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三百年

第64章


王振大怒,当着英宗的面严斥他们,罚他们在风雨中跪在路边的荒草丛里“冷静”思过。
  英宗一行抵达大同时,前方传来了与也先交战的明朝先头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王振害怕了,决定班师回京。王振的老家在蔚州(今河北蔚县),为了光宗耀祖,在家乡父老面前显示其威风,王振决定带英宗率部队到自己家乡走一趟。也先像但走了40里,王振又忽然想起,当下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大批人马踩坏了庄稼就太不合算了,便又仓促下令,改道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初,英宗一行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境内)。
  英宗到土木堡时,有人劝英宗趁天还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再休息,也可以在城中坚守。王振却以装运辎重的车子还没到为由,硬要大队人马在土木堡驻扎。土木堡根本没有什么城堡可守。明军人马赶了几天的路,口渴舌燥,土木堡又没有水源,离土木堡15里的地方有条河,也被瓦剌军占领了。兵士们就地挖井,挖了两丈多深,也没找到水。
  也先的大军第二天就追到土木堡,将土木堡重重包围。明军无险可守,水源又不足,士兵饥渴难耐,战斗力丧失殆尽。
  也先虽然把英宗困在土木堡,但其所率部众才约2万人,不知明军兵马数量,所以也不敢贸然进攻。便耍一花招,打探明军虚实。第三天,也先假意讲和,瓦剌部队佯装后退。王振下令移营取水,当数以万计的明军到离土木堡15里的河中取水时,也先率军发起猛烈进攻,明军一下子乱了阵脚。也先指挥瓦剌的精锐骑兵横冲直撞,明军兵败如山倒。英宗束手就擒。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首辅曹鼐、户部尚书王佐、侍郎王永和等66名大臣战死,5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显忠祠——土木堡死难将士纪念祠王振也被禁军将领樊忠一锤结果了性命(一说为乱军打死)。瓦剌军不仅缴获了明军大批衣甲、器械、辎重,还在沿途掠杀百姓数十万,并很快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土木之变”。经过这一场战斗,明王朝元气大伤,成为明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瓦剌首领也先从此更加骄横起来,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
  如何处置明英宗,瓦剌内部也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应该杀掉,也先的一个弟弟伯颜帖木儿力排众议,力主不杀,如果明朝来迎,便送他回去,也可留下万世美名;同时也可以把英宗作为砝码,骗开明朝更多的城池,赚取更多的钱财。也先采纳了他的建议,把英宗朱祁镇交给他照看。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慌乱,朝廷上下哗然。英宗朱祁镇名义上的母亲孙太后为了救英宗,把宫中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搜罗起来,用八匹马驮着,送到也先营中,想赎回英宗。结果也先仍然不肯释放英宗。
  在朝廷内部,就何去何从展开激烈争论。有人主张迁都南方,以躲灾难;也有人坚决反对再把都城迁回南方。兵部侍郎于谦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当务之急是迅速召集各路勤王兵马,死守京城!”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在孙太后的主持下,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任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总领百官,主持国家大事。不久,为了彻底断绝也先利用朱祁镇要挟明朝的念头,大臣们又向孙太后建议,干脆立朱祁钰为帝。这时,朱祁镇也从也先营中秘密托人捎话,要朱祁钰继承帝位,以维持皇统。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
  土木堡战败后,于谦任兵部尚书。于谦积极调集军队,加强城防,大大加强了北京的防御力量。10月,也先又率兵进攻北京,于谦奋起迎敌,打败也先。于谦又积极备战,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备御,另将京师三大营改为“团营”,统一指挥,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次年也先在勒索不成、进犯又被抗击的情况下,于景泰元年(1450年)放回英宗。
“庚戌之变”
  嘉靖十二年(1543年)蒙古达延汗死后,其子孙们相互争斗,蒙古又重新陷入割据状态。达延汗的三子阿勒坦汗势力日盛,成为蒙古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原称其为俺答汗。
  俺答像蒙古地区基本上是游牧经济,其他物资匮乏,他们需要用畜牧产品换取中原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以前各朝蒙古霸主,都积极要求明廷允许互市贸易。达延汗后期,蒙古各部不时南下,抢掠财物,俘虏人口,明廷便决定中止与蒙古的和平贸易关系。俺答汗害怕了,多次表示愿意臣服明廷,要求明赐予封爵,允许每年向明廷进贡,并请求在长城关口恢复互市。嘉靖皇帝和首辅严嵩担心“土木之变”重演,严词拒绝了俺答的通贡互市的要求,甚至悬赏购买俺答汗的首级。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再次派出使者与明谈判。大同巡抚龙大有却将来使逮捕,请示朝廷后将俺答汗的使臣斩首示众。
  明廷的态度和做法激怒了俺答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集合10余万蒙古骑兵南下,进犯大同、宣府,大同总兵仇鸾是首辅严嵩的干儿子,既无文韬,又无武略,面对俺答的进犯,吓得慌了手脚,紧闭城门,不敢抵抗。后来,他竟然以重金贿赂俺答,请求其不要进攻大同镇,转而进犯其他边镇。俺答收受了贿赂,便移兵进攻宣府镇、蓟镇。8月中旬,俺答率部顺潮河南下,攻逼古北口。驻扎在古北口的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直入内地,京师震恐。
  8月20日,俺答军经通州西犯京城。京城守兵,名为14万人,实有兵数不过五六万人。俺答前锋200余骑,在北京郊区大肆杀掠,百姓纷纷逃往京城,而京城却城门紧闭,百姓走投无路,哭号震天。而朝廷内的主降派严嵩要求守城诸将坚壁勿战,任凭俺答兵在城郊掳掠劫杀。俺答兵围困京城3天,在城外抢掠大量财物、牲畜及人口。于23日从古北口原路退回,一同还押走了大批男女、牲畜和金银财宝。历史上把这次俺答南下掳掠称做“庚戌之变”。
  俺答撤退时,大雨已经数日,北京城郊的泥淖竟达一尺多深。俺答兵所撤路线为羊肠小道,俺答担心明军在其撤退途中预设埋伏,又中途掉头,兵分两路相继撤去。撤退时,俺答的军队也已经是人马疲乏,溃不成军。
  俺答兵撤走后,大同总兵仇鸾收拾残部,打道回京,沿途竟然斩杀了七八十名百姓,说是俺答兵的首级。世宗竟然信以为真,对仇鸾大加赏赐。
  “庚戌之变”让大明天子世宗丢尽了脸面,世宗感到“庚戌之变”是一次奇耻大辱,为了泄愤,遂下令逮捕兵部尚书丁汝夔。丁汝夔求救于严嵩。严嵩肯定地说:“有我在,你绝不会死。”但不久丁汝夔却被杀害了,到了隆庆初年才追复原官。
  俺答退回河套地区的第二年,又请求与明通贡互市。这次嘉靖皇帝批准了俺答的请求。但是,不久俺答又向朝廷提出,蒙古族富人能以马易帛,而穷人没有马,希望能以牛羊交换粮食。由于未得到明廷同意,俺答又兴兵骚扰诸边。嘉靖皇帝又停止了马市贸易。这样,俺答与明朝再次陷入长期的武装对峙之中,此后的20多年间,俺答连年南下掳掠,使边境地区的百姓深受其苦,明王朝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嘉靖倭患
  
