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困境/憨氏

第30章


    康拉德·阿登纳刚走出办公室,在花园的小道上小憩,这时一位为丈夫说情的科隆博塔夫人又来了。阿登纳真不愿意见她,但她喋喋不休地要总理回办公室去谈。
    “有什么要说的,坦率地讲出来吧。”阿登纳有些不快。
    这时不知从哪里钻出一只苍蝇,嗡嗡乱飞,夫人叫道:“总理阁下,这里有苍蝇呢!”
    “没关系,它老是在我身边。你中午再来吧,它中午就到餐厅去了。”
    “它老是在我身边”,明指苍蝇,暗拟喋喋不休的夫人,既幽默而又巧妙。
    比拟法幽默也可以用来抨击时事。
    以语言犀利、锋芒毕露见长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一次演讲中,用比拟法幽默地抨击了当时社会上对科学的极不公正的态度。他说:“科学这位‘灰姑娘’天天升起火来,打扫房间,准备餐食;而到头来,人们给她的报酬,则是把她叫做贱货,说她只配关心低级的物质的利益。”
    他60岁那年,怀着既沉重又难舍的心情辞去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职务,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的理智和良心向我指出,我已经无法完成这个会长职位的各项重大任务,所以我一分钟也不能干下去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痛心地讲完上述话语后,又不无谐趣地对朋友们说:“我刚刚宣读完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
    赫胥黎拟人化的幽默,将教会和习惯势力摧残扼杀科学的狰狞面目揭示得淋漓尽致,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又风趣幽默地将辞职演说比喻成“官方讣告”,这正是他自己复杂、痛苦内心的写照。
    6.夸张渲染法
    所谓夸张渲染法就是以极其夸大的言辞达到幽默的效果。它与前面的荒谬夸张不同的是它更合情理,是修辞学的一种。不过这样制造出来的幽默,往往带有讽刺的意味。
    一个推销商厌倦了天天出去推销圣经,他决定雇用3个人替他去推销。招聘告示贴出去后有3个人来应聘。
    第一个人面试时说:“我愿意为你推销圣经。”
    “好,你被录取了,拿着这些东西去推销吧。”
    第二个人面试时也说:“我愿意为你推销圣经。”他也被录取了。
    第三个人面试时说:“我,我非,我非常愿意,愿意为你,你,你推销圣、圣、圣经。”
    “不行,”雇主叫道,“这个样子怎么能推销圣经呢,我不能雇你。”面试者请求道:“可,可是,我,我,我,我很,我很希望,得到,这,这份工作。”
    因为没有其他的求职者了,于是雇主说:“好吧,先试用一下吧。我希望你能推销出去一些圣经,去吧。”
    一天结束后,第一个雇员报告推销出去8本圣经,第二个推销了10本。第三个雇员说:“我推,推销了2—2—28本圣经。”
    太好了,雇主说:“你一定有什么诀窍,为什么不把你的推销技巧告诉大家呢?”
    第三个雇员说:“我,我只是,走,走上前,敲,敲开别,别人的家,家门,向他、他们读,读了一段圣经中的故、故事,然后礼、礼貌地、地问他们,是,是买一本,自,自己看呢,还,还是,是想听我,我继续、续,往,往下读。”
    日本漫画《贫穷贵公子》里曾讲到一个穷孩子对钱非常敏感,甚至几千米以外掉一个硬币也能听见,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动画人物形象,下面这则幽默故事倒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群人围在伦敦白厅前,中间躺着一个小男孩,蜷缩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原来他吞了一枚10英镑的金币到肚里。围观的人眼看孩子痛得不行了,都急得不知如何处置。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先生,他走到小孩身边,抓住小孩的腿,把他倒提起来,猛力地摇晃了几下,忽然听到“呼”的一声,那枚金币从小孩子的嘴里喷了出来,围观的人舒了一口气。
    一位旁观者问那位先生:“你是医生吗?”
    “不!”那人回答,“我在税务局工作,叫花子见到我都逃。”
    夸张要故意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而使人仍感到真实而合理。
    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给马克·吐温写了封信说,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磷质,而磷质能补脑子,那么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就一定得吃很多的鱼了。他问马克·吐温:“你是否吃了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呢?”
