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逆向法

第25章


以听为纲建立与形、意的连接,突出强调了听在
英语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学习英语更具有实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
1997 年我下决心采用"逆向法"将词汇基础再打扎实一些。我以《词汇5000》、《词汇
10000》、《词汇22000》系列为教材。4 月开始学习"5000",每天一课,每课内容全部听写,
有生词或记不清的词一律查词典(当时我用的是双解词典),一定要确实弄清。
约一个月后,我将"5000"共22 课、4 盘磁带全部学完。我快速翻看了书后的单词表,
看到一个词就会在大脑中闪过该词的发音、同义词和各种变化,并回忆书中的例句。当然
肯定会有一些词仍然很生,而且为数不少。于是我决定将 4 盘磁带再听写一遍,这一次与
上次有所不同:我听写关键词(指书中的生词及自己联想到的词),尽量不让磁带停下。如
此将4 磁带又听写了几遍,一遍比一遍快。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我带着随身带,兜里放上
两盘磁带,走到哪听到哪,排队买饭、等人、坐车、走路、上街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我都不放过。这时,"逆向法"的优越性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一边听一边联想,所学的内
容就浮现在脑海里。这样学习的收获大大超出了5000 的范围。"逆向法"开始阶段的"慢功
夫"这时收到了回报。从1997 年6 月到8 月,这4 盘磁带我恐怕听了有30 来遍。
1997 年9 月,我决定开始向"单词10000"进攻,这时我也有了参加TOEFL 考试的念
头。我给自己订的计划是一年后考。因此,"10000"是我复习迎考的第一步。我依然采取了
相同的方法,但是这次改用英英词典。碰到的每个生词或记忆模糊的词,我都一定查词典,
并注记在书上;同时,还不断地联系"5000"中有关系的词。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因为
"10000"每课的内容比"5000"多,而且由于工作原因不可能天天学习),"10000"全部听写了
一遍。 此后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反复地听、不断地重复,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
"10000"进行巩固。这时,我又想到:学完"5000"和"10000"下步怎么办?我想,一方面肯
定要不断地复习巩固,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另辟蹊径。因为,这两本书、8 盘带的内容毕竟有
限,而且都是单句,不成文章,必须另找学习材料,我选择了"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和第四
册。这两册书的英文名分别为:Developing Skill 和 Fluency in English;通过名字就可以看
出作者的用意:使读者打好中级英语的基础,能够流利地阅读一般英文文章,向高级英语
过渡。
我从97 年底开始用"逆向法"学习第三册,对于那些内容确实已掌握的课文,就只听不
写,或只写自己认为有一定难度的词或句子,大部分内容还需要听写。第三册共有54 篇文
章,我认为值得听写的有 40 篇,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篇幅越长,绝对超过了 EPT 听力
考试短文的水平。换句话说,学新概念还是很有实战意义的。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把第
三册学完了,从1998 年3 月份开始学第四册。第四册有60 篇文章,难度比第三册大,到5
月份才全部学完。 在这期间,我仍然不时听听"5000"和"10000"的磁带,而且每天坚持听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一个小时的英语广播。我认为学习新概念第三册和第四册,确实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复习
巩固"5000"和"10000"的成果,同时全面巩固中级英语,又扩展了知识范围。我把第三册和
第四册上学到的生词、短语,各有三百条左右,都记在一个小笔记本上,以便随时翻看。5
月以后,我就开始找一些针对 EPT 考试的材料进行练习,比如听力,语法,完形填空,阅
读等,还作了一些模拟试题。同时,不断反复地复习,听学过的内容----以听带动复习。我
对复习材料进行了如下归类:20 盘磁带,4 本书,一套 EPT 资料。20 盘带分别是:8 盘
"5000"和"10000",6 盘新概念,6 盘 EPT 听力;4 本书分别是《单词5000》,《单词10000》,
