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的约定

3 别离


正德五年四月初五,上官啸就带着妻女离开了穆府,回到他们在江西南昌的锦绣山庄。而宁宸濠则继续在穆府住着,期间经常会有些江湖人士或是州官士绅来拜访他,他也经常会跟穆为钦出门,有时甚至长达三五日之久。悟然对这些总有种不祥的预感,从这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他越来越觉得宁宸濠不像是个普通的公子哥儿,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一个黑衣侍卫跪在其面前,尊称他为“王爷”时,才猛然醒悟,宁宸濠应该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宁王朱宸濠了,想通了这一点,悟然也就明白了众人的这般行事,是想要做什么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此时的宁王早已是养精蓄锐,图谋造反很久了。只可惜他最终却没有成功,几十年的辛苦经营,却于武宗皇帝的弹指间,就被击散得灰飞烟灭。如果上官啸和穆为钦也参与其中的话,那两家人的后果,就不难想像了。悟然虽然对穆为钦并没有什么父子之情,但对秦氏和其余的几位夫人,却抱有几分的歉意,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却要成为男人们野心的陪葬品,实在是不能不令人惋惜。
    “父亲,我有话想跟您说。”,经过再三的思虑以后,悟然在一个深夜敲响了穆为钦书房的门。
    “是执儿啊,进来吧!”,书房里只有穆为钦一个人,他正在临摩一副颜真卿的书法,见到悟然进来,就放下笔,从书桌后走了出来,亲自扶着悟然坐下,“这么晚了,也不多加件衣服,有什么事,不能白天说吗?”。
    悟然望着眼前的男人,才四十来岁的人,鬓角却已有了丝丝白发,穆为钦对几位夫人虽然并没有多少感情,但对这唯一的儿子,却是万般疼惜的,最近因为悟然要出家的事,头上的白发又平添了几许。
    悟然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还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父亲,您是不是答应了宁王,要帮他谋事?”。
    穆为钦一听这话,惊奇的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他一直都知道儿子聪慧过人,却没有想到,连这等隐密的事,他也能猜到。穆为钦立即走到门边,谨慎的朝门外看了看,又小心的将门关好,才重又回到悟然身边坐下。
    “执儿,这事儿太复杂了,你还是不要管的好,唉,为父也是骑虎难下啊。”穆为钦的脸上带着份浓浓的无可耐何。
    “父亲,我知道您决定的事,没有人能改变,但还请父亲多为母亲和几位姨娘想想,还有穆家上上下下的几十条人命。”悟然的声音很轻,也很淡。
    “呵呵,这种事情,又哪里能轮到我说不啊。宁王府对我穆家有活命之恩,当年如果不是因为宁王的父亲相救,我跟你姑姑姑父,早就已成了孤魂野鬼,现在,他找到我们,我们又怎能推脱?”,穆为钦望着儿子,无耐的说道。
    悟然没有再说什么,佛家讲求的是施恩莫忘报,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恩情都是需要牺牲很多人很多事才能报答的。穆为钦再一次的看了看他,接着说道:“我知道你是为我们担心,放心吧,为父自有分寸的,至于你的几个姨娘,我也会妥善安置的。倒是你,从此长伴青灯,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啊。”
    “父亲无需为孩儿担忧,孩儿侍奉佛祖,会时时祈求上苍护佑我穆家上下的。”,悟然也不便说得太多,毕竟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他无法改变,也不能去改变,一切只能顺其自然。
    “唉,我知道锦儿和绣儿那两个丫头都钟情于你,我也曾跟你姑父商量,想要给你们三人同时完婚,来个亲上加亲,可惜我穆家福缘太薄,只能辜负那两个丫头了。”穆为钦突然提起了上官两姐妹。
    “是孩儿无福,辜负了表妹。”
    “唉,罢了罢了,夜也深了,早些回房歇着吧,不要着凉了。这段时间有空,多去陪陪你娘亲吧,她是最舍不得你的。”
    “孩儿明白。那孩儿先回房了,父亲也要注意身子。”悟然告辞出了门,穆为钦望着他的背影,又是深深的一声叹息。
    平静的日子过得很快,可能是因为逐渐熟悉了这里,又或许是对穆家众人心存愧疚,悟然会时常的去探望一下秦氏和其它几位姨娘,偶尔陪她们散散步,说说话。这期间,宁王也离开了太原,据说是因为南昌府出了点事儿,需要他回去处理。而随着穆少执剃度的日子越来越近,穆家众人的伤感也越来越盛。
    正德五年五月十二日,宁夏安化王朱寘鐇率兵发动叛乱,斩杀了深受皇帝宠爱的八虎太监之首刘瑾派往宁夏进行搜刮的大理寺少卿周东等人,武宗皇帝雷霆大怒,命前陕西三边总督杨一清总制军务,和太监张永一起,率各省兵勇数十万前去镇压。太原府虽没有成为战场,但大街小巷,无不风声鹤唳,谈兵色变。随着战事的推进,宁王及其跟随者们,都希望安化王跟朝廷的对抗能持久一些,以便他们坐收渔翁之利,可仅仅十九天之后,这场轰轰烈烈的叛乱就被平息了。也就是这一事件,使穆为钦大受刺激,从而更加谨慎的开始考虑着穆家未来的安危。
    六月初一,悟然在穆家众人的痛哭和不舍中,在觉明寺剃度出家,法号居然还是叫悟然,也不知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六月初二,穆为钦将穆家女眷及下人共计七十余口,全部迁往福建老家,太原穆家老宅,只留下了他一个主子和十来个年老体弱的奴仆。秦氏夫人因为牵挂儿子,也执意留在了太原,就在觉明寺山脚下修了几间农舍,带着两个丫鬟一起生活。
    六月初五,穆为钦再次来到觉明寺,盯着悟然看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就走了,这句话,让悟然的心再次激起了一丝涟漪,“不管将来变成怎样,你始终是我的儿子。”,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在觉明寺。
    六月初七,上官锦儿和上官绣儿双双来到了寺门外求见,姐妹俩个在山下住了七天,也到寺门口站了七天。都被悟然拒绝了,见了又能怎样,只是平添烦恼而已,自己始终还是个出家之人,倒不如不见的好。
    “悟然,你的心不静。”无相大师听着悟然有一下没一下的木鱼声,提醒道。
    悟然一征,随即对着师父合什行礼道:“弟子知错了。”
    “唉,你佛缘虽深,耐何劫难也多啊,好自为之吧。”无相轻轻的摇着头走了出去。
    是夜,已是二更时分,悟然仍在佛堂打坐诵经,殿内灯火摇曳,门外月色清明,微风偶尔送来几声知了叫。正一心敲打着木鱼的悟然突然抬头睁眼,门口站着个黑色的人影,长发黑裙随风飘舞,一双清亮的眼眸正一眨不眨的望着悟然。
    “你怎么来了?”,悟然暗暗叹了口气,轻声的问了一句。
    “来看看你。”
    “你这又是何苦呢?”
