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困境/憨氏

第24章


    自相矛盾幽默就其功能来分有两类:一是讽喻他人的,一是自我暴露的。
    有个做县官的最怕老婆,经常被老婆痛骂,有时还被老婆打几下。有一次,他的脸被老婆抓破了。第二天到衙门上班时,被他的顶头上司州官看见了。州官便问道:“你的脸怎么破了?”
    县官不敢讲实话,只好对州官说:“晚上乘凉时,葡萄架倒了,砸在头上,脸也被葡萄藤划破了。”
    州官大笑:“不要瞒我,一定是给你老婆抓破的。天底下就数这种女人可恶,这回我非要治治她,快派人去把她给我抓来!”
    谁料想,这话偏让州官的老婆在后堂听见了,一脑怒气地冲了出来。州官一见老婆,没等她开口,赶紧对那县官说:“算了,算了,这事先缓一缓,你也暂且退下,我后院的葡萄架也快倒了!”
    自我暴露往往有故作蠢言、自我调侃的特点,纯属调笑,常用于融洽人际关系,所以人们在社交场合特别喜欢加以应用。
    一位朋友起身要回家去,而外面正下雨,他向主人说:“下雨了,请把雨衣借我用一用,好吗?”
    主人说:“可以的,不过你要留心点,千万别把我的雨衣弄湿了。”
    明明下雨,把雨衣借给朋友,却又不让打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种幽默是戏谑性的,之所以幽默,是因为所说的所谓条件不可能办到。
    在社交场合就有这样一种规律,越是生疏的人,越是彬彬有礼;而越是关系亲密,越是可以开一些过头甚至荒谬的玩笑。由于是自相矛盾的、玄虚的,因而无攻击性,反而显得风趣可笑。
    自相矛盾幽默法,除了自我暴露一类以外,也有带讽刺型的。其特点是把矛盾的不相容性以夸张的形式突出出来,以显示其荒谬性,以此来批评或讽刺某种对象。
    有个法官断案的故事,说的正是一个聪明的法官以自相矛盾法查明了事实的真相。
    有一次,两个争讼者来见法官。一个说另一个欠他许多黄金,另一个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同他共过事。”
    “你要他还的黄金,当时是在什么地方借给他的?”法官问原告。
    “在离城3里远的一棵树下。”
    “你再去一趟,把那棵树上的叶子带两片回来,我要把它们当见证人审问一下,树叶会告诉我真情的。”法官提出了这样一个荒诞的建议。
    于是,原告去摘树叶了,那个叫喊冤枉的被告留在法庭上。法官没有和他谈话,却在审理别的案子。这位被告作为旁观者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法官审案。正当案子审理到高潮时,法官突然回头向他轻轻问道:
    “他现在走到那棵树下没有?”
    “依我看,没有,还有一段路呢!”
    “好吧,既然你说没跟他一起去过那儿,你怎么会知道还有一段路呢?”法官严肃起来。
    被告顿时惊惶失措,知道说漏了嘴,不得不承认诈骗罪。
    自相矛盾带给人们的幽默效果,立足点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交叉点上:言谈符合逻辑规律,言语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是人们能够顺利交流思想,实现彼此交往的起码条件,但其中并不存在半点幽默价值。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却可能产生幽默的趣味。因为在自相矛盾的情况下,言语失衡,逻辑错位,于是,逻辑上的相悖,言语的倾斜,带给我们震惊,幽默趣味便在其中孕育了。
    有一个老头今年60多岁了,退休在家闲着没事。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为小孙女做个小板凳。可是事情非常不凑巧,老头请来的木匠,半路出家,又不肯认真学艺,活做得很糟。
    木匠在老头家干了一整天,忙完了去主人那里讨工钱。老头说:“你做的活太慢了。”木匠说:“你没听说吗?慢工出细活。”老人说:“你做的活不光慢,更重要的是质量太差,让我白贴了三顿饭。这样吧,就把这只板凳给你抵工钱吧。”木匠不干,分辩道:“别把人当傻瓜。几块钱我不要,谁会要你这个丑凳子?缝又大,板又斜,四只脚都不一样,能值什么?”