    马克·吐温在回信中告诉他说:“看来,你要吃一对鲸鱼才行。”
    鲸鱼可以说是最大的“鱼”,这里的夸张已经达到了极限,甚至荒谬的程度,却收到了良好的幽默效果
    下面这则夸张的故事可称为黑色幽默了。
    一位莫斯科公民丢了一只很会说话的鹦鹉,精神很紧张,急得不知如何办,邻居劝他还是主动报案为好。他左思右想,最后只得报告了克格勃:“先生,我丢了一只鹦鹉,我特来向你报告,我并不同意它的观点。”这则幽默形象地刻画了在专制政权下人人自危的情形。虽然夸张,却合情合理发人深省。
7.反问诘难法
    反问法,就是针对对方思想、观点中的破绽,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提出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幽默由此而生。
    在一个休闲沙龙里,一个贵妇人在高谈阔论,她认为凡是流行的都是好的。
    “那么,流行感冒呢,夫人?”另一位女士问道。
    贵妇人哑口无言。
    弗雷德里克·埃德温·史密斯是英国律师和保守派政治家。从1915年起到1919年,任代理监察长,后升为大法官。
    在就任代理监察长期间,史密斯惹怒了伦敦一个俱乐部的主顾们,因为他不是该俱乐部的成员,却经常在去议院的途中停下来使用俱乐部的卫生设备,这使得对他没有好感的成员十分不快,他们要求管理人员制止这种“掠夺”。
    一天,史密斯又若无其事地走进了该俱乐部的卫生间,马上跟进来一个侍者。他提醒史密斯注意本俱乐部有只对内部成员开放的规定。
    “噢,”史密斯随口说道,“厕所也是俱乐部吗?”
    “厕所也是俱乐部吗?”谁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史密斯想到了,从而不仅制造了幽默,也回击了侍者的责难。
    由上例来看,反问法往往是后发制人,请看下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莫斯科访问过程中,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核武器四个协定签署会谈情况时提到:“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是250枚。”
    记者问:“我们的情况怎么样?美国究竟有多少潜艇导弹配置了分导式多弹头?究竟有多少民兵导弹配置了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回答道:“我不知道有多少民兵导弹配置了分导式多弹头,至于潜艇,那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请你说是多少呢?”
    基辛格的反问,记者能回答上来吗?如能回答上来,记者还要提问干什么?
    反问幽默法也可以用来摆脱困境,请看一则俄罗斯的幽默。
    瓦西里和奥列格一起坐火车去莫斯科。列车员看到瓦西里头上的行李架上有只巨大的木箱子,就对他说:“您的这只箱子必须拿去办理托运,如果您不遵守铁路规定,只好请您把这只箱子从窗户扔出去。”
    瓦西里坚决地表示:“我不能把这只箱子扔掉,也不会去办理托运。”
    他们因此事吵了起来,列车长来了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把乘警叫来。这个警察大声对瓦西里叫道:“要么去办理托运手续,要么扔出窗户去!”
    瓦西里还是说:“不!”
    警察发怒道:“为什么?”
    “因为它不是我的!”
    大家都吃了一惊:“那么它是谁的呢?”
    “是我的朋友奥列格的。”
    列车长、警察、列车员一起转过身来,冲着奥列格大叫道:“这么半天,你为什么无动于衷?”
    奥列格反问道:“刚才你们谁问我了?”
    大家吵了半天,最后追查到奥列格身上,本来应该由他来承担一切责任,不料奥列格来了一句反问,便推卸得一干二净了!
    在北京某地铁车站,有个长发披肩的小伙子在弹吉他,一位警察走过来对他说:“这儿不许弹琴,请另选一处吧!”
    小伙子说:“很好,您准备唱什么?”
    警察叫小伙子另找他处去唱。小伙子反问他“您准备唱什么?”从而制造了幽默,警察一高兴放了小伙子。
    英国罗马天主教牧师罗德纳·诺克斯,有一次与科学家霍尔丹讨论神学问题。霍尔丹推论说:“宇宙之间有无数的行星,难道就不可能有一颗行星上有生命吗?”
    诺克斯的回答说:“如果警察在你家的衣柜里发现了一具死尸,你会说‘世界上衣柜多了,难道就不可能在一个衣柜里有一具死尸吗?’我想,警察肯定会研究一下是谁把它放在衣柜里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