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一百六十九个小习惯

第14章


一个心境豁达的人,他一生拥有很多朋友,并且能得到这些朋友的尊重和帮助。这对改变人生,是必不可少的。
坦然面对别人的误解
    误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有充分的体会与感受。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同事在工作上出了问题,于是就主动想帮助他。也许是因为他当时心情不佳,或者是本身性格就是这样。他很不礼貌地对我说:“你凭什么教训我?你行你来做算了。”我对他的反唇相讥感到无所适从,认真地说:“我不是教训你,只是想告诉你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已。”不料,他却红着脸说:“不是教训是什么?”他明显误解了我的意思,但我没有与他争吵。我觉得,既然对方不理解,那就没必要再解释,解释只会更大程度地影响情绪。
    如果我对别人的误解加以辩驳的话,可能就会与他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也有可能。这样对双方心情的影响很大,而且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好处,还增添新的麻烦。所以,我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让对方自己反省。能够反省出其中的误解当然是好事,如果误解不能化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至少,不会引来新的问题。
    如果对误解辩驳,还会招致非议,认为你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在人格与品德上是一个损失。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情愿别人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观点强加在自己身上,所以,辩驳误解会失去很多朋友。对于成功的人生,好人缘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你对别人的误解在意,会使心情变得糟糕,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热情,这对成功的人生是不利的。面对别人的误解,甚至恶意攻击,最好的办法是坦然接受,置之不理。
    在美国历史上,很多有杰出成就的总统,都曾遭受过别人的辱骂。他们在面对这些误解时,几乎都是坦然面对,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托马斯·杰弗逊虽然写出《独立宣言》,但他也因此遭受到这样的辱骂:“如果这样的人能够当总统,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妻子和女儿,成为合法卖淫的牺牲者;我们会大受羞辱,受到严重的损伤;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使人神共愤。”就连被称为美国的国父的华盛顿也不能逃脱这样的辱骂,他被称为“伪君子”、“只比谋杀好一点”。罗斯福总统就曾经对别人的误解感到惶惑,他不得不请教父母。父母告诉他:“不要管别人怎样说,只要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就对了。不能让别人的误解打扰自己的理解。”
    既然误解不能逃避,我们就干脆欣然接受、坦然面对。我们应该记住,不能让别人的误解对我们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不应该轻易责怪任何人
    对一个人的过失进行正确的批评,是很必要的。但是,批评应该讲究策略与方法。一位文艺评论家甚至说:“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位评论家的话,批评的确是一种艺术。至少,我认为不要轻易地责怪别人。责怪是批评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是最拙劣的。接受批评的人,在心理上是很难接受责怪的。所以,批评的效果非常不好。而且,还很容易导致对方的抵抗,进而出现相互争吵、打斗,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会因为批评而导致不良的后果。
    我有一个做中学老师的朋友,我经常与他一起探讨一些关于教育的话题。在谈到怎样批评孩子的一些错误与毛病时,我这位朋友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千万别随便责怪孩子。”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他说:“因为孩子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心理上比较叛逆,只能从正面教育。如果你要刻意责怪他,反而会使他与你‘对着来’。我有一个学生就是这样,本来成绩还算可以,就是因为贪玩而经常遭到父母的责怪,有时候甚至辱骂。前不久,这个学生与父母吵起来了,原因就是对父母的责怪严重不满,最后竟然离家出走,急坏了学校和家长,幸好最后还是主动回来了。”可以看出,责怪的负面效果有多么严重。
    我见过一位企业总裁,他在批评人的时候从来不用苛刻的语言,更不责怪他人。不仅如此,他的批评还非常具有艺术效果。有一次,他的秘书在一项文件的处理中出现了错误,他没有责怪,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处理,他说:“你的处理也不算不对,但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然后,他又把正确的处理方法对秘书说了一遍。开始,秘书的脸刷地红了,接着就是如释重负,她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老板竟然没有责怪自己。
    总之,批评不是责怪,责怪只能让对方产生厌倦,而达不到批评的效果。随便责怪人是缺乏涵养的表现,是缺乏人格魅力的象征。一个深受他人尊敬的人,是从来不轻易责怪别人的。
