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学生

第5章


小姐冲着李双博笑容可掬,关心地问:“怎么这么不小心呢!”
  李双博说:“学校发下来后,我还没来得及改密码,就不小心把初始密码弄丢了。所以,你先给我挂失,然后再补办一张新卡。”
  “学校?初始密码……”小姐先是一愣,紧接着脸上的笑容便荡然无存了。小姐问:“是贷款的吧?”
  “嗯。”
  “有身份证吗?”小姐冷冷地问。
  “有!”
  正当李双博要将身份证往里递的时候,他身后的一个中年男子嘴里嘟囔说:“快点吧!都站了半天了!要死人了!”这人西装革履,腆着一个大肚子。乌黑的短发油亮精神,圆圆的脸盘红润发光。这男人左胳膊腕儿里夹着一个黑色的皮包,右手正攥着一叠钱在空中挥舞。
  这时,小姐将李双博的卡从小洞里弹出来。说:“你等一等,先让身后的那位先生办了。人挺急。”
  李双博着急得说:“不是排着队来么?”
  小姐没好气地说:“你办个卡着什么急呀?”
  李双博只好乖乖地站在了一边。
  等中年男子办完后。李双博又把卡送了进去。
  “五块钱。”小姐说。
  “嗯?”
  小姐侧脸瞟着李双博看,纤眉紧皱,一双眼睛似乎在说:“补办银行卡要收费五元。你是不知道还是拿不出来呀?”
  李双博赶紧把钱送了进去。
  ……
  这一切,崔思鸥都看在了眼里。
  两个人从银行大厅出来后,崔思鸥看上去像霜打了的茄子,耷拉着脑袋走路。他时而抬起头,从牙缝间深吸一口气进去,然后噘着嘴慢慢地地吐出去,同时眼睛迷茫地向远处眺几眼。
  李双博见状,说:“来的时候还见你挺高兴的,现在是怎么了……嫌等的我太久了?”
  “不是。”
  “那你怎么突然无精打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的确,”崔思鸥说:“我现在心情是不太好。但原因跟你说不清。”
  晚上,崔思鸥找裴天悯出去散步。两个人漫步在校园里一条宁谧的小路上。崔思鸥顾视着校外街市的绚丽繁华,不禁感概万千。他对裴天悯说:“我今天算是悟到了。一个人如果没有钱是多么的可悲。不仅在物质上不富裕,连精神上也跟着不丰腴。”
  裴天悯问:“精神跟钱有什么关系?”
  崔思鸥说:“当然有关系了。常言道:‘贫者日为衣食所忧’。一个人如果没有钱,需要的东西就得不到。整天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心力憔悴,哪有幸福和快乐可言?一个人如果没有钱,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会被人看不起。天天遭别人甚至亲人的冷眼,你说你还会笑面人生?”
  裴天悯说:“不见得吧,你说得是太过极端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都没钱。但我们不是一样过得逍遥快活,幸福快乐吗?
  “哪来的逍遥和快乐?”
  裴天悯说:“你看,每天里我们都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思想,没有比这最能让人感到充实的了。有了闲暇的时间就可以和同学聊聊天,打打扑克什么的。如果觉得累了就直接上床睡觉。啊!你说,这样的生活夫复何求呀!”
