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村政治

第26章


   白果镇政府距白果街还在一公里多。房子比较破旧,应该是 70 年代的建筑。正门挂了五块招牌。其中红色的“中国共产党白果镇委员会”挂在正门最显眼的地方,白底黑字的“衡山县白果镇人民政府”和“衡山县白果镇人民代表主席团”及尺寸略小的“衡山县白果镇人民武装部”和“衡山县国土管理局白果国土所”分别挂在两旁。根据我对乡村社会多年的观察,这些招牌的大小和挂法都是很有讲究的。它能体现各个机构的地位和性质。比如,将“衡山县国土管理局白果国土所”招牌与镇“四大机构”平行地挂在一起,主要理由就在于“国土所”已是县国土管理局的派出机构,与镇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了,还多少有点使人感到其与镇“四大机构”平起平坐的意思。
   杨镇长早就在会议室等待。简单问候毕,我讲了这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思路。杨即代表镇党委和镇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接着杨详细地介绍了白果镇的基本情况。从杨准备的各种数据和材料来看,他对我的到来是很重视的。只是我对这些报表式的数据早就有所了解。但为了表示礼貌,还是认真地听杨说了一遍。从杨的讲述中,我感到他对这些数据很熟悉,有许多数据他信口说来,却与我从有关档案资料抄录的数据一致。但他在讲述白果镇的发展问题时,却显得有点拿不准了。
   这时,杨拿出其在1998年白果镇第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是在这次人大会议上当选为镇长的。在这份报告中,对这届政府的工作有一个基本设想。其中有关今后三年白果镇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10 %,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 %,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5%,乡镇企业增长20%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0 元以上,镇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12以下,继续适应保持教育投入,足额征收用好教育附加”。当我问及这些指标落实情况时,杨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看来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特别是乡镇企业,现在基本上处于停业状况,要想有大的发展很难。主要原因是目前经济环境不好,市场经济太难把握,而且,现在乡镇政府“无钱无势”,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和手段来促使乡镇的经济发展。
   我特别注意到了杨镇长对乡镇政府“无钱无势”的评价,因此,决定将话题引到乡镇政府财政状况和政治能力这一问题上。
   我说,根据现代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是国家政权实现对社会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财政体制和财政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和能力。在这种意义上,布坎南才说,财政制度是经济制度,也是政治制度。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的许多政策和规定,最终需要由乡镇政府去落实。这些施政行为,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刚才杨镇长说,现在乡镇政府处于“无钱无势”的状况,而所谓“无钱”是不是说乡镇财政方面的限度,而“无势”也就是镇政权的政治能力问题。那么,造成乡镇政府这种“无钱无势”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长期在县委从事政策研究的陈副主任对此较有研究。他介绍说,清代至民国,衡山县没有建立县级财政,只有在1939年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乡镇之后,衡山等地始建县级地方财政。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普遍建立了县级财政。但区、乡两级行政权力组织都不是一级完整的独立核算单位。随着乡村集体化,特别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与政权组织的合一,公社虽然掌握了乡村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但国家还是实行了严格的财政政策,在制度上将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与国家的财政收入区分开来,建立了严格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即财政收入全额上交县财政,有关公社政务方面的支出均由县财政审核拨付,公社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财政体制。改革开放后,对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就成为了乡村改革的重要内容。198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衡山县根据这一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其中对公社财政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缴,支出下拨,增收分成,超支不补,一年一定”。1984年,衡山县实行“定额上交,递增包干,超收全留”的新体制,各乡镇实行了财政包干制,拥有了一定的财权。到1989年,衡山县对下属单位制订了七种财政管理办法,其中对乡镇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交,支出下拨,超支不补,增收分成,减收分担”的政策,乡镇财权进一步明确。199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乡(镇)财政管理办法》规定,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财政的基本任务是管理乡财政收支、对行政、事业和企业进行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事业服务,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服务,并要求乡镇建立与其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机关。这年底,衡山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受乡镇政府和县财政机关双重领导镇财政所,依法行使执法权和处罚权。这标志着乡镇财政体制正式建立。
   我问:朱总理在人大会议上说,现在中国各级财政是“吃饭财政”。白果镇的财政状况是否如此?
   可能这个问题过于敏感,杨镇长有点不想回答,沉默了许久。我只得将这一问题重复了一次。杨还是看着陈琛,好像在向陈求援。陈见状,便说:“你就实话实说吧。我来的时候,罗书记说过:这次社会调查是学术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然没有意义。镇党和政府及各部门都要尽量满足调查者的要求。”这样,杨镇长才从办公室拿出了白果镇1997年度财政决算和1998年度财政预算报告。
   根据这一报告和杨的补充说明,这些年白果镇的财政状况大体如下:
   1997年白果镇财政总收入完成3176973 元。由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两部分组成。预算内收入完成1605207 元,比上年减少 1115252元,减收41%。其中,国税入库358092元,比上年减收 277758 元,减收44%;地税入库502186,比上年减收858613元,减收63%;农业税入库正税,并剔除灾社减免后为609203元;特产税入库80300 元,比上年增加7270元,增加10% ;耕地占用税按审批耕地及时足额人库,契税入库7000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增加17%。预算外收入(含自筹收入)完成1571766 元,比上年增加149390元,增加10.5%。其中企业上交收入30万元;统筹收入和部分上交村提留款完成1247095 ,为年度预算1297881 元的96.09 %。
   1997年白果镇财政上解支出1605207 元。本级财政支出 3446439元,为年度预算3364763 元的102.43%。总支出中的预算内支出为1711189 元,含自筹支出在内的预算外支出为 1755250元。全年财政预算内外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为赤字 126280 元,其中结转下年的专项支出为117102元,则净结余为赤字243382元。比上年净余赤字215986元增加赤字27396 元。加上尚欠贷款本金16万元,实际镇财政累计赤字为403382元,比年初预算增加赤字27386 元,增加赤字7.28%。专用基金支出预算 1793981元,其中统筹费和提留款支出1493981 元,主要项目与收人口径一致。另集资建校借贷22万元。全年年终赤字62万元。
   1998年白果镇预算收入合计3862107 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任务3410626元,按乡镇财政决算口径任务为2068126 元,主要收人项目是:工商税任务1237500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收 302948 元,增收32.42 %;农业税任务695726元,比上年减少 97645元;农业特产税任务127900元,增加47600 元,增加60%,契税7000元。专用基金收入安排1793981 元,主要项目是,企业收入30万元;县镇统筹提留1493981 元,按全镇农业人口28740 人,水田21166 亩,人均51.97 元,比上年增加6.97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8 %。其项目有,乡村办学804972元,人均28元;计划生育172494元,人均6 元,优抚、五保128579元,人均3 元;民兵训练和征兵43123.5 元,人均1.5 元。代收部分村提留款 201243 元,其中公益金114996元,人均4 元;管理费86247 元,人均3 元,用于乡村公益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村、企干部退休及村干部工资补贴;微波网络集资114996元,人均4 元,用于县微波网络建设。另按政策核减县镇统筹提留款14550 元。
   1998年白果镇财政预算总支出为3753048 元,分为本级财政支出和专用基金支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