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传/宋益桥

第63章


 
爬上墙头,用竹竿横扫之,狼藉满地,损人而不利己,索兴呼朋引类乘昏夜 越墙而入,放心大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饱餐一顿。松鼠偷葡萄,何须 
问主人,不亦快哉!
六、通衙大道,十字路口,不许人行。行人必须上天桥,下地道,岂有 此理!豪杰之士不理会这一套,直入虎口,左躲右闪,居然波罗蜜多达彼岸, 
回头一看天桥上黑压压的人群犹在蠕动,路边的警察戟指大骂,暴躁如雷, 而无可奈我何。这时节颌首示意,报以微笑,扬长而去,不亦快哉!
八、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有一人,极廉介,一日有家问,即 令灭官烛,取私烛阅书,阅毕,命秉官烛如初。”作官的人迂腐若是,岂不 
可嗤!衙门机关皆有公用之信纸信封,任人领用,便中抓起一迭塞入公事包 里,带回家去,可供写私信、发请柬,寄谢贴之用,顺手牵羊,取不伤廉, 不亦快哉!
九、逛书肆,看书展,琳琅满目,真是到了琅嬛福地,趁人潮拥挤看守 者穷于肆应之际,纳书入怀,携归细赏,虽蒙贼名,不失为雅,不亦快哉! 
十、电话铃响,错误常居十之二三,且常于高枕而眠之时发生,而其人 声势汹汹,了无歉意,可恼可恼。在临睡之前或任何不欲遭受干扰的时间, 
把电话机翻转过来,打开底部,略做手脚,使铃变得暗哑。如是则电话可以
随时打出去,而外面无法随时打进来,主动操之于我,不亦快哉! 十一、生儿育女,成凤成龙,由大学卒业,而漂洋过海,而学业有成, 
而落户定居,而缔结良缘。从此螽斯衍庆,大事已毕,允宜在报端大刊广告,
红色套印,敬告诸亲友,兼令天下人闻知,光耀门楣,不亦快哉! 梁实秋娓娓陈述这些令人“不亦快哉”的事,或嘲谑、或调侃,有时还
隐含讽刺。但谁若据此便断定文章为“讽刺文学”,可就大错而特错了。在 这里,他的表述方式是婉讽式,而其内在心理状态则是淳厚而多情的。他所 
列举的那些生活细节,正是当代人最本原最朴素的存在形态。他使我们憬然 而悟,一代又一代的人正是以这种漫不经心的方式不断延续繁衍下去的。比
起战场上的厮杀,比起政坛上的角逐,比起事业上的苦心经营??要之,比 起一切英雄壮举,这里所描述的人的生存方式,具有更根本性,更普遍性; 
因而,生活的哲理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只有到这里来寻觅,才会更有收获。 我们上面说梁实秋“真正懂得生活,捕捉到了生活的精髓”,根据也正
在这里。
二、两到西雅图
粱实秋夫妇退休后的日子过得悠游自得,他们尽情地享受着人生中这难 得的愉快和轻松。不过时间长了,虽不至于腻歪乏味,但在梁实秋看来,若 
能在此基础上增加点刺激,情况就会更好一些了大约是 1968 年春季的一天, 梁实秋重读了一篇外国人写的小说,题目叫《迟些聊胜于无》,大意略谓一 
对夫妇年轻时结婚没条件做“蜜月旅行”,直到年老退休后领到一笔退休金, 才实现夙愿,补做了一次蜜月旅行。作者的手腕不错,把这一事件描画刻绘 
得饶有深致,非常动人,梁实秋年轻时读过这篇小说,当时没留下什么印象, 如今时移境迁,重读之际,心情分外激动,觉得这篇小说竟象是为自己而作 
一样。他立即急不可耐地向妻子提议:去美国游历,探视女儿文蔷一家,并 借此补偿自己“当初结婚后没有能享受的蜜月旅行”。开头,程季淑不以为 
意,认为徒费精力金钱,没什么实际意义,说什么也不愿去。直到梁实秋急 得拿起那篇小说,大声给她读其中的一句话:“什么,一个新娘子拒绝和她 
的丈夫做蜜月旅行!”程季淑这才没话说,同意了这次旅行。
在这之前,连同留学时代,梁实秋至少已到美国去过两次。应该说,对 于美国他已相当熟悉。但是,尽管这样,他和妻子于 1970 年 4 月 21 日再一 
次踏上美国土地的时候,对这片大陆上的一切仍然感到异常的新鲜,稍加留 心观察,便获得许多新的感受。在他看来,美国是一个十分富有朝气的民族, 
从上到下的美国社会象刚下过大雨后的大草原,到处生机勃发,充满了青春 气象。比较起来,日本民族也生气盎然,但日本是一个扩张性很强的民族, 
在发展自身的时候往往威胁伤害别人,难免令人望而生畏,不能不时常对之 加以提防;而美国则象一个快乐、顽皮的大孩子,发疯一般地发育成长的同 
时,还发疯一般地玩乐、笑闹以寻求自我发泄。所以,比起日本,梁实秋在 感情上要更喜爱美国一些。
比如,到达目的地西雅图市,在海关接受检查的一幕,就使梁实秋忍俊 不禁。
刚走下飞机,就有人递给梁实秋一张印刷品,标题是《致光临美国的诸 位来宾》,开端是美国总统写给各国旅客的一封公开信。梁实秋觉得很新鲜, 
