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传/宋益桥

第64章


在外国人看来离奇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梁实 秋知道都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整个检查过程烦琐而冗长,但梁实秋的心情始终是愉快的,因为海关人 员“始终和颜悦色,嘴角上不时地出现笑容,说话的声音以使我听见为度, 
而且不断地和我道几句家常,说几句笑话,最后还加一句客套:‘祝你旅行 愉快!’”走出检查室,见到专门来迎候的女儿女婿以及两个外孙,梁实秋 
夫妇更是兴奋异常。当梁实秋了解到外孙的班主任老师不仅允许他们请假, 而且还亲自从自己花园里摘取了一大把鲜红的郁金香,以表示对远道而来的 
客人的祝愿时,不由脱口而出地说了一句话:“谁说美国人缺少人情味?” 在西雅图市女儿女婿的家中住了没有几天,梁实秋立即喜爱上了这个美 
国的著名城市。这里地处美国西北角,终年不冷不热,不湿不燥。市容整洁, 清新,居民每家都不砌围墙,门外一例是或大或小的花园,一片草地,几堆 
花丛,到处花树扶疏、蓊蓊郁郁。最多的是一种山杜鹃花,开放时万紫千红 竞奇斗妍。居民之间关系也都谐调、融洽,极少发生口角。每天清晨,梁实 
秋登上楼头纵目远眺,尽情吐纳着清新芬芳的空气,似乎连五脏六腑都被清 洗过一遍一样。但良晨美景,有时也可能使他黯然伤怀。因为他想到了自己 
遥远的故国:“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再则曰:‘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沧,吾怀吾土。”在女儿女 婿的陪同下,梁实秋夫妇开始了对美国各地的漫游。他们去繁华热闹的大都 
会华盛顿、纽约、波斯顿,也去幽静美丽的乡间:他们看了著名的帝国大厦、 自由女神像、国立美术陈列馆、总统居住的白宫,也饱览了尼加拉瀑布、拔 
卓特公园,康乃馨牛奶场,美国社会上上下下呈现出的那种欣欣向荣气象,
使梁实秋耳目一新、惊诧不已。 站在白宫入口处,梁实秋着实发了一通感慨。按白宫本名为行政大厦,
又叫总统大厦,总统之家。1902 年老罗斯福总统下令改为“白屋”,可译为 中文后却变成了“白宫”。梁实秋极其轻易地领会到这一字之差的奥妙:中 
国自古就讲究“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宫阙无以重威,”《尔雅》上就明明白 白地写着:“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梁实秋想, 
白屋改白宫,听起来是更响亮一些,但老罗斯福总统知道了一定会感到极大 的遗憾:因为“民选总统不需要这样大的威风。”
事实上,梁实秋眼里的白宫也确实没一点“威风”:“主要部分只有一 百六十八尺长,八十五尺半宽,六十尺高,拢共一百三十二个房间??尤其 
是外表白色沙岩,朴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门之上,并没有写着‘白宫’ 二字的横匾,门墙旁边,也没有浮雕‘白宫’二字的铜牌。地在闹市中心, 
周围只有铁栅环绕,向内窥视,一目了然。三五个警察,在门外左近逡巡。 整天价车水马龙,金吾不禁。一星期内有五天局部开放任人参观。”梁实秋 
至此不由望“屋”兴叹:比起中国的新老皇帝,美国总统可真当得有些窝囊, 在巍峨辉煌的故宫面前,白宫多寒酸!