    “呵,我也不知道自己何苦来哉,只是一心的想来看看你。”
    “上次我就已经跟绣儿说过了,穆少执已经死了,我现在是悟然,根本就不是你们心目中的少执表哥。”
    “我知道。”
    “呃?”
    “那天晚上我就已经猜到了,少执表哥虽然与你性情相近,但却从来都分不清我跟绣儿两个,而且,他看我的眼神与你不同,他比你多了一份执着和热烈。”
    “你既然知道了,为何还要来呢?”
    “我也不知道,或许单纯的就是想来道个别吧,只是没想到,你会拒绝见我们。”
    “呵呵,相见不如怀念,不见比见要好。”
    “这只是你的想法,不能代表我们。其实,你应该见见绣儿的,她并不知道表哥已经不在了,在她的心目中,你就是少执表哥。”
    “绣儿是个聪明的女孩儿,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忘了这一切的。”
    “不,我们一母双胞,我了解她,她对表哥的感情绝对不会比我少,而且,你别看她平时顽皮爱闹,但只要是她认准了事,就很难改变,她没那么容易忘记的。”
    “时间会冲淡一切的,而且,穆少执现在已经是出家为僧了,不忘又能怎样?”
    “你对这凡尘俗世,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吗?”
    “呵呵,你知道吗,我以前原本就是个和尚,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在寺庙里了,到现在整整十八年了。”悟然说完,对面却并没有立即回应,两人彼此凝望着,久久不曾开口。
    “那你就安心的继续做你的和尚吧,我们以后都不会再来打扰你了。”良久,上官锦儿才吼出了这么一句话,语音中隐隐带着些许的哭腔,说出来的话既像是道别,更像是决离。听在悟然耳里,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微微的低下了头,等到他再次抬头朝门口望去时,已经没有了上官锦儿的身影,只有门外的菩提树枝叶婆娑。
    第二天,果然听得小沙弥在讨论,说是上官家的两位小姐已经离开了,当悟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在心里咯噔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却并没有半分的变化。
    秦氏每天都会上山来进香,但一般都只是远远的看悟然几眼,很少跟他交谈。而悟然对她,也每每回以淡淡的微笑。寺中的僧侣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所以对秦氏也格外照顾,偶尔雨天路滑的时候,还会允许她在寺中留宿,一切的起居饮食,都由悟然亲自料理。两人虽交流很少,但母子之情却总是在无声的传递着。
    “我知道你不是我的执儿。”,这天,秦氏又在寺中留宿,悟然端来一盆洗脚水,刚准备放到她脚下,她就毫无预兆的开口了。悟然一听这话,手微微一抖,盆里的水洒落了几许,他急忙稳住心神,径直将水盆放下,然后又默默的替秦氏除去鞋袜,轻柔的替她洗着脚。
    “可是,我还是把你当成是他,是不是很傻啊?”秦氏自顾自的说着,“以前的执儿虽然性情文静,对我也孝顺,却从来不会像你这般体贴待我,老爷从小就教导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是侍奉父母双亲,又怎会妨碍他做真正的男子汉呢。”
    “其实我很早就发现了,我的执儿已经不在了,我是他的亲娘啊,这天底下又怎会有一个母亲认不出自己的孩子呢?”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来这里,为什么会成了我的执儿,可我还是要感谢你,是你让他的生命有了延续,让我的残生重新有了寄托,虽然你现在是出家人,可是只要活着就行,只要我能经常看到你,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现在每天除了来这里上香,其余的时间都在家里吃斋念佛,希望佛祖能保佑我的执儿来生投个好胎,不要再受这些病痛的折磨了,也保佑你能有个好的结果。”
    秦氏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悟然听着她这些话,心里早已如惊涛拍岸,激起了千层浪,原来大家都知道他不是穆少执,可是,他们却仍当他是穆少执一般的疼爱,让他感受到了在过去十八年中,从未感受过的父母亲情,也让他多了一丝从不曾体味过的儿女情长。此时的悟然,已不再是悟茗寺那单纯天真一心向佛的悟然,他的心中多了一份惆怅和牵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