    如果是老师教小学生肯定会这样提问:木匠是聪明,还是愚蠢呢?毫无疑问,偏执一端的回答,都是不能得满分的。应该这样回答,木匠是聪明的外表包着愚蠢的内核。当然,读者朋友看了这则幽默后,没有谁会去探讨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肯定是会在你的无意识中生出的。因为是木匠的貌似聪明实则愚蠢的辩白,使你的欢颜绽开了。
3.延伸推理法
    延伸推理幽默法就是根据别人言行举止中的事理或一般的道理、规则,似乎合逻辑地推理出含有新义、具有幽默感的结果或命题。它就好像一棵桃树上结出的果实,不是桃子而是梨子,这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但对园艺家来说却是技术高超的证明。
    有这么一组漫画,主要人物是一个小乞丐,这个漫画的场景大致是这样的:一位阔太太牵着一条哈巴狗上街,见了小乞丐,想拿他开心取乐,就对小乞丐说:“只要你对我的狗喊一声爸,我就赏你一块大洋。”
    小乞丐敲了敲脑袋,想了想道:“喊一声一块,喊十声呢?”
    “给十块!”阔太太很大方地吼道。
    小乞丐躬下身,摸着狗,一连喊了十声“爸”!阔太太大笑一阵,真的给了小乞丐十块大洋。
    这时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小乞丐向阔太太点了点头,故意提高嗓音,拉长声调喊道:“谢谢你,妈———!”
    有爸有妈才有儿子这是常理,而这里小乞丐一声“妈”,把情节向前推理成狗和阔太太是夫妻,这就比小乞丐和狗是父子关系更荒唐,虽然小乞丐没直接说出来,但已是一闻即知的事了。小乞丐是一报还一报,为了保护自己。只不过,阔太太呢,是功败垂成,自食其果,而导演这一结局的是推理幽默术。
    人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相同的原因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从常理上讲,这不合逻辑,做这样的推理,则是一种弱智的表现。然而前者对于幽默来说,情况则完全相反。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同因异果,越能构成幽默。
    某人自称会看相。对他的朋友说:“哎呀!我的朋友,你将来会没什么福气,也不会长寿。”
    朋友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
    那人说:“你的耳朵特别小,自古以来,相书上都说耳朵大的命长、福气好。”
    朋友笑着说:“你的意思是说,猪的福气大、寿命长喽!”
    这“耳朵大小”是前提,而这个前提有变幻性,不单是对人而言,因此,朋友的推理就转移到了猪的身上,显示出了荒唐性。
    在这位朋友的推理术中几乎看不到攻击性,只是以延伸推理法攻破了对方的所谓高论,是属软性的,是宽容大量的表现。当然,也可以创造出有攻击性的推理幽默,若有必要保护自己的话,在人际关系中幽默的功能就是使双方力量平衡,对方给你多少,你就给他多少,这时紧张的关系才能松弛。
    课堂上,小刘低着头在那儿睡觉,班主任走到他的课桌旁,小刘醒来,班主任问:“小刘,你为什么闭着眼睛?”
    小刘答:“我在思考问题。”
    班主任又问:“你为什么老在点头?”
    小刘答:“我认为你说得对!”
    班主任再问:“那你为什么流口水?”
    小刘答:“您课讲得好,我听得津津有味。”
    打瞌睡的状态和听讲入迷的状态被这位学生巧妙地剪辑在了一起,就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这也是延伸推理常用的手段。
    一位教授在上课,他告诉同学们如何提醒别人一些尴尬事情:“比如说,如果你们看见女孩子屁股上有草屑,你们应该委婉地说:‘姑娘,你的肩上有草屑。’女孩子往肩部看,然后向下———看见了。”这时一个女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说:“教授,你领带的拉链开了!”
    女学生现学现卖,指出了教授的尴尬事,是顺着教授所讲的逻辑推理。
    延伸推理法在社交活动中极有实用价值,它能让你在情况不断变幻的条件中,总是能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哪怕互相对立的理由,也都能为你所用。
    阿凡提是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人。一个演讲俱乐部想吸收他为会员,但他也必须和其他会员一样演讲一次。刚开始大家都希望他能上台讲,于是规定他最后一个上台,大家满怀期待地立于台下。
    阿凡提登上了演讲台,开口便问:“各位,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
    大伙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
    “怎么,你们竟不知我要讲什么,如此无知,那我讲了还有什么用?”说着便走下了讲台。大家一时哑口无言。
    第二天,他又登上讲台,对听众说:“各位,你们知道我要讲什么吗?”
    “知道!”这回大家吸取了教训,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啦,”阿凡提说,“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我要讲什么,那我重复一遍又有什么用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