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率领的朱元璋大军,在战场上东征消灭了张士诚,北伐攻取了山东,向南逼降了方国珍,接着挺进福建,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条件基本成熟,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谋士开始为朱元璋登基作好各项准备工作。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由李善长担当司仪,朱元璋在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南面称帝。
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太祖去汴梁(今河南开封)视察,留李善长在京居守,大小事务都由李善长自行处置,可见太祖对李善长非常信任。以后,朱元璋把除军事外的一切朝廷事务,事无巨细,都由李善长掌管,李则不厌其烦,认真处理,井然有序。
明朝建立后,徐达、常遇春等大将仍在出生入死、戎马倥偬。而李善长身居后方却享受高官厚禄,自然招来非议。于是太祖强调:“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于是授给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授铁券,上书李善长“东征西讨,日不暇给;尔独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仗,未尝缺乏;专繁治剧,和辑军民,各靡怨谣。昔汉有萧何,比之于尔,未必过也。”免二死,子免一死。当时封公之人,仅有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六人。而李善长位居第一,荣耀之至。
李善长虽然功劳卓著,但他也有性格缺陷。《明史》说他“外宽和,内多忮刻”。即外表宽厚温和,而内心狭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因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而遭灭顶之灾,李饮冰被割乳身亡,杨希圣遭劓鼻而残。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视察汴梁时,李善长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犯罪,御史中丞刘基依法判斩,李善长却要求不作深究,刘基请示皇帝后,杀了李彬。李善长十分气愤,上奏诬告刘基专断擅权,还窜掇别的官员奏告刘基,刘基终于被迫告老回乡。李善长位高权重,是淮西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力荐下,胡惟庸从宁国知县一步步爬上左丞相的位置。他们当政时,淮西集团在朝中居于统治地位,处处排斥不是淮西派的官员。朱元璋虽靠淮西势力起家,但也要笼络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他更怕淮西集团势力膨胀威胁皇权。这就造成了朱、李间的矛盾,也埋下了李善长悲剧的伏笔。
胡惟庸为相后,大权在掌,专行横断。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植党、枉法等罪状杀了胡惟庸,接着大兴党狱,株连三万多人。虽然没有追究李善长,但对他的怀疑、不满却与日俱增。二十三年(1390年),监察御史告李善长与胡、蓝都有牵连。朱元璋斥责李“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赐缢死,终年七十七岁,其全家七十余口一律处斩。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2)
次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喊冤:“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太祖看了竟无话可说。明代史家郑晓、王世贞等人都对李善长参与谋反持否定态度。
“开国文臣第一”刘基(1)
刘基像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朝开国元勋,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谋略家。刘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他通晓经史,能测天文,精通兵法,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说法。
刘基12岁就考中秀才,23岁考中进士。至元二年(1336年),出任江西高安县丞。他恪守本职,执法如山,曾经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严惩了一些勾结贪官污吏无恶不作的豪强恶霸,并整治官吏,使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当时的大文人揭傒斯赞叹说:“刘基是魏徵一流的人物,英雄豪迈之气还要超过魏徵,将来必是治国安邦的大才!”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但却遭受同僚们的嫉恨和排挤,于是他辞职归乡,闭门读书。三年后,江浙行省以儒学副提举第二次起用他,不久,他又辞职而去,移居杭州,寄情山水,遣兴自娱。至正十二年(1352年),浙江行省又以浙东元帅府都事之职三次起用他,以对付在沿海起义的方国珍,刘基因主张剿捕方氏反对招安而被罢官。至正十六年(1356年)浙江山民起义,江浙行省四次以都事起用刘基。此时的刘基已认识到朝廷的不可救药,他在一首赋中写道:“上壅蔽而不昭兮,下贪婪而不贞;权不能以自制兮,谋不能以独成;进欲陈而无阶兮,退欲往而无路;忠沉沉而不白兮,心摇摇而不固。”表达了他的绝望之情,至正十八年(1358年)他第三次辞官回家,归隐青田,发愤著述,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郁离子》,借书中主人翁郁离子之口批判元朝弊政,总结经世治国经验。
这时以金陵为根据地的朱元璋已成一方英雄,他非常注重人才,重视笼络知识分子。听说浙东名士刘基正隐居青田,便几次派人请刘基出山。被朱元璋的诚意所动,刘基于是投向朱元璋。朱以恭谦的态度向刘基请教灭元兴邦、统一宇内的办法,刘基呈上时务十八策,认真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多种谋略方策。朱元璋大为赞赏,将他安排在身边,参预机密。刘基很快成为朱元璋智囊的核心。
尽管朱元璋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但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对朱元璋构成极大威胁。另外,朱元璋尊奉小明王韩林儿,受其封爵,用其年号,没有自己的旗号。因此打破军事上张陈的夹击、政治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对于朱元璋来说事关重大。刘基力主朱元璋摆脱小明王,争夺天下。朱元璋不久就杀害了韩林儿,树立了自己的旗帜。至正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攻下了南京外围的重镇太平,并围攻南京。朱元璋内部吵闹不一,有的主张决一死战,有的主张弃城转移,有的主张献城投降。刘基坚决主战,并出计打败了陈友谅,取得了应天保卫战的胜利,还借机收复了太平,巩固了根据地。此役分显示了刘基卓越的军事才能。
