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一百六十九个小习惯

第12章


今天这个社会本来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促进沟通、交流、合作,否则就不能取长补短,结合大家的力量去完成工作,抒写人生。
    我记得一位人事部主管在训练员工时说:“无论你的个人能力有多么出色,我认为在我这个公司都不可能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众多员工都惊异地看着他,他沉着地说:“这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团队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结合大家的力量。所以,我对你们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等能力上,至于个人专业能力,那是你们在学校里都已经掌握了的,而且也是基础。”
    可以看出,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公司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我可以确定沟通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个人事业的影响是很突出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性格非常弧僻,平时基本上不与别人交流。虽然与我住同一个寝室,也很少有话说。我曾经规劝他积极培养开朗的性格、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这个开放的社会。
    当时,他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将精力浪费在这些“杂事”上。后来,当他开始工作时,就有了亲身体会,跑到我这儿来后悔,对当初没有听我的话而追悔莫及。因为他在公司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工作上根本不考虑其他同事的意见,多次造成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公司毫不客气地给他下了“逐客令”。后来他也换了几个不错的公司,但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败。他感慨地说:“这个社会,沟通能力真是太重要了,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如果缺乏沟通能力,完全有可能四处碰壁。所以,沟通能力对人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沟通能力。
处理问题应该因人而异
    我们可以肯定世界上的人因为性格、性别、环境影响、所受教育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造成对问题的认识、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对一些人很敏感的东西,另一些人却没有感觉;有的人认为无所谓的事情,有的人却认为非常重要。这就是说,同一种处事方法,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切忌对任何事情都采用同一种方法,那样有可能招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有一位朋友是企业老板,他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独特的方法。我曾问及其中的秘诀,他这样对我说:“我公司有两个同样有水准的人才,但他们到我公司来的时候都对专业技能不是很熟悉,几乎是我一手将他们两个栽培出来。但是,对他们两个人的培养方法却是迥然不同。”我问:“能否说得具体一点。”“因人而异。”我的朋友真诚地回答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人,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比如我所说的那两个员工,两个都同样的聪明、好学,但是其中一个比较好强,自尊心也比较强;另外一个则心胸宽广,容易直接接受批评。所以我在指正他们的错误并灌输观念的时候,总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第一个,我常常采取迂回、间接,比较含蓄的方法,这容易使他接受;而对第二个,我就可以开门见山地指点,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他本人也觉得无所谓。如果我将两种方法对调,第一个人会觉得我瞧不起他,而第二个人会觉得我这人真啰嗦,婆婆妈妈的。”
    我佩服我这位朋友考虑得如此周详。如果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完全可能弄得一塌糊涂,无所适从。所以,我是非常认同这位朋友的处理方式,而他本人也表示这是自己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
    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事情本身以外,还应该弄清楚事情涉及到的人物。换言之,不仅要因事而异,还要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是铸就辉煌人生的基本保障。要想改变人生,这是不可忽略的做法之一。
积极化解与别人的冲突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经这样说:“这是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不但人与人之间有冲突,就是个人的内心也时刻充满着冲突。”只要人们之间进行交往,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冲突。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但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拒绝交往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冲突时刻充斥在生活里,那么,是否能够积极化解与别人的冲突则成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行为。同时,这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生冲突的因素林林总总,非常繁多,具体可以概括为:个人观点不同而产生冲突;兴趣与爱好不同而产生冲突;因为不可协调而产生冲突等等。那么,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怎样才能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在遇到冲突又怎样积极地化解呢?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说:“要做到尽量不与他人产生冲突,以及化解已经产生的冲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胸怀宽广、大公无私、宽容理解、不苛刻要求、弄清楚事情的是非、有‘冤家宜解不宜结’的观念等等。”
    稻本是日本一家大型企业的主管,而且就任此职已经很多年了,是公司的“三朝元老”之一。他在公司的人缘非常好,有口皆碑。曾有人问过他的下属,大家对这位主管非常敬佩。他们说:“我们很尊敬稻本先生,虽然是我们的主管,但他却从来没有‘官架子’,永远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很会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即使是工作上有一些不可协调的情况,或者一点小冲突,他都能够冷静处理。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之前,他从来不凭自己的主观意见擅自处理。记得有一次,有个下属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不但没有气急败坏,反而是耐心地教导下属以后应该怎么做;还有一次,他因为错误处理了一件事情,导致一位员工受到冤枉,他理清事实原委以后,主动向那位员工道歉,积极化解了与他的冲突。”
    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向日本的稻本先生学习,首先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冲突,即使产生了冲突以后,也应该积极化解。这样的处事方式和态度,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我们应该相信,稻本先生能够在公司长久担任主管职务,能够赢得所有人的赞许,这与他这种处理事情的良好方法与态度是分不开的。
    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步向成功的绊脚石。但是,只要有交往,就会有冲突产生,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回避,想办法解决。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按照稻本先生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是很难得遇到冲突的,即使有了冲突也能够轻松化解。
第四章 使你心境豁达的9个小习惯
给别人足够的面子
    我有一位姓王的朋友,为人直率,生活上乐于助人,工作上也努力敬业,但他在公司和生活中却没有好的人缘与口碑。我曾对这种情况做过深究,发现了最大的原因:他太直率,凡事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钻“牛角尖”,而且是不分任何场合。所以,常常见到很多同事因为他而颜面尽失,在很多场合里下不了台。那些受害者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联合起来在很多场合里“整”他,使他也时常感到难堪。这样交换了立场,他自己也觉得以前的处理方式欠妥,于是苦闷地来找我。我对他说:“我以前在卡耐基成功学中看到这样的警句:‘若要与人愉快相处,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及‘要给别人留足够的面子’等等。你以前的做法就与这两条完全对立,所以才有那样的结果。如果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我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来,他就按照我所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那以后,他很注意考虑对方的情绪与面子,即使有需要反驳的地方,也会先考虑场合与口气,每次都是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委婉地向对方提出来。这样,以前的尴尬不但得到及时改观,而且还赢得了很多朋友与尊重。
    人是感性动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顾及其情绪。所谓给别人面子,就是要考虑别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与人格是人内心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人最敏感的部分,人们往往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它。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给别人足够的面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赢得朋友、赢得友谊、赢得支持的关键。
    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有一位年轻的学者提出了一个错误的观点,但当时其他人没有发觉,只有一位老教授发觉了。这位老教授看了看这位年轻学者,年轻学者的脸顿时就红了一大片。老教授心里想:他脸红,就说明知道自己讲错了。这属于偶然错误,而不是不可原谅的缺点。于是,他就没有当场揭穿。交流会结束后,这位年轻学者主动向老教授道歉,说刚才犯了一个错误。老教授会心地微笑:“我知道,但这不是你主观上的错误,而是你因为平时很少参加这种学术交流会,所以有点紧张,才导致刚才那个小错误。”这个年轻学者非常感谢老教授,而且他们经过交谈,相见恨晚,这位年轻学者就拜老教授为师,进行学术研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