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第89章


    航海者的国家,同时也应该为建筑家的主人。他们建起了帝华纳科城、泰奥提
华坎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搬运200 吨的巨石,他们能够
精确地照准方位。这些建筑家不知是何方神圣,但却非常明显地在世界各地,留下
了他们独特的指纹,包括了多角形的巨石,用天文学的排列来配置地面建筑物,神
话中化身为人的神明等等。但是,一个能够盖出如此进步建筑的高度文明,不但要
有丰富的资源、成熟的组织,还要有学问能够到探测从南极到北极,且做成地图的
技术,且聪明到能够量出地球的大小尺寸——这实在不可能从一块有限的土地中发
展出来。这个文明的家乡,正如我的研究助理所指出的,必须要有高山大川、温和
的气候、丰富的农业和矿业资源,和一切配合发展一个富裕繁荣经济的环境要素。
    这样的一块土地,如果没有沉没海底的话,又会在何处呢?
    图书馆的天使
    这样的一块土地,会存在于世界的哪个角落,而且又于什么时候消失于世人面
前?如果真的消失(实在想不出任何其他解释)的话,是如何消失?为何消失?在
什么情况下消失?
    老实说,一个大陆块怎么会消失?
    从常识来思考,只有大规模的天灾,而且是整个地球都遭殃的超级浩劫型大灾
害,才可能造成如此彻底而完全地将一个大文明从地球表面抹去的后患。然而为什
么我们无法找到任何这种大规模灾害的记录?还是我们尚未找到?
    继续研究的过程中,我开始翻阅有关火灾、洪水、地震、冰灾等相关的神话。
如同我在本书第四部中所提到的,世界上有太多的神话,都提到了因地质、气候等
影响而引发的大灾害,灾情可能都波及相当广的地区。
    人类在地球上的短暂历史中,我发现只有一个大型灾害,最接近我的预想:那
便是公元前15000 年至公元前8000年最后一个冰河期的末期,冰雪戏剧性地溶化所
造成的大灾害。而且,和泰奥提华坎城的古迹、金字塔建筑所显示的一样,许多相
关神话似乎都暗藏着科学资讯,而成为传达某种暗号的科学资讯的工具,而这不也
正是我心中所推想的“上帝指纹”的一部分?
    我当时虽然还不了解,但早已感觉到,冰河终期的混乱和古文明的传承与消失
之间,有非常强烈的关系。
    正在这时候,“图书馆天使”(library  angels)翩然出现。
    拼图中失落的一块
    对共时性(Synchronicity )非常感兴趣的小说家亚瑟·科斯特勒(Arthur 
Koestler)是“图书馆天使”一词的发明人。他用它来形容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最
需要的片刻,巧妙地找到最需要的资讯的那种运气。
    就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幸运之神眷顾了我。时间为1993年夏,经过连续数月的
旅行,我不但身体疲惫,精神也陷入低潮。一块如大陆一般大的土地不可能消失于
无形的地理学理论,逐渐让我信心动摇,使我对自己挖掘到的资料产生怀疑。就在
这时候,我接到一封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的小镇那奈摩(Nanaimo )的信,提
到我先前写的一本书《奇迹与象征》(The  Sign and  the  Seal),以及书
中提起的亚特兰提斯理论,和“从水中存活、散播文明”的英雄形象。
    1993年7 月19日亲爱的汉卡克先生:在研究了17年失落大陆亚特兰提斯后,我
和内人完成了一本书——《天塌下来的时候》(When the  Sky  Fell)①。我
们非常沮丧地发现,少数几位我们接触过的出版社,虽然对书的写作有兴趣,但是
对亚特兰提斯这个话题却非常排斥。
    在《奇迹与象征》中,你提到“洪水下存活的人,传承了万物开始的秘密”。
我们的书针对那些残存的人可能移居的地方做了一番调查。他们很可能搬至高纬度、
有淡水湖的地方。的的喀喀湖和坦那湖(Tana Lake位于埃塞俄比亚,《奇迹与象
征》大部分便以此为舞台)的天候恰巧适合,而且这个地区环境安定,有很好的条
件让这些人再度开展农业。
    同信附上《天塌下来的时候》的概要。如果您有兴趣,当将寄上原稿。
    兰德·佛列姆亚斯(Rand FlemAth )敬上
    我开始翻阅概要。读了开头的几个段落后,我发现已找到我一直在寻觅的那块
失落的拼图。它和我研究的古代全球地图完全相合。那些地图,不但正确地描绘出
冰河床下的南极大陆(见本书第一部)。从其概要中,我可以看出各地的古代神话
