罩,天光暗淡,穿衣镜变了形,使她的人影像一个大梨。
    她半环着手臂跳舞,抱着假想中的舞伴,真的是妖娆,她迈出的小步子,也真的是缠绵。
    我觉出了狐步舞里灯红酒绿的那种奢迷和一点点的色情。
        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看的狐步舞。
        我们这一代人可跳不来这么好看的狐步舞。
    我们是那些什么也没有看到的一代人,我们出生的时候,东方的巴黎已经成了偷偷流传的野史。
    外滩的夜晚黑成了一团,银制的刀又在旧货店的角落里堆着,一角五分钱一把,犹太大富翁的大理石宫殿的草坪上竖立着短发的刘胡兰像,百乐门舞厅成了红都电影院。
    我们都是从修道院里出来的清教徒,从诅咒里知道有一个花花世界。
    在我们跳狐步舞的时候,眼前滑过的,是一些幻想,一点点的奢迷,到闪闪发光的水晶吊灯照亮了红缎子的贵妃榻为止,一点点的色情,到黑色长裙背后的一大块雪肌被一只手轻拢着为止,我们在音乐里屏住呼吸想到它们,像在钥匙孔里偷看。
        就是那张画里从朦胧的黄色的边缘表现出来的东西。
        画画的人是我不认识的,当时在上海的万家灯火里,谁能知道有多少家的窗帘后,在开家庭舞会。
    刚刚松了绑的上海,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动,悄悄的家庭舞会有时会被警察袭击,报纸上把它叫做“黑灯舞会”
    ,非法,是流氓行为的一种,阿飞。
    我以为只是一小部分人不老实,可许多年以后,渐渐听到我们那一代当时度过青春的人,都多少有同样的经历。
        这画让我们回忆起那些寒冷漆黑的晚上的音乐,那些再也没握过了的洇着热汗的男孩子的左手。
    还有我的大学里的食堂舞会,在丽娃河边上的红顶平房里,因为食堂的地面不光滑,学生会的同学在上面撒了一层从食堂大灶上拿来的细盐,我在大学里的第一支狐步舞,是在细盐的沙沙声里跳起来的。
    我是第一届考进大学去的学生,许多人对我们这一届学生说,将来我们的前途无量。
    于是很容易就做了梦,从食堂的玻璃门那里,可以看到我们文科楼的罗马式大柱子,在暗夜的夹竹桃阴影里隐现。
    那是从前大夏大学旧址,我想象了一些从前风花雪月的大学生活。
        后来,我路过的时候,就进画廊去看一看那幅画,它被挂在那里出售,像一个清纯的乡下姑娘独坐在荐头店里,等着人将她雇回家去,画廊主要的生意都是与台湾人和韩国人做的,他们要小幅的风景和异国情调的女子回家装饰墙面,他们看不懂这小小的黄色的油画。
    就像大陆以外的人,没在七十年代未度过青春的人不会懂为什么要喜欢邓丽君的歌一样。
    说起来,那可真是个上海少有的纯真年代。
        “我来看看它。
    ”
    我对朋友说。
        “我也不急着卖出去。
    ”
    他说,我们是同一时代的人。
        我们一齐经历了穿毛衣跳舞的时代,又经历了穿呢子长八片裙和老式西装跳舞的时代,再经历了穿尼龙无跟袜和高跟鞋、用古龙水、去顶楼旋转咖啡座跳舞的时代,上海真正的又灯红酒绿起来,有时真的可以看到妖娆的女子了,欧洲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当月就可以在上海音乐电台里听到了,可是,没听说有人再在家里开一个家庭舞会。
        不是不被允许,而是没人再愿意跳狐步舞了。
    现在人的娱乐是唱歌,跳迪斯科,打牌,泡酒吧,吃饭,看半裸的俄国姑娘,听夜总会里什么话都敢说出口来的歌女献唱,加班挣钱,谈生意,上网,看盗版法国电影光盘。
    大家都在忙,上海彻夜灯火通明,又是一个不夜城了,连午夜的石门路,都会塞车。
    这不是一个奢迷的时代,这也不是一个空想的时代,卷起袖子来,速战速决吧。
        有一个周未,有人请我去他家,说有一个舞会,老朋友在一起吃吃茶,跳跳舞,刚听到时惊喜他说好啊,好久没有跳舞了呢,可是那天终于是没有去,想到整整一个下午跳舞,觉得会累,也会无聊。
        因为现在不会在一段舞曲里开无轨电车。
    红缎子的贵妃榻可以买来放在小客厅里,可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倚在上面看书,将它放在那里,就像一个证明那样。
    证明在我们年轻的、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经过了一个多么奢侈的时代,有过多么闲适的情怀和旖旎的心思。
    那个时代,在发红的暗淡灯光下,风情万种地独自跳着狐步舞。
        后来有一天,我去画廊,发现那幅画没有了。
    被人买走了。
        我的朋友看着我说:“你看,我还是个商人。
    ”
        “那个人是谁呀?
    ”
    我问。
        朋友说是一个在美国定居了的上海人,和我们差不多年龄,可他早早地谢了顶,想想,要是一片树叶子,落到地上,想要长成一棵大树,那有多少的不容易!
    那人说回去没有带什么东西,所以不用把已经绷好的画框拆下来,他能连框子一起带回去,他说,那黄黄的小油画,有着俄国画派的技法,是他找不到、留不住也忘不了的上海。
    白皮时代的往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曾开过一个会,主题是译文与上海青年作家之间的关系,那天我边上的女作家穿了一双深绿色平跟凉皮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