明代兵船
明人绘《倭寇图卷》之一
  明代兵船“南倭北虏”是明朝廷的两大心腹之患。所谓“倭寇”,是来自日本的失意的武人和浪人,他们组成海盗集团,经常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嘉靖三十一年(1558年),中国的海盗头目王直勾引倭寇,大举袭掠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各地百姓备受倭寇蹂躏,这场倭患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倭患之所以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出现,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
  13世纪中叶,日本存在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守护大名,他们之间除了掠夺财富,互相征战之外,还经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朱元璋即位后,曾经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同时也是为了消弭倭患。如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日本国王良怀曾遣使至中国奉表进贡,同时送回“明州、台州被掠男子七十余人”。但从整体说来,朱元璋的友好政策效果不甚明显,倭寇侵扰日渐频繁。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特别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之后,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便流落海上,盘踞于诸岛之上,不时侵扰中国沿海地区,造成嘉靖年间的大规模倭患。
  明人绘《倭寇图卷》之一明人绘《倭寇图卷》之二从明朝自身来讲,宣德以后,皇帝大多昏庸无能,朝政腐败,边防废弛,倭寇又兴盛起来。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股倭寇流窜至宁海石所庄,在该庄一呆就是十多天,沿海居民全部逃走。嘉靖二十年(1547年),倭寇分乘百余艘大船在宁波、台州沿海耀武扬威,不时派遣数千人登岸烧杀抢掠。
  嘉靖时期,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官僚豪富中的一些人如王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组成武装劫夺集团。一些官僚也与这些寇盗建立了联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朱纨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军务,朱纨到任后,封锁海面,并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96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