但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梁实秋悟到了美国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 飞速发展的原因。他由衷地感叹道:“想到美国的开国元勋功成身退的华盛 
顿,和人格高尚富正义感的林肯,都在这里住过??就不禁感慨系之了。” 他又说:“美国总统是民选的,地位虽然崇高,但有固定任期,非终身职, 
非世袭制,他居住的地方称宫称室其实均无不可。不过英文‘白屋’二字, 民主意味特别浓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之感。”
在底特律市参观过福德故居后,梁实秋对美国人的奋进开拓和敬业精神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亨利·福德出身寒苦低微,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居 然成为闻名全球的汽车大王。他的汽车制造厂据说是世界上唯一用自己炼钢 
厂钢铁的一家,而他的钢铁厂产量在美国居第十位。梁实秋敬佩福德在汽车 事业上的成功,更敬佩他的敬业精神。福德在拥有了财富后,依然保持了创 
业时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自己居室的壁炉上,请人刻了一行字作为座右铭: 柴要自己砍,身体便可以暖两回。他又很“善于使用他的财富”,生前曾斥 
巨资建设了两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福德博物馆和绿野村。前者是把“美 国开国以来的人民实际生活状况借实物展览的方式留给他的国人长久观 
摩,”几乎等同于一部完整而具象化了的美国经济史;后者则集中了“一百 座有历史意义的”微型建筑物,使观光者“可在一二小时之内巡视美国过去 
许多名胜旧迹。”
从这两座建筑物身上,梁实秋感受到一种现代企业家的博大胸怀。他极 力称赞福德的“爱国精神”,认为只有爱国者才会“珍视他的国家过去留下 
的文物遗产。”福德“作为一个资本家,已随时代以俱去,作为一个爱国者, 其精神则永久存在而值得大众赞许。”
由于崇尚个性、自由,在积极进取的同时,美国社会也有着为许多志士 仁人引以为忧的问题。有一次在西雅图街头,梁实秋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景象 
惊呆了:“三五成群的青年披着土黄色的粗布袈裟,穿着破烂的草鞋,头上 剃得光光的,顶上蓄留一小撮毛发梳成细细的小辫,有时候脸上还抹几条油 
彩,手敲着一面小鼓,摇摇摆摆蹦蹦跳跳的,口中念念有词。行人并不注意 他们,他们也不干扰行人。他们拿着一些传单,但是也不热心散发。”经女 
婿邱士耀介绍,才知道这就是战后产生的一个“提倡泛爱,反对传统”的奇 怪团体成员:嬉皮士。眼前的这帮家伙“是模仿越南僧徒的服装,他们是反 战分子。”
有了经验后,再见到这类人后,梁实秋虽不再大惊小怪,可心里总有些 不舒服。一次,在华盛顿大学校园里,他看见一个“青年大汉,胳膊底下夹 
着几本书,从图书馆门前石阶上走了下来,昂首阔步,旁若无人,但是他的 鼻隼上抹了一条白灰,印堂上涂了一朵紫色小花,象是一位刚要下山‘出草’ 
的山胞。”梁实秋别过头去,低声对女儿文蔷说了点自己的看法。没想到受 了女儿的一顿嘲笑:“这不希奇,前些日子图书馆门前平台上有一位女生脱 
得一丝不挂,玉体横陈,任人拍照。”梁实秋无话可说,只能自叹自家少见 多怪。
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母校哈佛大学,梁实秋更加黯然神伤。当年莘莘学 子静聆白壁德教授高谈阔论时的那种真诚与虔敬已不复存在,而男男女女的
“嬉皮士”则滔滔者皆是。“一个最保守的学校,如今成了嬉皮型的学生们 的大本营。”举目四顾,如下景象到处可见:男男女女们“头发很长,不是
‘髡彼两髦,美而且鬈的样子,而是满头蓬松,有时候难分男女。男的满脸 络腮胡子,有蓬首垢面面谈诗书的神气。女的有穿破烂裤子者,故意的在裤 
腿的上方留一两个三角破绽,里面没有内裤,作局部的裸程。穿袜子的很少, 穿凉鞋的很多。”
亲眼目睹的种种奇异景象,不能不引起梁实秋的深思:人类文明进化到 而今,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进步抑或是退化?“假如他们象梭罗
(Thoreau)似的遁迹山林,远离尘嚣,甚至抗税反战,甘愿坐牢,那种浪漫 的个人主义不是不可以了解的。假如他们象刘伶似的‘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蜷衣’;在屋里‘脱衣裸形’,我们也可认为无伤大雅,不必以世俗的礼 法绳之,”但象他们似的,怪模怪样的在光天化日之下招摇撞骗,到底有什 么意思?
有人说,嬉皮有嬉皮的哲学。近代以来,西方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使得 社会人生机械化,人的生活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支配,失掉了自由和个性,失 
掉了人生的情趣。所以“嬉皮思想就是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激起 反抗,反抗一切传统礼法习俗,以求返回自然,恢复自我的存在。”对这种 
说法,梁实秋不肯苟同,认为充其量也就是“有一部分道理”。因为反抗传 统礼法、习俗,不仅现代社会为然。中国的魏晋六朝时期,那么多人放狂任 
诞,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蔚成一代风尚,又该作何解释?就是在西方世界, 希腊犬儒主义的玩世不恭,十九世纪末颓废主义者行为上的震世骇俗,又何 
尝不是对“传统的反动?”
想来想去,梁实秋实在找不到嬉皮之风盛行的真正根源,于是,只好闭 上眼睛,极其简截了当地说:“文明是时常呈现病态的,社会上是不乏不合 
理的现象,有心人应该对症下药,治本治标。若是逃避现实,消极的隐遁, 甚至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也可称之为洁身自好,仍不失为君子。惟有所见 
所闻的嬉皮少年,则徒袭嬉皮之皮毛,长发蓄须,鹑衣百结,恐怕只是惹人 恶讨人厌的人中渣滓而已。”
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的嬉皮“现象”,也不管嬉皮的怪异行为是 多么违背了人的正常准则,我们还是要说,梁实秋以上的断语是十分可悲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