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神曲

第28章


颇似水果店老板将水果依大小、颜色分成上品、中品、处理品和淘汰品,并按档次标价。只可惜,水果店的老板可以将坏掉的水果扔掉,而开发商如果遇到遍体鳞伤的地块,肯定做不出潇洒抛弃的举动。 
    接触“博客公社”项目时,我刚刚离开热气升天的广州,回到了成都,并做了长期定居于此的打算。广州对于我的好处显而易见――机会多,而这正是类似我这样的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的东西,但是广州的大城市病也是非常明显的。站在个人生活感受来讲,大城市的所有好处都可能是坏处,大城市虽然机会多,但是获得机会的成本也很大。以买衣服来讲,大城市因店多而带来的选择权,就叫作机会,可是符合你品位的服装店,全城也就这么几家,并且极有可能离你工作生活的地方非常远,每次打车过去的时间和金额都很惊人,这就是成本。这就意味着,买相同数量的衣服,城市过大要给你增加几倍的成本,除开买衣服,大城市里谈恋爱、学习、工作、玩乐等莫不如此。 
    成都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它的平易近人。凌晨三点的巷口烧烤飘香,垂柳依依的府河畔边时光宜人,美食、美景、美人散布于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一切美好似乎都唾手可得。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也为青年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这正是成都的可爱之处,也是让所有人热爱它的理由,正是这种独特的城市个性,制造了这座城市人文性格,并孕育出不同于广州等大城市的人群。 
    “博客公社”是我回到成都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在我回来之前,这块面积达40亩的土地还未作任何平整。好在开发商并没有对我有丝毫隐瞒,而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非常详细地讲解了这块土地的基本情况。 
    “博客公社”所在地块的唯一优点就是处于成都南部的边缘。这座休闲的人文之都,有“南富西贵,北匪东穷”的传统说法。成都南部是高收入以及高学历的人群寄居地,拥有诸如玉林、棕北、紫荆、棕树等区域。区域里有着几条全成都最具人文格调的街道,比如玉林西路、桐梓林路、科华北路、人民南路、领事馆路。这些著名的街道上,密布着咖啡、餐饮、休闲、购物等场所,而热爱文化感的新成都人,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是这里的常客。 
    “博客公社”所在地处于南成都的边缘――科华北路的尽头,棕树小区的门边。项目所在的微观区域,的确存在人文气息的影响,但是这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地块往南500米就是火车南站,往南再走800米,就是农转非拆迁安置小区,以500米半径所见到的地块风情,60%的感受是城乡结合部。而贯穿小区域的主要干道――红星路南沿线和机场高速东沿线尚未开通。 
    这块地已经躺了许多年,开发商决定启动它的理由是一年多以后,这两条紧临地块的主干道将要开通,几乎和交房的时间一致。也就是说,除交通之外在销售时间内,购房者看到的风景还是城乡结合部的感受。 
    最致命的问题是,向南80米外就是铁路,虽然铁道部有关于火车在城市里禁止鸣笛和减速的要求,但是80米的平行距离,远远不能符合高品质生活者的要求。 
    另外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是,因为成本和预算问题,需要修建占总体量近1/3的商铺,但是,在这城乡结合部,尚无商气形成。 
    “挑战就在这里,在这个有许多硬伤的地块上,我们不光要卖住宅,还得卖大量的商业,否则,项目开发就没有多少意义。”开发商的代表坦诚地对我说,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已经有许多顾问公司被吓退了,我们也很头疼,但是必须要做。” 
第四部分
那一群成都玩家
    做还是不做,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在开发商人员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显然,过去太多次与预期的伙伴沟通,开发商已经丧失了给我时间思考的耐心了。 
    以我的直觉判断,做是肯定能做的,我还没有看到城市里有荒芜的土地,也没有看到没有商业细胞的居住区。但问题是在于怎么做,什么样的定位能让这个有颇多硬伤的项目成立。所谓成立,就是项目的规划能满足各项规划和指标,并且产品的确能满足存在的群体需求。 
    我简单地总结了这次沟通的任务,并告诉开发商:“现在不是讨论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做和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既能符合地块的实际情况,又能解决销售任务。”开发商人员眼中露出了期许的神情,可能是我的话让他们稍微感到某种希望,但是,我提出的条件是,必须尽快做一次就定位的非正式深入沟通,然后20天内给他们答案。 