新概念第三册和第四册。
有了对这些材料的全面而扎实的掌握,我虽然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 EPT 考试和
TOEFL 训练班,但对考试充满信心,结果EPT 考了138 分,TOEFL 考了627 分。 从 1997
年4 月到1998 年12 月,学习告一段落。回顾这段历程,我认为有两点体会:
(1)功夫在平时。实际上,我决定考 EPT 之前,已经学完了"5000"和"10000",有
了较好的基础;从5 月才开始有针对性地做题。实践证明适应题型很快。有良好基础的人,
我想,不管题型怎么变,都会取得好成绩。功夫要下在平时,没有平时扎实的基本功,想
仅凭考前的突击取得好成绩,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中级英语一定要扎实。有些人以为自己可以听懂美国电影,可以听懂英文歌曲,
可以和外国人吹几句,中级英语应该不在话下吧。这是非常错误的。中级英语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没有扎实的中级英语,想再进一步是非常困难的。我认为,只要中级英语扎实,
EPT 就可以考到110 分。怎么检验自己中级英语是否过关呢?把新概念第三册全部听一遍,
如果每篇文章都百分之百听懂,每个词都会写,会读,会用英语解释,会造句,每种语法
现象都会解释,就可以说中级英语过关了。
(3)采用"逆向法"学习,开始时看似慢,但学到的知识全面而且扎实,换句话说,第
一印象深刻;在复习阶段,"逆向法"的优势就越发明显,因为知识都浓缩在磁带内,以听
为纲,通过联想,可以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的内容,而且时间利用率很高。当然这并不是
说可以不要书。因为,听多了以后,会对某些内容变得麻木,即熟听无睹,所以,不定期
地翻翻书,肯定会有收获的。总之,学英语就是要不断地刺激,不断地重复,一种方式暂
时失灵了,就换另一种。如此不断交替使用,持之以恒。
3、用“逆向法”学习英语的经历和体会 作者:段德盛
I、逆向法使我脱颖而出
我高中时一直是班里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之一。在第四军医大学我先后参加过全国第
一次四级考试和第一、第二次六级考试。90 年大学毕业时我是全区队40 人中唯一通过六
级的学员。毕业后到某医院从事医疗仪器维修工作,需要读一些英文说明书。我记得第一
次是一台生化分析仪的说明书,看得很吃力。我对不懂的单词逐个查字典,将这份说明书
彻底看懂翻译出来。以后再看英文说明书时就容易一些了。在医院工作期间我曾用三个多
月的时间背过《新概念》第二册全部一百多篇课文,每日一篇,背好后让同事听,比较流
利、一词不错就算完成任务。
准备考研时,我在92 年9 月份背了《新概念》第三册前30 课后,就再也没管英语。
尽管那次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较难,许多人因此落马,我还是拿到了南京通信工程学院的
入学通知书。 上研究生伊始,刚读研究生时我的英语水平在班里算中等,不如大多数通院
本科毕业的同学。每天早晨看到他们拿着收音机听 Special English 广播,我就很羡慕,心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里暗想:我什么时候能听懂?
虽然我一入校就知道"逆向法",但是仍然用背的方法学英语,不久就觉得太枯燥而难
以为继。在无耐的情况下,我从第二学期期中的时候尝试用"逆向法"学英语。那时还没有
电脑语言学习机,只能用单放机返过来、倒过去地听。第一面 30 分钟的 Special English 我
听了一个月左右。 1994 年上半年,也就是研究生第二学期,我开始听写 Special English 广
播节目,工具是词典和一本《英语学习逆向法》。一开始听写第一盘磁带时真困难,一个小
时下来只写几行是常事。至今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个词花了 50 多分钟也没听出来。但
是正是如此,我才体会到逆向法的价值,我才真实地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到了期末,我
断断续续地听写了大约有六七十个小时,这个学期的英语课,我一节也没有去上。
期末的英语考试是交一篇作文、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考听力用的是 TOEFL 试题,
我考全班第一。考口语时我们坐在教室里,教员给出几个话题,谁准备好了就去找教员讲
几分钟。我看了一下题目,稍微准备了一下就第一个去找教员讲。这六七十个小时的听写
有效果了,我的英语开始在同学中略显突出。 第三个学期,我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听写三节
课(150 分钟),每听写完三节课就在笔记本上划一杠,到 1995 年一月,一共划了 108 个
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