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学

第27章


他们东瞧西看,走近跑远,有的说这块,有的说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说不一的争论声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到了这位导游身边,请他揭开迷底。 
        在大家的注视下,导游指着一条白龙的腹下说:“就是这块。” 
        游客们定睛细看,齐声喊道:“原来是块木砖。”接着便纷纷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它是哪一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有发现?” 
        这时,这位抓住了游客心理的导游,才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和“木砖”的轶事详细讲了一遍。客人们听着想着,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时而眉飞色舞,时而赞叹连声……。 
        导游在这里用的就是“吊胃口”、“甩包袱”的说话技巧,它既活跃了游客的游览情绪,又使讲解的内容生动活泼,还融洽了双方的感情,可谓一举数得。 
        古人说:“文人看山喜不平。”说话也一样,如果在交谈的叙事议论中,恰到好处地结下一个个“扣子”,即悬念,会使听者在回旋推进的言论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而兴味无究。 
        开场白是讲演者向听众最先发送的信息,它如戏曲演出前的开场锣鼓,直接影响到听众的心态。在开场白运用相应的语言技巧,会收到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 
        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伦敦安葬了马克思时,在马克思墓前说:“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不说“逝世”而说“停止思想”,说“睡着了”,他用委婉的语言技巧,表达了对伟大革命导师去世的巨大悲痛,渲染了悼念的气氛。 
        一九四九年春天,北京解放时,北大学生会请郭沫若作关于北伐战争的报告,郭老是这样开场的: 
        “今天是我面对青春的海洋,摆革命的龙门阵。” 
        “面对青春的海洋”,比喻恰当形象,听来亲切悦耳,“摆龙门阵”,是妙语双关,而用“革命”两字,点明了题旨。这样的艺术化表达,一下子抓住了听众。 
        一次,上海某单位请陈毅市长作报告,讲台上铺了洁白的台布,花瓶里插上了鲜花,还备了些茶点瓜果。 
        陈毅见此情景,略一迟疑,顺手将花瓶移到了台下,并搬走了糕点,然后风趣地说:“我这个人做报告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会手舞足蹈,这花瓶就碍手碍脚了,说不定碰砸碎了,我这个供给市长还赔不起呢!”顿时整个会场一片活跃。 
        一位外国首脑出访我国,在首都机场,他面对迎候他的人们即兴演讲:“……我是个桥梁专家。一踏上这古老而美丽的国土时,我想,此行的唯一使命是:在两国之间架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友谊桥梁。” 
        他微笑着,并挥手在空中划了一个拱形桥状。他那相得益彰的话语和动作,具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一次参加某校的毕业典礼,很多人都发表一篇大论,轮到他讲话,已经十一点半了。他站起来说:“演说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话一出口,席间鸦雀无声,片刻,爆发出哄堂大笑。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可能会遇到下面的情形: 
        一个品行不良的熟人来缠住你,非要你借钱给他不可,但你知道,如果借给他就等于肉包子砸狗有去无回;一个相熟的生意人向你兜售物品,你明知买下了就要吃亏。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断绝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种子。 
        要避免这种情形发生,便要运用一些聪颖的智慧。 
        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意见。 
        经理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 
        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却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 
        经理听了感到很吃惊,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 
        销售部主任没有同经理争论那个带小圈圈的设计是否雅观,而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感到纳闷,脸上却带着笑说:“你的话我难以理解,解释来听听。” 
        “这个设计与日本国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中国的人民,也会想到这是日本国徽,他们就不会引起好感,这不是同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嘛。”经理满意地点了点头。巧妙的话语虽只有几句,却胜过长篇大论。 
        对他人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机智应变的技巧。如男人们有时会邀请女人共同赴宴,而一般的女子都会适度地保持矜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既然要拒绝对方的邀请,在言词上自然要下一番功夫。但心地善良的你,很可能因此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启口。倘若对方是平日一同工作的同事,一旦拒绝,那么以后的工作势必增加许多困难。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男子对一位女同事说:“欢迎你一同参加!”说着便将音乐会的入场券递给她。这时,这位女子很想拒绝他的邀请,于是顺手从皮包里拿出日记本,打开看了一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很抱歉,今天我已和别人约定了。”就这样婉言拒绝了对方。 
        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有位男子邀请某女子一同饮茶用餐,而那女子却非常机智地回答对方:“我非常高兴,谢谢你,但是不是可顺道邀请小王和小张一同前往?因为我们原来约好下班后要一同逛街的。”这样一来,对方不是知难而退,就是大家共进晚餐了。 
        当我们无法直接拒绝别人时,不妨编一个足以使对方信服的理由,使对方不再坚持自己的意愿。 
        比如说用友好、热情的方式拒绝对方。例如,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但又是那么干脆。卡耐基告诉他的学员,在谈判中巧妙地机智应变,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谈判中出现障碍时,应当合理地运用对比说理,让对方认识到错过这次合作的机会将是多么可惜,从而打动对方。 
        对比说理是将己方公司与一些类似的公司作比较,突出本公司的优势,诸如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交货时间快等等,使对方从对比中明白你的优势。因为强弱优劣的对比可以使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更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大大强化优势,加强对方的印象和认识。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 
        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了。”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在谈判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和不合理的要求,顿时感到束手无策,无以对答。这时,如果随机应变,运用逆反思维、反向求因等方法进行巧妙解说,不但能有效地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还可以使结论奇迹般地发生变化。 
        谈判是满足双方需要的利己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需要不同,因而会呈现不同的行为表现。有的人喜欢在谈判中以战取胜,而有的人强烈希望被喜欢,获得别人的赞赏。前一种人太好战,在谈判中很难与人合作,后一种人由于希望被人喜欢而不敢面对现实的冲突,是不善于拒绝的人。在商务谈判中,要采取对立的立场,或者拒绝对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