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

第36章


敲二下木
鱼,移动一步。心里依然保持平静,同时要一面听大众的念佛声,一面随著称念佛号,不可
只听人念而自己不念。
  印光大师的‘□婴礞□k》有云:「当摄心切念」,「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
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
妄念自息矣。」
  绕佛後是「坐念」,坐下前先向上问讯。问讯後以打坐的姿势坐下,尽量使腿脚等任何
部位,不感到不舒服为原则。把腰挺直而不是挺胸,小腹放松,不要仰头或低头,如果小腹
放松後,无法念佛,则不管小腹,而以能念佛为先决条件。
  止静时,坐的姿势不变。但要把身体和头脑放轻松,气沈丹田,舌尖轻抵上颚,眼睛微
睁,亦可闭上。继续不断地默念四字佛号,不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此如]□簏*□Y
经》所说:「能於一佛,念念相续。」又云:「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
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专注念佛而断一切杂念,故如□般舟三昧
经》云:「心有想是痴心,无想是涅盘。」
  默念时,速度要适中,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会紧张,太慢了易生妄想,一直
不停地默念。此时也可采用十念记数念佛法,如印光大师‘□婴礞□k》所说:「所谓十念
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
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
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
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此本可作出声、
默念的两种用法,甚至行住坐卧,无时不宜,唯静坐默念时效果更佳。此法乃系参考五停心
的数息法而来,所以对於初心念佛者,最能摄心。
  二、平时念佛
  本寺的念佛会一星期只有一次共修,所以,共修念佛固然重要,平时念佛也很重要。平
时念佛可分三种:(一)是方便工作忙碌或公务繁剧的在家居士修行的晨朝十念法门。即是
每日朝起後,修十念念佛。此含有多种方式:如宋朝遵式大师教令尽一口气念十句佛号,又
元朝天如惟则大师则云:「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
是十气,名为十念。」或以数口气念十句佛号等。(二)是昼夜不离佛号,不论在何时何处
或做任何事,心中经常以「阿弥陀佛」的圣号为主要念头。此如永明延寿大师,日课佛号十
万句。(三)是以上两者的折衷,得闲即念佛,事忙则做事,以免心分两头,如此则仍有很
多机会念佛。
  专心念佛时,不计环境净秽,不论工作贵贱,在清除垃圾、打扫厕所乃至正在排便排溺
时,也无不可念佛。唯有在须用思考、分析、听讲时,不便念佛,因为一念佛就无法专心
了。但若能达到永明延寿禅师的程度,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只是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
翩A否则是办不到的。
  晚上睡觉时,最好是以右侧卧,心中观想光明相,全身放松,心里默念佛号,直到入
睡。若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即便在睡梦中,也照样能念佛。万一忘了念佛,那麽,醒来
之後,即刻把身体的卧姿调整好,再舒舒服服地躺下,继续观想光明相,并持念佛号。一旦
观想光明成功,那将不是在迷迷糊糊的情况下睡著,而是睡在清凉自在的光明世界中。而且
很容易就能消除疲劳,并使精神饱满,身心愉悦。像这样,醒时既能作主,睡中也能作主。
如此念佛,还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吗?
  三、念佛三种人
  念佛的人有三种: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
释结。
  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
退,再入娑婆,广度众生,成就无上佛果。
  第三种人,相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此如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所说:「若知心本来不生
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向西方。」五祖弘忍门下诸师,则多用「齐速念佛
名,令净心」。他们念佛,都没想到求生西方,但是每次念佛,都感到身心宁静,烦恼减
少,而且自己的心力越来越能与佛的慈悲愿力相应。此正是□[无量寿经》所说的「是心是
佛,是心作佛」的体现。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自己能得到利益,其他有关的人亦能因
他而获得利益。这就是因为念佛恒常不断,最後必得念佛三昧,必发悲智愿行。这一等人,
虽不求生净土,但亦不得不生。得到念佛三昧时,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一不二,那时,
时时处处都能见佛在说法,时时处处无非极乐国土了。
  依佛法来说,第一种人,仍属於人天善法,所谓民间信仰的层次;第二种人是正信的佛
子;第三种人则是上乘的利根。由於众生的业深障重,在修行净业时,一开始即以第三种人
自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切实际的;然而仅以第一种人的立场来念佛,所求又太少了。以
第二层次来修念佛法门,是最落实可靠的,既可深植善根而臻於上乘,又能兼得消灾植福的
现世利益。
  75.3.22.於农禅寺福慧念佛会开示.陈明霞录音整理
  (二)念佛法门的层次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不求感应。但是,若不从第一
种开始,而直接修学第二种方法的话,可能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问我:「]赵
知绣g》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要到那里去?』这
句话是不是反对净土?」我回答:「不是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程度浅的人修净
土,程度较高、根器更深厚的人也是修学净土,只是态度不一样罢了。」
  初机学佛的人,如果不求感应,由於信心不足,很容易起退心,修不了多久就会说「没
有净土,不想生净土」等等的话,也不想继续修行了。如果首先告诉他净土佛国是实有的,
佛经所说是绝对可信的,特别是阿弥陀佛以本愿力度一切众生是最可靠的,凡是相信弥陀法
门,持念弥陀圣号,愿生弥陀国土者,当来必定往生彼国。假如,自己没有生死自主的力
量,甚至连主宰自己身心的力量都很薄弱,就说有把握达到禅宗六祖那样的程度,这种人自
信虽然可嘉,可惜没有实证的自信,只是虚骄、狂妄、不切实际而己。所以劝导初机学佛的
人,修净土念佛法门,依弥陀愿力求生西方净土,是最可靠最安全的。
  有些年轻人,误认为念佛是为老年人而说的法门,至於年轻人,在世界上正准备做很多
的事情,大概没那麽快就离开人世间,又何必急著念佛求生净土呢?可是,谁有把握自己能
活到几岁?更何况,求生西方,只是一个愿望,谁说念佛的人一定是立即会死亡?生西方净
土,是极终的目标,却不是说现在念佛现在便去。等到要去的那一天才念佛,恐怕已无力念
佛了,所以在平时就得先做好准备。
  再说,平时念佛,心向西方净土,也有现世的利益可得。阿弥陀是梵语音译,意为无量
寿与无量光。所以□[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莲
华)。」又说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如能一心称念佛名而得念
佛三昧,则如]j智度论》所说:「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念佛不仅为求临终
往生净土,也能消除现世烦恼及先世的罪障,而得种种利益。念佛者既如人中的莲华,则何
愁不得健康长寿、幸福和乐、吉祥如意、受人尊敬等等的利益呢?这都由於念佛的人,心向
著佛,能有净化身心、庄严环境的力量的缘故。比如]j阿弥陀经》所见第二十五愿:「光
明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大光明,……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又第四十六愿:
「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普等三昧,至於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继续
不断地念佛,如能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到自己和阿弥陀佛互相交融、不分彼此的时候,虽然
还没有死,实际上已经是在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在那里呢?经上说:从此土向西方,距离
十万亿个佛土之外。可是当我们念佛念到非常纯熟的时候,自心之中自会现出阿弥陀佛的极
乐国土。如□[无量寿佛经》云:「於现身中得念佛三昧」,「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
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