马上一口气读了下去。那封公开信写道:
各国来宾: 凡踏上美国国土的人,无需自居为客,因为美国本是由许多国家、肤色、
与信仰的人们所组成的一个国家。我们是崇信个人自由,所以我们共享来自 许多国土无数人民的目标与理想。
美国欢迎诸位自海外光临,认为这是指向国际了解与世界和平之一重要 步骤。诸位即将发现,吾人将热烈地向诸位展示本国种种,但亦同样热烈地 
谋求关于贵国的认识。无疑的,诸位对于美国必已稔知不少事物,大部分必 已访问过本国。本国人民甚愿贵国有更多的人光临。我们均愿竭尽全力使诸 
位之访问愉快而且值得怀念。
美国总统 可以想见,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独裁专制而社会人际关系又无比复杂的 国度里的居民来说,这言词恳切、坦率自然的话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 
尽可以说它不过是一篇官样文章,但你不能不承认,这里确实表现出一种“精 神”。它所反复强调的个性、民主、自由、理解、和平,以及渗透在字里行
间的追求理想、发展、进取、开拓的内在基因,对于一个被复杂伦常、关系 及各种规范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心灵来说,想必一定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反 
差。当年的梁实秋在感慨之余,说了这么几句话:这篇文章“措词立意均属 平庸,没有骈四俪六,掷地不会作金石声,但是出语自然,辞能达意,而且 
由一国元首出面,和你‘忘形到尔汝’的交谈起来,这情形就不寻常了。这 至少在形式上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不过可以肯定,梁实秋对这篇“公开信” 
的理解决不会只停留于它的“形式”。
在海关通过检查时耗费了梁实秋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梁实秋非但没有 反感,反而觉得有趣、好玩。
美国的海关入境检查是以严肃认真闻名世界的。规定严格,一丝不苟, 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一般的入境人员,一不准携带黄金,二不准带毒品, 
三不准带肉食品,但海关人员检查的态度和方式又是比较讲究的,以使人能 够接受而不感到屈辱为原则。当年奥斯卡·王尔德去美国访问,初抵纽约时, 
海关人员问他:“有什么应该上税的东西要申报么?”王尔德回答说:“除 了我的天才之外没有什么可申报的。”即此可见一班。
正因为此,梁实秋在接受检查时,心里坦然,“无所恐惧”。——然而, 极滑稽的事情发生了。
在他的手提包里,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国佬”发现了一盒官燕,立即瞪 大了眼睛,象是发现了什么怪物似的。
“这是什么东西?”他问。
“这是‘鸟窝’,燕子的窝,可以吃的。”梁实秋非常吃力地给他解释 说。
但所有的解释都是徒劳的,因为他压根儿不相信。这个可怜的家伙只在 神话中听说“东部瀛洲是有一种古怪的人,喜欢吃鸟窝,煨为燕窝汤,还认 
为有清痰开胃之功。”既然是神话,又怎能视作真实呢?他把那盒官燕高高 地举过头顶,大惊小怪地呼朋引类说:“喂,你们来看,这家伙带来了一盒 
燕窝!”登时有三五个人一齐围拢过来,一个年轻小伙子伸长了脖子看过后, 还大惑不解地问梁实秋:“你爱吃燕窝汤么?”满脸显出对眼前事实难以置 信的神态。
燕窝事件刚告平息,梁实秋行囊里的一包豆腐干又引起一场新的风波。 美国人懂得豆腐,却不懂得豆腐干。这却不能不说是少见多怪了。
“嗨,你这是什么东西?”一个人问。
“这是豆腐,脱去水分而成豆腐干。”
“豆腐?——”那个海关人员十分惊疑,不肯相信。梁实秋感到好笑, 想骄傲地向他讲一讲中国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的历史,让他 
开开眼界。但想了想,说了也是白说,又停住了口。最后还是请了一位农业 部的专员来给做了专门“鉴定”。一场风波才算平息。
“你们中国人就是喜欢带些稀奇古怪的药品和食物!”一个海关人员多 少有些自我解嘲地对梁实秋笑笑说。
但梁实秋无言以对,这时反而感到有些羞惭。他知道外国人对中国的
“吃”是颇感神秘而恐惧的,说“中国人吃蛇、吃狗、吃蜢蚱、吃蚕蛹、吃 鱼翅,吃鸟窝??好象是无所不吃,”还有人说“中国人吃猿猴的嘴唇,燕 
子的尾巴,鸟舌汤,炸狼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