  崔思鸥在脸上漏出鄙夷的神情,说:“这你都能感到满足?!真有点像‘野人献芹’的故事里的那个农民。那个农民天天以芹菜为生,从来没吃过山珍海味,尝过美食佳肴。于是他便以为芹菜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并且为此洋洋得意,自我满足。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还向当地的富豪之人夸耀芹菜如何好吃。结果是:‘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而自己也讨了个‘众哂而怨之’的没趣。岂不可笑?你刚才所说的生活条件是个人就有,普天之下有多少大学生!所不同的是,在这些人中你阮囊羞涩而别人却可能挥金如土。你有没有想过你和他们在别的方面上的差别?你所能享受到的别人都能。而别人能享受到的你却不能。”
  裴天悯说:“干吗要和别人比呢?自己觉得自己幸福快乐就行了……”
  崔思鸥着急地说:“人本来就是比着看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道山谓其高大、海谓其广阔、天空谓其高远、大地谓其广袤。不懂得或是逃避比较就会闹‘井底之蛙’或是‘望洋兴叹’的笑话。就像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分出人的好坏、美丑一样,只有通过和别人比较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在真正拥有快乐、幸福和其他的一切。现在,像我这样不名一钱的人本来就够可悲的了。而像你这样可悲还自我满足的人就更可悲了。”
  裴天悯无语。 
************************************************
最新的章节请看天鹰文学
************************************************
正文 六、思苦忆甜甜愈甜(天鹰文学最后更新时间:2005-09-26,天鹰文学点击数:84)
  下午的时候,轮机的学生被叫去参观机舱。那巨大的轰鸣声和难闻的柴油味令崔思鸥感到阵阵地恶心。机舱里的两个师傅像学生们讲解各种机器的名称、功用以及常见的故障。他们全身脏兮兮的,脸上和手上满是油污。
  想到不久以后自己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崔思鸥心下一阵冰凉。他现在才感到学习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那个时候,学习是每个人一天里的主题。刚入学的时候,105舍的四个人的学习热情都相当高涨。
  在课堂上,每当教授对某一专业知识高谈阔论的时候,崔思鸥总会听得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在嘴里小声地赞叹:“这才是祖国的人才啊!”同时,心潮澎湃之下,他心中暗暗鼓励自己要不懈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将来也作受人青睐的有志有才有能之人。
  相比之下,李双博更加容易激动。当教授讲到一些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机构或原理时,李双博总是忍不住伸手用食指指住黑板,然后大声对身旁的同学说:“是的!现实中就是这样的。我见过!你见过么?”时间一长,很多同学不免对他的这一举止表示厌恶。但李双博满不在乎。
  在同窗之中,王哲的反应能力算是稍微差一点。因为,即使是一般人一听就能明白的知识点,王哲也需要自己想上好一会儿才会明白过来。每当想明白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便美滋滋的发声道:“噢……是这样!”由于他的嗓门大,这一声感叹总会响彻学堂。但与李双博相反,王哲的这一习惯却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有一次,讲计算机的教授讲了一个艰深难懂的知识点,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听明白。一时间里教室里鸦雀无声。就在这时,王哲突然“噢……”地一声喊出来。讲师喜出望外,急忙问道:“你明白了?”谁知王哲却涨红了脸,说:“没有。我‘噢’的是你讲了的上一个知识点。”然后又对身旁的同学解释道:“此‘噢’非彼‘噢’呀!”――随之,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
  与这三人比起来,裴天悯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要差的多。这并非是他对知识没有热情,只是“力不从心”罢了。因为只要坐在课桌前的时间一长,他便感到身体困乏不堪。常常就在凳子上不由自主地坐着睡着了。
  在课堂之外,李双博爱往自习室里跑。他的课桌上总是狼藉的摊开着几本厚厚的参考书,头深深的埋在一堆纸里,聚精会神地思考和演算着,一个人忙得的不亦乐乎。有时候,他会产生一种急于要将某一门知识学到手的冲动。这种感情常常导致他情绪低落,焦虑不堪。因为他总担心自己没有更高能力或是感叹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它们。
  崔思鸥则喜欢去听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的演讲。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大事,如政策、经济、发展等;小到百姓生活,如安全、健康、恋爱等等。他每每听到新奇的事物和观点,心情就会十分激动。感到自己的认识得到增加。有一次,一位演讲者谈到中国的教育和科研开发体制时说:“在中国,真正在作工作和搞研究的人往往是一些在体制底层的不知名的人。他们勤勉努力,刻苦专研,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工作成果渐为人所重视。这些人可以说是某一领域真正的专家。但是,很多人一旦被评为‘专家’之后,便就不再名副其实了。人出了名,有了钱,挣得了荣誉,提高了地位。此后便远离工作,远离群众。你连见都见不上。专研精神没了,奉献精神也没了……我们这一代人,在大学里成绩优异的大都作了老师;学习中等的如今多在科研单位搞研究;而学习稍差的大都当了领导……可惜,我只是个‘斯卯珀忒头’只能在这三尺讲台上说一说而不能丝毫改变这种状况。希望到你们工作的时候,现状能有所改变……”崔思鸥在台下听得如痴似醉,嘴里不住地喃喃自语:“真是这样啊!”
  裴天悯常常在图书馆消磨时间。他曾对崔思鸥说:“每次,我一进图书馆,看到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的书,就感到自己十分渺小。”有一次还满富诗情画意地说:“当我翻开一本书看时,我想象自己驾着一叶扁舟,游弋于未知的大海之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