中出现的大洪水和全球性大灾害,对环境的影响的确存在过。而且,佛烈姆亚斯还
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北西伯利亚和北极圈内,会发现大量似乎为“瞬间冷冻”的哺
乳类动物;为什么现在北纬90度以上,草木不生的永久冻土层中,会发现高达90英
尺的果树化石等谜题。他对于公元前15000 年以后,北半球最后的冰河期的突然化
冰,以及和化冰同时产生的全球性火山活动成因等提出了解答。他回答了悬在我心
中的一个大问题:“好端端的大陆,怎么会消失?”其实,他的说法建筑在哈普古
德的“地壳移动”理论基础之上。对于哈普古德这个激进的地质学假设,我早有所
闻,而佛列姆亚斯将它摘要如下:
    南极大陆,可谓最不为人所知的一块土地了。我们大部分人都假设这块海上的
大岛,已经被冰雪封闭好几百万年。但是最新发现证明,南极中有一部分的土地,
至少在几千年前还没有为冰覆盖。而就地质学而言,那是非常近的事了。我们可以
用“地壳移动”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南极大陆的冰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成为今
天的形状。
    佛烈姆亚斯所指的“地壳移动”解释,其实就是指哈普古德所提出的假设:南
极大陆块一直到公元前11000 年以前,其实并不位于南极,而是在距离它现在位置
至少要北2000英里(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但是在经过一次地壳大变动以后,才
移动到现在的位置②。
    佛列姆亚斯还继续写道:
    地壳移动,使大块土地漂移至死亡圈(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一带),这现象至
为明显。凡是动物大量绝灭的土地(尤其南北美和西伯利亚),显然都是因为纬度
激烈变化的结果……
    地壳变动所带来的结果当然是激烈异常的。地壳随地球内部的激烈变化,而发
生激烈的地震、洪水。大地呻吟,位置改变,天空好像要塌下来的样子。海洋深处,
地震频繁,造成的海啸冲击海岸,淹没土地,有的地块被挤冲到比较温暖的气候带,
有的则被打进南北极圈内,永远被冰块所覆盖。冰原溶化,使得海平面节节上升。
所有的生物必须要适应环境,要不然就移居他处,否则便被淘汰……
    在阅读中,我联想到哈普古德对地壳的一些描述:硬而薄,一旦剥离,“就好
像剥橘子一样,皮与肉分离后,橘子依然完整,只是表皮打散了而已”。
    看到这里,我还对内容相当熟悉。但是两名研究者继续提出了两个我没有想到
的关键问题。
    惊人的引力
    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引力(如本书第五部中所述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变
化一样)在地壳移动的机制下,对冰河期的兴起与衰退造成的影响:
    博物学家兼地质学家路易·阿加西斯(Louis  Agas siz),1837年首先提出
了冰河期的概念。当时的学术界对他的看法很不以为然。不过,当越来越多对他有
利的证据出现后,连原来抱持着怀疑态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地球曾经历过一段
冗长而恐怖的冬季。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使万物停滞生长的冰河期,无人能
够理解。一直到1976年,世人才找到直接的证据,证明冰河期确实在地球上存在过。
现在大家都用地球公转轨道的各种天文学特征,以及地球轴的倾斜度,来说明冰河
期的形成。的确,天文学的要素,对冰河期的发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不过,那可
能只是关系之一,同样重要的,恐怕是冰河的地形,而地壳移动说将是解开这个谜
题的重要关键。
    爱因斯坦对南北极地壳上厚重而分配不平均的冰块,是否可能造成地壳移动,
曾经做过研究。他写道:“地球的自转在重量不平均的两个冰帽影响下,产生了一
种离心力,而离心力的力量又传达到了坚硬的地壳上,强度不断地增加,聚集到一
定的力量后,便会制造出一种地壳与地球本身之间的反动,而造成两极的地块往赤
道方向移动。”
    当爱因斯坦1953年写下上述这段文字的时候,世人还不十分理解天文对冰河成
因的影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