    可能是对我产生了兴趣,开发商的行为颇有效率,第二天就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们有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做深入的沟通。 
    但是见面的时间地点让我稍微有点惊讶,按照我在其他城市的生活经历,像这种工作会谈,一般都是在比较正式的场所,严肃者会选择会议室,再活泼者也会选择比较安静高雅的商业场所。而他们却开着一辆吉普车,上面花花绿绿地贴着五种以上的标签,停车的地点是一个非常偏僻的酒吧,很私人生活的场所,我们不像是去谈公务,倒像是一起驾车到城市里游玩。 
    客随主便,我也并不反感喝着可乐谈工作的情景。他们一个叫庸江,是营销总监;一个叫陈力铭,是项目宣传主管。我们有着相似的年龄和生活经历,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深入沟通,我没有料到的是,正是这次沟通,让我们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并且被人合称为“博客三剑客”。 
    沟通的前半截主要是他们讲,我来听。关于这块地,他们也有一些很好的设想,庸江想到的解决之道是化劣势为优势,直接将铁路的意向,做成怀旧的主题,颇似《站台》风格。但“怀旧”主题很难落脚到小区现实上去,而且缺乏商业的指向性――难道我们要做一个“打口碟”交易中心吗? 
    庸江的观点没有激发出我的想象力,倒是他们二位的行为和衣着让我产生了兴趣。在后来的闲谈中,我发现他们两人代表着一个数量巨大、具有一定购买力的群落,那就是成都的玩家,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业余爱好”。 
    虽然玩家群落在任何城市都有,但是成都的数量无疑是特别多,这是这座著名城市的休闲特性所造成的。虽然年轻人和老一辈相比,抛弃麻将,选择露营,远离老茶馆,走进了咖啡厅……他们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但知识并没有让他们变成工作狂,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善于玩,更喜欢玩。玩是成都的共性,玩出个性,玩出品味,玩出潮流,玩出花样,以玩会友,以玩赚钱,则是他们独特的个性。 
    “玩家”这个群体定位一出,让讨论一下子变得热切起来。这个群落正是这个地块所需要的,一方面,与中产富豪们相比,他们的购买力弱,大多数属于首次置业者,需要选择低成本的房子,自然要承受地块的一些缺点;其次,和城市平民相比,他们对商业的需求极其旺盛,大量的商业显然是必须的。 
    讲完这些观点,我无需更多解释,因为庸陈二位本身就是成都玩家,与初到成都的我相比,他们更了解这个群落状况。对于他们来讲,做玩家的项目定位,就是为自己创建城市生活平台。 
    他们很快找到玩家们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游戏即自我”,并给我描摹出“玩家”的生存哲学。他们以玩来看待世界,一切都是“游戏”,包括工作、婚姻、学习、休憩、交流。再沉闷不变的工作,他们都要寻找到新鲜感才觉得有意义。 
    庸陈二位变得很兴奋的另外一层原因在于,在他们八年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行为中,都是为其他群落修建房子。虽然每年都会出去休假玩乐,但是套路式的开发,丧失激情已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工作,可能“老成都”会忍受,但对于年轻的玩家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他们的兴奋暗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玩家群落如此之大,并且在成都已经形成了气候,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以及某种权力,但从来没有开发商推出专门针对他们的楼盘。这个项目将独占群落需求,如同奇瑞QQ以外型一举获得低档车市场一样。 
第四部分
“博客公社”平台规划(1)
    ○ “博客”精神――群落空间 
    接下来的工作非常明确,那就是规划出玩家们需要的独特平台。这是个很具体的问题,但也是耗时费力最多的工作。为玩家们创造平台,相当于中国的改革一样,都是前无古人可以借鉴的工作。 
    好在我们把办公室很快就搬到玩家的基地去了,玩家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生活平台,就要去找玩家寻求答案。后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个晚上都在酒吧度过,走了诸如小酒馆、颓吧、鱼刺纹身、三叶草、达达娃、自由基地军品店、奥澜多户外、荒野9号馆、合金沼泽、冠军俱乐部等上百家特色店,并和店老板以及顾客聊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