陈友谅和张士诚是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消灭他们势在必行。朱元璋的多数将领主张先打张士诚。刘基则认为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定会乘虚而来;若先攻陈友谅,张士诚则不会轻举妄动。主张先攻打陈友谅,被朱元璋采纳。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亲率军队西征陈友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上,陈友谅战死。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挥戈东进,征伐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自缢而死。自此长江中下游尽归朱元璋所有。朱元璋深感刘基策略的正确,称赞他说:“先生是我创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将他比做汉代谋臣张良,尊称他“老先生”而不呼其名。从此更加倚重刘基,经常和他一起商量军政大事,有时遇到重大决策,仅召他一人密议。对他几乎到了依赖的程度,连刘基母亲去世他想回乡奔丧都不愿意准假。后来虽然勉强准假,还经常写信给他请教军政大计,并提前召他回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建立,刘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和太子赞善大夫。他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论,主张宽仁之道。他认为治世应该德刑并用而以德治为主,要有仁爱之心,关心和爱护百姓,反对暴政;主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维护封建秩序。刘基同丞相李善长纂成《大明律》,作为治国大法。刘基任御史中丞时,处死了犯法当斩的李善长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引起朝野震动,连朱元璋也赞扬他的刚直不阿。刘基还多次以天旱求雨为由,请求明太祖处置天下积案、释放无辜百姓,以体现朝廷宽仁之心。
刘基在举荐贤能方面,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不念私人恩怨,顾全大局,建议太祖以李善长为丞相。李善长辞职后,朱元璋想让与刘基私交很好的杨宪接任,刘基认为不合适而反对。又直言了当否定了太祖看好的汪广洋和胡惟庸。他不以恶己者为恶,好己者为好,而是是非分明,秉公无私,堪为历史上一段佳话。朱元璋没有听他的,先后选用了杨、汪、胡三人为相,结果个个都出了问题。
刘基祠堂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授刘基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等。第二年(1371年)受淮系排斥的刘基致仕还乡。洪武六年(1373年),丞相胡惟庸在皇上面前诬陷刘基,说他图谋不轨。朱元璋听信谗言,革掉了刘基的俸禄,准备严加查办,刘基被迫赶往京师谢罪。怕再受诬陷,于是留在南京,结果积忧成疾。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重病不起,被送回故乡,一月后去世(一说为胡惟庸毒死)。享年65岁,谥号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
“开国文臣第一”刘基(2)
刘基死后,明太祖下诏令其子孙世代承袭诚意伯爵位。
小说推荐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 作者:所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9章
-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 小龙崽忧伤的撑着下巴,哥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小龙崽决定偷偷离开灵界,她,三百岁的龙崽崽,要下山找哥哥了 大白:咳咳,好像找错地方了,不过龙崽还小,糊弄过去好了 小龙崽抽了抽小鼻子,咦,哥哥的味道?龙崽崽顺着味道找过去,很失望,不是哥哥,可是却有哥哥的血脉之力,好生奇怪“这有什么奇怪的,那是你哥哥的
- 都市言情青葱拌豆腐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百一十二章:番外3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罗石贤著 作者:罗石贤著所写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罗石贤著完本
- 最新章:第62章 后记
- 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 这是一个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王朝的覆灭的悲剧故事。之前的明朝就因为灾荒频繁、宦官专权和外敌频繁入侵而摇摇欲坠,待崇祯继位之后,他接受父兄们“女色亡国”的教训,勤于政务,戴星励治,立志中兴。可惜他不辨忠奸,胆小多疑,最终使本来就风雨中飘摇中的明王朝彻底崩塌。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以大明、大清、大顺的崇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综武:我大太监镇压皇朝一百年
- 综武世界,皇朝中有东厂曹正淳,西厂雨化田,还有着魏忠贤等成长中的大太监 江湖上,护龙山庄、武当、峨眉、侠客岛、天欲宫、明教、日月神教、唐门、丐帮…针锋相对 苏白穿越成了皇朝的小太监,当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朝堂,我说的算“江湖,我也说的算“我就是横在你们头顶的一座大山 作者:周十更所写的《综武:我大
- 玄幻小说周十更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八十章 通知一下
- 我明明巨奸,女帝却夸我一身正气
- 九州大陆,四国争霸,武林高手搅动风云。苏晚一朝穿越,觉醒贪官系统,贪得越多越强,且必须暗地里将赃款全部散发给贫苦百姓 于是乎,一代权奸正式登上九州舞台,手段之恶劣,行事之嚣张,令世人恨欲发狂 他背负滔天骂名,污泥满身,遭遇无数刺杀,却仍旧活得轰轰烈烈!直到某天,女帝得知真相,泪水流淌“对苏爱卿误解这
- 穿越架空该成熟了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强推!
- 师士传说 更新到(正文 第九十三节 黑暗中的枪)
- 垃圾星12号是法尔星域的一个垃圾星球 顾名思义,它是用来放置垃圾之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在进入大航空时代以后,人类的生活有了本质地改变,舒适没有压力的生活,原本紧张的能源和生态问题因人类急剧扩张的脚步而有所缓解。一个又一个新星的发现和星际开发技术的成熟,使得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快节骤和人性化,但伴随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8章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明明白白做百万富翁
- 第一章:资源是生存的基础,对资源的拥有和服务的交换是富裕的保证!一.资源是生存的基础“资源”是:自然存在被人所需要的东西,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石油,煤炭,矿石,海洋,森林等。社会问题千千万,然而概括而论,整个社会就只有两样东西在流动,一个是“资源”一个是“服务。社会就是服务和服务的交换以及服务与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