    责怪别人,只能使别人讨厌你、疏远你,而适当的批评则容易让人虚心接受,并对你深深地表示感谢与敬佩。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轻易责怪任何人。
勇敢面对别人的怀疑
    怀疑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几乎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比如,我在职场上一帆风顺的时候,很多同事都用怀疑的眼光看我。甚至,我还曾经听见背后有人这样说我:“他呀,我也没看出有高人一筹的能力,这么快就升职,鬼知道他用的什么手段?”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很不好受,觉得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成绩竟然被人们恶意地怀疑。顿时觉得自信心受到伤害,根本没有心情再去公司上班。后来转念一想,随便让他们怀疑吧,反正我又不是通过其他见不得人的手段获得现在的成绩的。于是,我鼓起勇气,继续坚强面对别人的怀疑。上班的时候,我依然积极地倾注热情,而面对背后说我坏话的人,也依旧和颜悦色,与以前一样。
    我当时就想,只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就让别人去怀疑吧。
    有一个政府官员,一生善良、乐善好施,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拿出自己大量的财产接济贫穷老百姓。因为这件事情,平时在工作中对他有成见的人便诬陷他,说他有贪污的嫌疑,现在是主动将赃款拿出来,并美其名曰为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当时,这一消息的确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一时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而且也相信他是一个贪宫。其理由是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好的官员。这个官员的家人都替他着急,纷纷劝他出面澄清。但他却觉得无所谓,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行为。后来,通过各方面调查,终于还了这位官员清廉的名声。这时,大家才发觉他的行为是多么伟大。
    怀疑是一个人的本能,不管多么崇高的人都具有,只是表现得强烈与否罢了。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别人怀疑你的能力、行为,就是卑鄙,或者是有意针对你。而我们在面对怀疑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发挥“自我本色”———只要我问心无愧,我就拥有面对怀疑的勇气。
容忍别人的缺点,将赢得别人的尊重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在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但是,怎样面对别人的缺点呢?宽容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总是对别人的缺点苛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以恶为仇,以厌为敌”。一个能够容忍别人缺点的人,必定是胸怀宽广,受人尊敬,而且也是拥有辉煌人生与成就的人。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不但以其科学成就名扬四海,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导师。他的助手在评价法拉第时,认为他聪明绝顶,科学业绩硕果累累,并且对于别人的缺点始终能够容忍与理解。同时,还给予大量的教诲。法拉第的助手德塞先生,起初只懂得一些基础知识,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法拉第先生,并做了他的助手。德塞先生因为知识面不广,以及其他一些怪癖,经常犯一些小错误。他自己都说:“每一次我做错事后,总以为法拉第先生要对我发火,但每次他都耐心地教诲,说争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德塞自从做了法拉第的助手以后,就没有再更换工作。尽管这位助手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法拉第也没有提出更换助手,而是对德塞大加赞赏,他说:“这个年轻人真的不错,当初他的能力不怎么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锻炼,现在已经是博学多才了。我想,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才了。”接着,法拉第先生又说:“我也有缺点,我是与德塞共勉。”
    德塞对法拉第称他为人才非常高兴,更加努力学习,在他一生中,也有一些不小的发明。而法拉第在省视自己的成绩时,说:“我成功的一半,离不开我的助手德塞先生。”
    我们想一想,如果法拉第先生不能容忍德塞经常犯错误这一缺点,德塞不可能永远做他的助手,更不可能在科学探索上也取得成绩。相反的,因为德塞本人的好学,这对法拉第本人的研究工作也有不小的推动。所以,法拉第在总结成绩时才那样感慨地说了那些话。
    我们都有缺点,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假如自己的缺点不能被别人容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容忍别人的缺点的理由。曾经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感慨地说:“以前,社交圈比较狭窄,只知道别人有很多缺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